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很多人都喜歡打坐,一方面為了健身,讓自己身心放鬆,使身體和外部世界協調統一,利用天地自然的力量解決身體的疾病和隱患;另一方面是為了開慧,生命都有一種直覺的智慧,可以感知天地萬物,因為被後天的妄想給遮蓋了,所以潛能發揮不出來,修行人通過禪定來息滅妄念,讓本有的智慧顯現出來。
問題是很多人不打坐還感覺不出,一打坐反倒是滿腦子胡思亂想,根本靜不下來,那如何讓自己在打坐中靜下心來呢?中國傳統的儒釋道文化在這方面有幾千年的實踐經驗,我們不妨多向老祖宗請教。儒家經典《大學》裡講:「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簡單講,想讓自己心定下來,首先要思想端正,要懂得愛人,親民,減少欲望,樂於布施。
佛家菩薩六度也要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所以日常修為是為我們禪定打基礎,減少欲望,減少思慮,打坐時就不會有那麼多雜念的幹擾。
學佛的次第是戒定慧。第一步是先學戒,受戒,持戒。使戒成為自性流露,行住坐臥,待人接物,心系戒中。直至不守戒也在戒中,不持戒也能不犯戒。當戒行深厚,自有戒德護體。能令心不亂,能降伏自已的心。南傳佛教論藏稱為戒清淨,只有戒行清淨後,才能轉入心清靜的修持,亦即轉入禪修。
打坐前應當做一點準備:
1.打坐時房間的光線不能太亮,否則光線刺激眼睛,無法入靜。如果是在早上,或白天打坐,可以把房間的窗簾布拉上,儘量在比較黑暗的地方打坐,這樣容易心安靜下來!晚上打坐,把燈關上,或者開一個小小的,不是很亮的燈就行!
2.打坐最好在早晚進行,空腹打坐效果最好(但是最好不要有飢餓感)每天早上5~7點,是陽氣足的時候,很多人也沒有起床,很安靜,也沒到吃早歹的時候,這個時候打坐,心容易平靜!或者飯後2小時打坐,這個時候肚子已經消化差不多,打坐也不會因為胃裡的食物阻礙了能量在體內的運行,而引起氣脈不通!
3.打坐前要上好廁所,使腸胃和膀胱都處於很清淨和舒適的狀態,身體處於放鬆狀態,這樣打坐容易讓心平靜下來!
4.要把手機和座機都關掉,找一個安靜的地方,或者進一個房間,把房間從裡面鎖上,這樣可以防止家人大聲敲門、大聲喊叫你的名字、或者小孩和其他家庭成員突然進來使你受到驚嚇。
5.輕放一些自己喜歡的佛歌,輕音樂或佛號,心裡放鬆,什麼也不想,就靜靜聽著音樂!心很容易平靜,而達到入定!
還有一點呢,就是可以配結合持咒的方法來進行打坐。但是注意點了,打坐的時候眼睛千萬不要閉上,要是下垂。大家看到很多佛像都是低眉垂眼嘛,那眼睛看哪裡呢?看著鼻子正中間這裡就是說這個部位代表虛空法界。觀想上師諸佛或者三寶在加持自己,嘴裡默念咒語或者佛菩薩的名號,比如淨土宗的念阿彌陀佛 、或者觀世音菩薩佛號等等,這樣來關注自己的心達到一心不亂。
禪修中最常用的方法首推觀呼吸法。觀呼吸初學者使用的是數息法。具體方法是,擇一僻靜之處以某一種姿勢坐下來。坐的姿勢有最簡單的是坐在椅上,兩手託於膝蓋上,或結三昧印亦可。其它坐姿還有散盤/單盤/雙盤(即結跏跌坐)。坐好後結三昧印。然後深呼吸三次,吸氣時閉口用鼻子吸氣,呼氣時,張嘴呼氣。吸氣時意念中觀想把最清新,最純潔的空氣及宇宙能量納入體中,呼氣時意念觀想,把體內所有汙濁不盡的東西盡皆排出去。如是次第三次後便可轉入數息法禪修了。
具體操作方法是,令意念注於鼻尖及人中稍尖處。吸氣時感覺我在吸氣,感覺到有涼氣從鼻孔進入,心中默念入。呼氣時感覺到我在呼氣,鼻孔及人中處皆能感覺有熱流通過,心中默念出。如一吸一呼完成。過程中心默念入…………出一,然後繼續入…出二,入…出三,直至數到十,然後從一重新新數起。如是力所能及訓練。直至意念中除了吸氣,出氣再無他念。這裡有一個直得注意的問題是,初學者數著數著心就跑了,比如數到五心跑了,當心找回來時,不應接著數六,而是從一開始數起。如是不斷的訓練,直到數十次(因有的數法是從一數到十,然後從十翻到一,認為五個周期後),能一心不亂,不出一次錯。這時便可不數數字了,只專注呼吸。如果專注呼吸過程中心又亂了,就返回重數呼吸。如是不斷訓練,慢慢心就可以靜下來了,隨著功夫的增長,慢慢便可制心一處,這時便可轉入真正的禪修了。
佛家的奢摩他行就是以靜修慧的極高法門,由悟道的人以淨覺心,取靜為行,澄清心中的各種妄念,煩惱生起時,以靜慧對治,直至身心客塵,從此永滅。然後宇宙萬象在心中顯現,如鏡中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