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是六大茶類中極具知名度的傳統名茶,也是我國分布最廣、產量最大和花色品種最多的茶。但就是因為產量大,品種多,而且每款綠茶都各有千秋,所以讓人犯了難,自己該選哪款綠茶?迫切想知道,綠茶中哪一款才是最好喝且最耐泡的?
茶葉好喝的前提有很多,比如原料好、工藝好,那麼製作出來的綠茶就一定會很不錯,會好喝。通常來講,明前綠茶是受人喜愛的,因為此時大多數綠茶是嬌嫩的、新嫩的。綠茶是以嫩度來衡量等級(之一),越嫩的茶說明採摘時間越早,越嫩的茶越好。基本上大多數茶葉都是芽茶價格大過葉茶,芽茶比葉茶來得好喝。
在綠茶中有很多名氣很大且滋味很好的茶,比如西湖龍井、信陽毛尖、洞庭碧螺春、蒙頂甘露等等。通常明前的芽茶都是很好喝的,但等級高,價格通常不便宜。茶葉要滿足色香味俱全的要求,不管外形還是香氣,湯色還是滋味,表現出色,這樣才算是好喝的茶。
我們再來看看綠茶耐泡度,在六大茶類中,綠茶的整體耐泡度是不怎麼高的。影響耐泡度的因素有4個,第一看發酵程度,第二看茶多酚咖啡鹼含量,第三看茶葉粗細,第四看內物質析出速度。通常情況下,發酵程度越高的茶就比較耐泡。
綠茶是不發酵茶,工藝為殺青、揉捻和乾燥,而殺青會讓酶的活性鈍化,制止多酚類物質氧化。而其他茶類經過一個發酵反應,不管是人工還是後期自然而成的,在酶的作用下,產生很多氧化產物,比如茶黃素、茶紅素等,主要表現在湯色和滋味上。
綠茶胺基酸含量較高,茶多酚咖啡鹼含量較低,所以綠茶主要以鮮爽為主,而其他茶類,比如像普洱茶這種採用雲南大葉茶製成的,茶多酚含量較多,所以普洱生茶很苦澀,但比較耐泡。往往越細嫩、嬌嫩的綠茶不怎麼耐泡,因為嬌嫩的高檔綠茶,胺基酸較多,不耐泡。葉子較多的中低檔綠茶茶多酚咖啡鹼較多,也比較耐泡。
基本上經過揉捻的茶葉,內物質析出速度都不慢。六大茶中,除了白茶外,其他茶葉多多少少都經過揉捻,破壞茶葉細胞壁,所以內物質會比較容易析出。白茶只經過萎凋與乾燥,不炒不揉,茶葉細胞壁保存較好,比較耐泡。
從白茶身上我們是否可以看出,揉捻程度少則不易析出內物質,比較耐泡。反之則不耐泡。經過揉捻的茶葉外形大多是奇形怪狀的,比如有捲曲形、長條形、圓珠形、扇平形、針形、螺形。
形狀怪異則說明揉捻的程度較大,與茶葉自然形態保持一致的則說明揉捻程度不大。那麼捲曲形的綠茶析出內物質速度會比針形、扁平行的綠茶來得快。此外,內物質析出速度也與水溫、浸泡時間有關,用沸水泡且泡得很久,那麼內物質就會盡情地析出,反之則析出較慢。
綜上所述,原料好、工藝好的綠茶比較好喝,揉捻程度大且粗梗葉大的綠茶比較耐泡。也就是說,好喝的綠茶往往沒有那麼耐泡。話說回來,喝綠茶是喝它的鮮爽,淡雅,而耐泡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滋味很濃厚。
文|小詹茶肆(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歡迎轉發分享)
更多精彩茶知識,歡迎關注【小詹茶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