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探究白頭硬尾鴨

2021-01-08 科學網

 

白頭硬尾鴨    邢睿拍攝

■趙序茅

看到一幢幢建築拔地而起,白頭硬尾鴨不得不從美妙的夢境進入了殘酷的現實:或許不久,這裡會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水上樂園,或許會成為所謂的觀鳥勝地。

新疆烏魯木齊市的郊區有一個小的湖泊,當地人稱為白湖。有一種叫白頭硬尾鴨的鳥兒每年不遠萬裡來此繁殖。很多人對於白頭硬尾鴨感到陌生,但它另一個身份就廣為人知了——白頭硬尾鴨就是大名鼎鼎的唐老鴨的原型。這是距烏魯木齊市西南10千米左右,在雅瑪裡克山下的一個小小的湖泊。嚴格說來,它算不上一個真正的湖泊,面積很小,也沒有外來的河流注入,不過,「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裡棲居著鼎鼎大名的白頭硬尾鴨,和其他150多種鳥類!

白頭硬尾鴨極為珍稀,全球數量僅有7000~13100隻。在世界範圍內,白頭硬尾鴨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俄羅斯、土耳其、伊朗、蒙古等國,起初中國境內並沒有其分布。對於中國而言,白頭硬尾鴨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移民。

最早,在內蒙古鄂爾多斯、湖北洪湖,以及新疆南部的克州和博斯騰湖附近以及北疆的天山、昌吉有人見到白頭硬尾鴨的蹤影,但是種群數量不詳,也沒有後續的觀察發現。這些出現一時的白頭硬尾鴨被當作遷徙途中偶爾路過的迷鳥。

到了2006年10~11 月,國外觀鳥者保羅·霍爾特(Paul Holt)在新疆的石河子地區和五家渠八一水庫發現10餘只白頭硬尾鴨。隨後2007年4月27日,馬鳴等在吉木薩爾縣境內記錄到2隻白頭硬尾鴨。最大的一次發現是2007年6月9日,張耀東和苟軍在距烏魯木齊附近的白湖發現白頭硬尾鴨28隻,其中成年雌性8隻,成年雄性11隻,亞成體雄性3隻,幼鳥6隻。

至此,白頭硬尾鴨在新疆境內建立穩定種群,並可繁衍後代,這預示著它們在中國境內移民成功。新疆是目前中國唯一記錄到白頭硬尾鴨的分布區和繁殖地(湖北洪湖、內蒙古鄂爾多斯見零星報導,屬於迷鳥),境內數量為83~104隻,十分稀少,幾乎瀕臨滅絕。

白頭硬尾鴨現在過得如何呢?不久前,我匆匆來到白湖一探究竟。

只見雨燕往來穿梭,幾隻黑水雞和一些綠頭鴨正在水面上遊弋。用望遠鏡觀察,還能看到一些幼鴨在葦叢中嬉鬧。一切都和往常一樣,禽鳥們也在享受它們最後的天堂。突然間,一隻矮胖型褐色鴨進入我的鏡筒中,背灰棕,頭部潔白帶暗頂,尾束直豎,善潛水,最突出的是蔚藍色的嘴部,像極了屏幕上經常出現的唐老鴨。

通過仔細對比野外鳥類手冊,我發現它就是我期待中的白頭硬尾鴨。繼續觀察,我發現白頭硬尾鴨多棲息於白湖東北部中小水域的葦叢中。雌鳥在觀察期內很少出現,我僅僅在下午初看到過一次。比起雄鳥,雌鳥要小得多、低調得多,全身褐色,頭部深灰。當時它正在潛水覓食,每次在水下待上20秒~30秒,大概30分鐘後,回到蘆葦叢中。雄鳥多數時間都在靠近葦叢邊的水域活動, 有時會將尾巴豎起來。群內頭部飾羽最白的雄鳥會對其他低等級的亞成體雄鳥進行驅逐, 不讓它們靠近雌鳥。它們很少鳴叫,遇到湖邊的幹擾時就遊入葦叢中。

一個小小的白湖,竟然能請到這麼一個「大腕」,我再次感嘆!雖然出身名門貴族,可是白頭硬尾鴨的生活依舊那麼樸實。和普通的鴨子一樣,它們主要的時間都用於覓食。其食物種類豐富,從植物嫩葉、藻類到水生昆蟲等都是它們的食物。由於白湖是鹹水湖,湖裡沒有魚類,但它們興致勃勃,似乎也沒什麼遺憾。白頭硬尾鴨是多配偶動物,在蘆葦地築巢,一次產卵4~9枚,孵化期為22~24天。8~9周後,雛鴨開始長出羽毛。雖然這次沒有見到它們的孩子,不過基本可以確定,雄鳥和雌鳥經常穿梭的湖東北部蘆葦叢,就是它們的巢區。今年已經錯過,明年一定仔細觀察。

白頭硬尾鴨棲息於溼地、河流、湖泊、沼澤等淡水流域中,比其他鴨子更依賴水,在陸地上顯得笨拙。遺憾的是,唐老鴨的棲居地,這片神聖的地方正在逐漸地消失!白湖的西側成了一片採石場,一輛輛卡車呼嘯而過,它們的隆隆聲震起了白湖不小的漣漪。湖面尚未平靜,東側又響起一陣陣嘹亮的號角,那是南側朝牛魔湖方向的武警部隊在進行拓展訓練。基地的西南兩側已經沒有出路,而東側還有石料加工廠在高速運轉,還有廢物處理廠在蓄勢待發。

看到一幢幢建築拔地而起,白頭硬尾鴨不得不從美妙的夢境進入了殘酷的現實:或許不久,這裡會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水上樂園,或許會成為所謂的觀鳥勝地。白湖還能存在多久?白湖的出路在何方?唐老鴨不會申辯,唯有離開。

據馬鳴老師調查,2007年白湖白頭硬尾鴨的種群數量為45隻,2014年不足10隻。

《中國科學報》 (2017-05-26 第4版 自然)

相關焦點

  • 瀕危野生動物白頭硬尾鴨又少了一隻
    已死亡的白頭硬尾鴨。(由荒野新疆生態網提供)天山網訊(記者趙敏報導)「我國刑法明確規定,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蓄意傷害野生動物的,將會受到罰款、刑事拘留,情節嚴重的將構成犯罪。」5月8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天山東部國有林管理局南山林區派出所所長王衛軍說。
  • 白頭硬尾鴨「組團」到新疆阿勒泰地區烏倫古湖「歇腳」
    烏倫古湖聚集的白頭硬尾鴨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 通訊員李世忠 崔明浩攝影報導)白頭硬尾鴨近日「組團」來新疆阿勒泰地區烏倫古湖「歇腳」,數量超過百隻。據新疆觀鳥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新疆境內首次發現百隻以上白頭硬尾鴨種群。
  • 瀕危者的悲愴:白鳥湖昨發現一隻被彈弓射殺的白頭硬尾鴨
    瀕危者的悲愴:白鳥湖昨發現一隻被彈弓射殺的白頭硬尾鴨 發布時間:2017-05-08 13:59:33.0環球網       它的標誌性長尾直翹翹地指向遠方,身體一動不動地泡在水裡。五月七日中午,一隻死亡的白頭硬尾鴨被發現在白鳥湖蘆葦叢中,溼地巡護隊隨後向森林公安報案。
  • 世界極危物種白頭硬尾鴨在烏倫古湖溼地添新家
    天山網訊(記者趙梅報導)世界極危物種白頭硬尾鴨在新疆烏倫古湖溼地添了新家。目前,新疆觀鳥會已聯合烏倫古湖溼地公園管理局對白頭硬尾鴨棲息地展開監測調查。2019年夏天,烏倫古湖拍攝到的白頭硬尾鴨家族。據新疆觀鳥會「任鳥飛」項目團隊負責人苟軍介紹,早在2017年,新疆觀鳥會成員就發現有白頭硬尾鴨在烏倫古湖棲息,「當時發現的白頭硬尾鴨數量不是很多,每年遷徙季節或者夏季,有幾隻或者十餘只,但一直沒有記錄到幼鳥繁殖現象。」
  • 我們的兵工廠——三線往事系列之美麗的白鳥湖和珍惜的白頭硬尾鴨
    其中,有一種和大熊貓一樣珍貴的鳥類——白頭硬尾鴨,據有關資料顯示,全球數量為8000-13000隻,屬於全球性易危,特別稀少,現狀不明的瀕危野生動物,我國僅新疆的烏魯木齊的白湖和奎屯有繁殖記錄,內蒙古、湖北有零星過冬記錄。
  • 白頭硬尾鴨安家烏倫古湖,新疆福海生態修復生機盎然
    「連續幾年,在烏倫古湖觀測到白頭硬尾鴨及其幼鳥,說明它們已經在這裡安家落戶,這進一步證實了烏倫古湖分布有白頭硬尾鴨在國內最大的繁殖種群8月18日,新疆觀鳥會理事長苟軍說,2007年起,觀鳥會持續關注世界瀕危物種白頭硬尾鴨在全疆的分布,包括繁殖、遷徙和越冬種群,今年春天就在烏倫古湖觀測到160多隻,是目前發現最多的種群。
  • 新疆這裡是百鳥魔池,世界瀕危白頭硬尾鴨繁殖地,拍鳥人的天堂
    這裡還是世界瀕危動物白頭硬尾鴨繁殖地之一,一直以來,烏魯木齊市白湖是全國最大白頭硬尾鴨繁殖基地。不過,受附近採石、建設開發區等人類活動的影響,此種群銳減,其全國最大繁殖地稱號已有被「魔池」取代的趨勢。
  • 白頭硬尾鴨(學名:Oxyura leucocephala)
    白頭硬尾鴨(學名:Oxyura leucocephala,英文名:White-headed Duck)是鴨科硬尾鴨屬的鳥類。是非常典型地群居型水鴨類。長約46cm。繁殖期間雄鳥嘴巴藍色,特徵非常顯著。白頭硬尾鴨在中國是非常罕見的鳥類,亟需保護。
  • 研究人員探究青藏高原鼠兔生存與環境變化的奧秘—新聞—科學網
    行程6000多公裡
  • 軟尾浮漂和硬尾浮漂的區別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軟尾浮漂和硬尾浮漂: 一、軟尾浮漂先來說軟尾浮漂,什麼是軟尾浮漂,就是指製作方法是:可更換的空心漂尾,以孔雀羽為主要材質的漂身,碳素材料製作而成的漂腳。軟尾浮漂的自重比較輕,浮力大,漂身是軟的,目數通常在七到八目。
  • 浮漂的軟尾和硬尾,都有哪些區別?
    比如材質上有蘆葦、孔雀翎、巴爾衫木,造型上有長短粗細之分,但是從漂尾的角度來區分,只有硬尾和軟尾之分。今天聊聊硬尾浮漂和軟尾浮漂的區別,在開始前需要說明下,我們以浮漂完全相同,只是漂尾不同來多對比,否則也沒辦法說清楚。一、關於軟硬尾硬尾可以做<很長,軟尾由於工藝的問題很難做到太長,通常8目居多,最多的也就10目左右。
  • 魚漂的硬尾和軟尾差別居然這麼大!
    今天就向釣友們介紹下軟尾漂及硬尾漂的特性及使用方法。1、軟尾浮漂軟尾浮漂經典的製作模式是:軟尾,即空心漂尾。多為孔雀羽材質漂身,碳素漂腳。此種浮漂自重輕,浮力大,漂尾軟,目數一般是七目或八目。2.硬尾浮漂硬尾浮漂也叫實心漂,即漂尾是實心的,一般是玻璃纖維樹脂材料製作漂尾。
  • 硬尾浮漂和軟尾浮漂的區別,應該如何選擇
    還有一種分類是以浮漂的漂尾(我家這叫「苗子」)軟硬不同進行分類,這個分類就兩種一是硬尾浮漂,二是軟尾浮漂。今天我們就詳細的分析一下這兩種浮漂的區別以及如何選擇使用。下面分析是在假設浮漂其它部分完全一樣,只是漂尾軟硬不同的情況下的分析。先來籠統的介紹一下軟硬尾浮漂的不同。硬尾可以做得很長,軟尾由於工藝比較複雜,通常也就是10目左右。
  • 浮漂有軟尾和硬尾,教你怎麼選!
    今天小編就向釣友們介紹下軟尾漂及硬尾漂的特性及使用方法。  1.軟尾浮漂  軟尾浮漂經典的製作模式是:軟尾,即空心漂尾。多為孔雀羽材質漂身,碳素漂腳。此種浮漂自重輕,浮力大,漂尾軟,目數一般是七目或八目。
  • 硬尾山地車和軟尾山地車哪個更香?
    硬尾通常沒有後避震、車架為一體造型的山地車我們稱為硬尾山地車,而那些擁有後避震和利用彈性材料在車架尾端產生形變的車型被統稱為軟尾山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