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第三階段測試規範發布,5G商用加速!通信行業信息周報

2020-12-05 騰訊網

  1

  本周重點總結

  本周,5G第三階段規範發布,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紛紛開展布局規劃,同時5G試點牌照有望2018年底發放,5G商用進一步提速;無管局針對《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做出回答:為物聯網發展留足空間;雲服務市場熱度依舊,我國雲服務市場合作進一步加深;亨通光電電纜產品獲國家專利授權、同時與上海電纜研究所戰略合作,進一步加強研發優勢,鞏固龍頭地位。建議重點關注:【中興通訊】、【亨通光電】、【高新興】、【光迅科技】、【中天科技】等。

  2

  本周行情回顧

  本周,滬深300指數上漲1.43%,通信行業(申萬)下跌1.58%,在申萬一級28個子行業中,通信板塊本周漲幅排名第14。從具體個股看,除停牌個股外,優博訊、網宿科技、會暢通訊、中國聯通、平治信息漲幅居前,邦訊技術、億陽信通、光迅科技、盛路通信、恆寶股份跌幅居前。

  2018年年初至今,滬深300指數累計上漲6.31%,通信板塊下跌1.26%。據1月19日最新收盤價,通信板塊動態PE為59.10倍。

  3

  本周投資要點

  1、5G第三階段規範發布,商用進程再提速

  事件:1)1月16日,IMT-2020(5G)推進組在北京召開了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規範發布會。通過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的測試,預計在2018年底5G產業鏈主要環節基本達到預商用水平,為5G規模試驗及商用奠定基礎。

  2)1月16日,5G公眾號爆料5G牌照將在2018年底發放,與此同步發放的還有移動FDD牌照,引爆市場5G熱度。

  3)1月16日,中國聯通宣布已向工信部提交7個城市5G試驗的申請,已完成滬深外場建設;已經與華為、中興、諾基亞完成5G樣機實驗室及外場性能驗證。中國聯通表示,未來市場需要個性化的產品服務、便捷的消費方式等。

  4)日前,在5G 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規範發布會上,中國移動詳細闡述了下一代 5G 移動通信網絡的推進試驗規劃,今年第三季度就開始在5個城市開展試驗網建設,到 2019 年第三季度建成可商用化 5G 網絡。

  招商點評:

  1)我國5G第三階段規範標準確定,中國速度領跑全球5G發展

  5G測試奠定5G商用基礎,我國 5G技術研發試驗包括三個階段,目前已經完成第一階段關鍵技術驗證、第二階段技術方案驗證,現在開始啟動第三階段系統驗證。第三階段規範緊跟3GPP標準,明確了主要測試目標、內容和指標要求,是5G預商用設備設備研發與測試的重要依據,同時將為5G後續規模試驗奠定基礎。中國此次率先制定完整的5G試驗規範體系將繼續推動中國持續引領全球5G發展。

  第三階段系統驗證重點測試內容包括:核心網和5GC設備要求、射頻和性能OTA測試、5G語音方案研究驗證、無線接口互操作要求六大方面。同時,第三階段將搭建一個最完整的室內外一體化試驗網絡。在MTNet實驗室+懷柔外場,建設超過100個基站,包括3.5GHz、4.9GHz、26GHz、39GHz和2.1GHz頻段,是全球最完整的5G室內外一體化試驗網絡。

  2)5G試點牌2018年照有望落地,引爆5G市場熱度

  5G公眾號爆料5G牌照將在2018年底發放,與此同步發放的還有移動FDD牌照,引爆市場5G熱度。經招商通信團隊多方驗證,2018年Q4可能發放5G試點牌照,正式5G牌照應該在2019年中左右發放。5G作為今年最強市場主線,我們一直強調應該放在國家戰略高度來認識5G的重要性,不要拘泥於運營商capex波動周期,5G肩負帶動下一個十年中國信息技術產業整體升級和中美產業主導權博弈的重任,其推進力度進度及強度一定會超出市場預期!

  3)運營商助力,聯通、移動紛紛搶佔話語權,加速5G商用

  我國三大運營商均已展開5G布局,並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中國聯通已向工信部提交了7個城市5G試驗的申請,已完成上海、深圳外場建設,中移動也發布了5G計劃表。根據規劃,三大運營商2018年將分別在不少於5個城市開展5G網絡建設,每個城市5G基站數量不少500個,形成密集城區連續覆蓋。按照運營商投資節奏,我們估算,2018年可能是4G capex投資周期低點,三大運營商2018年計劃capex可能相對2017年略有下滑,但是5G實驗組網將在帶來5000-10000個左右5G實驗基站,對應35-50億級別投資增量,2018年整體capex與去年相比將近持平;2019年開始,5G進入大規模實驗組網及預商用階段,預計全國在多個城市將建成30萬個基站規模,對應1000億左右投資額;2020年,5G基站建設將進入高峰期,基站建設規模將達到60萬以上,對應投資規模1500億以上,5G商用進程進一步加速。

  4)投資建議

  5G大規模商用近在咫尺,5G板塊有望受益密集的事件催化,並驅動行業主題持續發酵。未來5G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美元,從5G的技術特點和產業變化考慮,直接利好板塊:主設備、光模塊、光纖光纜、天線、小基站,可以沿著這五個方向進行布局。

  重點受益:【中興通訊】、【亨通光電】、【光迅科技】、【中天科技】;

  建議關注:【烽火通信】、【中際旭創】、【天孚通信】、【梅泰諾】、【通宇通信】、【邦訊技術】、【新易盛】;

  風險提示:5G推進不達預期,運營商資本開支不達預期,宏觀經濟發展低於預期。

  2、無管局針對《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做出回答:為物聯網發展留足空間

  事件:1月16日,無管局在官網發布《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設備問答》,針對上周《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發射設備技術要求(徵求意見稿)》以及業界呼籲做出了回答,為物聯網發展留足空間,引起業內廣泛稱讚。

  招商點評:

  1)無管局不再明確發射功率限制,消除行業隱憂

  本份《回答》中引用「1998年《管理規定》和2005年《技術要求》中對生產、進口、銷售和設置使用微功率無線電設備,規定了以下主要事項」,再次確定了「微功率無線電設備應當符合2005年《技術要求》所列的各項技術指標和要求」,這意味著《徵求意見稿》內書寫的針對物聯網行業的技術標準新規將不會被執行,微功率無線電設備按照原有法規管理,消除了自《意見稿》發布一個月以來物聯網產業的恐慌心態。

  同時,無管局事實上不再明確發射功率限值的具體數值:《回答》提到「在對同一頻段內依法已經開展或將來開展的無線電業務不會產生有害幹擾的前提下,在遵守相關管理規定和技術要求的條件下,方可允許微功率無線電設備使用部分非ISM應用的頻段,即共用無線電業務使用的頻段。」,為物聯網發展留足了空間。

  2)產業界與政府友好互動,國內物聯技術將齊頭並進

  《徵求意見稿》針對的是民間物聯網頻率使用,尤其是針對470-510MHz頻段提出了 「限單頻點使用,不能用於組網應用」的規定。當前正在使用的各類FSK、GFSK、LoRa、非授權頻譜NB-IoT、ZigBee以及各類類似無線技術,只要採用點對多點,Mesh自組網等應用都屬於非法。這就意味著物聯網在國內再也沒有合法的Sub-GHz頻段,這對整個物聯網行業的發展無疑是巨大的不利甚至傷害。對於近年來與NB-IoT相抗衡的LoRa技術來說是一件並不友好的政策。此次工信部無線電《微功率短距離無線電設備問答》,說明以LoRA產業鏈為主體的物聯網產業界通過積極和無管局領導展開友好協商討論,取得了良好的反饋,對各種物聯網技術在國內的發展沒有絕對性的限制,這對物聯網產業鏈是一個絕對利好的消息。

  從技術和行業特點上說,NB-IoT和LoRa各有千秋,各有優劣。我們判斷此次《回答》之後,國內物聯網行業NB-IoT和LoRa將並行發展,互相補充。NB-IoT工作在授權頻段,基本上是運營商的市場,基站設備一般是由通信設備服務商提供,設備需要入網許可,幹擾相對會少,同時可以通過升級現有的網絡設施來直接提供網絡部署。而LoRa工作在免授權頻段,任何企業都可以自己設計開發網關,自行組建網絡,是小企業建網的首選,但是免授權頻段的設備種類相對多,難免會受到其他無線設備的幹擾。LoRa的優勢在於其專利技術,即使在複雜的環境中依然能保持較高的接受靈敏度,抗幹擾能力強。兩者的共同發展競爭,將極大提升我國物聯網技術的完整性和互補性。

  3)監管趨於有序競爭導向,我國物聯網有望保持領先狀態

  頻譜資源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頻譜資源越來越稀缺。國家政策的制定,應當遵循公平、高效、便於執行的原則,要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自由和寬鬆的環境,實現有序競爭,良性發展。此次無管局廣開言路,與廣大技術專家,企業代表積極溝通,體現出物聯網相關監管趨於有序競爭導向,保障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從目前世界各國的經驗來看,在開放的ISM頻段允許使用多頻點和組網應用,是物聯網行業應用和發展的基本需求。我們認為:對於物聯網行業,應用是價值的核心,應該保留靈活性和創新型。非授權頻段和授權頻段是技術層的選項,都是為應用服務的。目前,我國物聯網產業的國際領先態勢非常明顯,其市場氛圍值得維護以實現良性發展。

  4)投資建議

  《回答》為物聯網發展預留充分空間,我們繼續看好物聯網發展:萬物互聯,「網」、「端」現行,物聯網晶片和模組將率先受益。在此基礎上具備規模優勢的行業龍頭有望憑藉良好的行業卡位搶佔發展先機。

  重點推薦標的:【中興通訊】、【高新興】

  重點關注:【移為通信】、【廣和通】、【宜通世紀】

  風險提示:物聯網競爭加劇,宏觀經濟發展低於預期。

  3、雲服務市場熱度依舊,我國雲服務市場合作進一步加深

  事件:1)近日,據分析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顯示,六大關鍵雲服務與基礎設施的營收年均增長率達到24%。IaaS和PaaS增長47%,是增長率最高的細分市場,其次是企業級SaaS達到31%,私有雲基礎設施託管服務為30%。截至2017年9月,運營商和供應商的營收合計達到1800億美元。

  2)1月18日,中軟國際和華為在南京籤署了電信業務雲合作協議,共同拓展企業雲通信市場,形成具有語音、視頻、即時消息、呼叫中心、存儲等一站式企業信息系統解決方案。

  招商點評:

  1)雲服務市場增速強勁,行業熱度依舊

  近日,分析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公布數據,六大關鍵雲服務與基礎設施的營收年均增長率達到24%。IaaS和PaaS增長47%,是增長率最高的細分市場,其次是企業級SaaS達到31%,私有雲基礎設施託管服務為30%。除了拉美地區營收同比增長了5.0%外,全球其他地區雲計算基礎設施營收都實現了兩位數增長。亞太地區(不包括日本)和中東歐增長最快,分別為50.1%和35.3%。加拿大(22.5%)和西歐(24.6%)年增長率在不斷增加,美國(18.7%),日本(17.5%),中東和非洲(15.8%)也都有所增長。雲服務市場,特別是公有雲市場增速強勁。私有雲基礎設施營收也有所增長,行業整體熱度依舊。

  2)華為聯手中軟國際,助力我國企業級市場優勢

  我國目前正處於雲服務信息產業起步階段,未來前景廣闊,資本大量湧入市場。中軟國際是中國最大的IT服務公司,長期服務於財富500強企業及大中型客戶,業務覆蓋電信、政府、製造、金融、公共服務、能源等多個行業。華為與中軟國際,在電信業務雲戰略上高度契合、業務上高度互補,兩者聯手共同構建「雲通信領域」的雲合作生態,有利於電信業務雲平臺分享數位化轉型成果,助力我國企業級雲服務市場合作優勢。

  3)我們看好方向:專業IDC服務商龍頭、DCI及數據中心光模塊

  關注專業IDC服務商龍頭。我們認為受網絡、人才、以及需求等關鍵因素的影響,中心城市需求是熱點,重點關注中心城市布局IDC機房的公司;同時規模化、集中化是未來數據中心發展趨勢,重點關注公司外延持續併購能力;雲數據中心的到來,使得數據中心更加具有技術含量,不再僅僅是用來託管伺服器的機房,運維更加專業化和智能化,所以具有專業化運維能力、技術性人才儲備成為競爭勝出關鍵。

  DCI及數據中心光模塊。隨著數據中心承載流量的增多,傳輸速率的提升,推動光模塊的不斷升級,推動行業整體發展。網絡流量向數據中心集中, DCI需求持續增長,互聯開闢了信息傳輸的「高速通道」,同時高效且面向長距離傳輸應用的光模塊將受益。

  4)投資建議

  IDC行業需求長期增長確定,在產業進入成長第二階段的背景下,未來規模化、集中化是大趨勢,更多要關注專業化和資源優勢等差異化方面,龍頭企業有望實現更快成長。我們看好專業IDC服務龍頭、數據中心光模塊、 DCI三個方向。

  重點推薦:【光環新網】、【鵬博士】、【光迅科技】、【中際裝備】

  投資風險:政策推動不及預期、規模化程度不及預期

  4、亨通光電:電纜產品獲國家專利授權、上海電纜研究所戰略合作,強烈推薦

  事件:1)1月17日,亨通通信產業集團江蘇亨通線纜科技有限公司「通信數據複合纜」、「用於網際網路的超7類數字通信電纜」成功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的授權。

  2)1月14日,亨通電力產業集團江蘇亨通高壓海纜有限公司與上海電纜研究所有限公司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在電力傳輸、電纜附件等相關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3)中國移動發布2018年普通光纜集採(第一批次)招標落地,本次普纜需求約1.1億芯公裡,為2018年上半年集採量。亨通光電中標情況:12.57%

  招商點評:

  1)電纜產品獲國家專利授權,鞏固自主研發優勢

  亨通線纜是亨通光電旗下子公司,專注於線纜產品研發、製造與銷售,長期向華為、中興等單位提供物聯網、數據中心通信系列產品及系統解決方案。「通信數據複合纜」、「用於網際網路的超7類數字通信電纜」成功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明專利的授權,意味著亨通在數據通信領域的自主研發實力得到權威認可,進一步鞏固了亨通光電研發優勢。

  2)與上海電纜研究所戰略合作,助力光通信行業龍頭地位

  亨通電力產業集團是亨通集團旗下以電力傳輸產品的研發和製造為主的大產業集團,與上海電纜研究所建立戰略合作,在電力傳輸、電纜附件等相關領域展開深度研發。這意味著亨通光電可以間接利用上海電纜研究所內中國工程院院士及90餘名教授級高工和高級工程師組成的國家級研發隊伍,整合雙方資源優勢,拓展電力領域前沿技術發展,從而鞏固光通信行業龍頭地位,引領促進我國電纜工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

  3)我們看好光纖內需,亨通光電有望繼續受益

  2017年1月,發改委聯合工信部發布《信息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方案》,提出 2016-2018年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共需投資 1.2 萬億元人民幣,擬重點推進骨幹網、城域網、固定寬帶接入網、移動寬帶接入網、國際通信網、應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擬分別投資 495 億、1,271 億、1,884 億、3,902億、256億、1,214億,總投資 9,022億元,主要對標三大運營商的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規劃到 2018年,新增幹線光纜9萬公裡,新增光纖到戶埠2億個,城鎮地區實現光網覆蓋,提供 1Gbps 以上接入服務能力,大中城市家庭寬帶用戶提供 100Mbps 以上靈活選擇,行政村通光纖比例由75%上升到90%,光纖光纜行業成長性確定。

  從光纖光纜價值鏈來看,中國移動發布2018年普通光纜集採招標報價基本由大廠商主導。產業格局優化下,大廠商溢價能力提升得到充分體現,光纜價格整體上漲10%,在130元左右,考慮全年20%的需求增長,今年量價將繼續齊升,供需缺口率延續。加上光纜市場競爭格局穩固,不會出現大的技術革新和替代品,亨通光電作為龍頭企業將繼續受益,維持強烈推薦-A 投資評級

  投資風險:光纖價格下行、運營商採購低於預期

  5、本周重點推薦組合

  核心推薦

  重點推薦組合:高新興、中興通訊、亨通光電、中天科技、烽火通信、光迅科技;

  真成長組合:菲利華、旋極信息、梅泰諾、金信諾、東土科技。

  4

  本周行業重點新聞

  1、5G最新進展

  1)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規範發布(來源:C114通信網)

  第三階段規範由國內外運營企業、系統企業、晶片企業、終端企業和儀表企業共同努力,確定了部分物理層參數的設置,對齊網絡、基站、晶片/終端的設備技術要求,成為5G預商用設備研發與測試的重要依據。第三階段規範通過了專家評審,達成了業界共識,以試驗推動技術和產業加快發展,支撐5G國際標準化,也為後續規模試驗奠定基礎。

  2)我國計劃新增10M 5G低頻頻段重點滿足NSA架構測試需求(來源:C114通信網)

  目前5G試驗工作組正在申請2.1GHz(1965-1980MHz、2155-2170MHz)中10Mbps頻段用於我國5G技術研發試驗。

  3)中國移動5G試驗整體規劃Q1將在5個城市建設規模試驗網(來源:C114通信網)

  中國移動5G試驗規劃總體原則為一統籌、三同步,以形成全球統一標準。中國移動將面向實際運營需求,凝聚國內外相關產業核心力量,協同推進三項試驗。中國移動將在今年Q1建設規模試驗網絡覆蓋5個城市,試驗內容涉及關鍵技術應用和商用性驗證,已經面向商用建設運營驗證。

  4)聯通提交七城市5G試驗申請,已完成滬深外場建設(來源:C114通信網)

  目前,中國聯通已向工信部提交了7個城市5G試驗的申請,已完成上海、深圳外場建設;已經與華為、中興、諾基亞完成5G樣機實驗室及外場性能驗證。

  5)愛立信全面助力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測試(來源:C114通信網)

  愛立信上半年以NSA場景測試為主,包括RAN和CORE,以及聯合終端的端到端的IoDT;下半年以SA場景驗證為主,包括RAN和CORE,結合終端進展進行端到端的IoDT。核心功能方面將重點測試Rel-15關鍵功能,包括NR新空口、新波形、新型編碼等,以及大規模天線技術;EN-DC雙連接;SBA架構、網絡切片等;NSA及SA端到端能力。同時,還有多種場景及性能測試,攜手Ecosystem推進5G NR技術成熟。

  6)愛立信發布首個5G小基站無線點系統「點亮」5G室內覆蓋(來源:C114通信網)

  愛立信今日宣布推出一款無線小蜂窩產品——5G無線點系統,滿足5G時代室內移動寬帶的需求,這也是愛立信面向全球發布的首個5G小基站。5G無線點系統將於2018年底進行試商用,並將於2019年正式進行大規模商用。

  7)大唐明確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三階段路線圖(來源:C114通信網)

  截止2017年,我國已經順利完成5G技術試驗第二階段測試工作,大唐電信集團等廠商參與測試,測試結果達到預期,完成了連續廣域覆蓋(3.5GHz)、熱點高容量(4.9GHz)、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大連接、其他混合場景和5G核心網的服務化架構、邊緣計算的測試,開展了熱點高容量場景的測試。大唐在業內首次完成3.5GHz和4.9GHz各兩個200MHz的雙連接測試。

  2、物聯網最新進展

  1)澳洲電訊推出NB-IoT網絡,加速澳大利亞物聯網應用(來源:C114通信網)

  澳洲電訊(Telstra)在澳大利亞主要城市和許多地區城鎮推出NB-IoT網絡,以加強其物聯網能力。此外,其2017年投入使用的Cat-M1物聯網,覆蓋面積已達約300萬平方公裡。

  2)DoCoMo宣布今年測試C-V2X,愛立信高通支持(來源:C114通信網)

  日本NTT DoCoMo已經與大陸、日產、INC、OKI、愛立信和高通展開合作,計劃今年在日本進行首次蜂窩車聯網(C-V2X)測試。

  3)中移物聯網公司啟動4G兒童手錶集採、4G智能手錶研發生產招標工作(來源:C114通信網)

  根據中移物聯網公司4G兒童手錶CMCC-CW1A產品未來規劃,本次集採規模預計為20萬臺。根據中移物聯網公司4G智能運動手錶CMCC-W1A產品未來規劃,本次招標規模為5萬臺。本次產品採用研發+生產打包,即ODM方式進行開發。

  4)全球五大運營商發布NB-IoT業務套餐:成功解鎖物聯網商業模式(來源:C114通信網)

  從中國電信發布全球首個NB-IoT業務套餐至今也不過短短半年的時間,中國聯通(未確認)、中國移動、德國電信、美國T-Mobile也先後發布了自家的NB-IoT業務套餐。至此,全球已經有五大運營商發布了NB-IoT業務套餐。NB-IoT業務套餐的先發優勢為物聯網的商業模式探索出了一條可行之路,為未來更多物聯網技術的商用提供了參考依據。

  3、光通信最新進展

  1)沃達豐聯合華為成功完成固定接入網切片現網試點(來源:光纖在線)

  沃達豐聯合華為成功完成固定接入網切片技術的現網試點。虛擬接入網方案將一張FTTH物理網絡劃分為多個虛擬網絡,實現接入網多租戶業務。

  2)復旦大學研製成功首個全矽雷射器(來源:訊石光通訊網)

  復旦大學光科學與工程系吳翔教授、陸明教授和光源與照明工程系張樹宇副教授合作團隊,基於所研發的高增益矽納米晶薄膜,成功研製出世界上首個全矽雷射器。

  4、運營商最新進展

  1)聯通和電信成功圍獵移動,不限流量卡爆發式增長(來源:C114通信網)

  聯通與電信推出廉價的流量卡,很好地狙擊了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去年11月份的數據顯示,中國移動淨增用戶數為301.2萬戶,中國電信為306萬戶,中國聯通為210.3萬戶,從這份數據可以看出,增長最多的已經變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也在後面緊緊跟隨,中國移動的地位岌岌可危。

  2)中國電信攜手聯想、賽特斯完成國內首次NFV融合機櫃集成交付測試(來源:C114通信網)

  中國電信北京研究院攜手聯想、賽特斯兩家公司,在「中國電信CTNet2025網絡重構開放實驗室」與「中國電信雲計算實驗室」,圓滿完成了國內首例NFV融合機櫃集成交付方案測試。該方案採用聯想電信級雲基礎設施軟、硬體,賽特斯vBRAS高性能網元與管理編排軟體(MANO)、以及端到端預集成、預驗證、整機櫃一體化交付。

  3)中國移動2017年12月淨增4G用戶1561.6萬 (來源:C114通信網)

  中國移動公布了2017年12月份運營數據,中國移動12月淨增移動用戶數為325.3萬戶,總數達8.872億戶。其中,4G用戶淨增1561.6萬戶,較11月份淨增522.3萬戶明顯上升,用戶總數達到6.49507億戶;有線寬帶用戶淨增254.8萬戶,較11月份的314.3萬戶有所放緩,總數達1.12687億戶。

  4)中國移動啟動2018年PC伺服器集採:規模超8萬臺(來源:C114通信網)

  中國移動啟動2018年PC伺服器集採,規模為87752臺。據悉,本次集採共分為8個標段。其中,第1標段為計算型伺服器1檔,共10318臺;第2標段為計算型伺服器2檔,共3156臺;第3標段為均衡型伺服器1檔,共37733臺;第4標段為均衡型伺服器2檔,共2935臺;第5標段為存儲型伺服器1檔,共7146臺;第6標段為存儲型伺服器2檔,共10021臺;第7標段為高端應用伺服器,共11545臺;第8標段為刀片伺服器,共2918臺。

  5)中國電信攜手東航、海航開啟航空手機通信新時代(來源:C114通信網)

  目前中國電信採用世界領先的Ku衛星通信技術為乘客提供上網服務,隨著艙內手機開放政策的全面落實,中國電信將加快推進高通量衛星(HTS)網絡部署和綜合業務運營平臺升級,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高速、經濟的客艙寬帶上網服務。同時,中國電信還將與航空公司在機載直播電視、航空大數據服務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6)中國移動提升網絡互聯互通質量:13個直聯點擴容460G(來源:C114通信網)

  全國13個直聯點移動公司至電信公司、聯通公司之間再次擴容460G。以鄭州為例,在去年聯通公司與電信公司之間擴容200G的基礎上,鄭州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移動公司至電信公司、聯通公司之間再次擴容150G互聯帶寬,總帶寬達到730G,居全國第2位。

  7)AT&T完成了開源XGS-PON測試(來源:訊石光通訊網)

  AT&T表示,它已經完成了實地試驗基於各種開源的規範的XGS-PON技術,包括它幫助創造的幾個規範。這個試驗,在 Atlanta and Dallas,驗證了基於開源Access Manager Hardware Abstraction (OSAM-HA)的XGS-PON網絡虛擬化功能。

  5、設備商最新進展

  1)華為提2018年收入目標:增長壓力顯現,機會依然不少(來源:C114通信網)

  華為宣布2018年銷售收入目標為1022億美元,按當前匯率相當於6558億人民幣,較之2017年的約6000億人民幣增長不到10%。這個增長預期相對之前動輒30%以上的增速顯然偏低,從某種程度上或許也反映出華為內部所感受到的壓力與挑戰。

  2)高通38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獲歐盟批准,只剩中國(來源:C114通信網)

  在高通公司做出一系列承諾後,歐盟反壟斷監管部門已經批准高通以38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半導體。歐盟的批准,再加上周四早些時候韓國公平貿易委員會的批准,使得公司目前在9個需要獲得反壟斷批准的國家中已獲得8個國家批准,只剩下中國。高通稱,對於中國很快批准這筆交易持樂觀態度。

  3)2017年中國專利數據發布:國網排名第一,華為位居第二(來源:C114通信網)

  2017年,我國發明專利授權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不含港澳臺)依次為:國家電網公司(3622件)、華為技術有限公司(3293件)、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567件)、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845件)、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1699件)、聯想(北京)有限公司(1454件)、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1273件)、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1222件)、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1008件)、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上海)有限公司(862件)。

  4)中興天機Axon M國內發布:售價更低、配置更強(來源:C114通信網)

  中興通訊在北京奧林匹克塔正式面向中國消費者發布了摺疊智慧型手機中興天機Axon M。這款在CES2018榮膺創新獎的智慧型手機,此前已經在北美率先發布。中興天機Axon M搭載兩塊5.2英寸的全高清屏幕,在單屏模式下與傳統的智慧型手機所具有的功能和性能一致,雙屏模式則支持同步處理多任務和大屏體驗。

  5)愛立信宣布對資產再減記18億美元(來源:C114通信網)

  瑞典電信設備製造商愛立信周二宣布,預計需要對公司資產再減記142億瑞典克朗(約合17.7億美元)。愛立信成本高昂的轉型努力仍在繼續。面對著營收增長放緩和更靈活的中國對手競爭,愛立信正艱難重塑自身業務。此次減記屬於愛立信在過去兩年一系列支出的最新一項,總額超過了50億美元。

  6)美議員發起提案擬禁政府採購華為大唐中興設備及服務(來源:C114通信網)

  美國眾議員發起名為「美國政府通訊保護法案」的H.R.4747提案,旨在禁止政府機構採用來自中國廠商的設備及服務。提案將禁止美國政府採購和使用華為、大唐、中興的「電信設備和/或服務」。

  7)諾基亞獲澳大利亞Optus五年期網絡管理服務合同(來源:C114通信網)

  澳大利亞運營商Optus授予諾基亞一份為期五年的合同,以管理其網絡基礎設施關鍵組件的運營和維護。根據協議,諾基亞將管理Optus網絡基礎設施的運營,並接管Optus行動網路的現場維護。

  6、雲計算&數據中心

  1)雲服務市場增長比雲基礎設施快三倍(來源:C114通信網)

  據分析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的數據顯示,六大關鍵雲服務與基礎設施的營收年均增長率達到24%。IaaS和PaaS增長47%,是增長率最高的細分市場,其次是企業級SaaS達到31%,私有雲基礎設施託管服務為30%。截至2017年9月的四個季度,運營商和供應商的營收合計達到1800億美元。

  2)谷歌宣布明年新建三條海底光纜 擴展全球雲計算業務(來源:訊石光通訊網)

  谷歌宣布將於明年新建三條新海底光纜,幫助繼續擴展全球雲計算業務。

  7、其他

  1)IHS:2017全球監控存儲系統市場將達17億美元(來源:C114通信網)

  據IHS Markit預測,2018年全球視頻監控攝像機出貨量將達1.3億臺,相比2006年的1000萬臺,增長量顯著。隨著攝像機需求的增長,用戶對於其相關的存儲需求亦在同步上升。據估計,用於視頻監控存儲的外部系統(SAN/NAS/DAS)的市場估計在2017年達17億美元。

  2)工信部:獲得CDN牌照的企業達到70家(來源:C114通信網)

  工信部發布了「領取《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通知-(2017)第25批」,其中3家企業獲得CDN牌照。據悉本批次獲得CDN牌照公司有:匯天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競信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廣州愛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據統計,截止目前,已經獲得CDN牌照的企業已經達到70家。

  5

  行情一覽

  王林 招商證券通信行業首席分析師經濟學博士,15年通信行業工作經驗,7年證券行業經驗,2016年新財富第三,水晶球第二,2015年新財富第五,水晶球第四

  周炎 招商證券通信行業聯席首席分析師理學碩士,3年運營商從業經歷,6年證券研究經驗,2016年新財富第三,水晶球第二,2015年新財富第五,水晶球第四

  馮騁 招商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理學博士,2年工信部及電信研究院工作經歷,2016年新財富第三,水晶球第二

  餘俊 招商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工學碩士,7年民航空管從業經歷,2016年新財富第三,水晶球第二

  付東 招商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中科院光電子器件方向博士,2017年7月加入招商證券通信團隊

  趙悅媛 招商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理學碩士,2017年9月加入招商證券通信團隊

相關焦點

  • 甘肅聯通與新華三籤署戰略協議 推動甘肅5G商用與行業應用融合
    8月6日下午,紫光旗下新華三集團(以下簡稱「新華三」)與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甘肅省分公司(以下簡稱「甘肅聯通」)在蘭州市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5G、IDC、雲和大數據、網絡信息安全、網絡重構、政企ICT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攜手助力甘肅省數字經濟的縱深推進。
  • 萬思維5G亮相國際通信展助力中國5G發展
    10月14日-16日,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展會主題為「網融萬物智向未來」。5G網絡評估專家北京萬思維攜5G測試工具及服務,與華為、中興、諾基亞、中國移動等知名企業同臺亮相,助力中國5G發展。
  • 「5G消息」撲面而來 上市公司加速備戰千億市場
    同時,5G消息商用正在深圳南山等領域小範圍落地應用,此前行業預測5G消息最晚將於2021年一季度商用。種種跡象表明,5G消息商用已步入倒計時階段。    「5G消息網絡已經具備大規模商用條件,5G消息生態也已經初步成型。目前產業鏈上下遊包括運營商、終端廠商、平臺廠商、服務提供商、行業客戶等也都在加快部署,全力支持5G消息商用。相信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5G消息的正式商用很快就會到來。」
  • 5g概念股票有哪些 2020年最新一覽表
    然而,隨著5G時代的到來,5G概念的股票也稱投資者們關注的焦點,那麼,5g概念股票有哪些呢?一起來了解一下。5g相關股票 2020年5g概念股票最新一覽表中,分別有:紫光國芯002049、盛路通信002446
  • 中國電信:5G+工業網際網路正從試驗走向正式商用
    剛剛過去的2020年,5G商用網絡在中國大地遍地開花,工信部最新數據顯示,我國已經累計建成5G基站71.8萬個,今年新增58萬個,所有地級市均實現5G網絡覆蓋。5G用戶數量增長迅速,5G終端連接數超過2億。在5G加速商用的同時,5G與各行各業的融合應用創新也在提速,工業網際網路作為5G的最佳行業應用領域之一,備受關注。
  • 諾基亞與多哥通信推出西非首張商用5G網絡
    (原標題:諾基亞與多哥通信推出西非首張商用5G網絡了!) C114訊 北京時間12月1日下午消息(蔣均牧)諾基亞宣稱已在西非推出首張商用5G網絡,作為其與多哥通信(Togocom)為期三年的合同的一部分。諾基亞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這一裡程碑是在多哥首都洛美實現的。
  • 掘金5G產業鏈:5G風口下加速布局高傳輸速率鏈條 光模塊行業拐點初現
    近日,伴隨多家運營商發布5G前傳採購方案,光模塊需求基礎逐漸清晰,供應鏈龍頭引發市場關注。在下遊運營商等領域,光模塊的需求也有望迎來增速,整體5G光模塊的市場較4G量價齊升。在光模塊領域,不少上市公司行業排名靠前,在5G時代來臨之際提前布局傳輸速率更高的光模塊產業鏈。
  • 中國電信5G SA 行業領先 堅持雲網融合打造商用標杆
    中國電信始終堅持以SA為5G發展方向,從技術創新、標準推動、產業推進、商用部署等方面加快5G建設發展。5G SA是由5G核心網配合5G基站來實現5G網絡,能實現行業對於5G高速、低時延的速率預期。標準先行中國電信5G SA最受期待5G時代,SA(獨立組網)成為5G網絡的最大看點,而在三大通信運營商中,又以中國電信的5G網絡最受期待。
  • 詳細:關於華為5G技術動態與商用進展的28個問答
    ITU定義的5G三大場景包括eMBB(增強移動寬帶),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和uRLLC(超可靠低時延)。從功能方面來看,4G主要是面向個人消費者提供移動寬帶體驗,5G除了提供增強的個人移動寬帶體驗之外,還將驅動移動通信與各行各業的結合,促進行業數位化,構建萬物互聯的未來世界。2、對比其他設備商,華為的技術先進性到底體現在哪?能領先對手2-3年嗎?
  • 王志勤:行業用戶對5G網絡提出五大需求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5G網絡是支撐經濟社會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數據基礎設施,也是引領網絡演進,推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發展的最主要動力。7月22日,在中國移動5G專網產品發布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表示,5G服務千行百業,5G專網可以充分體現5G優勢。
  • 5G風口下加速布局高傳輸速率鏈條 光模塊行業拐點初現
    近日,伴隨多家運營商發布5G前傳採購方案,光模塊需求基礎逐漸清晰,供應鏈龍頭引發市場關注。在下遊運營商等領域,光模塊的需求也有望迎來增速,整體5G光模塊的市場較4G量價齊升。在光模塊領域,不少上市公司行業排名靠前,在5G時代來臨之際提前布局傳輸速率更高的光模塊產業鏈。
  • 人類史上最複雜的通信系統:5G,到底是什麼?-虎嗅網
    而預計將自2020年開始商用的5G,它的顛覆將比過去任何一代的通信系統,都還要大得多。根據第三方網絡測試機構Open Signal的數據,目前,不同網絡的端到端時延,基本上都在100毫秒的量級。目前,高通等廠商在推動的未來無人駕駛技術,既有汽車自身的信息採集,也有汽車與汽車,乃至汽車與雲端網絡的實時通信交流,從而對汽車的無人駕駛進行計算、判斷和實時調整,從而更加安全。但在交通事故中,1秒鐘就可能決定生死。以現有的網絡,無法確保信息的及時傳輸。
  • 5G何時來到我們中間 中國力爭成為全球領跑者之一
    在技術標準方面,中國企業主推的新型網絡架構、極化碼、大規模天線等核心技術被納入3GPP(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國際標準,中國技術創新能力已躋身全球前列,成為移動通信技術與標準的主導力量之一。   在產業化方面,中國率先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在北京懷柔規劃了全球最大的5G試驗環境,全面開展5G系統、終端、晶片、儀表等產品的研發。
  • 5G+8K舞劍 長虹出鞘
    有關分析認為,從行業發展來看,創新全面化也已經成為全球消費電子品牌發展的一大趨勢,在長虹這兩款獲獎產品上,我們可以看出,在技術研發和產品規劃階段之初,就將創新的理念不斷滲透、並貫穿到產品的整個全生命周期,從而引領電視行業的全新迭代升級。
  • 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5G市場關鍵發展動態 再次明顯呈現加速和擴大態勢
    市場研究公司Omdia的最新報告跟蹤了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5G市場的關鍵發展動態,隨著網絡運營商推出服務或擴大現有網絡的地理覆蓋範圍,5G的推出再次明顯呈現加速和擴大態勢。在本季度中,5G商用發布的數量突破了100個的裡程碑,在季度末達到了102個。T-Mobile US在本季度推出了全球首個全國性5G SA網絡,從而使行業達成了另一個重要裡程碑。
  • 前瞻物聯網產業全球周報第63期:窄帶物聯網技術納入5G標準,美國...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完成階段建設 擬2021年底前部署完成 我國首個衛星物聯網工程——「行雲工程」已完成第一階段建設,並已在我國極地科考、地質災害監測、林業監測等領域開展行業示範應用演講會上,聯盟發起了《物聯網基礎安全基線規範》倡議,旨在以行業自律形式,從設計、生產、運行、退網等全環節對物聯網安全進行規範。工信部:將加快重點高速公路車聯網改造升級據悉,工信部將推動重點高速公路加快進行車聯網的改造升級,明確車聯網的運營主體和職責,同時鼓勵相關領域的主體申請頻率和商用試驗,目前京滬高速全線的車聯網升級改造項目已經啟動。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37期:高通發布全球首個5納米5G晶片 終端...
    2020年紫光展銳春藤510將助推數十款5G終端商用全球領先的移動通信及物聯網核心晶片供應商紫光展銳19日宣布, 2020年將有數十款基於5G基帶晶片春藤510的終端實現商用,包括支持5G固定無線接入(FWA)的5G CPE及服務於多個垂直行業的5G行業終端。
  • 中國5G新基建研究報告
    5G新基建的重要性-C端用戶5G新基建滿足日益增長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發展需要移動通信技術的迭代推動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層出不窮的應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消費、支付及娛樂方式。2G到4G, 網絡速率越來越快,能夠支持的移動網際網路應用也越來越多,見證了移動網際網路從文字信息、圖片信息到視頻信息的發展。
  • 5G的阿喀琉斯之鍾
    1897年馬可尼在英國陸地與一隻拖船間完成無線電報實驗,就此揭開移動通信的大幕。1973年馬丁·庫帕在美國打通了第一個基於手持終端的電話。從只能打電話發展到可以發消息、高速上網和物聯網,移動通信已有51億獨立個人客戶,連接數更是超過88億,成為全球最泛在的信息基礎設施平臺。
  • 背靠中科院,自帶5G光環,通信基帶晶片商中科晶上衝刺科創板
    2019年數據顯示,衛星通信產品營收雖然達到了40.66%,但基帶晶片模塊佔比僅1.37%,大部分的營收由信關站和業務站貢獻。那麼,中科晶上的行業地位如何?招股書顯示,公司已形成符合軍用標準的天通地面應用系統完整產品布局,是天通地面應用系統總體單位信關站接入網系統、測試系統和終端晶片模塊的重要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