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墓》中這樣寫道:「活人絕技古今無,名下從教世俗趨。墳土尚堪充藥餌,莫嗔醫者例多盧。」這是描寫我國著名的神醫扁鵲。
在中國的國粹中,中醫絕對算得上最為重要的一席之地,而扁鵲也是第一位出現在我國正史上醫生。但是,這位被眾人傳唱多年的神醫,卻在2017年新版本的中學歷史課本中被刪除,針對教材的這一改變,教育部只給出了「扁鵲不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解釋。
那麼,扁鵲在歷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呢?教育部對於教材的編撰又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呢?
一、被教科書除名的扁鵲是何許人物
扁鵲,相傳是上個神話中黃帝身邊的一個鳥面人生的神醫。而今也用來形容醫術高明的醫生,這也是為何我們將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稱為華佗的原因。扁鵲與華佗、張仲景、孫思邈以及李時珍被稱為是我古代五大醫學家,後世人尊稱他們為醫祖。
扁鵲名為秦越人,他也是中醫中望聞問切的奠基人,是他提出了這一沿用至今的理論。可以說,沒有他就沒有如今中醫中的完整性的系統理論。
不過,讓人疑惑的是扁鵲這一稱呼並不單指秦越人,而是指以秦越人為代表的派系的總稱。也就是說他的弟子同樣可以是扁鵲這個稱呼,只要醫術夠高明。要說到人們常常傳揚的神醫扁鵲,我們就不得不提到《黃帝內經》這本書。這是中醫現存最早的醫書,這也是扁鵲一派弟子秘傳的典籍。
原本秘籍是少有外人能夠接觸到的書籍,然而在傳到漢代淳于意手中時卻出現了差錯,他因為觸犯了刑罰被押進長安接受肉刑。小女兒十分難受,決定上書救父,這一出父女情深感動了漢文帝,皇帝一高興立馬赦免了淳于意,並且為了展示自己的大度,還廢除了殘忍的肉刑。
被赦免的淳于意感恩皇帝,便在皇帝召見他時,親手奉上了屬於扁鵲弟子才有的醫書。而後,漢成帝根據這些醫書將其官方修訂,編撰了《黃帝內經》和《皇帝外經》等多本醫書著作。由此可見,如今眾多著名得醫書都是基於扁鵲一派的醫書編撰而成。
在《史記》中,司馬遷也曾詳細的記錄了扁鵲的一生,其中最為著名的故事就是扁鵲治好了虢太子「屍厥症」。
「屍厥症」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假死症。扁鵲能夠起死回生的本領,很快便名揚天下。並且他還向世人宣傳了屬於他自己的價值觀,相信醫學不相信巫術。
對於這點我們不難理解,在古代人們在遇到醫生難以解決的疑難雜症時,大多會相信這是中了巫蠱之術,封建社會下,百姓對於迷信的深信不疑著實讓人驚恐,而這也是大多數醫者不願意看到了現實,病人長此以往未得到有效救治,最終結果就只能是送死。這也是為何扁鵲會呼籲大家不要相信巫術的原因。
但也有不少專家提出自己的疑問,認為扁鵲的存在似乎並沒有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這樣的說法源於何處呢?
二、修建地鐵挖出的鐵證
不過,針對扁鵲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問題,不少專家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之所以史記中即便有詳細描寫扁鵲的文章,也並非司馬遷親眼所見,而是根據民間改編而成。
正如《說苑·政理》中所說的:「夫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在沒有除去史記外任何歷史文獻及物品的佐證之下,誰也沒辦法下一個正確的定論。一切還得以事實說話。
加之,在史記中記載,扁鵲在春秋時期為趙簡子看過病,而後又為秦武王看過病。兩者前後差距兩百年左右,也就是說扁鵲不僅是神醫,還是能夠活兩百多年的不老人。
在我們的印象中,能夠活動兩百歲的那是神仙,而現代人並沒有古人那麼迷信,更相信科學,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專家會對扁鵲此人的真實性存在懷疑的原因。不過,這個謎底很快就揭曉了。
2013年,四川成都在修建地鐵三號線時,就在施工過程中,挖出了大量的漢代古墓。這一古墓出土的竹簡中,無一不與扁鵲有著直接關係。
墓葬因常年浸泡在水中,讓古墓免遭了盜墓賊的毒手,得以保存完好。專家在整理之後發現,其中的竹簡上面加載了大量的看病良方。
最後,在專家的分類下,將所出土的竹簡分為了九部醫書,除去有名字的《五色脈診》,其餘的8部沒有名字,而這些竹簡是何人所撰寫,也沒有任何的記錄。
大量出土的竹簡吸引了不少專家的注意,考古學家邀請了大量中醫名家對竹簡內容進行了解讀。最後,專家們得出的結論是這些竹簡很有可能與扁鵲有關,有可能是他本人留下,也有可能是他的弟子留下。
很多人都會表示十分不解,不明白為何中醫作為中華上下五千年得文化傳承,怎麼逐漸沒落,而且曾經那些醫書著作留存至今的並不多見。
其實,歷史的發展有著自身的規律,對於中醫而言自然也不例外,作為早期的古老醫派,扁鵲一派的發展方式主要還是靠著師帶徒傳承,而這也就直接導致為了預防救人的秘訣洩露,醫生選擇對自己的秘訣保存在心,這也是為何古老且精湛的中醫技術大多都已經失傳的原因。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東漢名醫華佗直到自己遇害之前才將一生的心血交付給了獄卒,然而對方卻並不敢接收。最終華佗一氣之下便將醫書全部燒毀。這樣的情況在古代並不在少數,而扁鵲一派的醫書失傳很有可能也是這樣的原因。
但是,不論如何成都出土的竹簡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扁鵲的真實存在,那麼,教育局將扁鵲的故事從教材中刪除,這樣的做法是否符合常理呢?
三、科學嚴謹的態度撰寫教材
在教育方面,我國所下功夫並不少,尤其是對於教材的編寫上更是十分嚴謹。對於沒辦法完全確定扁鵲人物的真實性時,捨棄是最好的選擇,這也是教育局對孩子負責任的表現。
加之,中國的歷史名人太多,名醫更是不在少數,放棄一個容易出現爭議的人物,這才符合編寫教材的嚴謹性。加之,成都古墓中發現的竹簡,雖然所有的內容都指向這是扁鵲或者其弟子所撰寫,但終究是沒有明確的表示。
並且,中國歷史教科書出於審時度勢的史觀,去掉一個半仙式的名醫也不過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值得我們過多的去討論。教育局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必定有其考量的依據和標準。
小結
由此,可以告訴我們的一件事情就是,想要凝聚了萬千國人的文化精粹不再流逝,我們應該做的是將其好好保護且傳揚下去,千萬不能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想法。造福人類的技能就不應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畢竟這樣只能造福一方人。為了讓更多的人受益,本就應該形成一個傳承。
其實,不論是華佗還是扁鵲,亦或是其他名醫,都是我們敬仰的對象,他們用自己的精湛得醫術為百姓緩解痛苦,不管他們的故事是否會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中,他們的形象以及醫術早已留存在人們心中。
參考文獻:
《扁鵲墓》
《黃帝內經》
《史記》
《說苑·政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