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能在太空繁衍嗎?美俄在太空進行了受孕實驗,結果卻有些意外

2021-01-12 李論科學

人類探索太空的終極目的是走出地球,並且在外太空永久性的居住,我們能夠預見的未來就是:人類在月球上建立臨時的中轉基地,為進一步深入太空提供一個「加油站」。甚至在火星或者金星的上空建立人類永久居住的殖民地。只要技術到位,這些完全都可以實現,但是我們想永久性的成功,就需要解決一個更大的問題:那就是我們如何在外太空繁殖後代?

不光是要在殖民地內繁殖後代,而且在長期的太空旅途中也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可能想著這事應該很簡單,但是人類在離開地球以後一切都不一樣了。科學研究表明微重力環境會對老鼠、壁虎、甚至鳥類胎兒的發育產生影響,通常存活率較低,有時還會出現不尋常的發育異常,功能缺失問題。此外,科學家還擔心太空懷孕還可能會對孕婦造成身體上的負擔。

在地球以外的地方繁殖,首先要考慮的主要問題是重力的缺失。地球上的生命以及所有現存物種及其祖先的生殖和個體發育過程,都是在地球1g重力場的持續影響下進化而來的。空間的失重環境肯定會影響哺乳動物生殖發育的各個階段,包括受精、胚胎發生、妊娠、分娩、產後成長等。由於重力調節哺乳動物的基因表達,因此重力還會影響脊椎動物的細胞結構和功能,器官系統發育,甚至是行為。

其次在太空飛行期間,微重力環境也會讓人體產生許多生理變化,還有國際空間站上的輻射量是地球上的一百倍,首當其衝就會影響性和生殖。其他影響的因素還包括:噪音、振動、空間幽閉、晝夜節律被打亂、壓力等等。

在微重力環境下進行的哺乳動物繁殖,包括對大鼠和小鼠的實驗。實驗發現在微重力環境中長大的老鼠卻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另一項在微重力環境下對小鼠胚胎受精進行的實驗中發現,微重力下小鼠的受精率低於在正常重力下小鼠的受精率。

2001年的時候,美國宇航局找來了一對太空人夫婦在微重力環境下進行這項微重力環境下的受孕實驗,結果發現在微重力環境下進行互相運動的難度比較大,由於牛頓第三定律的存在,兩個個體很難在不依賴於其他物體的情況下,互相接觸,因此本身就很難完成這項運動,除非將兩個人固定在一起。再則,微重力環境只能靠輻射來散熱,沒有空氣對流,在短暫的運動後會大量出汗,熱量積聚。因此在經歷了重重難關,長達十幾天的努力下依然沒有成功受孕。因此想要在地球以外的環境中通過傳統的方式懷孕可能是個問題。

除了美國,俄羅斯也做過這樣的實驗,均無效果。

那麼傳統方式不行,體外受孕呢?

西班牙巴塞隆納的胚胎學家蒙特塞拉特·博阿達(Montserrat Boada)領導了一項實驗,他們在微重力條件下冷凍了10份人類精子樣本,以觀察與太空環境相似的環境下,是否會對這些樣本的生存能力產生了負面影響。研究小組用一架特技飛行飛機進行了20次模擬微重力的飛行試驗。每一次,樣本都暴露在類似太空的環境中大約8秒鐘。

研究發現,在微重力環境下的精子濃度、活力和DNA碎裂率與地球條件下的精子濃度、活力和DNA碎裂率沒有顯著差異。後續的一系列測試使用的是未冷凍的精子樣本,也得到了類似的結果。這表明微重力與輻射不同,在短期內不會對男性生育能力產生負面影響。

但除了重力的影響,在國際空間站,輻射比地球高100多倍。平均每天0.5毫西弗的宇宙射線劑量足以破壞活細胞內的DNA密碼,包括精子。另一項太空測試顯示,在15天的軌道飛行中,魚卵可以受精並正常發育,這表明短暫的太空旅行不會對繁殖造成太大傷害。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報導稱,經過冷凍乾燥的老鼠精子樣本儲存在空間站9個月後,被送回地球,並在室溫下解凍。雖然精子DNA在旅行中受到了輻射輕微的損傷,但它仍然可以使老鼠卵子受精,並創造出了健康的「太空小鼠」。研究人員認為,精子的DNA受到輕微的輻射損傷後,卵子可以修復這些損傷。如果精子樣本在太空中保存更長的時間,那麼DNA損傷就能增加到無法修復的程度,也就是超過了卵細胞修復能力的極限。

所以,太空輻射是外太空繁殖最大的障礙。值得注意的是,地球的外圍還有一個範艾倫帶,這條磁場帶可以保護地球免受過多的高能粒子撞擊,因此如果我們去往月球,火星甚至是其他行星,輻射要比地球軌道附近大得多。這仍然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問題:哺乳動物,包括我們人類在內,是否能在太空中永久生存和繁衍。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研究表明,也許不能。

如果哺乳動物想要在範艾倫帶外太空繁殖的話,我們必須建立「抗輻射」的設施,以保護精子、卵子和胚胎不受傷害。

相關焦點

  • 人類能在太空繁衍嗎?美俄在太空做了受孕實驗,結果卻挺意外
    1961年,蘇聯航天員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進入太空,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來到了太空之中。隨後美國先一步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人類進入太空登上其它星球就這樣成為了現實。而自從人類可以進入太空之後,人們開始對人類是否能移民到其它星球做出了假設,各國也都在盡心的研究太空技術,以期許人類可以移民到太空之中去。但是人類移民到太空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這麼一個問題,就是人類在太空中如何繁殖後代?
  • 人類能在宇宙生下一代嗎?美俄進行太空交配實驗,結果卻令人意外
    如果科技發展到某一天後,人類能夠真的移民外太空了,那麼人類能否在外太空正常繁衍,就成為了科學界需要思考的一個嚴肅的問題。地球表面和外太空的環境相差很大,地球上有一個重力的環境,有空氣存在,而外太空不但沒有重力,也沒有空氣,甚至還有很多宇宙射線。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對於人類的輻射量,超過地球上的100倍。如此巨量的輻射量,對於人類的敏感器官會不會有影響呢?
  • 人類能否在太空進行交配繁衍?美國嘗試受孕實驗,結果卻出乎意料
    而人類探索太空的終極目的是走出地球,並且脫離地球成為太空的永久居民。美國和蘇聯聯合牽頭所研製出來的國際空間站,可供航天員長期居住,進行科學實驗,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那麼人類在太空環境時,繁衍會不會受到影響?為了研究這個猜想,美國曾經挑選過一對太空人夫妻,在模擬太空環境下進行了實驗。
  • 為驗證人類能在太空生育,美俄進行的「太空交配」試驗,結果怎樣
    為驗證人類能在太空生育,美俄進行的「太空交配」試驗,結果怎樣對於探索太空,人們總是會有無限的嚮往,在遙遠的天空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秘密呢?實在是非常的吸引人。同樣的對於太空中的生命體,人們對此既感到可怕,又感到興奮,在太空中究竟有沒有生命呢?而生命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 人類能在宇宙繁衍後代嗎?美俄兩國做出實驗,移居計劃受考驗!
    人類如今的科技是非常先進的,登上太空對於人類來說已經不再是一件難事了,於是人類又有了新的計劃,想要將人類移居太空,並且還制定了登陸月球,登陸火星等計劃,畢竟地球的環境已經不再樂觀了。可是太空環境與地球環境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宇宙環境是非常複雜的,沒有地球這樣的大氣環境,沒有重力,甚至還有危害人類生命的輻射。人類要想在太空中繁衍後代,還是非常艱難的,但人類移居外太空提出的太空移居計劃並不是隨便說說而已,科學家進行了很多實驗。曾經俄羅斯讓兩名太空人在空間站內就進行了這樣的實驗,但是以失敗告終。
  • 人類能在外太空生孩子嗎?美日進行的交配實驗,得出的結果太意外
    可是,如果人們真的要考慮到外太空生活,必須要想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在那種特殊且我們從不適應的環境下,人類是否還能正常生殖繁衍呢?這也是一直以來困擾科學家的問題。要知道,太空和地球的生活環境大有不同,太空處於的正是真空狀態中,在這種狀態中,人們必須要克服微重力帶來的不適,在此前,我們看到太空人登陸太空時,並不能像正常在地球生活一樣。
  • 人類進入太空後,可以在此繁衍後代嗎?科學家作出解釋!
    人類進入太空後,可以在此繁衍後代嗎?科學家作出解釋!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的足夠成熟,越來越多的太空人都能成功進入太空,傳回的一些數據讓人類對宇宙太空有了更深的了解。從古至今有不少國家一直在追尋宇宙中的奧秘,有不少太空人已經成功登陸上了月球。
  • 知否|除了冷凍精子 太空性行為能讓人類繁衍後代嗎?
    然而,要想將人類送入太空,除了面臨技術方面的挑戰外,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下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也受到關注,包括人類繁衍後代的能力。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精子在太空不同重力條件下仍能保持活性,這個消息有助於打消我們以往的疑慮。冷凍精子的微重力體驗之旅
  • 太空中能有性生活嗎?人類能在太空中繁衍後代嗎?
    編者按:隨著長期太空旅行越來越接近現實,有一些關於人類生理的問題開始被提出來:人們能夠在太空中有性生活嗎?而且,當人們正式殖民太空的時候,人們能夠在太空中繁衍後代嗎?CNET的一篇文章對這些有趣的問題進行了回答。文章由36氪編譯。在太空劇《The Expanse》的第一集中,當人工重力發生故障時,兩個角色正變得忙碌起來。
  • 將老鼠精子送入太空,9個月後實驗結果讓人興奮,或將造福人類
    將老鼠精子送入太空,9個月後實驗結果讓人興奮,或將造福人類文/動感創意網羅世界新奇,感受科技之美,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動感創意,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意宇宙中充滿了太多的神奇與秘密,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止過,除了將大量的探測器以及太空望遠鏡發射到外太空以外,大批的太空人也被送上了太空生活。除此以外,困擾科學家的最大難題莫過於人類在太空中的繁衍問題了。
  • 人類太空繁殖:星際殖民的最後邊界?
    世界各地的空間機構正在努力開發新技術,希望有一天把人類帶向深空,並在月球甚至火星上建立殖民地。但是,如果人類的目標是長期定居地球之外的世界,科學家指出有一件事我們不能忘記:繁衍後代。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助理教授Kris Lehnhardt博士在最近的專題討論會中解釋,在太空或其他星球的人類生殖是我們必須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但迄今為止人們對此仍然知之甚少。根據航天醫學專家Lehnhardt博士的說法,太空中的繁殖問題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我們還需要了解許多關於人類太空飛行的東西,包括對人體生物學和營養學的影響。
  • 實驗老鼠能長時間冬眠,人類太空冬眠旅行指日可待?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對老鼠大腦進行了一些調整,使它們進入一種類似冬眠的深度睡眠狀態,可持續一周時間,該發現在太空探索領域引起很大的轟動。
  • 人類的未來是怎樣的?科學家進行老鼠實驗,結果或能說明一切!
    人類僅僅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並且創造出了璀璨的科技財富。很多人也對人類的未來感到好奇,按照如今的發展形勢來看,未來的人類究竟是怎樣的呢?其實科學家也對人類的未來作過研究,它們也選用了小白鼠進行實驗,實驗結果便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 10種曾到過太空的動物
    2、實驗鼠經常被用於各種科學實驗的實驗鼠也是太空「旅行」的常客。在實驗鼠的幫助下,科學家們發現,較為深入的太空探索很可能對肝臟有輕微損傷。另外,通過把雙胞胎實驗鼠中的一隻送入太空,另一隻留在地球上進行對比,科學家們還發現,為期一年的太空之旅使太空實驗鼠的基因發生了較為明顯的改變。
  • 10種曾到過太空的動物,哪些活著回來了?
    因為果蠅14天就可繁殖一代,只有4對染色體,部分基因跟人類的基因驚人地相似,便於研究,所以它們至今依然是進入太空的常客。2、實驗鼠經常被用於各種科學實驗的實驗鼠也是太空「旅行」的常客。在實驗鼠的幫助下,科學家們發現,較為深入的太空探索很可能對肝臟有輕微損傷。
  • 太空艙外真有人敲門?美俄多年疑問,終於被中國科學家解開
    美俄多年疑問,終於被中國科學家解開早在上個世紀的時候,美國同蘇聯就已經完成了太空旅行,而那時候的中國,在航天領域中還只是剛剛起步而已,那時候,在每個人的口中就流傳著一句話,叫做外星人的敲門聲,意思是美俄的太空人在上天的時候,太空艙外面就一直有人敲門,但是在太空中又怎麼可能會有人呢?
  • 為了找到能在太空生活的生物,將2487隻水母送上太空,如今咋樣了
    眾所周知,太空的環境十分惡劣,任何生物想要在太空裡面生存都是很難的。人類想要在太空中生活需要穿上太空衣。太空是失重狀態,所以物體若在太空當中是處於漂浮狀態,我們無法正常行走。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一種能夠在太空中生存下來的生物。如今,似乎找到突破口。
  • 俄動物太空交配實驗結束 五隻壁虎全死亡(圖)
    騰訊科學訊據國外媒體報導,俄羅斯航天部門在今年7月19日成功發射了一顆名為Foton-M4的科學實驗衛星,攜帶了五隻壁虎作為研究對象,俄羅斯的科學家試圖觀察壁虎在太空中如何交配,當然這顆科學實驗衛星還有其他的測試項目,比如觀察一些植物和昆蟲在微重力環境下生理現象。
  • 壽命很短路程很長,如何把人類基因播種太空
    「天舟一號」去到太空,載荷裡能自動培養多種細胞。5月23日,這個載荷中的細胞生物反應器完成科學實驗。幾乎在同一天,《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日本科學家的成果,他們利用在國際空間站保存了9個月的凍幹實驗鼠精子,培育出健康的「太空鼠」,並產下了健康後代。6月,鄧玉林團隊又將細胞繁衍的關鍵步驟——基因擴增技術挪進了國際空間站。
  • 哺乳動物胚胎首次成功在太空發育——實踐十號衛星小鼠胚胎實驗...
    隨著人類探索太空的深入,未來人類能否在太空正常生活、繁衍後代?空間微重力和輻射等特殊環境會不會對生殖造成不良影響?迄今為止,沒有人能夠明確回答這些問題。為了解開這些疑惑,6日發射的我國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把6000餘枚小鼠早期胚胎帶上了太空。它們能否像在地球一樣正常發育?人們對此充滿期待。經過數天的太空旅行,實踐十號上傳來好消息: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順利完成從2細胞到囊胚的全程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