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際殖民?德媒:NASA將人類精子送上太空

2020-12-03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4月17日報導德媒稱,自從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枚人造衛星起,人類已經將各式各樣的東西送入太空:通訊設施、攝影器材、科研裝備,還有各類動植物,當然也包括500餘名太空人。現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又玩出了新花樣:他們與美國堪薩斯大學以及科羅拉多大學合作開展一個名為「Micro-11」的科研項目,將冷凍的人類精液送上了國際空間站。

德國之聲電臺網站4月15日刊登題為《星際殖民?NASA將人類精子送上太空》的報導稱,該項目首席科學家、堪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約瑟夫·塔什說:「人類今後的太空飛行將超越國際空間站。現在已經有定居月球、火星或其他天體的構想。因此,人類是否能在外星球實現跨越幾代人的生存,將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

報導稱,這批冷凍精液從太空返回地球後,塔什和他的團隊將對其展開研究。目前,學術界對失重環境下的生殖醫學還知之甚少。「Micro-11」旨在填補這一研究空白。如果人類在太空中無法用普通的方式實現繁衍,就不得不藉助一些特殊的手段。否則,長期殖民火星等計劃就永遠只能是空想。

報導稱,大多數動物的繁衍,有賴於精細胞與卵細胞的結合。而要讓精細胞向前遊動,首先要將其「激活」,然後還要讓其「獲能」。在經歷了一系列複雜的生理過程之後,精細胞才會獲得與卵細胞結合的能力。

報導稱,對公牛以及海膽的精細胞研究表明,在失重環境下,精細胞的「激活」速度更快,但是這之後的一系列生理過程卻受到了阻礙,甚至完全無法進行,從而導致太空中的精卵結合困難重重。

此次「Micro-11」項目,則將視線直接轉向人類精子。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首先將把精液樣本解凍,隨後加入能夠激活精細胞的化學試劑,以觀察其後續反應。而在樣本返回地球後,塔什團隊則將進一步驗證這批精子是否已經獲得了與卵細胞結合的能力,並且與那些並沒有前往太空的對照組精液樣本進行對比。

報導稱,這也將是在國際空間站上首次對人類精液進行研究。此前,青蛙、鯢、蛇以及一些水生無脊椎動物已經實現了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繁殖。但是哺乳動物的太空繁殖試驗一直進展不順:1979年,蘇聯曾經成功地讓兩隻小鼠在太空中懷孕,但是卻都在不久後流產。

報導稱,如果人類想要在今後將生存空間拓展到地球之外,就必須考慮繁衍問題。在這一背景下,「Micro-11」項目意義重大。曾經供職於NASA的天文學教授科明斯在2017年夏天接受採訪時說:「火星表面重力只有地球的1/3左右。如果人類要開始在火星上繁衍,就必須考慮如何孕育新生命的問題。」

報導稱,而針對人類精液的研究,則是這個宏大命題的一小步。這批精液樣本已經在4月4日隨補給物資一同由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號火箭運抵國際空間站。

相關焦點

  • 人類太空繁殖:星際殖民的最後邊界?
    世界各地的空間機構正在努力開發新技術,希望有一天把人類帶向深空,並在月球甚至火星上建立殖民地。但是,如果人類的目標是長期定居地球之外的世界,科學家指出有一件事我們不能忘記:繁衍後代。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助理教授Kris Lehnhardt博士在最近的專題討論會中解釋,在太空或其他星球的人類生殖是我們必須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但迄今為止人們對此仍然知之甚少。根據航天醫學專家Lehnhardt博士的說法,太空中的繁殖問題是一個亟待研究的問題。我們還需要了解許多關於人類太空飛行的東西,包括對人體生物學和營養學的影響。
  • NASA 將精子送往國際空間站:研究人類深空繁衍
    IT之家4月7日消息 未來的太空旅行或者說太空移民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人類的繁衍,如果在深空不能繁衍的話,那麼對於人類來說將會是一個大麻煩,而現在NASA就將人類精子送入太空,目的是為了研究人類在深空中的繁衍。
  • 知否|除了冷凍精子 太空性行為能讓人類繁衍後代嗎?
    然而,要想將人類送入太空,除了面臨技術方面的挑戰外,長期生活在微重力環境下對人類身心健康的影響也受到關注,包括人類繁衍後代的能力。不過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精子在太空不同重力條件下仍能保持活性,這個消息有助於打消我們以往的疑慮。冷凍精子的微重力體驗之旅
  • 將老鼠精子送入太空,9個月後實驗結果讓人興奮,或將造福人類
    將老鼠精子送入太空,9個月後實驗結果讓人興奮,或將造福人類文/動感創意網羅世界新奇,感受科技之美,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新一期的動感創意,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小意宇宙中充滿了太多的神奇與秘密,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止過,除了將大量的探測器以及太空望遠鏡發射到外太空以外,大批的太空人也被送上了太空生活。除此以外,困擾科學家的最大難題莫過於人類在太空中的繁衍問題了。
  • 星際爭霸是太空遊戲嗎?是的!它還真的上過太空
    太空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塊絕對神秘的空間,正因為其中充斥著很多我們不認識的物質,所以總覺得只要進入了太空,或許就會有一些神奇的事情發生。從我們開始探索太空開始就嘗試著把一些東西帶進去,最常見比如一些植物、糧食作物,想要看看有沒有什麼神奇的變異效果。
  • 4本星際類的網文!當人類和星際相互碰撞時,會發生什麼事?
    作者將這本小說的故事主線安排得也挺好,文筆也非常老道。只不過受眾面積較小,所以才沒有達到「神作」這一程度。當然,網文說白了就是看個人的喜好來決定作品的好壞的。簡介:當地球遭到大範圍的入侵式,只有少數人類才得以乘坐星艦前往太空逃亡。但是逃離地球並非終點,而是人類踏入宇宙的起點。
  • 壽命很短路程很長,如何把人類基因播種太空
    幾乎在同一天,《美國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日本科學家的成果,他們利用在國際空間站保存了9個月的凍幹實驗鼠精子,培育出健康的「太空鼠」,並產下了健康後代。6月,鄧玉林團隊又將細胞繁衍的關鍵步驟——基因擴增技術挪進了國際空間站。
  • 科學家將老鼠送上太空做實驗,9個月後的結果充滿爭議
    可是,在我們目光所及的範圍內,我們還沒有發現任何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就算在幾百光年以外存在另一個地球,以我們的目前的科技水平也是無法到達那裡的。而且,如果我們想要在太空中長時間飛行,不僅需要極佳的心理素質,還需要在太空中傳宗接代。但是宇宙中到處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射線,人類能在太空中生存多久以及能否孕育出健康的下一代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
  • 人類能在宇宙生下一代嗎?美俄進行太空交配實驗,結果卻令人意外
    浩瀚的太空,一直是人類想像力得以充分發揮的廣闊領域,對於外太空的狂想,延續了整個人類的歷史。人類在能夠進入太空之後,就一直希望能夠殖民外星,為此制定了登月計劃、登陸火星計劃等。如果科技發展到某一天後,人類能夠真的移民外太空了,那麼人類能否在外太空正常繁衍,就成為了科學界需要思考的一個嚴肅的問題。地球表面和外太空的環境相差很大,地球上有一個重力的環境,有空氣存在,而外太空不但沒有重力,也沒有空氣,甚至還有很多宇宙射線。外太空的宇宙射線對於人類的輻射量,超過地球上的100倍。如此巨量的輻射量,對於人類的敏感器官會不會有影響呢?
  • 《無垠的太空》裡的原分子病毒,是否就是人類的未來
    最近仔細刷完了太空探險科幻美劇《無垠的太空》,不得不大讚這部硬科幻大作每一集都堪比一部《星際迷航》,裡面對細節的把握已經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可惜的是這部大作在北美收視率並不高,被同期另一部科幻作品《西部世界》壓了下去,但依然掩蓋不了該美劇作為太空版《權力的遊戲》的魅力!
  • 也許,星際旅行的成本太高了
    將其擴展到宇宙學領域,該原理基本上斷言,當考慮智能生命的可能性時,不應該假設地球(或人類)是獨一無二的。同樣,這一原理認為,我們今天看到的宇宙是標準的代表,即它處於平衡狀態。 而相反的觀點認為,人類在觀察宇宙時處於獨特和特權的位置,這就是所謂的「人擇原理」。
  • 人類能在太空繁衍嗎?美俄在太空進行了受孕實驗,結果卻有些意外
    人類探索太空的終極目的是走出地球,並且在外太空永久性的居住,我們能夠預見的未來就是:人類在月球上建立臨時的中轉基地,為進一步深入太空提供一個「加油站」。甚至在火星或者金星的上空建立人類永久居住的殖民地。
  • 美軍中將暗示:解放軍有星際艦隊,將在未來幾年超越美國
    文\唏兮據美媒報導,美國空軍退役中將卡瓦斯特在日前發表了關於美國建立太空部隊的演講,在華盛頓的一所大學中,卡瓦斯特表示,未來的主要戰場是在外太空。但是美國已經在這方面落後了,中國早已經開始打造專用於太空海軍的戰艦以及驅逐艦,暗示中國解放軍已經擁有星際艦隊。
  • 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除了猴子、猩猩和狗,還有哪些動物上過太空
    在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上,到太空中遨遊甚至失去生命的不止太空人,還有成百上千的各種動物,除了人們熟悉的猩猩、猴子和狗之外,還有多種其他種類的物種,他們都為人類太空事業做出了貢獻。在那之後,多個國家陸續將果蠅送入太空做研究。之所以果蠅會受到如此重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當人類在基因科技上認識更深之後,發現他的遺傳密碼有四分之三和人類的疾病基因相似,甚至是連生活作息時間都和人類差不多,天黑後也需要睡覺休息。
  • 50年前被人類送上太空的那隻猴子怎麼樣 了?
    太空始終是人類最好奇,最渴望能探索其中的秘密的領域。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太空的腳步,科學家們也從來不滿足當下的研究成果,而是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在他們成功將宇宙探測器發射到太空之後,他們決定將動物也帶到衛星探測器上去,進一步探索太空的奧秘。50年前,就有這麼一隻猴子被成功送上太空!
  • 馬斯克:星際飛船將在2026年之前把人類送上火星
    【CNMO新聞】據外媒TESILARATI消息,SpaceX執行長埃隴馬斯克(Elon Musk)近日表示,星際飛船將在2026年之前將人類送到火星上去。SpaceX作為在2020年德國Axel Springer頒獎典禮上接受採訪的一部分,馬斯克的最新評論標誌著人們對SpaceX藉助其Starship計劃取得的進展感到樂觀和充滿信心。
  • 太空中能有性生活嗎?人類能在太空中繁衍後代嗎?
    編者按:隨著長期太空旅行越來越接近現實,有一些關於人類生理的問題開始被提出來:人們能夠在太空中有性生活嗎?而且,當人們正式殖民太空的時候,人們能夠在太空中繁衍後代嗎?CNET的一篇文章對這些有趣的問題進行了回答。文章由36氪編譯。在太空劇《The Expanse》的第一集中,當人工重力發生故障時,兩個角色正變得忙碌起來。
  • 策略遊戲《帕克斯新星》新演示 離開地球殖民外星球
    策略遊戲《帕克斯新星》新演示 離開地球殖民外星球 時間:2019-04-08 15:44:28 來源:3DM編譯 作者
  • 星際穿越,一去不返的太空旅行者
    也希望你,用看電影的心情,輕鬆、愉快、零負擔地欣賞它——2014年1月15日,「新地平線」終於抵達距離地球47億千米的冥王星附近。冥王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人類對它並不陌生,但在太空探測領域,它卻仍是一張全新面孔。「新地平線」將是第一個抵達此地的太空旅行者。
  • 好萊塢大電影3——從過去拯救未來《星際穿越》
    在具體的故事中則講述了一個地球資源即將消耗完畢,而人類被迫不得不走上星球移民的道路。基於對於蟲洞理論的發現,科學家們展開了對於蟲洞的探索,大大縮減了太空旅行的路程來探索一個又一個的星球。最後人類決定了兩個計劃。黑洞和蟲洞,兩個計劃,黑洞和蟲洞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影片裡相當形象地解釋了蟲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