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注意,水母海邊泛濫,不要捕撈不要碰,有毒…

2020-12-02 國際旅遊島商報

盛夏來臨,大部分市民都選擇到海邊遊玩,享受海澡、撿拾好看的石頭、抓點小螃蟹等等,但是大傢伙在遊玩之餘,除了防止溺水,還要重點提防一種海洋生物——水母。它們有毒,如果被它蟄傷,輕者出現過敏症狀,重者可能致命。

遊客不聽勸徒手撈水母

近日,有部分市民向國際旅遊島商報記者反映,稱在海口市新埠島海邊、白沙門公園海邊、西海岸帶狀公園海邊均出現了大量水母,市民擔憂,由於水母有毒,部分在海邊遊玩的市民遊客不顧安危,使用工具、甚至徒手在海水中打撈抓捕水母玩耍,一旦被水母蜇傷,後果將不堪設想。

根據市民反映的情況,5月20日,記者分別對新埠島海邊、西海岸帶狀公園海邊、白沙門公園海邊進行了實地走訪。在新埠島埠北環路附近,海水中漂浮著大量的水母,有一位母親正帶著孩子在海邊玩耍,當看到海水中有水母漂浮時,母親立刻呼喚孩子上岸並告誡孩子此刻勿在海中玩耍。記者走進海邊略數了一下,數十隻水母正在水中漂浮。

隨後,記者來到了西海岸帶狀公園,雖是中午時刻,但海邊遊玩的遊客數量也比較多。記者赤腳走到海邊,這裡的水母數量相較新埠島海邊要少些,此時,一塊近似白色塑膠袋的物體飄到記者腳邊,定睛一看,卻是一隻水母。記者注意到,有部分遊客正在追逐和打撈水母玩耍。一名遊客看見記者在拍攝,便自告奮勇表示可直接徒手抓一隻水母,隨後便撲進海水中,還沒等記者反應過來,手裡便託著一隻水母返回。記者表示水母可能有毒,不應玩耍,但該遊客卻不以為然,隨後便離開了。

每年盛夏都有很多遊客來海邊玩耍,水母蜇傷人的事例也比較多,但無論我們如何勸說,遊客總是不聽。目前我們也準備了藥品,隨時應對遊客『被水母蜇傷』的突發情況。但還是希望遊客能夠聽勸,不要抓捕甚至徒手打撈水母,應儘量遠離。」西海岸帶狀公園一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之後,記者來到了白沙門公園海邊,海水中雖漂浮著少量水母,但當時未有市民遊客在海水中玩耍。

被水母蟄可能出現死亡

那麼,水母是否有較強的毒性呢?據海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皮膚病科羅楊醫生介紹,水母俗稱海蜇,是一種刺胞動物,刺胞內的主要毒性成分包括類蛋白、肽類、強麻醉劑、5-羥色胺、組胺、止痛劑等物質。

羅醫生告訴記者,若被水母蜇傷,3-5分鐘後,局部即感到刺癢、麻痛或燒灼感,以後局部發生紅斑、丘疹或蕁麻疹樣皮疹,重者可有出血性損害,並可於1-2天內形成水皰或大皰。一般不妨礙工作,但因劇癢,可影響睡眠,一般歷時1-2周可痊癒。如全身被蜇面積較大,則可有倦怠、肌肉痛等感覺,還可出現呼吸困難、胸悶、口渴、出冷汗等症狀,對毒素敏感者,可於被刺後2小時左右即口吐白色或粉紅色泡沫,並出現呼吸困難、肺水腫和血壓下降,甚至死亡。少數水母的毒素一旦刺入皮膚注入神經毒液可出現嚴重的全身中毒症狀,甚至死亡。

海邊旅行 警惕這些海洋生物

相關焦點

  • 有毒別碰!海口新埠島海邊現大量水母
    新埠島海邊孩童赤手捕捉水母  醫師:切勿手抓水母,謹防蟄傷中毒  19日上午,一群孩子在無家長陪伴的情況下,結伴在新埠島海灘捕捉水母玩耍。省人民醫院專家表示,水母有毒,儘量不要用手觸摸,謹防被蟄傷中毒。
  • 有毒別碰!海口新埠島海邊現大量水母 謹防被蟄傷
    19日上午,一群孩子在無家長陪伴的情況下,結伴在新埠島海灘捕捉水母玩耍。省人民醫院專家表示,水母有毒,儘量不要用手觸摸,謹防被蟄傷中毒。  19日上午,有市民向本報反映:新埠島海邊海水中出現大量水母,但水母有毒,經常看到有一些遊客甚至小孩,使用工具或者直接赤手在海水中抓水母玩耍,如果被水母蟄傷,後果較為嚴重。
  • 泰國海灘驚現致命的僧帽水母,不要因為漂亮就碰它
    前幾天,我在新聞裡看到中國駐泰國宋卡總領事館21日發布了注意事項,在宋卡府、蘇梅島有23人受傷,而受傷的原因是這兩地海灘出現了大量劇毒的僧帽水母。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僧帽水母,第一反應是這貨是塑料嗎?碰一碰,摸一摸,咦,是活的啊,這麼漂亮,拿過來拍照......醒來就在醫院了...經常在網上看到有的人捧著水母拍照,特別想知道那些人現在還活著嗎?
  • 夏季在海邊遊泳被水母咬會死嗎? 水母真的有毒嗎?
    夏季在海邊遊泳被水母咬會死嗎? 水母真的有毒嗎?時間:2017-05-05 12:56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夏季在海邊遊泳被水母咬會死嗎? 水母真的有毒嗎? 水母就好像蛇一樣,不同種類的毒性不同,需要區別對待。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大部分水母有毒 別碰它們
    不少在海邊玩耍的遊客撿拾水母在手中把玩,引發雙手騷癢等不適症狀。長期在新埠島從事海產品生產的漁民符先生提醒:大部分水母有毒,遊客不要隨意觸碰甚至把玩。  據居住在海口新埠島的漁民符先生介紹,每年的5至7月是水母的繁殖季節,此時有不少水母被海水衝到海口的新埠島、海口灣和西海岸等海邊。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的傘。它們在運動時利用體內噴水反射前進,遠遠望去就像一頂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遊。
  • 又到水母泛濫的季節,一到海邊就偶遇幾十斤大水母,拿回家做涼拌
    而居住在海邊,這海裡什麼最多,很多人都非常清楚,沒錯那就是海鮮,也就是在海邊生活,海鮮隨便搞。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居住在海邊,想吃海鮮可以隨便搞,很多時候海鮮那就是不會出海就可以搞到不少,到了一定季節的時候,就會有不少的海鮮遊到海邊,村民不用出海就可以搞到許多。
  • 水母有毒!海邊遊玩看到這種藍色生物千萬別拿手去碰
    暑期出門旅行,除了要注意颱風天氣,到海邊遊玩還要提防一種海洋生物:水母。如果被它蟄傷,輕者出現過敏症狀,重者可能致命。   連雲港大沙灣海濱浴場的沙灘上遊人如織,大家玩得興起,救生員們一刻也不能放鬆警惕。
  • 揭秘煙臺海邊的水母真的有毒嗎?大部分無毒
    &nbsp&nbsp&nbsp&nbsp膠東在線8月5日訊(通訊員杜娜)連日來,不少市民都反映,在煙臺第一、第二海水浴場出現大量水母。對此,有機構提醒市民,要遠離這些水母,看似溫柔的水母其實有毒,被海蜇蜇傷,輕則致皮膚過敏,重則致人死亡,市民及遊客要謹慎對待。
  • 一般來說,水母都是有毒的,那麼有錢人吃上了水母,能吃嗎?
    作為腔腸動物的水母,體內98%都是水,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海裡遊泳順便蜇人,開玩笑哈,但大部分水母都是有毒的,部分更是有毒的如著名的海內外的僧帽水母,特別是現在夏天到了,提醒大家下海遊泳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如果不慎被水母咬傷,如果只是感覺刺痛、紅腫,及時吃消炎藥或用醋擦洗消腫,但如果感到呼吸困難,一定要及時就醫,嚴重的會危及生命,我絕不危言聳聽,安全第一。
  • 海螺也有毒?這種螺碰一下都不行,如果在海邊看到千萬不要撿
    住在內陸的人總是會十分住在海邊的人,因為在大家的腦海裡,海邊可以做太多浪漫的事情了,比如說海邊看日出日落,在沙灘上散步,還有就是在沙灘上撿貝殼。確實是,在如今這個溫飽問題沒有那麼突出的年代,人們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即使不是藝術家,人們也經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
  • 狂人網紅抓有毒活水母套頭!整片直接鋪臉上
    記者田暐瑋/綜合報導 許多網紅為了吸引觀眾,常常喜歡挑戰極限,連命都可以不要。挪威狂人埃克霍夫(Tor Eckhoff)喜歡做出一些瘋狂舉動,這次他到海邊,親手捕撈野生水母,抓到後竟然直接把水母鋪在臉上,整個頭都被套住,其中一種還是毒性極高的水母,讓人替他捏一把冷汗。
  • 寧波一男孩海邊玩水疑似被水母蜇傷 醫生教你應急處理
    陳敏 沈莉萍 通訊員 張林霞&nbsp&nbsp&nbsp&nbsp炎炎夏日,恰逢暑假,不少市民選擇帶著孩子到海邊度假玩水8月4日晚上,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急診兒科診室來了一名小患者小星,因為海邊玩水,疑似被水母蟄傷,兩條腿布滿了像被皮鞭抽傷似的長條狀傷痕。&nbsp&nbsp&nbsp&nbsp今年是小星在小學階段最後一個暑假,小星爸爸帶著他去了趟海邊度假。4日早上,正在水裡玩得歡的小星突然大喊:「爸爸,我的大腿被什麼東西吸住了!」小星邊喊著邊往岸上遊。
  • 巨型水母泛濫日本部分海域 1個重達200公斤
    水母泛濫給日本漁民帶來不小的麻煩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研人員表示,由於人類過度捕魚和其他人類活動,地球上部分海域出現了巨大的水母科研人員甚至發現了同日本相撲選手差不多大小的超大型水母。  理察森同時是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他表示,「我們必須採取措施防止海洋生態系統被水母主宰。」他說,全球海洋裡水母的數量都在上升,特別是東南亞、黑海、北海及墨西哥灣海域水母數量上升尤其明顯。理察森博士表示,日本漁民已經遇到了巨型水母帶來的真正麻煩,因為大水母甚至能撕破漁網。
  • 淡黃的長裙很魔性,蛋黃水母的「長裙」卻有毒!
    不過,答案可能要讓大家失望了,這種水母帶有劇毒,別說吃了,就連碰一下,都可能給人帶來生命危險。蛋黃水母是一類懸浮取食的肉食性動物,以海水中漂浮的浮遊生物和小甲殼類為食,「蓬鬆」的觸手就是它們的捕食工具,觸碰到獵物時,魚叉狀觸手上的刺細胞會射出毒液,對其進行獵食,隨後由纖毛將食物運送至胃腔進行消化吸收。
  • 廈門海域有一些有毒生物 它們很美它們很毒
    東南網8月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林利萍/文) 正值盛夏,高溫難耐,人們喜歡去海邊遊玩,或到海裡暢遊一番。  近日,網傳一種劇毒的僧帽水母出現在海灘,有人好奇地摸了一下差點喪命。  那麼,廈門海域是否會出現此類劇毒水母?還有哪些「不可褻玩」的有毒海洋生物,值得注意?
  • 到海邊遊玩 當心「活物」和「暗坑」
    市民何先生近日致電本報市民熱線5589999訴說自己的苦悶。據專家推測,何先生很可能是被水母蜇到了。禾源社區五緣灣水上義務救援隊隊員陳今漢說:「最近這兩個月氣溫較高,五緣灣的海裡多了不少水母,海中央尤其多,可能是被潮水衝進來的。
  • 泰國海邊毒水母出沒 中國遊客需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金羊網訊 記者吳珊報導:中國駐宋卡總領事館援引泰國宋卡府衛生部門消息稱,近日宋卡府薩米拉海灘出現大量含神經毒素的藍瓶僧帽水母,已致23名市民及外籍遊客受傷(其中一人胸口、手臂受傷嚴重,呼吸出現困難),目前在當地醫院接受治療。僧帽水母所分泌毒素屬於神經毒素,傷者除遭受劇痛外還會出現血壓驟降,呼吸困難,神志喪失,全身休克,最後因肺循環衰竭而死亡。
  • 10歲男童海邊出遊被水母蜇傷 淡水衝洗使不得
    通訊員 供圖  星辰在線6月18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胡偉男 通訊員 張超 湯雪)10歲男孩子洋洋(化名)參加暑期夏令營,在海邊玩耍時遇到了一個透明柔軟的不明物體,這個看上去完全無害的東西卻蜇傷了洋洋,事後大家才知道,那是有毒的水母。事發近一個月了,洋洋大腿上殘留的紅斑仍然未消。  7月21日下午,洋洋在三亞參加夏令營。
  • 為什麼沙漠死掉的駱駝千萬不要碰?因為不僅「有毒」,還會「炸」
    為什麼沙漠死掉的駱駝千萬不要碰?因為不僅「有毒」,還會「爆炸」!能夠適應沙漠乾旱氣候的動物非駱駝莫屬了,但是駱駝也不是萬能的,如果是駱駝進入沙漠之後,長期得不到食物以及水的補充,也會葬身於沙漠之中。沙漠裡的駱駝屍體是萬不能觸碰的。為什麼沙漠死掉的駱駝千萬不要碰?
  • 水母兇猛
    董志軍介紹,我國的水母暴發主要集中在三種水母身上,一種是海月水母,每年在黃渤海沿岸都會暴發;白色霞水母,在東海以北會有暴發,漁民捕撈的時候會捕撈到不少;還有一種大型水母叫沙海蜇,在東亞海域數量非常多。全球變暖、過度捕撈、富營養化、外來物種入侵和海岸帶工程建設等,均被認為是有害水母種群暴發的可能因素。    水母天敵在減少    需加大保護海龜力度    水母的種類非常多,大小的範圍也很大,小的直徑一毫米不到,研究的時候要在解剖鏡下進行觀察,大的直徑有幾米大,像最大的北極霞水母,傘蓋直徑大於6米,觸手伸開的話能達到50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