野生動物討厭冬天嗎?它們如何過冬?

2020-12-05 動物志

在溫帶和寒帶地區,冬天意味著低溫、積雪、嚴寒和食物減少,因此多數動物都不會喜歡冬天,這又視不同動物的生理、生態和行為而異。

變溫動物

變溫動物不能維持體溫恆定,環境溫度不適宜是很致命的,因此不難理解溫度能直接對變溫動物起限制作用,而溫度作為限制動物因子,不是全年平均氣溫,更重要的是極端氣溫。在較高緯度地區,變溫動物往往要以蟄伏的方式越冬,如蛇、蜥蜴和青蛙等都有冬眠習性。

熱帶地區是沒有冬天的,昆蟲等無脊椎動物,以及還有魚類、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這些變溫的脊椎動物,只要是變溫動物在熱帶地區的種類和數量就要比溫帶和寒帶地區多得多。

到一定緯度,很多變溫動物就無法生存了,究其原因是不適宜其生存的寒冷日子過多。如我國著名的害蟲蘋果蚜,其分布北限就是1月等溫線3-4℃,再往北冬天就全凍死了。全球鱷魚分布最靠北是我國長江的揚子鱷和美國密西西比河的短吻鱷,北限不過北緯30多度。從全球蛇類的分布來看,寒帶地區沒有任何蛇類。

鳥 類

恆溫動物可調節體溫在最適範圍內,因此環境溫度通常不會對其造成直接影響。但冬季的低溫、寒風與降雪都會影響到食物的豐富度,進而影響到恆溫動物。如北方的鳥類有候鳥和留鳥之分,蟲食性的燕子到冬天找不到吃的,必須飛往南方,因而是候鳥。北方的留鳥都有在雪地裡獲取食物的本事,如松雞、黑琴雞和榛雞夏天以種子、昆蟲為食,冬季轉而吃樹木的針葉和芽;啄木鳥也是蟲食性的,但它能啄開樹皮,取食樹皮下藏身的蟲子。

哺乳動物

高緯度地區哺乳動物對冬天的態度,取決於其對雪地生活的適應能力。雪被不僅妨礙動物行走,還妨礙它們從地面上獲取食物,但同時雪被也是良好隔熱層,能保護雪下植物、昆蟲和土壤動物安全越冬。前蘇聯動物學家把動物分為喜雪動物和嫌雪動物,前者營雪下生活,後者營雪上生活。

喜雪動物營雪下生活,它們在雪下的地面有四通八達的跑道,巢穴在雪下,取食也在雪下。雪下一些植物能保持綠色,為喜雪動物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喜雪動物主要是一些嚙齒類,包括田鼠、林姬鼠、旅鼠和草原兔尾鼠等。這些動物是不討厭冬天的,尤其是多雪的冬天它們存活率反而更高。

這些齧齒動物轉營雪下生物,對以它們為食的小型食肉動物和猛禽很不利。赤狐食物中田鼠所佔比例隨雪層加厚而減少,雪鴞和毛腿在積雪深厚的冬天被迫遷往少雪的南方。只有最小的食肉動物伶鼬和白鼬不怕深雪,它們能在雪層下打洞穿行,捕食那些藏在雪下的「隱身者」。

野兔、松鼠、小家鼠以及所有的有蹄動物、食肉動物都是營雪上生活的,它們靠增加四足落地的支撐面積而在雪地上奔馳。如加拿大猞猁腳掌比南方的近親短尾貓大得多,就是為了增加在雪地上的支撐面積。駝鹿靠長有彈性的毛使其蹄子邊緣向外擴展,成為杯狀。松貂和白鼬也靠密生的粗毛擴大腳底面積,在雪地上行走自如。

冬季對北方有蹄動物是很不利的,體型大而四肢長的還好一些。如綿羊和家羊只能在積雪為10-15釐米時放牧,再深就沒法覓食了,而家牛能撥開深達20-30釐米的雪。深厚的積雪加上大風暴常導致有蹄動物大批死亡,北方的有蹄動物在冬季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常成為其種群增長的瓶頸。在俄羅斯遠東南部的錫霍特阿林山脈,每年冬季大量有蹄類從高海拔遷往低海拔,從西坡遷往東坡,就是為了躲避嚴寒和深雪。

大型食肉類也不喜歡冬天,但深雪給它們的不全是不利影響,因為它們的主食有蹄動物處在更不利的境地。雪深有時能創造食肉類的獵殺奇蹟,在雪能支撐起歐亞猞猁體重支撐不起馬鹿的時候,猞猁甚至能殺死成年雄馬鹿;狼獾獵捕駝鹿、馴鹿也需要一定的積雪厚度,在無雪季節只能做清道夫。凍餓而死的有蹄類是食肉動物的食物來源的重要補充,如在落基山地區短尾貓只要捱過初冬就能安全越冬,到隆冬雪深之際黑尾鹿變得容易捕獲,一些鹿屍也能為短尾貓提供食物來源。遇上過於嚴酷的冬天,食肉類也捱不過去了,在一些積雪過厚的年份,老虎、猞猁和短尾貓都會大量死亡。

蝙蝠、刺蝟等蟲食性獸類,以及雜食性的食肉動物棕熊,選擇在冬天休眠,以度過這段食物拮据期。

冬天對動物的影響就簡單給大家講到這裡了,總體來說是不利的,但個別動物能憑藉其特殊的本領在冬天吃到甜頭。

了解動物知識,關注動物志。

相關焦點

  • 大班冬天教案: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冬天教案:動物是如何過冬的   活動目標:   1、理解動物是如何過冬的,知道動物如何過冬主要有四種形式:⑴躲藏
  • 揭秘熱帶動物如何在青島過冬
    近期,島城的溫度持續降低,市民們都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天寒地凍的季節,青島森林野生動物世界的小動物們又是如何保暖過冬的呢據動物世界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讓長頸鹿、大象、火烈鳥、河馬、環尾狐猴、爬行動物等原產於非洲的、熱帶的小動物們在青島過個溫暖的冬天,園區工作人員採取了各種保暖妙招,空氣源、空調
  • 東北虎都扛不住哈爾濱的冷,集體曬太陽,野生動物都是如何過冬的
    東北虎這麼抗凍在冬天都選擇出來曬太陽,那野生動物們都是怎樣過冬的呢?    我們從小就知道,像熊、蛇這樣的動物到冬天就會冬眠,到了冬天動物們的行動也確實會減少很多。人在大冬天都不願意出門,動物們也一樣,它們也會提前找到一個相對溫暖安全的地方過冬。
  • 動物過冬有高招!來看看銀基動物王國裡的動物如何過冬?
    (原標題:動物過冬有高招!來看看銀基動物王國裡的動物如何過冬?)動物專家根據動物的生活習性,早早的為它們越冬做足了準備,擋風板、暖氣、鋪乾草、調節飲食、添加維生素等等方式,幫助動物們度過愜意的冬季。擋風板、暖氣齊上陣,保持籠舍內溫度據銀基動物王國相關負責人介紹主要從環境和飲食兩個方面來保證可愛的動物們順利過冬,動物們不僅住進了溫暖籠舍,而且頓頓加餐加量,日子過得好不滋潤。
  • 無錫動物園的動物們如何過冬取暖?
    那動物園裡的動物們會如何過冬呢?昨天上午,記者走進無錫動物園一探究竟。大熊貓東北虎都不怕冷目前無錫溫度沒有達到「冰點」,但日夜溫差較大,有些動物已經全面進入過冬狀態,動物園工作人員忙著為它們安裝油汀、暖氣片、暖風機、空調、加熱板等取暖設備,同時在菜單中增加能量飼料的數量。尤其是今年重量級的新成員寮國大象首次在無錫過冬,使得動物們「貓冬」時間又提前了點。
  • 動物們討厭冬天的嚴寒嗎?
    一隻寒冷的松鼠雖然今年冬天外面的天氣確實很惡劣,但是一件皮大衣、一頂針織帽、羊毛襪子、絕緣靴子,也許再加上一堆熊熊燃燒的火,對於生活在寒冷氣候中的人們來說,還過得去。但是野生動物呢?他們不會凍僵嗎?這些生物學上的要求意味著野生動物必須能夠感覺到寒冷,以避免極端天氣的破壞性影響。動物物種也有自己的類似於人類的經歷,比如令人不快的咬人,還有針刺的感覺,這種感覺會促使我們儘快暖和起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事實上,在所有脊椎動物中,感知溫度範圍的神經系統機制幾乎是一樣的。溫血動物面臨的一個冬季挑戰是如何在寒冷的環境中保持體內溫度。然而,有趣的是,溫度感應閾值可以根據生理變化而變化。
  • 動物們如何過冬?
    「喂,小烏龜,你在家嗎?」「誰呀?」小烏龜揉著眼睛慢吞吞地開了門。「哦,是小熊貓呀!你好!」「小烏龜,你好,我是來找你出去玩兒的。」「小熊貓」說道,「但是你怎麼還在睡覺呀?」小松鼠撣了撣手上的土說道:「我這是在貯存過冬的食物呀!」「原來是這樣,」「小熊貓」想到,「原來大家都在為冬天做準備呢!」回到兔子窩,「小熊貓」發現奶奶和媽媽也在忙碌著什麼,她走過去問:「奶奶,你們在幹什麼呢?」
  • 在南方的冬天裡,小貓咪該如何過冬?
    作為野生貓科動物,雖然不用冬眠,但是也會畏懼寒冷。在寒冷的冬天裡,有多少流浪貓,因為饑寒交迫而永遠失去了生命。最近有沒有發現自家的貓咪變得越來越穩重了,看起來似乎一夜之間長大了,懂事了。其實那是因為貓咪在儲存能量,因為過多的運動會消耗一定能量,這對於要抵禦寒冷的貓咪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 倉鼠冬天怎麼養?倉鼠如何過冬?
    是時候為心愛的鼠鼠準備過冬的事宜了。作為資深的鼠友,小編現在給大家介紹下倉鼠冬天怎麼養?倉鼠如何過冬?倉鼠一生大概要過2-3個冬天,希望鼠友們能做好禦寒服務。第一步 給倉鼠補充蛋白質大家都知道,冬天是非常寒冷的,動物們都需要消耗自身脂肪來抵抗寒冷。而脂肪來自平時食物的攝入。有的鼠兒吃的非常清淡。那麼在寒潮來臨前要多餵一些好吃的,活食更好。
  • 冬天蝴蝶都哪裡去了? 蝴蝶是如何過冬的?
    冬天蝴蝶都哪裡去了? 蝴蝶是如何過冬的?時間:2016-08-30 16:57   來源:新華網科普頻道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天蝴蝶都哪裡去了? 蝴蝶是如何過冬的? 鮮花盛開的季節,美麗的蝴蝶也會圍繞著鮮花飛舞,那麼到了冬天,大多鮮花凋零的時候,蝴蝶們會去哪兒呢?蝴蝶們是如何度過嚴冬的呢?
  • 加拿大黑雁冬天還飛往南方過冬嗎?
    它們還可以在你當地的辦公園區裡搖搖擺擺地走來走去。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和加拿大人注意到一個現象:吵鬧的加拿大黑雁常年棲息於高爾夫球場、草坪和其他綠地。或許是習慣了更溫和的冬天和舒適的郊區生活,這些大雁不再向南飛了嗎?在許多情況下,的確如此,但解釋起來很複雜。   在典型的遷徙模式中,在美國南方過冬的加拿大黑雁春天飛向北方,回到北極和亞北極的同一地點繁殖和築巢。
  • 沒有暖氣怎麼過冬?野生動植物有妙招!
    冬天人們都不願意出門,野生動物「家裡」沒有暖氣,也沒有羽絨服,它們怎麼過冬呢?原來野生動物都有著各自抵禦嚴寒的巧妙辦法,有的在入冬前備足食糧,有的換上了冬裝,有的進入冬眠。每當秋風乍起,一些小動物,如松鼠和野鼠們便開始做過冬的準備了,它們把被風吹落到地上的松樹籽和野草籽搬運到巢穴裡,作為冬天的食糧。有些田鼠在割倒的莊稼碼子下邊打洞,把高糧、穀子、大豆等糧食盜人洞中。
  • 探訪煙臺南山公園:看動物們如何「溫暖」過冬
    飼養員給黑猩猩們準備了營養豐富的食物  大眾網·海報新聞煙臺12月4日訊 (通訊員 賈琳琳 記者 屈晨晨) 馬上到大雪節氣,煙臺氣溫持續下降,人們都穿上厚厚的羽絨服,那動物園裡的動物們如何過冬呢,採取安裝空調、地暖,改變食譜等方式幫助動物愜意過冬。
  • 氣溫驟降,看看徐州動物園裡的它們如何過冬……
    連日來,我市氣溫驟降,許多市民特別是小朋友非常關心徐州動物園的動物如何過冬。帶著市民的關心和疑問,12月4日上午,記者走訪了徐州動物園,發現工作人員早已為那些怕冷的動物們創造了優越的過冬環境———增加能量飼料、裝電熱汀、地暖、空調……長頸鹿用上了地暖增加能量飼料動物冬日也要「進補」進入冬季後,徐州動物園的動物們也在享受「冬補」待遇。
  • 為什麼有些昆蟲在寒冷的冬天凍不死? 昆蟲是如何抵禦低溫嚴寒的?
    為什麼有些昆蟲在寒冷的冬天凍不死? 昆蟲是如何抵禦低溫嚴寒的?時間:2016-12-08 11:34   來源:科普中國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為什麼有些昆蟲在寒冷的冬天凍不死? 昆蟲是如何抵禦低溫嚴寒的? 大雪節氣已過,全國的很多地方都在下著大雪。
  • 天寒地凍 動物園的動物們如何過冬?
    當人們把保暖褲、羽絨服都裹在身上的時候,蘭州市動物園的小動物們又是如何過冬的呢?新年前夕,記者從動物園採訪得知,各個動物館舍暖氣全部開放,在保證室溫20℃左右的同時,動物園還給熱帶動物館舍增加了保暖門帘、空調、電暖氣等。在飼料和食物方面,對食肉類動物如獅子、老虎等,動物園除了日常投餵牛肉外,還增加了熱量更高的羊肉、雞肉;對素食動物如天鵝、梅花鹿,則減少蔬菜的投餵量,防止它們在冬季變胖。
  • 天越來越冷 動物們咋過冬?
    而對於擁有一身「皮毛一體」的動物來說,它們的冬天都是怎麼過的? 20日,記者走訪長春市多個公園,發現無論是野生動物,還是人工飼養的動物,為了讓它們能夠順利度過寒冷的冬天,工作人員早就把保暖措施為它們做好啦。有的搭建舍棚,有的提前安裝電採暖設備,還有的改善飼料給動物增加熱量……看來,動物們也能在長春過一個溫暖的冬天。  野生動物 :近百隻野鴨長春「貓冬」,為啥它們不遷徙?
  • 冬天烏龜如何過冬?手把手教你安全過冬的方法
    冬天到了,我們的烏龜又到了冬眠的時候,如何安全的過冬是我們每個冬天面臨的難題。特別是對於第一次養烏龜的新人來說,安全過冬是我們養龜的一個小考。接下來,讓庫巴給大家講講吧。一、哪些龜不適合冬眠1、熱帶龜:一般來說,熱帶龜都不適宜冬眠。因為他們的原產地就沒有冬天的概念,冬眠的能力已經退化。
  • 大熊貓不冬眠,那它們怎麼過冬的?
    凜冬將至,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過冬策略: 有的動物會選擇冬眠,比如黑熊、灰熊,它們會在冬天來臨之際,囤厚厚的肥膘。話說今年2020年美國胖熊大賽冠軍是編號747,下面是它的養膘成果圖: 2020胖熊大賽冠軍 有的動物會選擇長厚厚的毛來過冬,它們的皮毛可能會改變顏色,以便更好地與雪融為一體。白尾鹿冬天會長出灰色的皮毛,與森林樹幹的顏色很協調。 有的動物則會遷徙,比如你所熟知的大雁,它們會在秋天南下。
  • 流浪貓冬天怎麼過冬?
    而流浪貓在冬天不僅要忍受飢餓問題,還要承受冰凍嚴寒的侵襲。它們很多情況都死在路上,被汽車碾死。那麼流浪貓該如何2020年的寒冬呢?大多數流浪貓本身的抵抗力就比較弱,因為流浪貓很大程度都會存在一些疾病,如腸道寄生蟲、貓瘟等,再加上冬天寒冷,患有疾病的流浪貓很容易會被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