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腹地首次拍到中白鷺活動影像

2021-01-09 瀟湘晨報

青羚網訊(記者 祁宗珠)6月18日、19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管護員在海拔4500多米的雅達湖附近拍攝到兩隻中白鷺活動的影像。鳥類學專家分析,中白鷺在三江源腹地的長江源園區活動屬首次記錄,這也是中白鷺這一物種分布的最高海拔紀錄。

6月18日一大早,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曲麻河鄉勒池村牧民才仁加,把家裡的200多頭犛牛放到了牧草豐茂的雅達湖附近。當天中午,當他回到牛群附近時,突然看到一隻白色水鳥在藏羚羊、斑頭雁等動物周邊走動。

「是白鶴嗎?」為了不打擾它們,才仁加坐在草地上開始觀察拍照。只見一隻「白鶴」從眼前兩三百米遠的一處高坡上緩緩走下。不多時,它走進淺水區的多個水塘覓食。

次日上午,雅達湖附近天氣變陰,視線模糊,但這樣的天氣絲毫不影響「白鶴」活動。「它們站在水裡拍打翅膀,快中午的時候,還站在水裡低著頭捕魚。」才仁加說,前一天,他只看到一隻「大鶴」,而19日上午,他看到了兩隻。

20日下午,才仁加再次趕到雅達湖附近,準備觀察記錄更多關於這兩隻水鳥的特徵時,它們已經離開了。此後,他再也沒觀測到兩隻「白鶴」的蹤跡。

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說,生態管護員在長江源園區拍攝的兩隻白色水鳥在當地比較少見,很多生態管護員在當地只見過黑頸鶴,所以會把白色的兩隻較大的水鳥當做「白鶴」,但很多生態管護員表示,這種水鳥之前從未見過。

6月23日,青藏高原鳥類學專家、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副研究員李來興介紹,生態管護員在長江源園區拍攝到的兩隻水鳥,與大白鷺相似,但有別於大白鷺,它的嘴比大白鷺短,眼先裸露部分呈綠黃色,不是大白鷺的藍綠色,所以是中白鷺。

中白鷺在秦嶺以南,特別是長江流域分布較多,在青藏高原一般屬於迷鳥(因為一些惡劣的天氣原因而改變路線迷路的鳥),所以不常見到。李來興判斷,這兩隻中白鷺應該是沿著通天河逆行而上,深入到青藏高原三江源區的。

中白鷺在青藏高原的觀測記錄十分稀少(青海祁連、青海湖曾有記錄),這也是生態管護員極少觀測到的原因。李來興說,此次在海拔4500多米的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觀察記錄中白鷺活動影像屬於首次,這也是中白鷺這一物種分布的最高海拔紀錄。

【來源:青海日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生態管護員拍到4隻雪豹活動影像
    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供圖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近日,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生態管護員在玉樹藏族自治州境內的通天河流域拍攝到4隻成年雪豹活動影像。據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曲麻萊管理處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管理局局長尕塔介紹,進入9月份,三江源地區降了好幾場雪,眼下園區內多地草場已經是金黃色的景象。
  • 三江源核心區多次拍攝到黃喉貂活動畫面
    劉平 攝中新網西寧12月8日電(孫睿)「黃喉貂多次在被拍到,數量從1隻到2隻,可以說在瑪可河林場存在較為穩定的黃喉貂種群。」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連新明8日下午對記者表示。當日下午,記者從青海省果洛州班瑪縣官方獲悉,班瑪縣瑪可河林業局職工劉平在地處三江源區域東段的瑪可河林區內拍攝到兩隻黃喉貂活動畫面,畫面珍貴。
  • 長江源頭首次拍到歐亞水獺捕魚影像!
    記者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獲悉,近日,曲麻萊雪豹監測隊牧民監測員在長江源頭通天河流域首次拍攝到歐亞水獺活動影像,相關專家認為,這表明該區域內河流生態系統健康完整。「歐亞水獺晝伏夜出的習性導致很少有其直接的目擊影像,此次在日間近距離拍攝到其影像資料,一方面可以說明人類對水獺幹擾和威脅較少,水獺對人類有足夠信任,另一方面也能表明長江源頭區域河流生態系統健康完整。」 長期在三江源地區進行生物多樣性監測的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三江源項目主任趙翔說。「以前只聽說過通天河(長江源)區域有水獺,但從來沒見過。」
  • 青海海東首次拍到雪豹影像:母子在鏡頭前親暱嬉戲
    掃碼觀看視頻10月1日,中科院連新明團隊科研人員在青海海東互助北山國家森林公園換紅外相機存儲卡和電池時,發現9月4日拍到雪豹母子在玩耍嬉戲,這是青海東部首次記錄到雪豹實體影像。雪豹位於高山生態系統食物鏈頂端,善於攀巖,行蹤隱秘,常在亞洲腹地高山雪線附近活動,被譽為「雪山之王」。
  • 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全球神秘貓科動物荒漠貓完整育幼行為
    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全球神秘貓科動物荒漠貓完整育幼行為 記者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政府獲悉,科研人員近期在位於三江源地區的通天河沿岸,首次記錄到中國特有貓科動物荒漠貓撫育幼崽的影像。
  • 湛江首次影像記錄到黃嘴白鷺
    近日,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湛江首次錄得其確切影像資料,實錘證明了湛江有黃嘴白鷺的分布。通過照片可以看到,和其他種類「白色鷺鳥」相比,黃嘴白鷺主要的辨識特徵是:繁殖期嘴橘黃,眼先藍色,腳黑趾黃,而非繁殖期嘴黑褐,下嘴基黃褐,腳脛黃綠帶黑色。「此前已發現帶衛星跟蹤器的黃嘴白鷺反饋的路徑經過湛江,但湛江本地一直沒有確切的目擊記錄,這次目擊和影像資料的收集對於湛江鳥類保護工作來說無疑是一筆寶貴的記錄。」
  • 青海首次在祁連山互助北山林場發現雪豹母子活動影像
    互助北山林場發現雪豹母子活動影像系我省首次在祁連山東段發現高原旗艦物種(資料圖片 來源於網絡)10月7日,西海都市報記者從中科院三江源國家公園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互助北山林場獲悉,位於互助縣境北部、祁連山區域的北山林場內發現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雪豹母子活動影像,這是我省首次在祁連山東段記錄到雪豹影像,也是首次在我省海東市境內發現高原旗艦物種——雪豹。
  • 湛江首次影像記錄到黃嘴白鷺 是保護級別最高的白色鷺鳥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黃嘴白鷺。受訪者供圖南都訊 記者陳燕 通訊員林蔭 近日,湛江市愛鳥協會工作人員和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團隊在湛江某海島上開展鳥類調查時,記錄到珍稀水鳥黃嘴白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是湛江首次錄得其確切影像資料,證明了湛江有黃嘴白鷺的分布。
  • 我國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黑狼,推測或許是狼與狗的「結晶」
    圖片來源:世界自然基金會近日,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園區開展的水鳥調查中,拍攝到一隻非常稀有的雌性黑狼影像。這是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黑狼這一物種,證明黑狼在我國野外真實存在。黑狼為什麼在青海三江源首次發現?在這裡為什麼罕見?黑狼這一物種又是怎麼形成的?對此,科技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動物學專家。「黑色在動物體色裡比較少,因為黑色是一種隱性基因,必須是父母同時含有這種隱性基因,後代才有可能表現出來。
  • 陝西大熊貓國家公園首次拍到金錢豹活動影像
    近日,位於陝西的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管理分局皇冠管護站的工作人員,在整理紅外相機數據時,發現了金錢豹活動的視頻。這是在這一區域首次拍到金錢豹活動的視頻。這段畫面的拍攝時間是2020年4月23日19點55分,視頻中,一隻金錢豹背向鏡頭朝遠處走去,邊走邊四處張望,身上的銅錢斑紋非常明顯。大熊貓國家公園長青管理分局皇冠管護站工作人員 潘全任:從視頻和照片上看這是一隻健壯的金錢豹,從鏡頭的左後方進入相機的視野,向遠處上坡位走去,當即將走出視線時,它停下嗅聞地面或凝視。
  • 青海國家公園拍到「四不像」、雪豹珍貴影像
    中國西藏網訊 青海是全球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2018年《青海脊椎動物種類與分布》最新記錄,該省有野生動物605種,同時也是中國首個承擔雙國家公園(即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省份。近日,在這兩個國家公園內發現了新的野生動物活動影像,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生態人士在瀾滄江源區首次直接拍攝到猞猁影像
    生態人士在瀾滄江源區首次直接拍攝到猞猁影像 2017-07-27來自雲南的一位自然科學愛好者首次直接目擊並拍攝到當地的猞猁影像。
  • 青海國家公園拍到「四不像」、雪豹珍貴影像!
    中國西藏網訊 青海是全球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最集中的地區之一,2018年《青海脊椎動物種類與分布》最新記錄,該省有野生動物605種,同時也是中國首個承擔雙國家公園(即三江源國家公園、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的省份。近日,在這兩個國家公園內發現了新的野生動物活動影像,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三江源腹地野狼群出沒 一戶牧民逾150隻羊傷亡
    中新社西寧5月7日電 (孫睿)地處三江源腹地的青海省果洛州甘德縣下藏科鄉政府7日對外通報,該鄉牧民嶺才柔家羊群遭野狼圍攻,造成約150餘只羊傷亡。目前政府部門正在替其申請財產補償。果洛州地處長江、黃河源頭地區、青藏高原腹地,是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
  • 綿陽北川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扭角羚成群活動影像
    綿陽北川首次拍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扭角羚成群活動影像 2020-06-11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德陽首次拍到活體野生大熊貓活動影像
    這是綿竹首次拍攝到活體野生大熊貓活動影像,也是德陽首次拍攝到活體野生大熊貓活動影像。與這兩段視頻資料同時公布的還有3張圖片資料,拍攝時間是2019年4月2日06:26分,清楚地記錄了這隻野生大熊貓的活動跡象。視頻中,只見大熊貓屁股肥碩身材健壯,在竹林中悠然「散步」,行至半途又停下腳步左右觀察,或「欣賞」林間美景,或「品嘗」竹子美味,其憨態可掬的模樣惹人憐愛。
  • 中國首次在野外拍到6隻珍稀動物駝鹿影像(圖)
    原標題:中國首次在野外拍到6隻珍稀動物駝鹿影像(組圖) 圖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的駝鹿影像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攝 針對網媒報導「內蒙古大興安嶺拍到6隻駝鹿野外影像為國內首次」的相關訊息,12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科普宣教中心主任楊琨對記者證實稱該事件「情況屬實」。 楊琨介紹說,這組圖片拍攝於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是該自然保護區利用紅外相機,意外捕捉到的影像數據信息。
  • 中國首次在野外拍到6隻珍稀動物駝鹿影像(組圖)
    圖為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到的駝鹿影像。 內蒙古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提供 攝 中新網呼和浩特5月12日電 (記者 李愛平)針對網媒報導「內蒙古大興安嶺拍到6隻駝鹿野外影像為國內首次」的相關訊息,12日下午,內蒙古自治區大興安嶺汗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科普宣教中心主任楊琨對記者證實稱該事件「情況屬實」。
  • 雲南首次拍到大靈貓活體影像
    原標題:雲南首次拍到大靈貓活體影像   大靈貓活體影像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日前,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所在勐臘縣東北部的中國—寮國跨境區域開展野生動物資源聯合調查中,拍攝到雲南省首張大靈貓野外活體影像
  • 四川什邡首次拍到珍貴影像
    什邡山裡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組團出沒最近大熊貓國家公園什邡管理總站工作人員在視頻中實時監控到鎣華山山頂附近出現多頭羚牛這是該站首次通過視頻拍到羚牛的珍貴影像一起來看看它們長啥樣圖據 王燕為捕捉野生動物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