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中醫藥發展歷史上,有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名字,從遠古的春秋時代就被人們傳頌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千家萬戶流傳至今,那就是扁鵲。扁鵲出生於春秋時齊國的渤海郡,姓秦名越人。是中國古代春秋時代偉大的醫學家。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對中醫藥學的繼承和發展有著特殊的貢獻。
我們都曾經在初中的語文教科書中一篇《扁鵲見蔡桓公》的文章見識了扁鵲的醫術,而扁鵲紀念館就是以扁鵲為主題,全面反映了我國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博大精深。
紀念館位於臨潼,門票免費,地方不大,非常幽靜,館內有扁鵲堂、扁鵲墓等七、八處館藏景點。
扁鵲紀念館主要建築以南北為軸、東西為輔,神醫殿、扁鵲堂、杏林,由南至北,排列有序,東西配殿與主建築精妙布局,相互襯託,渾然一體,構成了中醫藥的「中」字。
在紀念館的最後有一片杏林,走在其中,突然想像古時扁鵲會不會也坐在林中給人把脈。
館內最精彩的展品便是鎮館之寶-千年太歲(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的肉靈芝),肉靈芝是一種活體粘菌,靠水生活,放在水中不會腐爛,也不會變質,秦始皇當年派徐福率五百童男童女赴蓬萊尋找仙藥未果,而這就是秦始皇找了一輩子的「長生不老」之藥。
在他、扁鵲所著的《難經》一書中,確定了中醫「望、聞、問、切」四診的基礎。尤其是對中醫診斷學中的「望診」、「脈診」、和「針灸學」的研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如今,針灸已經風靡全球。而針灸的發明者就是扁鵲。由他所創立的針灸理論,經過歷代醫學科學家的不斷傳承、發展,已成為中華醫學寶庫中的重要財富。歷代醫學家一致認為,扁鵲是我國最早使用針灸的人,因此,大家也一致稱扁鵲為中華「針灸祖師」。
為了豐富館藏內容,博物館徵集、展示有扁鵲及歷代中醫藥史料、驗方,診斷、治療及藥物加工炮製方面的物品800多件。博物館現有四個展廳,分別是神醫殿、中國古代醫學史展廳、古代十大神醫展廳及扁鵲堂。
在展館的後邊還有一個扁鵲墓,歷史上,流傳的扁鵲墓有好幾處,而在陝西臨潼的南陳村,相傳扁鵲被害於此,就地在此掩埋。
如今,扁鵲手持拐杖,腰懸藥壺,長鬚飄然,一副古代神醫的形象定格在了這裡。管內也全面反映了我國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和博大精深
紀念館舍宏偉,院落寬闊,布局規整,環境優美,青草如茵,翠柏環繞,是一個的集中醫藥保健旅遊為一體的園林化紀念館,如果你來臨潼看了兵馬俑,不妨再來這裡轉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