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土壤連作障礙?為什麼會發生?該如何破解?

2021-01-18 普創農技交流平臺

在現今農作物種植的的發展上,無論是蔬菜、水果還是花卉,連作障礙是許多農民碰到的最棘手的問題之一。由於某些作物的特性及土壤營養的失衡,土壤的可利用周期往往因為連作障礙而受到限制,除了迫不得已的休耕之外,只能靠有計劃性的進行不同作物的輪作來進行下一季的種植。尤其是對於設施農業,連作障礙不但剝奪了農民潛在的獲利空間,還增加了投資的成本與風險。

舉例來說,番茄、茄子、大蒜、馬鈴薯等作物,無論是在大田還是設施農業中都是最常見的種植作物,也是最常見的因連作障礙不得不輪作的作物。對於設施農業,每一次的投入使用兩年和五年有著非常顯著的成本差異;對於不需要設施種植的作物,農民也能夠在同一塊土地上長期耕種,免去經常性休耕或是輪作所帶來的困擾。因此,幫農民解決連作障礙,對於提升農民收益有直接和正面的幫助。

什麼是連作障礙?

是指同一塊土地由於連續種植某種作物一段時間後,即使在正常的管理情況下,也會出現生長與發育不良、品質與產量下降的情況。

引起連作障礙的主要原因

1、土壤中的養分失衡

每種農作物都有其特定的養分需求,在同一塊土壤上進行單一作物的種植,每期的農產品採收會帶走大量相似比例的養分,被移走的養分比例與投入的肥料養分比例並不相同,長期累積,最終導致土壤中養分失衡現象的發生。

典型的養分缺乏症

2、土壤中鹽分累積過度

為了片面追求作物的產量和加速作物的生長而超量施用化肥,致使土壤中累積多量的營養元素和鹽基,在蒸發快速的高溫環境下,土壤中的鹽分會析出蓄積在表層土壤,使土壤出現連作障礙問題。

土壤鹽分累積引起的生長不良現象

3、作物自毒或者相剋作用

自毒或相剋是指作物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通過揮發、淋溶、根部的分泌等作用,分泌的有毒物質會抑制本身或者鄰近作物的種子發芽、根部的生長、植株發育和開花結果。這些有毒物質包含植物鹼、香豆素、單寧、類脂醇、類黃素、酚類等及其衍生物。

連作時前一期作物的根部分泌有毒物質,或殘體分解時釋放的毒性物質,在土壤中達到臨界濃度後,將引起下一期作物的的毒害作用。

4、土壤中的物理性遭到破壞

土壤經過連年耕作,尤其是設施種植,設施內的土壤缺乏雨水淋洗,長時期施行旱作,有機質補充不夠,有益微生物族群數量減少,土壤的團粒結構因耕作時高頻率機械重壓而遭到破壞。

部分種植者為了克服土壤傳播性病原菌的為害,利用化學物質進行燻蒸處理,同一區域的土壤經過多次化學物質的燻蒸處理後,也會導致土壤團粒結構遭到破壞。如我們最常見的蔬菜大棚進行硫磺燻蒸處理。

大棚蔬菜的硫磺燻蒸

5、病原菌及線蟲族群的增加

引起病原菌及線蟲族群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連作土壤為土傳性病原菌或病原線蟲提供了良好的寄主和繁殖場所,造成有害病菌的大量累積。

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降低了土壤中拮抗菌的數量,使微生物族群過於單一化。

大多數土壤傳播性病原菌在缺乏寄主的條件下也會在寄主殘體或土壤中形成特殊的存活構造,一旦寄主作物出現即可再次活化而侵入感染。

許多連作障礙都是因為土壤中病原菌或病原線蟲族群的逐年增加而引起的。例如蔬菜大棚常見的黃葉病等。

因連作引起的作物病害

總的來說,引起連作障礙的原因看似複雜,其實簡單的來說,就是耕作的土壤不再健康了。以往透過休耕或者輪作的方式都是讓土壤有充分的時間休息和恢復失去的部分,但難道沒有其他辦法來維持土壤的健康,好讓農民能夠增加對土地的利用?

土壤連作障礙問題的解決辦法

近年來很多人都不斷的針對土壤連作障礙的課題在做研究,積極的尋求解決的辦法。靠化肥強硬的補充土壤中流失的養分,只會適得其反,讓土壤受到更深的傷害。那麼究竟該如何解決土壤連作障礙問題呢?

1、直接進行土壤改良

直接進行土壤改良的辦法有淋洗和灌溉洗鹽法、換土法、高溫消毒法。

(1)、淋洗和灌溉洗鹽法

通過雨淋或者灌溉水,使得土壤中的鹽分溶解,通過滲透作用把可溶性的鹽鹼排到深層土壤或者淋洗出去加以排除。

(2)、換土法

通過將表面含有鹽分的土壤移除,補充沒有鹽害的客土進行覆蓋;或者也可通過加深耕耘的深度,將含鹽分高的表土翻入下層土壤,分散鹽分濃度,同時可以讓水分更容易滲入下層土壤。

通過換土改良土壤

(3)高溫消毒法

通過一定的手段對土壤進行高溫消毒,從而殺死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及雜草。研究表明:

當土壤溫度達到38~50℃的時候,會殺死土壤中的水生藻類和線蟲;

當土壤溫度達到70℃的時候,會殺死大多數植物病原菌和細菌;

當土壤溫度達到80℃的時候,會殺死大多數雜草及病毒,所有植物病原細菌;

當土壤溫度達到93℃的時候,會殺死耐熱性的病毒、放線菌、雜草;

當如讓溫度達到100℃的時候,會殺死所有病原微生物、雜草。

利用太陽能對土壤進行消毒

2、間接式土壤改良

(1)、科學合理化施肥

通過了解作物的屬性、測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措施,按照作物的實際需要進行科學施肥,既避免了肥料的浪費,也提高了作物對肥料的利用率,減輕對土壤和環境的壓力。

(2)、生物防治法

通過向土壤中增施微生物肥料和有機肥,增強植物根圈的微生物功能。

生物菌肥和有機肥的使用,在改良土壤的同時,既促進了作物的生長與增產,也降低了土傳性病害的侵擾。

通過添加微生物改良土壤

(3)、添加土壤改良劑

通過添加土壤改良劑在提升土壤的緩衝能力,吸附游離的鹽分的同時,還可以促進有毒物質的分解,增加土壤的保水及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及生物性質,進而解除連作障礙帶來的問題。

通過添加土壤改良劑改善土壤

總之,土壤的連作障礙問題在種植過程中無可避免,尤其是設施種植中,雖然造成連作障礙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外乎土壤物理性、化學性及生物性遭到破壞。要解決連作障礙的問題,必須先明了其引起的原因,再提出解決方案。良好的土壤管理方式與策略,能夠避免或減少連作障礙問題的發生。

來源:頭條號新農鳴

聲明:本公眾號轉載作品均會標註出處,內容僅供各位學習參考,若有原創感到侵權,煩請後臺留言,收到後將第一時間刪除轉載內容。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土壤連作障礙?發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
    什麼是土壤連作障礙?發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消除?同一地塊連續種植同種或同類蔬菜,產量逐年降低,病蟲害加重,難以繼續種植下去,這就是連作障礙。土壤連作障礙是由下列一種或幾種原因引起的:作物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質逐年在土壤中積累後會產生毒害作用;連作使同種或同類作物土傳病害的病原菌在土壤中越積越多;同一種作物往往具有相同的根系和喜歡某種微量元素,連續吸收會造成土層營養缺乏現象,從而導致生長異常;同一種作物根系的分泌物相同,有些土壤微生物可能大量繁衍,有些可能被抑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異化會導致土壤性能的變化。
  • 土壤連作障礙損失太大了!解決方案在這裡!
    尤其是對於設施農業,連作障礙不但剝奪了農民潛在的獲利空間,還增加了投資的成本與風險。 什麼是連作障礙? 是指同一塊土地由於連續種植某種作物一段時間後,即使在正常的管理情況下,也會出現生長與發育不良、品質與產量下降的情況。
  • 如何避免連作障礙?
    連作障礙的本質是土壤根際微生態系統失調或惡化,可通過以下措施預防和治理土壤連作障礙的危害:施用微生物菌劑和微肥能改善連作作物根際土壤質量,提高作物產量,抑制連作障礙發生(王濤等2011)。其作用機理主要為,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抑制土壤中病原菌或與特定的病原菌競爭營養和空間等途徑來減少病原菌的數量和根系的感染,從而減少根基病害發生,有益微生物也可以分解連作土壤中存在的有害物質,改善土壤質地,避免自毒作用,從而達到減輕連作障礙的目的(陳志誼等2012)。
  • 西瓜重茬連作障礙
    乾界生物,連作障礙學名重茬,在水產,農業中經常會出現這類病害,特別是農業重茬,現在大多數重茬病,有的是還地方耕種,就種一季度,但是有些種植,但是第二年繼續種植也會影響收成,所以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重茬連作障礙帶來的危害,生物菌劑可以解決重茬帶來的危害,乾界生物還原菌,可以改善土壤環境,修復土壤
  • 中國農大教授成功破解「大蒜之鄉」連作障礙
    「這是由於金鄉的土地長期重茬連續種植大蒜,帶來的連作障礙問題。」金鄉縣農業局副局長劉子乾介紹說,如今,連作障礙已成為困擾金鄉蒜農最為頭痛的問題。  據介紹,有87萬畝耕地的金鄉縣,常年種植大蒜面積60萬畝。
  • 種草莓的注意了,碰見連作障礙有妙法,如何搞定往這看!
    草莓作為一種生長周期短、見效快、經濟效益高的作物,這些年栽培的人越來越多,在土地資源不足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草莓種植地越來越難,就會在一塊土地上連續耕作多年,但是草莓就會發生大事,單一多年種植草莓會發生連作障礙。草莓出現連作障礙,導致草莓生長發育不良,產量和品質下降。
  • 果園出現連作障礙,這幾招可以輕鬆搞定!
    但是,隨著果樹栽培年數的不斷增長,特別是超過十年以後,產量會嚴重下滑,果實品質逐年降低,各種病害嚴重,果農收益也大不如前,這就是典型的連作障礙,也叫重茬病。那麼,果樹為什麼會發生連作障礙呢?有了連作障礙以後要怎麼處理?翠花妹通過走訪果農,諮詢果樹專家,給出如下建議。
  • 土壤專家攻克連作障礙 三亞豇豆試驗田喜獲豐收
    去年8月開始,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橡膠研究所土壤改良研究團隊,在這裡實施土壤精準改良,攻克連作障礙,讓繼續種植豇豆成為可能。三亞鳳嶺村改良後的地塊上,豇豆長勢喜人。 記者 康景林 攝豇豆是崖州區鳳嶺村主要的冬季瓜菜種植品種,但由於連年種植,導致土壤偏酸偏瘦,豇豆死苗嚴重,一度減產50%以上,甚至絕收。
  • 棚室種植番茄,如何精耕細作,可以減少連作障礙?
    但保護地種菜的確存在著重茬問題,因不經風雨的洗禮,會出現土壤板結,酸化,土壤肥力下降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確該引起大家的注意。就拿番茄來說,我們這裡是這樣解決的。一,輪作倒茬,深耕凍垡曬垡番茄定植前土壤的好壞,直接影響定植後苗先生成活,生長,從而影響長勢及產量。
  • 是否發生了連作障礙?了解5原因做好6項措施
    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設施栽培連作問題。連作,簡單的說就是在同一塊地裡多年連續種植同一種作或者同一科作物。而連作障礙,是說連續種植後,雖然是正常管理,但是作物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發育不良,產量下降,品質變差等。雖然目前我國是世界上設施栽培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在生產過程中,連作障礙卻相當普遍,已經嚴重製約設施農業發展。
  • 市蔬菜辦:破解連作障礙難題 支撐農業可持續發展
    「我們一邊查閱資料,一邊聯繫市蔬菜辦的專家,經過共同的商討研究和資料查詢,得出了結論——長期連作造成的連作障礙。」連作障礙是指由於經營規模和市場制約,菜農一般連茬種植同一種蔬菜,並過量使用農藥、化肥,從而導致土壤次生鹽漬化和土壤酸化,土壤中有害微生物種群增加,土傳病害日趨嚴重現象,影響蔬菜生長。
  • 連作對大蒜土壤養分、微生物結構和酶活的影響
    3連作是限制許多作物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其可能導致土壤病蟲害加劇、作物生長緩慢,長期連作還可能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輕則減產,重則絕收,已成為許多作物生產急需解決的問題。連作造成的易發病土壤稱為致病型土壤。在引起連作障礙的因素中,土壤中的微生物是最重要的障礙因子。土壤酶是土壤生物活性的重要指標,參與了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轉化。
  • 黑土區大豆連作障礙中微生物作用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長期的定位試驗和多點的田間調查證實,大豆連作1年、2年和3年產量分別下降10-15%、15-20%和20-30%。因此,東北區大豆連作障礙的發生是一個不可迴避的現實問題。大量研究結果表明,大豆連作障礙的發生因素十分複雜,如土壤性狀惡化、土壤酶活性降低、土壤病原微生物的富集和化感自毒作用等,這些因素既單獨起作用也可能多個因素交織在一起,互相交聯在一起共同起作用。
  • 如何克服作物的連作障礙?如何防止土傳病對作物的危害?
    所謂的農作物連作障礙就是農民常說的重茬問題。其中,重茬問題最嚴重的就是土傳性病害。重茬問題的具體體現:一,土壤中單一元素缺乏。由於長期連作某種作物,會使這一地塊嚴重缺乏某一種或幾種元素。如大豆連作,土壤中就會缺少鉬這種元素。鉬的多少決定大豆含油量的多少。作物通帶會出現缺素症。
  • 丹參連作障礙消減技術現場會在山東平邑舉辦
    11月25日至26日,「丹參連作障礙消減技術」現場評價會在山東省平邑縣舉辦。  評價會上,專家組實地調查了連作障礙消減技術的應用效果,並對丹參產量進行了測定,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蟲害防控崗位科學家、研究員於毅向專家和參會人員詳細介紹了技術的應用示範情況。
  • 三七仿生種植技術克服連作障礙展
    該基地所採用的克服連作障礙仿生技術由中國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和他的團隊歷經8年試驗、研究所取得突破性成果,有效解決了三七不能連作的難題。  三七是我國名貴中藥材,也是雲南生物藥業及健康產業的標誌性品種。雲南三七產量佔全國的95%以上,而文山州是雲南三七的主產區。三七的道地性非常強,一般生長在北回歸線23°±2°,海拔1400-2100米左右的環境中。
  • 生薑連作障礙嚴重怎麼辦,防治措施教給你
    我國將連作俗稱重茬,連續種植同一種或近緣作物的土壤叫做連作土壤,連作土壤往往會產生各種病害,從而導致連作障礙。連作障礙則是指因連續種植某種作物而出現的病害發生、作物生長發育不良、產量下降、品質變差等現象,俗稱「重茬病」。今天就以生薑為重點,討論一下如何解決這種問題。
  • 三七仿生種植技術克服連作障礙 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該基地所採用的克服連作障礙仿生技術由中國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和他的團隊歷經8年試驗、研究所取得突破性成果,有效解決了三七不能連作的難題。據悉,三七是我國名貴中藥材,也是雲南生物藥業及健康產業的標誌性品種。二是土壤仿生改良,按三七生長需求,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質,團粒結構,形成最佳三七生長的土壤。三是仿生肥水和溫光管理,按三七生長的生理需求,配置供給水、肥、溫度和光照。四是病蟲害生態防治,預防為主,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嚴格控制氮肥用量和調節溫溼度,在害蟲防治以誘殺為主等。
  • 農民棚室種植番茄,掌握4個管理要點,輕鬆解決連作障礙
    大部分農民朋友,大棚種植番茄都是連續幾年在同一棚室的,種著種著大棚內土壤出現泛青現象,同時番茄苗死棵越來越嚴重,且番茄的產量和品質下降,這是一種連作障礙的主要表現,也是土壤狀況惡化的一種表現。怎麼通過精耕細作來減少連作障礙呢?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農民棚室種植番茄,掌握4個管理要點,輕鬆解決連作障礙。減少連作障礙主要是進行土壤改良和大棚管理作起。
  • 設施土壤抗連作障礙集成技術產業化應用在我市啟動
    近日,自治區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設施土壤抗連作障礙集成技術產業化應用在我市啟動。該項目由內蒙古農牧業科學院蔬菜所主持實施,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作為合作單位,負責我市項目區示範任務。  該技術根據土壤障礙嚴重程度和類型,分別開具土壤修復處方,將設施內藥劑燻棚消毒處理技術、設施土壤深耕技術、秸稈生物反應堆改良設施土壤技術等10項核心修復技術組合展示。  目前項目已在我市杭錦後旗和五原縣建立核心示範區4個,面積120畝,通過核心區的典型示範,計劃培訓農戶200~300人次,輻射帶動溫室、大棚土壤處理面積9000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