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眼淚和人的眼淚化學成分非常相似
許多人認為人是唯一會流淚的生物。 但眼淚並不是只用來哭的,所有脊椎動物,包括爬行類和鳥類,都會分泌眼淚來維持健康的視力。
根據2020年8月發表在《獸醫科學前沿》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動物的眼淚似乎與人類的眼淚沒有什麼不同。 事實上,根據研究,它們眼淚的化學成分和人的眼淚成分非常相似。研究其它動物眼淚的成分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對人類的眼病及其治療很有幫助。
到目前為止,只有狗、馬、駱駝、猴子等少數哺乳動物對眼淚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在這項研究中巴西巴伊亞聯邦大學的獸醫首次對鳥類和爬行動物的眼淚進行了詳細分析。 他們研究了7種鳥類:魯科鸚鵡、綠鸚鵡、穀倉鴞和大角鴞以及3種爬行動物:矮凱門鱷、紅腳龜和蠵龜。
淚液由淚腺和類似的腺體分泌,在眼球表面形成一層薄膜。 這種膜由粘液層、水層和油層組成。 粘液層覆蓋在眼球表面,負責將淚液保持在角膜表面。水層由含有重要蛋白質和礦物質的體液組成,而油層則可以防止眼睛乾燥。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的獸醫眼科醫生萊昂內爾·塞伯格說:&34;
鱷魚可以睜著眼睛長達兩個小時不眨眼,而人類每隔10到12秒就會眨一次眼。 眨眼會使淚水均勻分布在眼球表面,這樣可以保持水分,穩定視力。
研究人員在巴西的動物收容所和飼養員那裡收集了65隻鳥類和爬行動物的眼淚,並測量了10名健康人類志願者眼淚中的電解質,如鈉和氯和蛋白質。
測量結果表明,儘管鳥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動物的淚液分泌機制不同,但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物種的淚液化學成分都是相似的。 電解質的含量也相近,但非人類動物的濃度往往略高。這可能是因為鳥類和爬行類動物在空氣和水中停留的時間較長,所以較高濃度的電解質可以防止炎症。
人類、凱門鱷和貓頭鷹眼淚中的蛋白質比其它物種高。蛋白質是維持眼球表面穩定的重要因素。凱門鱷和貓頭鷹由於眼睛暴露在外面的時間較多,所以蛋白質的濃度可能較高。
研究人員還分析了乾燥眼淚形成的晶體結構,這是診斷眼科疾病的常用技術。海龜和凱門鱷的淚晶特別獨特,也許這也是它們適應水生環境的結果。
海龜的眼淚比其他物種的眼淚粘稠度高得多。它們生活在海水中,所以它們的眼淚必須適應這一點。海龜眼淚的粘液層較厚,可能有助於形成一層堅實的薄膜,保護視力。
這項研究可以用來幫助動物保護工作。了解動物健康眼淚的成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汙染物和其它物質如何影響動物的眼睛。
了解爬行動物和鳥類是如何使用眼淚的,這也可能導致新的治療方法來治療眼睛乾澀和其他疾病。 乾眼症是一種淚液缺失的現象,常見於貓、狗和人類,有時可導致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