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山水先畫樹,這是傳統山水畫的必經之路,也是學習書法 用筆的必然的一關。樹取法自然,自然之法變,樹法亦變,但自然中樹萬千不同,對畫者來說就自然有個歸納取捨的過程。切忌照搬畫葫蘆,更重要的是我們表現的主題決定了所要採用的形式,樹,山,石,水和雲只是用以完成主題的一種元素,所以在畫中切不可喧賓奪主。畫山水先畫樹,這是傳統山水畫的必經之路,也是學習書法用筆的必然的一關。
樹木的結構及作畫步驟:
畫樹之法起手,可從下而上也可從下而上,要根據個人的習慣和畫面的要求來看: 一般來說,畫大樹多從主幹入手,由上而下,從左至右,沒骨雙鉤均可
如若山間小樹則一筆從上而下帶過也可,古人畫遠山之樹多做減法,兩側加點葉或圈葉即可也。畫這一類型的樹一定要注意畫面鬆動靈活,切忌畫得古板呆滯。也不要拘泥於樹的具體形態,以表意為主。
畫樹之法,從上而下,從主到次的作畫過程中均要注意的是在畫樹幹和出枝時體現樹木的生長特點,顯出陰陽向背的區別來,切忌對稱用筆出枝。無論雙勾還是沒骨均不例外
春樹畫法舉要
春天樹木開始復甦、抽枝發芽,葉子還未成形,嫩芽點綴樹頭,十分好看。
第一步:畫最前景的樹。 畫一組樹時必須遵循從最前景的樹畫起的原則,依次向後景推演著畫,這樣既有層次感,又便於作畫順序和畫面的展開。「丫」 字形樹叉之間要注意前後枝丫的重疊層次關係,用分四枝法來表現。
第二步:用中淡墨畫後景的柳樹。柳樹的主幹右發平抑、左升上揚,與前景之樹在梢端重疊,注意前濃後淡的層次把握。淡墨畫坡地。
第三步:汁綠色點出前景樹梢上的嫩葉。淡墨添畫出水中石。柳樹多生長在水邊坡岸堤埂上,添畫水中石即抓住了這一生長的地域性特徵。
第四步:淡汁綠色大筆 披染出柳樹的嫩葉。淡赭墨色罩染坡地、水中石完成。
夏樹畫法舉要
夏天樹木茂盛濃鬱,畫樹葉用點葉或勾葉法均可,也可並用,用墨用色可以稍濃些。
第一步:先畫好墨稿。
第二步:用中濃墨「個字點」 畫前景的樹葉,用中淡墨混點畫後景的樹葉。一般情況下畫前後層次的樹葉,除了在墨色濃淡上要有區分,最好在畫法結構上也要有區別。
第三步:深汁綠色點染樹葉。著色時不能平塗,仍然像用墨點葉一樣的點畫 為好。以葉密處深、疏處淡,前景深、後景淡為原則進行。
第四步:罩染坡崖的色彩,點苔、點遠景樹,分出層次完成。
秋樹畫法舉要
秋天的樹經霜以後綠色的樹葉開始發黃、泛紅,看上去色彩璨爛,秋風吹過,呈現搖落蕭疏狀。所以畫秋樹時,樹枝樹葉不宜畫得密,勾樹幹樹枝的用筆用墨要幹些、毛糙些。畫秋樹可以用點葉法,常用「介字點」、「個字點」或「胡椒點」,也可以用雙勾夾葉法畫葉,常用「圓點」、「三角點」、「菊花點」等多種樣式,賦以藤黃、朱 、硃砂 或胭脂色來點染。
第一步:先勾出主樹,再用淡墨畫出坡石。
第二步:用淡墨勾出主樹後 面的第二棵樹。
第三步:用濃墨在主樹後面再補第三棵樹,用朱磦色加少許赭石色調合點染主樹的葉子,用赭石色加墨調合成赭墨色染樹幹。
第四步:以藤黃色「個字點」點畫第二棵樹葉,用砂色「梅花點」點畫第三棵樹葉,最後坡石用淡赭石色罩染完成。
冬樹畫法舉要
冬天樹葉脫落,樹幹和樹枝結構清楚。畫樹應先從畫冬天的枯樹學起。 畫樹枝多為鹿角枝法和蟹爪枝法。畫冬樹出枝運筆要稍慢、要幹些、要毛糙些,使冬樹看上去蕭瑟凝重,仿佛處於靜止狀態之中,有枯寂之感。冬樹著色時常用赭石色、墨青色。有時枝幹上偶然留幾片殘葉,可用赭墨 色點染。
第一步:先用中濃墨畫主樹一棵。
第二步:中淡墨畫配樹。
第三步:以淡墨補近處山坡一角。
第四步:用淡赭墨色勾樹幹;著色時不宜 平塗,山坡用淡赭墨色在皴擦處擦染。在樹枝上適當地點一些 赭墨色點,用花青色 加墨調合成墨青色, 渲染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