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鞋底"蚰蜒
原標題:"草鞋底"鑽進耳朵劇痛不已 男子抱頭撞牆(圖)
水母網8月28日訊 (YMG記者宋曉娜 通訊員陳展鵬)25日晚,煙臺幸福一工地建築工人老王經歷一個驚險夜晚。辛苦了一天後躺在板房外面休息的老王,耳朵突然痛得撕心裂肺,原來是一隻蟲子"光顧"了他的耳朵,經醫院及時救治,所幸患者耳朵鼓膜並未被蟲子鑽破。
耳朵突發劇痛 壯漢抱頭撞牆
老王今年47歲,在幸福附近一處建築工地上班。25日晚上8點來鍾,辛苦了一天的老王拖著疲憊的身子汗流浹背地回到工地板房,吃過晚飯後他準備先休息一下,由於被太陽"蒸"了一天的板房內實在悶熱,老王就在工地板房外一靠牆處的凳子上躺下休息。
很快,疲憊的老王就迷迷糊糊睡著了。突然,睡夢中的老王一下子被驚醒了:"左邊耳朵鑽心得疼!"老王一個高兒跳了起來,似乎感到有個東西在他耳朵裡動來動去,不停地撞擊他的鼓膜,他下意識就用手摳耳朵。沒想到,他這一摳不要緊,耳朵深處更加疼得無法形容!連同整個左臉疼得簡直要炸開了。突然不明原因的劇痛,把這個一向身體很結實的硬漢折騰得癱坐在地上大喊,甚至抱著頭往牆上撞。
聞訊而來的工友們見到老王這副模樣也嚇壞了,大家以為是突發了什麼重病,趕緊從附近借了一輛小麵包車把老王送到煙臺市中醫院。
"元兇"竟是蟲子入耳
一路上,老王痛苦異常,疼得面部扭曲、全身大汗淋漓。趕到醫院時,已經成了個"汗人"的老王在四、五個工友的攙扶下,用一件背心緊捂著不停往外滲血的左耳向醫生求救。
煙臺市中醫院耳鼻喉科老主任宋修江聞訊趕來,一邊聽著幾個工友們敘述發病經過,一邊安慰著掰開老王緊捂住耳朵的手,藉助燈光與藥水,前後不到2分鐘,宋主任就用鑷子從老王的左耳道深處夾出了一隻被血與膿液包裹的東西,掉在桌子上的這個東西的腿還在蹬,大家仔細一看,竟是一隻長著很多隻腳的蟲子。被劇痛折磨了近一個小時的老王這才緩了過來,看到桌上的蟲子,不禁又倒吸了口冷氣。
抓出"元兇"後,市中醫院宋修江主任又對老王的耳朵進行了仔細檢查,萬幸的是,老王左耳的鼓膜並未被蟲子鑽破,流血處是來自外耳道被蟲子鑽破的位置。
有蟲入耳切記不要用手挖
經介紹,鑽進老王耳朵的蟲子名叫蚰蜒,山東這邊方言叫"草鞋底",形狀跟蜈蚣相似。該蟲子一般喜歡潮溼的環境,一般潮溼的地方容易有這種蟲子,向陽的地方較為少見。
市中醫院宋修江主任提醒市民,夏秋季節是各類昆蟲活躍的季節,幾乎每年這個季節,醫院都會接診類似這種蟲子鑽耳或者鑽鼻孔的病例,曾經還接診過一名因躺在公園石凳上休息而導致耳朵裡鑽進一隻甲殼蟲的患者。另外,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一旦發生蟲子入耳或是入鼻孔的情況,患者最好不要掏也不要挖,因為,越是挖反而刺激蟲子越往裡鑽,後果愈加嚴重;正確的做法是儘快去醫院,讓專業醫生進行處理。
夏秋季節,室內天氣悶熱,不少市民喜歡在戶外乘涼休息。對此,宋主任建議,大家應儘量找安全衛生的地方休息,像公園石凳上、戶外帳篷、農村的室外等都是可能發生此類意外的地方。另外,夏季雨水多家裡潮溼的話也易有蟲子,所以,市民家裡應安裝紗窗,尤其是住在農村的居民更要注意勤打掃屋內角落,避免類似蹊蹺、危險的事情發生。
蚰蜒簡介:
蚰蜒,節足動物,像蜈蚣而略小,體色黃褐,生活在陰溼地方,捕食小蟲,有益農事。
蚰蜒俗稱"錢串子",又名"地蜈蚣",古時稱"草鞋蟲",有的地方稱"香油蟲""草鞋底".蚰蜒體長約25毫米左右,頭部有一對鉤狀顎足,顎足末端成爪狀,爪的頂端有毒腺開口,能分泌毒液,觸及人體皮膚後即可致局部皰疹,令人刺痛難受。
百度百科裡說,被蚰蜒咬傷後,可用消炎止癢的外用藥塗搽,咬傷處可用3%硼酸溶液清洗,外塗消炎的藥膏或藥水。但記者聽聞有民間土法,有蟲子入耳,可滴幾滴香油,就能將蟲子誘出。耳朵裡滴油,這種方法管用嗎,是否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市中醫院耳鼻喉科宋修江主任告訴記者,這種方法是可行的,蟲子聞到香油的香味會自行爬出耳道,滴少量的香油也不會對耳朵造成傷害。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81695000,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