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無所有的劉大耳憑什麼能成功?劉備:因為我最努力!

2020-12-07 船長講生肖

一無所有的劉大耳憑什麼能成功?劉備:因為我最努力!

相信大家對於三國小說中的知名人物都是很熟悉的了,但是要說其中誰說最出名、最成功的,我覺得還是非劉大耳莫屬了。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我們來大致看一下劉大耳的人生日曆,劉大耳出生在公元162年的東漢末年時期,此時漢王朝由於持續走下坡路,已經是非常衰微了。而劉大耳死的時候是在公元223年的三國爭霸時期,此時的天下格局已經是三分了,北方是曹魏集團,長江以南是東吳集團,而蜀漢集團則是佔據了大西南的廣闊土地,雖然大部分都沒怎麼開發,但是勝在潛力大啊。有人說劉大耳不是在臨死前把家業都敗地差不多了嗎,等到他死的時候蜀國都差點破產了,還談什麼開發大西南。

而且劉備在三十歲的時候還是個在街頭擺攤賣草鞋的,四十歲左右的時候勢力還沒什麼起色,整天就知道跟在大腿後面混口飯吃,就連崛起也是依靠和東吳結成聯盟,才成功擊退了曹操。這樣的一個大混子怎麼能稱得上成功呢,但就是因為他的種種運氣色彩和不懈努力,實現了堪稱史上第一的逆轉,我們才稱他為三國中最成功的的男人。今天我們就來走進了解一下這個成功的男人,看看他背後究竟有什麼魔力。

首先我們來比較一下另外兩家集團的掌門人,孫權為什麼能掌控東吳並且當上皇帝,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憑藉的並不是自己的努力,而是繼承了家族的產業,用現在的話來講,就是一個富二代加官二代,只不過孫權這個二代很有能力。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大哥孫策,都是江東產業的創造者和奠基人,早在孫策這一代的時候,江東的勢力已經形成了,所以孫權繼承基業的時候雖然才十幾歲,但是卻一飛沖天,直接成為了天下霸主。再來看一下北方的曹操,他可謂是有勇有謀,是一個全能型的人才,而且在各個領域的造詣還十分深厚。

由於出身在一個官宦世家,祖上有人承蒙過皇恩,所以曹操的家族還算是挺有背景的,這也就給曹操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社交平臺,因為他在出生後接觸的就是那些上流階層的人士,所以能更好的獲取人脈,得到人才的輔佐。這樣一來曹操在北方的崛起,雖然沒孫權那樣直接一飛沖天那麼容易,但是遇到的阻力也算是比較小的了。

而相比之下的劉大耳呢,可謂是磕磣的多了,從小沒有父親,跟隨母親長大的劉大耳家境貧困,靠著織草鞋和涼蓆來養活自己。從這裡就可以看出劉大耳在出身方面的卑賤,不僅沒有什麼背景條件,還差點餓死,不管他後天扯的大旗,號稱自己是皇室後裔是不是真的,都改變不了窮人的身份和事實。但是他卻運氣極好地碰到了同類人的關二爺和張飛兩個兄弟,關二爺是一個殺人的逃犯,而張飛是個殺狗的屠夫,這三個人都是社會的底層人民,所以最後才能結拜成為兄弟,從此成為了一路人。而且劉大耳的名聲也是相當的好,在剛剛起步的時候就機智地取得了一個好名聲,劉皇叔,這個頭銜可謂是給他加了不少分,這也是他被視為漢室正統的原因。

再加上之後還幫助朝廷平定了黃巾叛亂,不僅打響了自己的名號,還使自己的身份變得更加讓人信服,這樣一來就在無形間拉動了很多來投靠或者幫助自己,可以說劉大耳的崛起之路上,也是動了很大的頭腦的。雖然不可能每個人都像孫權那樣幸運,但是劉大耳卻證明了一點,那就是憑藉努力也可以獲得成功。

相關焦點

  • 三國時期,劉備沒錢沒勢,憑什麼創立蜀漢政權?
    一提到三國,我們往往會拿曹操、劉備和孫權比較一番。比如近期有的網友就問了一個問題:三國時期,劉備沒錢沒勢,憑什麼創立蜀漢政權。仔細想想確實如此,曹操在自立之前,好歹也是有權有勢的濟南國相;孫權也繼承了兄長孫策的基業,有了自己的地盤。而劉備就比較慘了,不僅無錢無勢,連生計都是個問題,只能與母親通過販賣草鞋編織蘆席勉強過活。
  • 不讀劉備,不足以談人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看到一句話:「20歲看三國覺得曹操最厲害,40歲看三國覺得司馬懿最厲害,60歲看三國覺得劉備最厲害。」20歲覺得曹操厲害我能理解,挾天子令諸侯,擁軍百萬徵戰天下,風頭無盡。
  • 劉備一個市儈的莽夫,一路稱帝,憑什麼有這麼多人為他出生入死?
    我們都知道劉備是蜀漢的皇帝,在三國時期,他招納了很多的人才,孔明、趙雲等人都是忠心追隨他的手下,憑什麼這麼多人才都誓死追隨他呢?我是原創作者翻看留戀的回憶,每日為你更新不同的歷史小故事」小編今天要講的是劉備,我們都知道東漢末期分了三國,本來在那個戰亂的年代,各方勢力都想要割據一方,建立自己的勢力,建立自己的國家。劉備其實本來就是流傳下來的皇室子嗣,相比於曹操大的官宦之家出身,劉備的正統地位聽起來就好聽的多了。
  • 屌絲逆襲的典範,劉備教你草根如何創業成功
    許多創業者可以從劉備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劉備的成功也對我們更有借鑑意義,那劉備創業成功的經驗有哪些那? 一、 堅定的信念 劉備是標準的草根一族,但是憑他的能力找份高薪體面的工作不成問題。比如曹操就看出劉備的才華,給他一份左將軍的高級職位,還待劉備「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但這些都動搖不了劉備創業的信念。
  • 臥槽周刊:爹媽有錢 我憑什麼努力?
    小時候因為打牌被爸媽訓過,於是放棄了這項娛樂活動,工作以後在朋友的教導下開始重新學習,但是牌技還比不上我那個上小學的表弟。比如最簡單的摸牌,因為沒有偷看別人牌的意識,也想不到要去防人看我的牌,回家後爸媽教我一種新的撲克牌玩法,我打得興高採烈,突然我媽幽幽來了一句:你快把牌拿開,我都不想看了,打著沒意思......
  • 追隨劉備出生入死的糜芳,為何在劉備創業成功時,卻投降了東吳?
    這兩座劉備和關羽經營多年的城池丟失,使得關羽陷入了絕境。尤其是糜芳獻出的江陵,關羽大軍將領的家眷,都住在此城。由於這些家眷落入東吳之手,使得關羽的大軍離散,關羽被迫逃亡,旋即被殺。那麼,糜芳為什麼要選擇投降東吳呢?一、曾經對劉備忠心耿耿的糜芳。劉備在離開荊州的時候,對留守荊州的人員也是千挑萬選的。他留下最優秀的將領關羽坐鎮荊州,並且精選了各級的官吏。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這話為什麼火了
    但是,最近,網際網路又火了一句話「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想一想,這句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人家獲得良好的資源,是幾代人的努力,正如我們努力工作,奮鬥一生讓給孩子提供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如果當我們獲得之後,又被無情地剝奪了,是不是也會憤憤不平?
  • 三國時期有個超級成功的天使投資人:劉備集團的經濟支柱糜竺
    還有孫策孫權兄弟,並非江東本土人士,卻能坐擁江南之地數十年,最重要因素也是得到了江東本土四大家族(朱、張、顧、陸)的擁護。這四大家族不僅在經濟和軍事上支撐著孫氏,還湧現出不少人才,如陸遜,朱桓,顧雍,張溫等。正因為有了他們的支持,才有了吳國的建立,並成為三國之中歷時最久的國家……而劉備呢?
  • 糜竺是劉備手底下官職最高的人,他憑什麼能夠壓過諸葛亮
    其實糜竺這一生跟隨劉備身邊僅僅只做了三件事情而已。就因為這三件事情讓糜竺在劉備集團的地位不可動搖。這件事情在歷史上是一個小事情,但是對於當時的劉備來講卻是雪中送炭之舉,可謂是真及時雨,就因為這樣讓劉備一直懷著感恩的心對待糜竺,一直以禮相待。糜竺也沒有讓劉備失望,在曹操的高官厚祿面前,糜竺堅定的支持者劉備,從未動搖。
  • 王者榮耀︱峽谷最專一的男人,劉備與香香的愛情故事!
    「在下劉備,敢問姑娘尊姓大名?」劉備自己也不知道為何要這樣畢恭畢敬。「哼,本小姐憑什麼告訴你?」孫尚香舉起了手中的大炮,「別再讓我看到你,不然我可不保證我的炮會不會走火。」說完,便揚長而去。「香兒,我想為你定一樁婚事,如何?」孫父和善地看著這個驚訝的女孩。「什麼?婚事?本小姐才不要呢!」孫尚香一口否決,似乎她明白了一點,她的心裡已經有一個人了,怎麼能容得另一個人去插一腳呢?
  • 劉備得知張飛死訊,卻只說了5個字,讓諸葛亮看清劉備真面目
    趙戩:劉備其不濟乎?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01在《三國演義》中,劉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大部分人都會說他是一個明君。曾經刺客看到他的舉動都不忍心殺他了,這不是明君嗎?當初劉備為了張飛放棄官職,這就是看中兄弟情義。當時關羽在曹營,為了他,自己也是願意獻上自己的頭顱,這是多麼以兄弟為重?他們之間的感情在什麼時候開始有些變化了呢?其實就是徐州之戰,當時張飛喝酒誤事,導致徐州落到了呂布的手中,11年的努力白費了。雖然是劉備表面上沒有表現的太厲害,但是內心開始動搖了。
  • 劉備手下亂抓人,睿智的簡雍急中生智,靠一個段子讓劉備放人
    而簡雍武藝平平,最大的長處就是能言巧辯,在人耳根子那兒叨叨叨,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簡雍決心成為劉備的幕僚,跟著備備一起幹。因為當地人的口音問題,總是把"耿"念成"簡",所以耿雍乾脆直接改名為簡雍了,也好凸顯他直爽隨和的性格。
  • 灌籃高手:努力不一定能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努力一定會成功 從櫻木的身上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為什麼這麼說呢?櫻木通過自己的努力成長為了一位真正的球員,他的努力得到了認可,也達到了自己想要的高度。 他是成功的,但是湘北卻失敗了,雖說湘北也打敗了很多球隊拼起來的隊伍,但在全國大賽上他們還是沒有稱霸全國,還是沒有得到最後的冠軍。努力不一定會成功就是說的這個,但對於他們來說也是一種成長。只有經歷失敗,才能更好地成就自己!
  • 《三國》的眼淚,真情流露還是鱷魚的淚水,最能哭的卻不是劉備
    真實的劉備是否最愛哭呢?根據《三國志》的記載,他至少哭過四回:就任豫州刺史時,部下田豫因為家中老母親年老需要照顧 ,請求回家。劉備眼淚滿面與田豫告別說:「真遺憾啊,不能與您共成大事。」是建安十九年,號稱鳳雛的軍師龐統去世,「先主痛惜,言則流涕」。建安二十五年法正去世,劉備哭了好幾天,為其加諡號翼侯。
  • 劉備身邊三位最忠誠的「小人物」、與劉備同甘共苦、地位超過諸葛亮
    其實還有三位謀士,一直跟隨在劉備身邊,雖無大謀,但是對劉備極為忠誠,地位甚至超過了諸葛亮。作為劉備身邊的「小人物」,與劉備同甘共苦,劉備對這三人以上賓禮待,賞賜優厚。這三人分別是、糜竺、孫乾、簡雍。
  • 劉備的能力在於教育他人,從最開始的黃巾起義,一直帶兵的都是他
    劉備的能力在於教育他人,他已經成功了。關羽和張飛一直像學生一樣跟著劉備,也就是說,一開始,關羽和張飛不能成為將軍!他在徐州的時候,有夏丕、小裴,但他仍然需要劉備陪著張飛執行軍事任務。也就是說,當時的關羽、張飛沒有統帥資格,包括後來加入劉備集團的諸葛亮。
  • 真實的婚姻生活中,哪有那麼多「憑什麼」!
    章子怡的「少女感」餘溫未過, 奇葩說裡又蹦出來一句:「憑什麼男人至死是少年,女人就不能至死是少女?」 其實我們不想追問:憑什麼? 她們沒有時間或者精力去追問:憑什麼你可以做甩手掌柜?
  • 三國獵戶為何不打獵物,而是殺妻給劉備吃,劉備那是第二次吃人肉
    它見於《三國演義》的第十九回,劉備被呂布擊敗,與關、張二兄弟失散,單人單騎逃出,路無可去之時,無奈下只能前往許都先投曹操,再圖後計。這個悲慘故事,正是發生在劉備前往許都的路上。劉備是逃命人,不是旅遊,戰敗逃出之時,身上一無盤纏,二無糧食,很快就飢餓難耐,無奈之下,他只好在路過的村莊中求食。劉備是個好名聲的人,最起碼在《三國演義》這部巨作中有非常好的口碑。
  • 「石緣」和「撿漏」都是玩石者努力爭取來的機會,越努力機會越多
    玩石頭的人經常提到「石緣」和「撿漏」這樣的字眼,因為大部分人玩石頭的人相信「石緣」好的人才有撿漏到好石頭。但是我們對石友的「撿漏」的故事以及「石緣」的故事進行梳理以後就容易發現:撿漏是要有綜合實力的,「石緣」往往是石友努力付出的結果。
  • 因為劉備深深傷害了她
    戰後瓜分戰果時,孫權把荊州地區劃歸劉備,一來讓劉備有個根據地,二來讓劉備在荊州給東吳看好北大門,讓東吳多一重安全保障。為了進一步鞏固孫劉聯盟,孫權決定把妹妹孫夫人嫁給了劉備為妻。劉備雖然當時已經年近半百,但常年徵戰疆場,胸懷天下,自有一股英雄豪氣,與「才捷剛猛」的孫夫人很對脾氣,婚姻之初,兩人的關係非常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