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貂現身黃石公園,捕捉加拿大猞猁與豪豬當食物,卻敵不過短尾貓

2020-07-29 小何就是我

在北美洲北方的針葉林裡,生活著一種兇猛的小型食肉動物——漁貂。漁貂屬於鼬科、貂屬,與大名鼎鼎的平頭哥蜜獾是遠房親戚,在美國與加拿大都有分布,活躍於黃石公園,在森林裡捕獵生存。

漁貂現身黃石公園,捕捉加拿大猞猁與豪豬當食物,卻敵不過短尾貓


大家都知道,鼬科動物通常體型不大,但是戰鬥力很強,漁貂也不例外。漁貂一身蓬鬆柔軟的皮毛,讓人看著就想去擼一擼。它生性兇猛,「戰績斐然」,能獵殺體型大一倍的加拿大猞猁,還敢對滿身尖刺的豪豬下手,但卻敵不過短尾貓。

你是不是很好奇,漁貂到底是什麼樣的動物?

漁貂現身黃石公園,捕捉加拿大猞猁與豪豬當食物,卻敵不過短尾貓


01皮毛柔軟蓬鬆,爪子可伸縮,利用樹洞當「小窩」

漁貂體型像鼬,成年個體體重在2-5千克左右,體長75-120釐米左右,雄漁貂會比雌漁貂更大更重。

身上的皮毛鬆軟優良,毛色從淺棕色、中棕色至深棕色,因為個體不同,季節變換等原因,毛色會有些差異。

尾巴長約31-41釐米,皮毛又柔軟又蓬鬆,很漂亮。因為漁貂的皮毛優良,被人類誘捕,用其珍貴的淺棕色毛皮製作大衣。

漁貂的四肢短而有力,被鬆軟的毛覆蓋,腳下有5個腳趾,爪子可伸縮。爪子對於漁貂的生存,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幫助其爬樹、捕獵。

漁貂生活在針葉林和混合落葉林裡,森林裡有許多空心樹、樹樁,漁貂對天然的樹洞加以利用,作為自己的「小窩」或短期休息場所,在空心樹洞裡休息。

冬季,則會利用雪穴,是在地下的一種又長又狹窄的隧道,待在裡面,既能避風雪,也能圖個清靜。

漁貂擅長遊泳、爬樹,是動物界的遊泳健將,但是它幾乎不會下水捕魚,而是在陸地上或者樹上捕食。

它會在陸地上,追捕各種嚙齒類,包括豪豬及其他動物,同時也注意葷腥搭配,偶爾吃一些堅果、肉質果實等素食。

漁貂現身黃石公園,捕捉加拿大猞猁與豪豬當食物,卻敵不過短尾貓


02捕殺加拿大猞猁:咬斷其頸部,還會將獵物藏在洞裡

在鼬科這個大家族裡,有很多體型嬌小,外表呆萌,性情兇猛的 「捕獵戰士」,例如伶鼬、虎鼬、香鼬等。

漁貂也是個狠角色,它不動時,看上去憨頭憨腦的,但是當它捕獵時,就令人大跌眼鏡了。

在北美洲的嚴寒季節,它們還能獵殺大型的猞猁,有一項研究表明,漁貂聰明且兇猛,對加拿大猞猁一擊即中。

在1999年到2011年之間,野生動物專家麥克拉倫等人研究緬因州的加拿大猞猁。專家們給給187隻加拿大猞猁戴上無線電項圈,以此記錄並研究加拿大猞猁的行蹤。

野生動物專家們跟蹤記錄到,其中有14隻加拿大猞猁被漁貂獵殺。而且,其中有13隻加拿大猞猁是成年個體,並非老弱病殘。

很多人都覺得驚訝,一隻成年的加拿大猞猁體重約5-17千克,比漁貂整整大了一倍,且猞猁身姿矯健,不是善茬,漁貂是怎麼捕殺它的?

動物學家研究發現,在這些加拿大猞猁被捕殺的現場,很少發現掙扎、打鬥的痕跡,說明漁貂捕獵猞猁時,一擊即中。

根據加拿大猞猁被捕殺的時間,大多都是在寒冷的冬季,動物學家推測出,漁貂正是以積雪為掩護,偷襲了正在休息的加拿大猞猁。

漁貂捕獵時速度快,出其不意,從後面咬住猞猁的頸部不鬆口,以強勁的咬合力咬斷猞猁的脖子。加拿大猞猁被咬住要害,無力掙扎,淪為漁貂的腹中餐。

漁貂以小搏大,一旦捕獵成功,就能獲得豐盛的食物。據野生動物專家們觀察,漁貂會將捕到的加拿大猞猁屍體,拖到樹洞、倒木、雪堆中藏起來。儲存的食物周圍,有大量漁貂活動的痕跡,而且它就在獵物屍體旁邊睡覺休息。

能夠兇猛地獵殺加拿大猞猁的漁貂,實在令人驚嘆,但它的「光榮事跡」還不止於此。

漁貂現身黃石公園,捕捉加拿大猞猁與豪豬當食物,卻敵不過短尾貓


03「豪豬殺手」:反覆啃咬豪豬的口鼻,從其柔軟的腹部開吃

漁貂捕獵靠的不是蠻力,而是頭腦,所以它能捕得了猞猁,也能咬死豪豬。

說到豪豬,在動物界也有著響噹噹的名號,滿身都是長長的尖刺,連獅子、花豹這等大型獵食動物,都對它無可奈何的,但漁貂卻有辦法對付。

當漁貂遇上豪豬,眼裡看到的是一頓美餐,它會圍著豪豬轉,左躥右跳的,豪豬為了自我保護,會以尖刺最長的背部迎敵。

漁貂很有耐心,憑著敏捷的身手,頻繁繞到豪豬的正前方,就等豪豬轉暈了,正惱火時,就趁其不備,快狠準地一口咬住豪豬沒有刺的口鼻。

漁貂長楔形的吻部,十分靈巧,正好可以避開豪豬身上的尖刺,攻擊其面部,反覆多次啃咬,豪豬終究因為失血過多、體力不支倒下。

這時,漁貂再猛烈攻擊其無刺毛的腹部,將其殺死,然後享受美餐,從豪豬柔軟的腹部,開始大吃起來。

不管是花豹還是獅子,面對豪豬時,都是硬碰硬,從正面迎敵,所以常常被豪豬弄的一臉都是尖刺,很難受。

可是漁貂就不同了,它儘管戰鬥力不如大型獵食動物,也不如平頭哥蜜獾,但是卻懂得利用「戰術」,好機智啊!

漁貂是少數幾種能捕食豪豬的動物,所以贏了個「豪豬殺手」的稱號。身披尖刺,可以橫著走的豪豬,碰到漁貂,只能自認倒黴了。

漁貂現身黃石公園,捕捉加拿大猞猁與豪豬當食物,卻敵不過短尾貓


04漁貂的三大天敵:遭到短尾貓殺戮,連山獅與郊狼也來欺負它

自然萬物相生相剋,一物降一物。漁貂是豪豬殺手,也能獵殺加拿大猞猁,集智謀與兇猛於一身,但是它有三大天敵,分別是短尾貓、山獅、郊狼。

短尾貓的體型比加拿大猞猁要小,但是性情十分兇猛,專挑體型較小的雌性漁貂下手。短尾貓不會直接襲擊漁貂頭部,而是咬斷其氣管。

但山獅捕獵漁貂時,則會直接將漁貂頭骨咬的粉碎;郊狼會在不造成皮外傷的情況下,咬得漁貂體腔大出血致死。

動物學家對2007-2011年死於天敵之手的62隻漁貂進行了詳細分析,結果表明:短尾貓殺了25隻,而且都是雌性漁貂;山獅殺了20隻;郊狼殺了4隻;另外還有13具貂屍無法判斷具體死於什麼動物之手。

從這個研究結果來看,短尾貓是漁貂的頭號天敵,連山獅與郊狼也來欺負它。

短尾貓專挑雌性漁貂下手,尤其是在繁殖期時,雌漁貂要哺育幼崽,拖兒帶口的,更容易遭到短尾貓的獵殺。

如果漁貂媽媽被捕殺了,那麼幼崽也難倖免於難,這就給漁貂的種群繁衍帶來很不利的影響。

目前,從整體種群來看漁貂是無危物種,但它的繁殖能力不算強,如果短尾貓繼續專挑繁殖期的雌漁貂下手,那麼漁貂的種群狀況將會變得糟糕。

漁貂現身黃石公園,捕捉加拿大猞猁與豪豬當食物,卻敵不過短尾貓


結語

漁貂的皮毛優良,會被人們誘捕,取其皮毛,但這不是影響漁貂發展的主要原因,對漁貂威脅最大的是天敵的捕殺。

漁貂喜歡茂密的森林,而短尾貓則喜歡較開闊的地帶,按理說,它們可以在各自的地盤上,相安無事。但是,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茂密的原始森林被改造成稀疏的次生林,漁貂有時候不得不冒險活動在森林之外,所以才會與短尾貓狹路相逢。

相關焦點

  • 被過譽的漁貂,它捕殺猞猁不假,但不會翻轉豪豬擊其腹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將鼬科動物的攻擊力過譽了,蜜獾兇狠不假,但戰鬥力遠沒有達到能與斑鬣狗、獅子抗衡的地步,還有漁貂,能捕殺加拿大猞猁不假,但卻也被短尾貓「收拾」,而傳得最神乎其神的還當屬它能翻轉豪豬,然後攻擊其柔軟的腹部。
  • 神奇漁貂,暴打猞猁!鼬科真的比貓科動物強?
    這都要從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說起。成年雄性漁貂體重為3.5-6千克,雌性體重為2.2.5千克,算是一種小型的食肉動物。漁貂的皮毛顏色通常為深棕色,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到了冬天,會更加濃密,且有光澤。雖然從名字上看,它可能是捕魚的好手,但實際上漁貂很少吃魚,它的食物多為白靴兔、豪豬等各類小型動物,偶爾也會進食一些水果、蘑菇。
  • 猞猁屬裡的「吊車尾」,加拿大猞猁被小巧的鼬科動物暴打
    加拿大猞猁在猞猁屬裡面的體型屬於中等,比短尾貓大,但與歐亞猞猁相比還是小了一圈。在外形上,加拿大猞猁與歐亞猞猁差不多,但又有一些不同,它兩頰有下垂的長毛,兩個耳尖有聳立的簇毛,身上的毛色主要以灰色和紅棕色為主,但也有發現灰藍色的個體。
  • 北美特有「大貓殺手」,捕食豪豬、襲殺猞猁,對獵物大小不設限!
    戰績斐然:捕食豪豬、襲殺加拿大猞猁!先說北美豪豬。相信看過動物世界的同學都清楚,豪豬全身約有30000根左右銳而硬的中空毛髮,穿透力非常強。所以經常看到花豹、獅子那些大貓在捕食非洲冕豪豬的時候,都非常無奈。豬肉沒吃到,反惹一身毛呀,而且還痛得要命。
  • 北美特有的「大貓殺手」,捕食豪豬、襲殺猞猁,對獵物大小不設限!
    戰績斐然:捕食豪豬、襲殺加拿大猞猁! 先說北美豪豬。相信看過動物世界的同學都清楚,豪豬全身約有30000根左右銳而硬的中空毛髮,穿透力非常強。所以經常看到花豹、獅子那些大貓在捕食非洲冕豪豬的時候,都非常無奈。豬肉沒吃到,反惹一身毛呀,而且還痛得要命。
  • 加拿大猞猁實力太差,數次被鼬科擊殺,短尾貓替貓科挽回了顏面
    歐亞猞猁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猞猁都有那麼大能耐的,在猞猁屬4種動物裡面,加拿大猞猁就「很菜」,由於它愛吃白靴兔幾乎到了瘋魔的地步加拿大猞猁體重為5-18千克,而漁貂僅有3.5-6千克,這樣的體重差,且前者為貓科動物,猞猁還是輸了,說出去都沒有人會相信,可事實就是如此。在緬因州,人們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分別在4個鄉鎮都觀察到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的現象,表明這不是個例,漁貂是真的有辦法殺死加拿大猞猁。
  • 短尾貓也是一種猞猁!猞猁天線更長,短尾貓更威猛
    歐亞猞猁猞猁屬成員又叫大山貓,全世界共有四種——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在野外最容易混淆的是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因為它們在加拿大、美國的邊界地區有一些分布重疊。有人說短尾貓比猞猁體型小,也不如後者兇猛,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動物學家已經證明,至少在重疊分布區,短尾貓比加拿大猞猁體型更大,也更具優勢。短尾貓猞猁耳更長,尾更短我們先講講加拿大猞猁與短尾貓如何區分。
  • 加拿大猞猁實力太差,多次被鼬科擊殺,短尾貓替貓科挽回了顏面
    在緬因州,人們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分別在4個鄉鎮都觀察到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的現象,表明這不是個例,漁貂是真的有辦法殺死加拿大猞猁。,但漁貂的體型比猞猁小一半以上,這就使得貓科丟進了臉面,不過好在同為猞猁屬的短尾貓,替它「三哥」和貓科找回了顏面。
  • 瀕危的太平洋漁貂遭短尾貓大量殺戮,人類竟是幫兇
    動物志在前一篇文章中講到,為調查瀕危的太平洋漁貂的死因,動物學家用了八年時間對搜集到的漁貂屍體進行屍檢和DNA鑑定,結果發現天敵捕食是加州漁貂最重要的死因,佔已知死因的個體的64%。而其中短尾貓和山獅是漁貂的最大天敵,短尾貓只捕殺雌貂,山獅主要捕殺雄貂,詳情可關注動物志(動物博覽)閱讀或點擊文末連結。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加拿大猞猁,最終進化成了最「弱雞」的模樣
    先別說老大哥歐亞猞猁是一個敢和狼作對的狠角色,連同樣生活在北美大陸,猞猁屬裡面的小個子短尾貓,偶爾也會有捕獵白鹿的傑作。雪兔在北美大陸之上並不是加拿大猞猁的專屬獵物,有其它捕獵者同樣會把雪兔當做是食譜之中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北美大陸的狠角色之一——漁貂。
  • 頭上有「揪揪」的都不好惹,不管是猞猁還是獰貓,皆是中小貓強者
    、伊比利亞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歐亞猞猁前面提到過,十分強悍,伊比利亞猞猁生活在西班牙半島,現在棲息地稀少且破碎化嚴重,該生境中也沒有什麼強悍的對手,所以看不出實力高低,反正捉兔子是一把好手。而加拿大猞猁則就是貓科之恥了,實力非常次,甚至都打不贏體型比它還小三分之一左右的漁貂。
  • 如何區分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
    貓科猞猁屬一共包括4個物種,分別是歐亞猞猁、西班牙猞猁、加拿大猞猁和短尾貓。這4個物種的外表看上去十分相似,區分難度不亞於區分豹和美洲豹、虎貓和豹貓,因此很多人總是把它們混淆。下面,大貓來了就對這4種動物加以介紹,相信看完本文後你一定會更容易區分它們。
  • 被漁貂吊打的加拿大猞猁,是史上最慫猞猁,猞猁家族顏面何存?
    在加拿大猞猁這個種群中分布有三個亞種,其中戰鬥力較強的就屬分布在紐芬蘭附近的那一個支系了,它們可以獵殺馴鹿。紐芬蘭的加拿大猞猁能夠擁有較強的殺傷力或許跟它們的體型也有一定關係,畢竟在這個種族中,它們的體型是最大的。當然,殺傷力並不是由體型決定,畢竟漁貂的體型比加拿大猞猁更小它們還能夠把加拿大猞猁殺死呢。
  • 加拿大猞猁為何這麼「菜」?只因它用戰力,換了抓兔子的本事
    小小漁貂,暴打加拿大猞猁看了歐亞猞猁的戰績,我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它的兄弟加拿大猞猁也應該很強悍,但是如果這樣想就錯了,實際上加拿大猞猁的戰鬥力非常「菜」,連小小的漁貂都打不贏。加拿大猞猁是一種中型的貓科動物,雖然沒有歐亞猞猁體重高,但也不少。
  • 貓科、犬科與鼬科動物之間的較量,漁貂殺猞猁,猞猁殺狼
    與歐亞猞猁相比,加拿大猞猁體型較小一點,但相比起漁貂來,還是有一些優勢的。可人們發現,緬因州的漁貂,確實存在捕殺加拿大猞猁的現象,而且被它捕殺的數量還不少。由於漁貂體型太小,通常只有幾千克,所以一下子無法消耗十幾千克的加拿大猞猁,所以它們才會將猞猁的屍體分成多個部分藏起來,以便下次再吃。不過研究者們發現,即便在緬因州裡面,存在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的現象,但是長期來看似乎對加拿大猞猁種群並沒有什麼負面影響,實際上猞猁的數量在研究期間一直增長,說明漁貂並不存在大幅度抑制加拿大猞猁發展的現象。
  • 貓科、犬科與鼬科動物之間的較量,漁貂殺猞猁,猞猁殺狼
    與歐亞猞猁相比,加拿大猞猁體型較小一點,但相比起漁貂來,還是有一些優勢的。可人們發現,緬因州的漁貂,確實存在捕殺加拿大猞猁的現象,而且被它捕殺的數量還不少。由於漁貂體型太小,通常只有幾千克,所以一下子無法消耗十幾千克的加拿大猞猁,所以它們才會將猞猁的屍體分成多個部分藏起來,以便下次再吃。不過研究者們發現,即便在緬因州裡面,存在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的現象,但是長期來看似乎對加拿大猞猁種群並沒有什麼負面影響,實際上猞猁的數量在研究期間一直增長,說明漁貂並不存在大幅度抑制加拿大猞猁發展的現象。
  • 如何調查神秘的加拿大猞猁?科學家開始採用新方法,不需捕捉個體
    尤其是在冬季,在數十釐米厚的積雪裡,人類幾乎寸步難行,但加拿大猞猁卻靠著四隻「雪地靴」在雪地上行動自如。通常當人還未發現它的時候,它早已發現了人,然後跑得遠遠的,或者藏在隱蔽的地方。在以往,科學家若想對某地的加拿大猞猁進行研究,往往要先設下陷阱對加拿大猞猁進行捕捉。
  • 鼬科「雙雄」名氣大,殊不知還有種小動物,能撂倒猞猁
    坊間有句說法:「同體型之間,犬科打不過貓科,貓科打不過鼬科」,說明鼬科動物在同級別裡面的戰鬥力最為強悍。,這種鼬科動物就是漁貂。加拿大猞猁一是它能捕殺加拿大猞猁,自1999年開始,科學家們就在緬因州研究猞猁了,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小小的漁貂竟然能捕食加拿大猞猁的現象
  • 鼬科「雙雄」名氣大,殊不知還有種小動物,能撂倒猞猁
    坊間有句說法:「同體型之間,犬科打不過貓科,貓科打不過鼬科」,說明鼬科動物在同級別裡面的戰鬥力最為強悍。,這種鼬科動物就是漁貂。加拿大猞猁一是它能捕殺加拿大猞猁,自1999年開始,科學家們就在緬因州研究猞猁了,在整個研究過程中,人們發現了小小的漁貂竟然能捕食加拿大猞猁的現象
  • 狹義上如何區分短尾貓與猞猁?它們有何異同?
    短尾貓與猞猁間的親緣關係猞猁、短尾貓都是屬於貓科、貓亞科、猞猁屬裡面的物種,該屬裡面又分加拿大猞猁、西班牙猞猁、猞猁與短尾貓4個物種,其中猞猁種指的是分布在歐亞地區,大多數集中在歐洲的猞猁品種,所以我們在提到猞猁的時候,一定要分狹義與廣義來討論,廣義上即便是加拿大、西班牙的種群,甚至是短尾貓,亦可歸類為猞猁,如果是狹義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