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寶寶愛搶東西,不會和小朋友一起玩,媽媽不用擔心,這很正常

2021-01-10 我做爸媽的保健醫

萌寶馬上兩歲了,越來越喜歡和小朋友玩,特別是比自己大的小姐姐。在玩的過程中也曾經出現過很多困惑,讓我不知如何應對,比如搶東西,比如不會和小朋友一起玩,再比如被姐姐冷落後情緒積壓導致一整天不開心,不想和小朋友玩,不停哭鬧。

我在不斷學習和觀察總結中,越來越得心應手,知道該以什麼方法,怎樣的心態來引導這個小寶寶。嘗試著總結出來,讓自己更清晰,幫助有同樣困惑的寶媽更加了解這個階段的寶寶,放下焦慮,輕鬆育兒。

01 萌寶玩的時候遇到困惑

小姐姐會玩的內容比較多,動作多,花樣多,萌寶就跟著姐姐跑來跑去,即使姐姐不理自己,不想讓自己跟著,還是喜歡跟著,樂此不疲。

但萌寶很喜歡拿其他小朋友正在玩的東西,或者想一起玩,小姐姐非常不喜歡萌寶這點。

後來小姐姐,萌寶還有另外一個寶寶一起玩的時候,小姐姐開始孤立萌寶,不讓萌寶挨著自己做,還會用語言說,不要跟著我們,不喜歡你,我喜歡和這個寶寶玩。

萌寶非常非常失落,立馬就不想玩了,無所適從的小模樣。

我當時只是在旁邊觀察,也在想怎麼幫助寶寶解決這個問題。

這時,另外一個寶寶的媽媽看到這種情況了,立馬說「寶寶來,阿姨和你玩,好嗎?」

寶寶立馬主動把玩具遞給阿姨,開始玩了起來。

玩的過程中,姐姐會拿萌寶手裡的玩具,其實就是直接搶過來,語氣也不好。

我想看看和姐姐聊一聊,對姐姐說「姐姐是寶寶的榜樣,你的動作語氣都會成為寶寶學習的對象,她學會了也會這樣對你的,那時你會開心嗎?她還小,對很多東西都是不懂的,有做的讓你不舒服的地方,需要去引導她,讓她知道怎樣才是合理的。」

「那我也要對萌寶好點,對吧」,「對啊」

就這樣,我和這個小姐姐邊聊天,邊玩,調解員做的很成功,很快小姐姐對萌寶的語氣就變了,也不再那麼擠兌她了,但萌寶好像一直沒有從不舒服的情緒中走出來。

第二天早上起來,提到出去找姐姐玩,找小朋友玩也提不起興趣。

然後就給她角色扮演,玩了一個「找朋友」遊戲,邊唱邊拿著小熊和她互動。

寶寶開心的不得了,一遍結束以後再讓玩一遍,最後心情完全好了。

02寶寶們總是自己玩自己的

「不在一起的時候還找小朋友,在一起的時候要不自己玩自己的,要不就搶起來吵架,真不知道應不應該給她找小朋友玩。」一個家有22個月寶寶的寶媽苦惱地說。

首先,不要期待這個階段的寶寶會一起玩,她們還停留在模仿、對他人感興趣的階段。

2歲左右的小寶寶在一起基本就是平行遊戲,自己玩自己的,或者看到對方手裡的玩具很想要,直接搶過來。

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寶寶還沒有學會合作,不知道一起玩更快樂。

而且有一個非常讓人覺得有意思的事情是他們非常自我,但同時又不停在模仿別人,別人拿啥他就要拿啥,別人玩啥他也要玩,因為在他的世界裡沒有別人怎樣想這個概念,他們會自然而然認為別人想法和我一樣,所以看到其他小朋友玩,自然會直奔玩具搶過來。

當然,這也和寶寶的性格有關係,有的寶寶很小就有「一起玩」的意識,但如果另外一個小朋友還不懂,那寶寶就會失落,甚至發脾氣,無所適從。

03那怎樣才能幫到寶寶呢?

做「找朋友」遊戲

媽媽可以找個寶寶喜歡的玩偶,然後對寶寶說,我們玩個找朋友的遊戲吧。

然後邊給寶寶唱《找朋友》兒歌,邊用玩偶互動。

先準備好兩個手指偶偶,給寶寶一個,媽媽自己戴一個。

然後媽媽拿著玩偶對寶寶手上的玩偶唱,今天我們開始找朋友吧,然後開始唱「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啊,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好啦,小豬找到了一個好朋友,」,「寶寶你好,我叫小熊,請問你叫什麼名字,我可以和你交個朋友嗎」,就這樣故事可以一直編下去,寶寶會特別開心。

這個遊戲可以一直玩,把寶寶每天在交朋友中遇到的情緒問題編進去,讓寶寶互動,把情緒及時排解出來。

在孩子旁邊,隨時做好當調解員的準備

寶寶們一起玩的時候,大人們最喜歡的就是聊天或者看手機,幹自己的事情,這時候最好要守在孩子身邊,照顧好寶寶們隨時可能發生的

從小要教寶寶處理關係,有時候孩子多了,難免會有受冷落或者吵架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朋友之間吵架是正常的,但家長要隨時觀察,知道什麼時候可以袖手旁觀,什麼時候需要調解。這樣對所有一起玩的孩子來說都是身心成長的機會。好好地抓住每個可以引導的機會。

寶寶完全以自我為中心,有時候一個不留神,兩個寶寶就打起來了。所以要及時關注寶寶,了解他的情緒變化,孩子有矛盾時要及時調節。特別是如果遇到攻擊性的孩子,及時關注也是一種保護。但注意一點是,態度要客觀,要公正。

還可以藉助繪本,比如說《吵架了》。

「小豬突然想起來什麼」「原來他想起來剛剛和小猴子吵架了,他要去說對不起」「小猴子,對不起」,「小豬,沒關係」,就這樣,兩個好朋友又一起快樂地玩耍了。

孩子不會一起玩,家長要參與,多示範

所以,家長可以創造合作的機會,比如捉迷藏, 扔球等,先示範給寶寶們,怎樣合作,兩個人一起玩。寶寶習慣模仿,慢慢就會照搬了。

我的一個很有智慧的姐妹就很擅長這點,每次萌寶和她家小寶玩,她總能引導好。

比如,萌寶牽著電動小豬走,另外一個寶寶就不知道做什麼了,恰好發現小豬總愛倒,朋友就會說「快去幫妹妹扶小豬」,就這樣兩個孩子就玩到一起去了。

或者媽媽示範帶著小寶玩,讓小寶去配合。然後再引導寶寶和其他小夥伴做同樣的遊戲。

不斷重複引導,加強腦細胞聯繫,寶寶會變得更聰明

有些媽媽非常著急,發現告訴寶寶很多次,寶寶沒有什麼改變,就不知道怎麼辦了,其實只要堅持引導下去就好了,如果還沒有出現想要的結果,多半原因是重複的還不夠,如果想讓寶寶達到預期,就要不斷重複。

重複告訴寶寶每句話,示範每個動作。

因為每個嬰兒在出生以後,腦細胞之間沒有什麼聯繫的,經過多種刺激以後,腦細胞之間不斷發生聯繫,變得更粗,從而形成了更好的傳遞迴路。

最後一點就是培養孩子寬容的心

也許你會說,這麼小的孩子培養她包容,大度是不是有點扯多了。

包容心,就是不要放心裡當回事,不要強化 多看別人的好,理解他人的不足。

這有什麼好呢?

人生境遇起起落落,而心非常容易受外境影響,外境好了,順我心了就高興,不順我心了,就不開。

中醫講,人的病分三種,其中就有心病,心病就是各種心理不平衡因素,比如說記恨,憤怒,膽怯,多慮等等,而這都和人的性格有關,性格是不斷練習強化出來的,如果小時候我們就很大度,長大了也會是一個心包太虛的人,有個包容的積極心態對一個人一生的身心健康都有非常大的好處,身體健康,頭腦思維更清晰,人的定力強,更穩重。

總之,我們要關注寶寶,不斷學習了解每個階段孩子的身心發育特點,給寶寶創造科學,有愛的成長環境。

作者簡介:85後全職媽媽,經濟學專業,從事過養生保健師,高級灸療師資質。喜歡中醫,育兒,熱愛學習,分享,歡迎關注,一起交流成長。

相關焦點

  • 帶孩子聚會,寶寶總是愛搶玩具怎麼辦?
    作者:寶寶知道 育兒風向標好不容易放個長假,媽媽們都會帶上孩子去參加各種聚會,但是問題來了,很多1歲半到3歲左右寶寶的媽媽找我諮詢的內容都是:寶寶愛搶別的小朋友的玩具,怎麼辦?什麼?你說孩子搶玩具,大人最好別幹涉,讓孩子自己解決衝突?我也覺得聽起來很有道理呀,可是那個被搶娃的媽媽應該會心理很不舒服,說我們「站著說話不腰疼」吧?
  • 分享1—2歲的寶寶適合玩的遊戲,讓寶寶更聰明!
    作者: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1—2歲的孩子,是寶寶智力發展的關鍵期,而在這個關鍵時期,是寶寶智力發展的飛躍時期,促進寶寶的智力發育是需要一些外在的刺激和鍛鍊的,促進寶寶的智力得到更好的發展,需要的是家長的配合和一些好玩的小遊戲!
  • 寶寶2歲還不會說話,是孩子發育緩慢嗎?
    小圓就是這樣的家長,小圓的兒子牛牛今年2歲了,是個人見人愛的胖小子,每次帶牛牛出去玩,他都表現的非常開心,也樂意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但是牛牛說話比較晚,到現在也只會說簡單的2個詞,比如吃飯、洗澡等,不能說出完整的一句話,這就導致其他小朋友跟他無法正常溝通,久而久之,也就不願意跟牛牛一起玩了。
  • 2歲寶寶為「維護正義」,抓傷搶玩具的小朋友,怎樣處理才靠譜?
    2歲寶寶為「維護正義」,抓傷搶玩具的小朋友,「正義傷害」需警惕同樓層的鄰居家來了小客人,兩個女孩是表姐妹,一個三歲,一個兩歲半,我家兒子現在兩歲三個月,自然是喜歡湊在一起玩,嘰嘰喳喳的好不熱鬧。孩子開學,我們也開心,可是一不注意就會有「流血事件」。
  • 新生寶寶愛一個人傻笑,媽媽先別擔心,這是正常現象
    小涵就有些納悶,成年人要是衝沒人的地方一個人傻笑的話,外人明顯就會覺得這人智商有問題,但是新生寶寶這麼小就衝沒人的地方傻笑,難道是先天性的智商有問題?小涵覺得這事不能敷衍,就把這件事告訴了醫生,沒想到醫生聽完之後就笑了,因為這種情況在醫生眼裡很常見,很多寶媽都會有這樣的疑問。新生寶寶愛一個人傻笑,媽媽先別擔心,這是正常現象。
  • 幼兒園寶寶8中常見問題
    很明顯,寶寶很需要來自大人的關注,和媽媽的分離對他來說很痛苦。他這樣做很可能為的是多多和媽媽在一起,而不是不想去幼兒園。天天在家裡陪著他當然不可行,讓寶寶以為無論什麼時候,只要他不想去就不用去幼兒園也不好。所以一旦確認寶寶並沒有真的生病,就照常把他送到幼兒園。  媽媽也要想一想是不是這段時間和寶寶在一起的時間太少了。
  • 各國小朋友都愛圍成圈做遊戲:用英文教寶寶玩搶椅子和擊鼓傳花
    搶椅子-小雅女兒和美國朋友語音示範03:21來自你和寶寶說英語咱們有個遊戲叫擊鼓傳花,美國有個遊戲叫Hot Potato,而英國的叫Pass the Parcel,三個遊戲很類似,但玩法並不一樣。咱們還有個遊戲叫搶椅子,這個遊戲美國英國的小朋友也會玩,英文名字叫Musical Chairs。本文為大家介紹這四種遊戲。Musical Chairs 搶椅子Mom: Let's play Musical Chairs.
  • 娃愛扔東西、倒著爬?這4種行為其實是聰明的體現,家長不用擔心
    「我家寶寶總是睡不好,是咋回事?孩子天生就這樣嗎?」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出現這些「怪異行為」時,總覺得是「孩子出了問題」。其實對於寶寶來說,尤其在3歲前,出現些「怪異行為」真的沒必要擔心,這是娃的大腦與身體發育正常的表現。孩子喜歡丟東西撕紙?
  • 2歲寶寶去哪玩,少花錢多受益的地方,家長們可以帶寶寶去玩
    不能再玩了,天氣已經黑了。寶寶這時候就開始哭,邊哭邊說不要回家。有時候碰到天氣很炎熱,寶寶也不能在小區曬太陽。也不能餵蚊子呀。經常去朋友家玩也不好,老是打擾人家。這也不是長久之計,媽媽也是很頭疼,確實應該給寶寶想個好辦法。每次最讓媽媽苦惱的是,寶寶就愛去鄰居家玩。到吃飯的時候了,寶寶還是玩得很嗨。這時候媽媽就想讓寶寶回家吧,每天可以再來鄰居家玩。
  • 幼兒1-2歲生長發育指標,你家寶寶一樣嗎?
    由於自身的平衡性還沒有掌握好,寶寶走起路來兩隻胳膊像個小翅膀一樣展開,小手也是張開著,這是因為寶寶要用自己的兩條胳膊來調整身體的平衡,就像飛機的兩個機翼、小鳥的兩隻翅膀一樣。到了一歲半左右,寶寶就能獨立行走了,而且還能倒退著走,但也不是全部都如此,如果你的寶寶還不能順利地行走,也不必過於擔心。可馨育兒說,一般情況下,從寶寶邁出第一步到能夠獨立穩妥的行走,大概需要半年的時間。
  • 2歲前,讓寶寶學會4個吃飯技能,以後不用追著餵了
    10 個月——自主進食 嘗試過手指食物之後,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寶寶開始在吃飯的時候伸手搶勺子,還玩食物。這可不是搗蛋,而是讓寶寶學習自己吃飯的時機到啦!到了 2 歲時,寶寶就可以和大人一樣開始使用敞口杯啦。因為相比學飲杯和吸管杯,敞口杯更易清潔,不易滋生細菌。另外,長期使用吸管杯喝含糖飲料等,易造成前牙內面產生齲洞。所以應儘早讓寶寶學會使用普通水杯。寶寶不用杯子怎麼辦? 1 歲之後,仍然不接受杯子的熊孩子怎麼破?
  • 4歲娃搶東西惹麻煩,母親含淚求助:我該如何教育沒禮貌的小孩?
    這一天天氣很好,王女士帶著4歲的兒子到公園裡玩,剛走到一個小賣點邊上的時候,4歲多的兒子一眼就看上了一位坐在旁邊的姑娘手中拿著的橙汁。「媽媽,我也要喝橙汁!」兒子哭鬧要買。王女士覺得小朋友喝飲料不好,於是就拒絕了,直接拉著兒子準備離開。
  • 一歲半寶寶因頭髮成「網紅」,網友: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掉頭髮了
    到了1歲的時候,頭髮還是很少很短。有時候看到別人家的寶寶,再對比下自己的寶寶,總感覺是不是孩子缺少什麼營養,頭髮才那麼少的。好在後來就慢慢長密了。而在最近,剛好在一個寶媽群裡看到了一個寶媽分享的寶寶照片。一看真的是太驚豔了,這頭髮,這樣子真的好像真人版的「蒙奇奇」。同時也引來了很多網友的圍觀,大家都紛紛驚嘆著。一時間這一歲半寶寶就因頭髮成了「網紅」。
  • 寶寶1歲還不會走?新手媽媽莫急,寶寶學走攻略,快來收下
    嬰兒1歲時不能走路嗎?其實,這種現象很常見,也比較正常。由於每個孩子的體質不同,所以他們的生長發育規律也是不一樣的,寶媽寶爸真的不用擔心,今天,我媽媽為寶寶的大運動技能的發展安排了一個時間表。讓我們快速學習~Δ嬰兒大運動技能發展時間表1、翻身:寶寶出生後3-4個月學會翻身大約100天,寶寶的身體發育越來越好,比剛出生時強壯多了。
  • 玩好這2個小遊戲,分分鐘提高寶寶專注力!
    最近有媽媽問到,寶寶看繪本沒一分鐘就跑了,一會兒又跑回來繼續看,很擔心寶寶的專注力出問題,到底該如何培養或者提升孩子的專注力呢?今天堂媽就來幫大家解決這些疑惑,讓我們先看看什麼是專注力。專注力,又稱注意力,指一個人專心做某一事物或活動時的心理狀態。
  • 寶寶進入「睡眠倒退期」,寶媽不用擔心,做好這幾點就能輕鬆應對
    簡單來說,就是好不容易寶寶睡覺時間久一點,又突然變回滿月前的睡眠情況了。「睡眠倒退期」也是寶寶的睡眠模式由嬰兒變成成人的過渡時期,大概在寶寶出生4個月左右。但「睡眠倒退期」到底會不會影響到寶寶的發育?  這還需要家長多多留心觀察孩子的睡眠情況,在4-8個月的寶寶如果有這些特徵,寶寶睡眠還是很正常的,也不會影響到發育。
  • 寶寶總愛扯掉襪子?不外乎這4種原因,媽媽要特別當心第1種
    生活中,相信有不少媽媽都看到過寶寶總是喜歡扯掉自己的襪子,讓她們很困惑。那寶寶為什麼總是喜歡扯掉襪子呢?不外乎這4個原因,媽媽要注意了。襪子不合適寶寶皮膚很嬌嫩,對於外來一切事物的刺激都比較敏感。寶寶經常扯掉襪子,很可能是因為媽媽選的襪子不合適,讓他穿上很不舒服。媽媽要注意考慮是不是襪子面料不舒適,而且大小不合適的話寶寶也會感覺不舒服。
  • 寶寶為什麼喜歡吮吸手指,正常嗎?明白了這些,媽媽才不會不安
    其實,對於出世不久的嬰兒來說,這是一種正常的現象,是寶寶在這個發育階段正常的行為。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寶寶人格發展的第一個階段,這一階段被稱為「口腔期」。這一時期,是寶寶口腔周圍的神經發育的時期。一旦寶寶感覺到飢餓,無論嘴巴接觸到什麼東西,都會引起寶寶的吸吮反射。寶寶具有強烈的吮吸欲,尤其是在睡覺時間,這種欲望就更明顯。
  • 1歲寶寶玩什麼?別錯過開發寶寶智力的小遊戲
    精細動作發育一、餵小貓吃東西在一個空鞋盒上貼一張小貓的畫像,把嘴的部位掏空,可以用義大利麵讓寶寶給小貓咪餵食。手指相對捏的動作就是需要鍛鍊的精細動作,要比單純的捏豆子有意思多了。上班的媽媽們可以借鑑,用有意思的遊戲來緩解每天早晨分離時的焦慮。
  • 寶寶愛翻箱倒櫃,到處亂扔東西,聰明的媽媽這樣做!
    02寶寶愛翻東西、亂扔玩具等東西是個普遍現象。嬰幼兒的特點主要表現在關心未來的事情,做完了某件事情,感到滿足之後,是很少會想到整理或收拾工作的,這正是嬰幼兒的幼稚之處。首先,這標誌著寶寶能夠初步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手。這種行為是大腦、骨骼、肌肉、手、眼等協調活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