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平常的場景,每天都在發生,自然地存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從來沒想過為什麼會這樣。
就像有一些詞彙,常用,詞義也習慣於平日的理解,沒覺得有什麼特別,更沒有想過這些詞是怎麼來的。但如果真的把這些詞的前世是今生扒翻出來,卻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心血來潮,今天聽薛之謙的《醜八怪》,那就這個詞吧,先扒一個,權當消遣好了。
生活中,人們常把長相難看的人稱為「醜八怪」,這個醜八怪吧,和醜還不完全相同。
說一個人、一個東西醜,更多的是客觀評價,就是不好看,而醜八怪不但說這個不符合審美、是醜的,而且夾雜著一種嫌棄、鄙視、輕蔑的情緒,是一種掐眼角看不上的厭惡。醜不是你的錯,出來噁心人就是你的不對了。
但人們為什麼用「醜八怪」來形容長相難看又讓人噁心的情況呢?
其實,醜八怪,得名於揚州八怪。在這裡,「八」指的是八位畫家。「揚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躍於揚州地區的書畫家總稱。他們畫風相似、興趣相投,且因其所好相近,便在畫界形成了獨立的一派。揚州八怪中以鄭燮、羅聘、黃慎、李方膺、高翔、金農、李鱓、汪士慎,,等八位畫家為代表。
「揚州八怪」的畫家們,大都是些鬱郁不得志的知識分子。他們也曾十年寒窗苦讀,但是最終的結果要麼是被排擠罷黜,要麼是仕途無望。對社會的不滿和相似的生活經歷造就了他們相同的格調:生活上,蔑視疾俗,狂放不羈;畫風上,不拘形式,標新立異。
他們的繪畫大多以花鳥蟲魚為題材,注重表達情緒,書寫對社會黑暗的憤懣,個性極強。
這種畫風與當時的主流畫派格格不入,因而被視為不合群的一派。於是,正統的畫家便對他們排擠打壓,貶斥他們為」醜八怪「。
八怪當中,有一個人,非常有名,就是鄭燮。但這樣說,大家的反應是,沒聽說過啊,但如果說出他的另一個名字,必是人盡皆知,那就是鄭板橋。因為他的話取源於生活,取材簡單,畫作抒發的是真性情,因此受到百姓的喜愛和欣賞,廣為流傳。特別是那句非常著名的,難得糊塗更是傳世經典。
後來,醜八怪,便漸漸的拓展到百姓生活中,泛指那些相貌醜陋、怪異的人。
沿著這個思路,忍不住就想,那清朝之前,怎麼形容呢。呵呵,這就不知道了,留個問號,哪天心情好了再掰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