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訊 犬類管理工作一直受到市民的高度關注,它關係著城市的市容市貌和民眾安全。我市犬類管理工作現狀如何?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市區約半數犬只無牌
文明養犬任重道遠
「我最反感養狗人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家的狗不咬人』,動物畢竟是動物,它突然毛躁起來的時候,誰都控制不了。」市民陳女士家住金山附近,天氣熱了之後,她每晚帶孩子外出散步,都會看到一些不牽繩的寵物狗。陳女士抱怨:「現在牽繩的狗主人確實增多了,但總還是有一些不自覺的。」
市公安局治安支隊犬類管理大隊大隊長朱志堅介紹,目前僅我市市區,犬只總量估測已接近3萬條,因養犬引發的矛盾糾紛時有發生。
2014年7月,我市出臺了《加強市區犬類管理實施意見》,要求寵物犬必須領證領牌。截至目前,市區共發放犬證犬牌15000多套,也就是說,市區約半數犬只屬於無牌。
記者看到,每一個發放的犬牌上都有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就可以查看到狗狗的所有信息,包括主人姓名與聯繫方式。這也是我市在犬類管理上的特色做法。
「目前犬牌還在正常發放中,市民可以到市公安局犬只管理部門辦理領取手續。領犬牌的時候,狗主人需要籤訂一份責任書。」朱志堅說,此外辦狗證時會要求主人為狗打疫苗,以保證狗與人的安全。
儘管《意見》明確要求犬只必須「束鏈出戶」並「不得攜犬進入廣場、公園」等公共場所,但4年下來的實際執行效果卻相去甚遠。
官方與民間合力
綜合收容機制亟待完善
收容犬只是犬類管理的重要環節。留檢、收容、領養,這是各城市在流浪犬治理上的通常做法。昨天上午,記者來到位於丹徒區境內某村的市犬只留檢所。一排邊的犬舍內關著各個品種的犬只,見到人來,犬只齊吠起來。
朱志堅介紹,從2014年犬只留檢所設立至今,共進出過近2000條流浪犬,不少流浪犬健康狀況不佳,壽命不長。目前,留檢所在籠犬近80條。記者現場可以看到,犬只留檢所的硬體設施並不理想,一個犬舍裡大多關有四五條犬。「這些犬大多是我們接到犬只傷人的警情後帶回來的,基本都是流浪犬,也有家犬傷人後被主人遺棄的。」犬類管理大隊現共有2名民警、4名捕犬隊員,承擔著捕捉全市流浪犬、路面巡查、受理群眾報警以及留檢所的日常管理工作,力量顯得不足。
除了犬只留檢所,記者了解到,我市的愛狗人士們還自發成立了「鎮江流浪動物救助站」,專門救助那些「老弱病殘」的流浪犬。謝雲飛是該救助站負責人之一,他介紹,救助站成立於2015年6月,目前共有350多名志願者,收留著200多隻流浪犬。「我們在上黨的一個村裡租了一塊地,有專門的人打掃衛生、餵養犬只。」據介紹,現在犬只數量還在不斷增長中,開銷很大。志願者們雖盡力籌款,仍是杯水車薪。
記者了解到,臨近的常州、蘇州等地已經有較為完善的流浪犬綜合收容機制。以常州為例,該市2015年建立了犬只留檢所,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留檢所目前運轉十分規範化,除了負責犬只的日常餵養,還配有獸醫救治、社會互動等。
朱志堅介紹,下一步,我市犬只留檢所也會對相關硬體設施進行改造,諸如加強監控、完善消毒設施,但有關流浪犬綜合收容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提升,還有待全社會給予更多重視。(記者 王露 通訊員 戈太亮 董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