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老鼠精子送入太空,9個月後實驗結果讓人興奮,或將造福人類

2020-11-29 掌上地理

將老鼠精子送入太空,9個月後實驗結果讓人興奮,或將造福人類

文/動感創意

網羅世界新奇,感受科技之美,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動感創意,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意。

宇宙中充滿了太多的神奇與秘密,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止過,除了將大量的探測器以及太空望遠鏡發射到外太空以外,大批的太空人也被送上了太空生活。

除此以外,困擾科學家的最大難題莫過於人類在太空中的繁衍問題了。而最近日本的科學家就利用老鼠做了一項實驗,科學家將老鼠的精子送入太空中,9個月之後實驗結果讓人興奮,或將造福人類,下面跟隨小意一起去看看吧!

日本科學家為了證明人類即使在太空環境下也能正常的進行繁衍,將老鼠的精子進行冷凍並乾燥,然後將其送入太空上長達9個月,之後科學家們將老鼠的精子進行解凍,隨後又將其帶回地球上,並且成功的培育出了健康的老鼠。

經過此實驗結果得知,即使身在太空輻射如此強烈的環境下,動物依然能夠正常繁衍,這個實驗結果讓日本科學家們感到非常的興奮,他們表示,這一實驗的成功或將造福人類。

不過這個實驗也遭到了其他科學家的質疑,畢竟老鼠和人體還是存在巨大的差異的,老鼠經常被用作藥物的測試,一方面是因為老鼠的生命力非常頑強,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老鼠作為生物實驗的對象,它對藥物毒性的反應幾乎可以立刻體現出來。

但人體無論是構造還是智力都比其它生物複雜得多,因此,不少科學家認為,即使在動物身上實驗成功,也不能證明人類可以自由地在太空環境下生存。人類是否能夠自由地在太空環境下生存,還有待未來的進一步實驗才能得知。對此小夥伴們,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將老鼠送上太空做實驗,9個月後的結果充滿爭議
    可是,在我們目光所及的範圍內,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就算在幾百光年以外存在另一個地球,以我們的目前的科技水平也是無法到達那裡的。而且,如果我們想要在太空中長時間飛行,不僅需要極佳的心理素質,還需要在太空中傳宗接代。但是宇宙中到處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射線,人類能在太空中生存多久以及能否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 人類能在太空繁衍嗎?美俄在太空進行了受孕實驗,結果卻有些意外
    其次在太空飛行期間,微重力環境也會讓人體產生許多生理變化,還有國際空間站上的輻射量是地球上的一百倍,首當其衝就會影響性和生殖。其他影響的因素還包括:噪音、振動、空間幽閉、晝夜節律被打亂、壓力等等。在微重力環境下進行的哺乳動物繁殖,包括對大鼠和小鼠的實驗。實驗發現在微重力環境中長大的老鼠卻缺乏自我調節的能力。
  • NASA 將精子送往國際空間站:研究人類深空繁衍
    IT之家4月7日消息 未來的太空旅行或者說太空移民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人類的繁衍,如果在深空不能繁衍的話,那麼對於人類來說將會是一個大麻煩,而現在NASA就將人類精子送入太空,目的是為了研究人類在深空中的繁衍。
  • 人類能在太空繁衍嗎?美俄在太空做了受孕實驗,結果卻挺意外
    1961年,蘇聯航天員尤裡·加加林乘坐東方一號飛船進入太空,人類第一次離開地球來到了太空之中。隨後美國先一步將太空人送上了月球,人類進入太空登上其它星球就這樣成為了現實。而自從人類可以進入太空之後,人們開始對人類是否能移民到其它星球做出了假設,各國也都在盡心的研究太空技術,以期許人類可以移民到太空之中去。但是人類移民到太空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這麼一個問題,就是人類在太空中如何繁殖後代?
  • 德媒:NASA將人類精子送上太空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導德媒稱,自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起,人類已經將各式各樣的東西送入太空:通訊設施、攝影器材、科研裝備,還有各類動植物,當然也包括500餘名太空人。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玩出了新花樣:他們與美國堪薩斯大學以及科羅拉多大學合作開展一個名為「Micro-11」的科研項目,將冷凍的人類精液送上了國際空間站。德國之聲電臺網站4月15日刊登題為《星際殖民?NASA將人類精子送上太空》的報導稱,該項目首席科學家、堪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約瑟夫·塔什說:「人類今後的太空飛行將超越國際空間站。
  • 人類能在宇宙生下一代嗎?美俄進行太空交配實驗,結果卻令人意外
    而人類的精子,會不會因為輻射引發嚴重的生殖問題呢?其實美俄兩國,早就在這個方面進行了長期的實驗。2000年俄羅斯的一次8個月的空間站模擬訓練當中,兩名俄羅斯太空人因為精神壓力發生鬥毆,另一名俄羅斯男性太空人則想要強行去吻一名女性的加拿大太空人。
  • 知否|除了冷凍精子 太空性行為能讓人類繁衍後代嗎?
    然而,要想將人類送入太空,除了面臨技術方面的挑戰外,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下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也受到關注,包括人類繁衍後代的能力。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精子在太空不同重力條件下仍能保持活性,這個消息有助於打消我們以往的疑慮。冷凍精子的微重力體驗之旅
  • 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除了猴子、猩猩和狗,還有哪些動物上過太空
    猴子太空人多次登陸太空的果蠅很難想像果蠅其實是最早送入太空的動物之一,據報導二戰結束第二年,美國就用繳獲的V2飛彈技術,將一些果蠅和植物種子送入太空,研究它們在太空中的變化。在那之後,多個國家陸續將果蠅送入太空做研究。之所以果蠅會受到如此重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人類在基因科技上認識更深之後,發現他的遺傳密碼有四分之三和人類的疾病基因相似,甚至是連生活作息時間都和人類差不多,天黑後也需要睡覺休息。
  • 為啥將小狗和猴子送入太空?
    「旅行者號」探測器是美國在1977年發射的行星探測器,上面載有一套送給外星人的唱片,唱片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使用圖像編碼錄製的115幅照片和圖標,介紹了太陽系的概況、地球面貌等;第二部分是用世界上60種語言錄製的問候語,讓外星人接收到我們的語言;第三部分是用聲音介紹地球上的自然現象
  • 為驗證人類能在太空生育,美俄進行的「太空交配」試驗,結果怎樣
    為驗證人類能在太空生育,美俄進行的「太空交配」試驗,結果怎樣對於探索太空,人們總是會有無限的嚮往,在遙遠的天空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秘密呢?實在是非常的吸引人。同樣的對於太空中的生命體,人們對此既感到可怕,又感到興奮,在太空中究竟有沒有生命呢?而生命又是如何誕生的呢?
  • 15種為人類觸及太空鋪平道路的動物
    圖源:維基百科早在1949年,一隻名叫阿爾伯特二世的恆河獼猴,通過將人類的探索進一步觸及太空創造了猴子的歷史。特別是在1950年,一隻老鼠被送到了137公裡的高空。和之前的許多實驗動物一樣,這隻老鼠也是因火箭降落時降落傘未能打開而死亡。
  • 傷感太空史:人類歷史上第一隻太空狗所面對的7個悲慘事實
    萊卡是一隻來自前蘇聯的流浪狗,它被選中送入了太空之中,其目的在於了解狗在太空中可以持續生存多長時間。1957年11月3日,萊卡帶著急促的呼吸和猛烈跳動的心臟,跟隨一枚名為「史普尼克2號」的火箭被送入了地球軌道。這隻狗狗受到了驚嚇,身體出現了過熱和抽筋的現象,並最終為蘇聯獻出了自己生命。
  • 1955年,蘇聯將3歲的流浪狗送入太空,最後卻被科學家毒死?
    不管是尋找下一個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還是對未知的世界進行探索,太空一定會成為人類探索的目標。隨著科技地不斷發展,讓生命進入太空再返回,會成為一大重要的科研成果。於是,在1955年,蘇聯將進入太空的重任寄托在了一隻流浪狗上面。
  • 實驗老鼠能長時間冬眠,人類太空冬眠旅行指日可待?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1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項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對老鼠大腦進行了一些調整,使它們進入一種類似冬眠的深度睡眠狀態,可持續一周時間,該發現在太空探索領域引起很大的轟動。
  • 前蘇聯絕密「太空狗」實驗大曝光
    事實上,在「太空第一人」尤裡·加加林代表人類首次進入太空前,總共有30來只狗參加了前蘇聯的太空實驗,俄羅斯媒體對這一鮮為人知的絕密內幕首次進行了大曝光。  55年前兩隻狗被送入太空  眾所周知,前蘇「太空第一狗」萊卡在1957年11月進入地球軌道後沒多久就活活熱死,葬身在了太空中,萊卡是第一隻進入地球軌道的狗。
  • 人類的未來是怎樣的?科學家進行老鼠實驗,結果或能說明一切!
    人類僅僅花費了數百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地球上的智慧生物,並且創造出了璀璨的科技財富。很多人也對人類的未來感到好奇,按照如今的發展形勢來看,未來的人類究竟是怎樣的呢?其實科學家也對人類的未來作過研究,它們也選用了小白鼠進行實驗,實驗結果便預示著人類的未來。
  • 59年前,美國一隻黑猩猩成功進入太空,返回後,結果怎樣?
    從古至今,人類都對宇宙充滿著好奇,我們之外還有別的生活在其他星球的生活嗎?古人仰望天空,觀察天空,而到了如今我們這一代人類終於開始踏入了太空。加加林,前蘇聯太空人在1961年4月12號作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開啟了人類踏入宇宙的新時代。
  • 「超級基因編輯鼠」有什麼特殊的地方,為什麼要送它們到太空?
    美國時間12月5日,埃隆·馬斯克的公司SpaceX將獵鷹9號火箭成功發射,這個火箭搭載的除了國際空間站的貨物物資外,還有一批經過基因編輯的超級老鼠。那麼問題來了,他們為什麼將超級鼠送上天空呢?動物與太空其實,動物們一直與太空探測有著密切的關係,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就是一名叫做萊卡的流浪狗,當時為了測試生命進入太空後的數據情況,蘇聯培訓了一批流浪狗作為「特殊的太空人」,並把它們送入太空,而萊卡是第一個進入過太空的生物。
  • 人類能否在太空進行交配繁衍?美國嘗試受孕實驗,結果卻出乎意料
    而人類探索太空的終極目的是走出地球,並且脫離地球成為太空的永久居民。美國和蘇聯聯合牽頭所研製出來的國際空間站,可供航天員長期居住,進行科學實驗,在微重力環境下開展科學實驗研究提供大量實驗載荷和資源。太空繁衍實驗為了研究生物在太空中的生活狀態,人類還不斷地向太空送各種生物,除了猴子、蒼蠅之外,為了研究生物在太空中會不會繁殖。
  • 63年前,人類將一條狗送入太空,今日仍在宇宙中的它怎麼樣了?
    眾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是加特林,然而加特林卻並不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生物,首位進入太空的生物,是一條名叫「萊卡」的流浪狗,當年在開展太空計劃之前,萊卡並沒有家,它是一條雜種狗,因為美國人喜歡把猴子送上太空,而蘇聯人則認為狗更容易訓練,所以從被挑選到的那一刻起,萊卡就從流浪狗變成了一隻「太空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