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海域有一些有毒生物 它們很美它們很毒

2021-01-08 騰訊網

  東南網8月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林利萍/文) 正值盛夏,高溫難耐,人們喜歡去海邊遊玩,或到海裡暢遊一番。

  近日,網傳一種劇毒的僧帽水母出現在海灘,有人好奇地摸了一下差點喪命。

  那麼,廈門海域是否會出現此類劇毒水母?還有哪些「不可褻玩」的有毒海洋生物,值得注意?

  別擔心廈門海域尚未發現僧帽水母

  見過僧帽水母的網友「愛思叉兒外」形容,僧帽水母的外形「鼓鼓的像餃子,有點粘,會動會變形」。

  據了解,僧帽水母有時被衝到沙灘上,美麗的外表具有極大的欺騙性,像普通的藍色氣球,很容易吸引人嘗試觸摸。

  網傳僧帽水母分泌的毒素非常殘暴,成千上萬刺細胞所積累的毒素烈度,不輸於世界上任何的毒蛇!任何被蜇傷者的身上,都會出現恐怖的傷痕。傷者除了遭受劇痛之外,還會出現頭暈、噁心,血壓驟降,呼吸困難,神志逐漸喪失,最後休剋死亡。

  僧帽水母真的那麼恐怖嗎?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鄭連明副教授說,市民到廈門的海邊遊玩不用擔心遇上僧帽水母,因為這種水母是暖水性種類,在大陸近海多分布於南海。廈門海域目前並未發現僧帽水母,大家不要過分緊張和恐慌。

  鄭連明副教授介紹,大部分水母有毒,水母的觸手和口腕上有大量刺細胞,內含毒液,成分主要是類蛋白、多肽和多種有毒的酶類。當人體接觸水母觸手時,刺細胞可刺入皮膚,引起皮疹、紅腫等症狀,尤其是箱形水母,毒性大,嚴重者可致死亡。

  要小心這些有毒水母不要直接接觸

  水母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靈動美麗。廈門靠海,水母也多有分布。

  炎熱的夏天裡,當我們在海邊弄潮遊泳時,有時會突然感到身體的前胸、後背或四肢一陣刺痛,有如被皮鞭抽打的感覺,準又是水母作怪在刺人了。據介紹,廈門海域裡的水母有沙海蜇、白色霞水母、海月水母等大型水母,也有球型側腕水母、蝶水母、細頸和平水母、瑪拉水母等小型水母。

  許多水母都能發光,細長的觸手向四周伸展開來,跟著一起漂動,色彩和遊泳姿態美麗極了。但人們不要因為它們的美麗而忽視了防範。

  鄭連明副教授提醒:不要用手或身體其他部位直接接觸水母,尤其是體質敏感者和小孩。

  如果不慎被蜇到,在沒有可用工具的情況下,可用手指指甲尖直接將水母觸鬚剝離皮膚(最好用鑷子);再用海水應急衝洗,千萬不要用淡水或酒精衝洗;之後用類似卡片物,沿著手臂固定方向將刺細胞刮除做應急處理;最好及時就醫做進一步檢查治療。

  沙海蜇:成體傘徑25~60釐米,最大近1米。

  白色霞水母:傘部扁平呈圓盤狀,傘徑20-30釐米,大型個體超過50釐米。

  海月水母:呈傘狀的膜及連於底部的觸手,一般闊25-49釐米,有4條明顯的馬蹄狀生殖腺。

  球型側腕水母:圓形,並且生有兩根細長的觸手,可深入水中撈取食物。受到驚擾(如被觸摸或被搖晃)時,它們還會發出亮光,在幾米遠的地方就能看到。側腕水母生活在海水中靠近水面的地方,因而常被海水衝到岸邊。

  還有哪些海洋生物有毒?海葵外表像花朵身上有毒刺

  除了水母,在廈門海域還有一種外表像植物其實是動物的生物——海葵。

  當退潮後,在礁石上或許可以見到它們,若遇見也要小心,別去「招惹」它們,否則可能會被刺傷。

  雖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實是捕食性動物。這種無脊椎動物沒有骨骼,錨靠在海底固定的物體上,如巖石和珊瑚,它們可以很緩慢地移動。

  海葵隱藏著無數刺細胞,刺細胞中的刺絲囊含有帶倒刺的刺絲。一旦碰到它,這些刺絲會立即刺向對手,並注入「海葵毒素」。

  海鰓形狀像鵝毛觸手會放毒

  海鰓和水母一樣,也有著誘人的美麗外表,形狀像鵝毛,淡紅或紅紫色。海鰓不僅顏色美麗,很多種類還會在受到刺激時發光。

  海鰓是生長於潮汕及福建一帶沿海的淺海生物,學名叫中華棘海鰓。平時,它像一根羽毛筆插在海底的泥面上,非常漂亮。也因此,有些地方稱其為海掃帚或海筆。它的個頭不大,主要棲息在中潮區以下的軟泥底質,少數在泥沙或純沙底,棲息時一頭扎入泥沙,一頭露出。

  海鰓身上那些形似吸盤的觸手會像傘一樣伸開。海鰓觸手上有刺細胞,會釋放毒物麻醉浮遊生物,雖然對人體沒有劇毒,但還是不吃為宜。

  2017年,市民陳先生曾在翔安區新店鎮劉五店海邊撿到過海鰓。

  海膽刺具有倒鉤可使人中毒

  海膽是海洋裡一種古老的生物,相信大家並不陌生。部分海膽刺上帶有毒素,廈門海域也有海膽。

  海膽主要特徵為體呈球形、盤形或心臟形,無腕。殼上長著許多刺棘,大部分刺具有倒鉤,可增加機械性損傷,刺內的毒素可使人中毒。在刺之間的硬殼上長著蒂狀物,具有毒腺。在繁殖季節大多數海膽生殖腺可產生毒素,從而還可引起食入性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海膽一旦刺進皮膚,毒汁就會注入人體,細刺也就斷在皮肉中,使皮膚局部紅腫疼痛。被海膽刺傷後若出現中毒症狀如頭暈頭痛、心悸、血壓下降、呼吸困難,要立即送往醫院救治。

  (林利萍)

相關焦點

  • 廈門海域9種常見海鮮易傷人 市民小心被刺(圖)
    但是恐怕你不知道,它們被稱為廈門海域的「海鮮劍客」,刺到後會讓你疼很久。  昨天,本報報導《海鮮「兇猛」》以後,繼而尋找民間諺語裡的幾大「劍客」,下次看到它們,得先看看刺被拔了沒有。  八市 「四大高手」很常見  廈門海鮮的「劍客」排行榜前四名,無論是島內還是島外,沒有爭議:一魟,二虎,三沙毛,四臭肚。
  • 它們到底是有毒呢,還是有毒呢?
    卡洛斯被毒液侵蝕,整條手臂隨即陷入劇烈的疼痛中。在無法獲得醫療服務的境地之下,這種疼痛整整持續了五個小時之久。也正是這樣痛苦的經歷,讓卡洛斯意識到,格林寧蛙是能夠注毒(Venomous)的。有毒的生物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能注毒的(Venomous),比如毒蛇,它要是咬了你一口,毒液會被注入你體內使你中毒;而箭毒蛙是帶毒(Poisonous)的,它們分泌的毒素往往都只是貯存在皮下,無法主動注入敵人體內,只有你主動作死,比如咬了它一口,它才會讓你中毒(關於這兩種「有毒」的區別,可以參見這個果殼問答:想自殺,吃了兩隻蜘蛛,會怎樣?)。
  • 它們有毒
    神奇的海洋世界裡有這樣一群動物,它們能在瞬間將某些強大的對手置於死地。每當面對敵害或需要填飽肚子時,這些用毒高手就會展示自己的殺手鐧。毒「黃蜂的」秘密箱水母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它們的觸手上分布著很多肉眼看不見的「毒針」。一旦箱水母進入戒備狀態,就會亮出自己的殺手鐧,用看似毫無殺傷力的觸手攻擊對方。
  • 揭開海底「毒物」的神秘面孔 「最毒天團」入駐廈門科技館
    ­  上個月,廈門科技館全新《魚樂圈》海底樂園引發參觀熱潮,開放首周便迎來6.72萬名觀眾,每日排隊購票觀眾綿延數百米,創建館以來之最。­  最近,廈門科技館又從東南亞引進「最毒天團」。藍環章魚、獅子魚、石頭魚、木瓜、長刺海膽、五腳虎等各種「毒門高手」,將為觀眾揭開海底「毒物」的神秘面孔,了解它們如何「毒霸海底」。
  • 白海豚廈門海域「遛娃」
    12月3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兩隻海豚現身鼓浪嶼鋼琴碼頭附近海域,時而躍出水面,時而潛入水下,玩得不亦樂乎。近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發布了一段拍攝海豚出沒的視頻,收穫了近5萬的播放量。不少網友欣喜留言:能偶遇海豚太幸運了!
  • 世界上最毒的生物有哪些?別看它們長得漂亮,毒性可不小
    地球上的有很多致命的生物,這些很少被注意到的小生物,你認識哪些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致命的生物吧。很多人並不會注意到,即使是小小的生物,也會造成致命的傷害。這是海蝸牛,它是一種有著美麗圓錐曲線的小型海洋生物,它的「小房子」吸引了許多休閒潛水員的注意,它表面上看上去毫無攻擊力,以至於許多人都想要接近它仔細觀察。
  • 廈門市民撿到6條河豚 可能是來廈門海域產卵的
    他產生疑問,廈門海域還有河豚生存?這些河豚是否含有毒性?記者第一時間聯繫上汪先生了解情況。  昨日上午11點,記者在大生裡公交站附近見到汪先生,他從袋子裡小心翼翼地拿出六條小河豚,擺放在桌上給記者看。這些河豚因脫水已久,已經乾癟,小的只有兩三釐米長,最大的不超過10釐米。
  • 【生物】我很美可是我很危險——有毒的海洋生物
    虎魚:是指獅子魚,因為鰭伸張開來張牙舞爪,像極了一頭兄猛的老虎,背鰭、臀鰭和腹鰭的毒棘中有很強的毒腺,屬於蛋白毒,中毒後局部會相當疼痛,會有發燒、抽慉、休克等現象。沙毛:是指鰻鯰,外形像土蝨,分布在巖礁區,背棘及胸棘各有一枚毒棘,是屬於神經及血溶性毒。
  • 這海鮮裡怎麼有毒!
    圖片:Petar Milošević / Wikimedia它們的肉中含有大量的組氨酸,當它們被長期存放在高溫環境中時,體內細菌便會大量繁殖,將組氨酸轉化為有毒的組胺(Histamine)。2004年,廈門湖裡區就發生過一起因食用變質秋刀魚,188人集體組胺中毒的事件。
  • 中華白海豚連續6天現身廈門海域
    最近,我市小嶝、土嶼、東渡等多個海域出現了白海豚頻繁出沒的美麗情景。昨天,廈門海洋保護區小嶝監測站觀測員許振作說,2月24日至29日,白海豚連續6天出現在小嶝海域。這是小嶝設立監測站7年來的首次,反映出我市海洋生態環境日益變好。
  • 有毒的毒蛇,吃了別的帶毒的動物為什麼沒事?
    在全國各地蛇的種類數量都非常多,比如蟒蛇,草花蛇,水蛇等等,當然它們有一些也有醫用價值,但是可千萬要小心蛇類,因為它們大多都是帶有劇毒的,就比如眼鏡王蛇,那毒性可是完全可以短時間毒死人的,但是神奇的是它們本身有毒吃其他帶毒的動物卻沒事,這是因為它們本身就有非常強大的毒免疫系統。
  • 小心有毒!致命毒魚之澳洲藍環章魚
    澳大利亞這種有藍色環狀斑點的章魚,對人危害最大。一隻這種章魚的毒液,足以使10個人喪生,嚴重者被咬後幾分鐘就斃命,而目目前還無有效的抗黴素來預防它。章魚的毒液能阻止血凝,使傷口大量出血,且感覺刺痛,最後全身發燒,呼吸困難,重者致死,輕者也需治療三四周才能恢復健康。歷史章魚有100多種,有些有毒,對人有危害。
  • 地球上公認的最毒生物,比眼鏡蛇毒200倍,夏天去海邊當心遇見它
    在地球上有些生物可能看起來很不起眼,比如那些可能不經意就踩死的蜘蛛和蠍子,但這些生物的毒液卻可以輕易的殺死人類,每年人類因有毒生物而死亡的人數不在少數。 英文中poisoners與venomous都是有毒的意思,但poisoners的定義比較廣,指的是該生物的某部分有毒性
  • 人類是自然界最強大的生物?這些動物,擁有超強的抗毒能力!
    人類是自然界最強大的生物?這些動物,擁有超強的抗毒能力!病毒在我面前非常的渺小,甚至我們用肉眼無法直接看到它,人類以地球的主人自稱認為在病毒這種渺小的生物面前非常的強大,但是當病毒真正到來的時候,人類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麼的渺小,這些病毒進入人體之後,可以輕而易舉地奪走一個人的生命,在這次疫情當中也有很多人開始正視人類在地球上的地位,也明白和了解了和大自然和平相處到底有多重要。
  • 地球上最危險的生物有什麼?它們有些可能瀕臨滅絕
    大家都知道,除了人類之外,地球上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生物。與人類不同的種族也具有獨特的特徵。有些生物非常危險,除非經過適當訓練,否則可能危及生命。例如,蛇是無害的,有些可以被當作寵物飼養。我將向您介紹地球上一些恐怖的生物。
  • 國家地理公布澳大利亞10大最毒生物,分分鐘要你的命!認清它們,遠離它們!
    人們都會因為尖牙利齒對大白鯊、大鱷魚感到害怕,但是殊不知,還有一些更致命的生物,看著小小隻,其實一小滴毒液就可以幹掉一個部隊的人。這些毒液對人體的危害往往多種多樣,有的能夠停止大腦的運作,侵蝕神經系統,有的能夠停止血液流動,讓心臟驟停,還有的會損害肌肉組織,讓人體不能動彈。不管是哪種,都是致命的劇毒。
  • 科學:由於氣候變化,有毒的海洋生物不斷增加
    【科學:由於氣候變化,有毒的海洋生物不斷增加】導語:海洋變暖可能會帶來一種全新的危險生物的毒丸,從海蛇到水母再到獅子魚。由於氣候變化,人類可能不得不應對越來越多的毒蛇咬傷、蜇傷和其他與毒物擦肩而過的情況。這是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得出的結論。
  • 魚缸裡的一些小生物有了它們就有了風險
    細菌開始繁殖導致水體變混是有可能。但這個時候不用慌的,只要開始化鹽,那麼運轉一兩天就會好了,大自然就是這樣神奇的,你是想不到的,紅泥還有一些小的生物在養水過程中是正常的。有過經驗的人都應該有體會的,爆藻真的是一個非常暴力的手段。
  • 36個村民食用青口中毒,老廈門解密比蛇毒厲害80倍的貝毒!
    五月的夏天正是貝類肥美的季節,像青口、花蛤、海蟶等常見的貝類海產紛紛登上廈門人的餐桌,可就在廈門隔壁的漳州卻爆發了食用貝類中毒的事件。6月8日,漳州漳浦縣佛曇、赤湖鎮多人因食用青口(淡菜、貽貝)中毒,出現頭暈、嘔吐、四肢麻木等症狀,部分緊急送往漳州救治。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出現生命危險,漳州全市已經暫時禁止製售貝類食物。
  • 廈門附近海域拍到鯨魚?相關部門回應了
    日前,一網友發布一段出海偶遇鯨魚的視頻,該網友配文,「臺灣海峽怎麼會有鯨魚?我這廈門第一碼頭出海不到2個小時。」一些網友表示驚喜,同時也有網友提出質疑:廈門附近海域真的會出現鯨魚嗎?近日,記者就這一視頻諮詢相關專業人士。 記者了解到,該視頻於10月28日發布於抖音短視頻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