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嫌棄是垃圾魚,拿來餵狗餵貓,如今野生的成稀罕物,一斤60元

2020-12-05 釣之娛

曾被嫌棄是垃圾魚,拿來餵狗餵貓,如今野生的成稀罕物,一斤60元

關注釣之娛,天天有新料!

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野生魚類物種多樣,物種的數量也是非常豐富,尤其是在農村的河流裡各種魚類都能抓到,有一種魚類曾被嫌棄是垃圾魚,農民抓來卻很少有人吃它,大都拿它餵狗餵貓,而現如今這種野生魚類卻成了稀罕物,一斤賣到60元,成了人們追捧的特色美食,這種轉變想必誰也沒有想到吧?

也許這種魚很多人都沒有吃過,但是這種魚在每個人的童年幾乎都有記憶,記得小時候放學後就會到快要乾枯的水塘裡挖它,隨隨便便就能挖幾斤,有的拿回家養起來用來觀賞,當然大多數都會被大人用來餵狗餵貓,或者是鴨子一類的家禽,想必很多小夥伴都能猜到吧,不錯這種魚類就是如今被冠以「水中人參」之名的泥鰍。

說起泥鰍這種魚類,在以前常被人們當作垃圾魚,這是為何呢?因為泥鰍喜歡鑽進汙泥裡,水越髒的地方越多,在這種汙水汙泥裡生長的魚,老百姓都覺得它很髒,因此少有人願意吃它,然而近些年人們了解到泥鰍的營養價值很高,而且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因此泥鰍成了人們追捧的美食,以至於野生泥鰍都無法供應人們的需求,近些年有不少地區開始大規模的養殖泥鰍,成了不少農民的生財之道。

不過很多人覺得養殖的泥鰍不如野生的營養價值高,因此養殖的泥鰍市場價格要比野生的低很多,人工養殖的泥鰍一般市場價格在15元一斤左右,而野生泥鰍一斤的價格能賣到60元一斤,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問,為何野生泥鰍能賣到這麼高的價格呢?其實答案就是如今野生泥鰍的數量已經很少了。

其實泥鰍的繁殖能力很強,而且習慣生活在淤泥裡,因此很難被人抓到,但是為何野生泥鰍的數量還是這麼少呢?總結下來不外乎下面這三種原因。

第一,雖然泥鰍的生存能力很強,但是水資源的汙染也讓泥鰍的生存環境遭到了破壞,許多工廠排放的汙水中含有很多有毒物質,即使適應能力強的泥鰍在這種環境下也很難生存,因此泥鰍的生存空間被急速壓縮,野生泥鰍的數量驟減就不難理解了。

第二,泥鰍經濟價值高,被人們大肆捕捉。泥鰍雖然難抓,但是人們還是研究出針對它的辦法,只要向水面噴灑特殊藥物,泥鰍就會從淤泥中鑽出來,下網一撈就能全部撈上來,常常一網下去就能撈上幾十斤泥鰍,而且很多泥鰍的幼苗也在藥物的作用下無法存活,這種滅絕性的捕撈方式,使得野生泥鰍幾乎滅絕。

第三,被人們噴灑農藥導致誤傷。要知道一些稻田中就有很多泥鰍,以前的時候犁地的時候總能翻出來很多泥鰍,然而如今人們大量使用農藥,稻田裡的泥鰍也跟著遭了殃,野生泥鰍的數量就更加稀少了。

被譽為「水中人參」的它,曾經一網能撈幾十斤,如今靠養殖續命!綜上幾種原因導致野生泥鰍數量日益減少,因此如今野生泥鰍的市場價格才會這麼高,現在這種情況泥鰍只能依靠人工養殖續命了,大家對此不知道有何感想呢?

#野生泥鰍和養殖泥鰍有什麼區別#

推薦大家可能喜歡的文章

女人為什麼反對男人釣魚?老婆列出釣魚人「四大罪狀」,條條戳心

釣友們別玩黑坑了!魚塘每次放魚2000斤,為何還有那麼多人空軍?

以前泛濫成災農民拿它餵鴨子!現在100元一盤成高檔貨,釣不著了

相關焦點

  • 81年引入我國成養殖新寵,20年前受食客追捧,如今卻被嫌棄太髒
    ,81年引入我國成養殖新寵,20年前受食客追捧,如今卻被嫌棄太髒!不過自從埃及塘鯴入侵到野外水域之後,這種魚反而成了人們嫌棄的對象,一般情況野生的魚類比起養殖魚更受歡迎,但是野生埃及塘鯴為何會遭到厭棄呢?就是因為這種魚食性太過隨便了。
  • 此魚曾被嫌棄,農民用來餵貓,如今身價「暴漲」1斤80元味道好吃
    導語:此魚曾被嫌棄,農民用來餵貓,如今身價「暴漲」1斤80元味道好吃在我國農村,有很多豐富的物產,這裡相信很多城裡人也認可的,特別是一些本身就是從農村搬遷或者買房到城裡的人們。當然,這些很多都是一些年齡偏大的老人,而年輕人中,也有很多人認為農村物產非常豐富。
  • 名字有點嚇人,山裡人卻當成寶,常拿來泡酒,如今20元一斤很稀罕
    導讀:名字有點嚇人,山裡人卻當成寶,常拿來泡酒,如今20元一斤很稀罕在農村的大山裡,生長這許多的野生植物,在這些野生植物當中,有很多價值都十分的不錯,就比如在這個季節去山裡,就能挖到蕨菜、野筍、鼠麴草等美味的野菜,也能採摘到羊奶奶
  • 這樹被叫「豪豬刺」,根部是稀罕物,如今賣100元一斤
    不過雖然這樹看起來很有攻擊性,但絕對是一種稀罕物呢!這樹都能按斤賣而不是按棵了,可想而知其價值,最可怕的是這種樹的樹根每斤都能賣到100元,那麼你想想這棵樹得多值錢呢?那麼這樣有威脅性的樹到底哪裡值錢呢?實際上這種樹被叫做豪豬刺。這豪豬刺在以前可遭人嫌棄,不值錢還扎人甚至還有些討人厭。那麼現在到底為什麼值錢了呢?
  • 農村大集村民賣野生稀罕物,格格燕22元一斤,一條白魚沒人敢買
    小編去皖北淮北農村大集拍攝照片,發現幾位村民在大集上擺地攤賣野生稀罕物,村民說這些野生稀罕物都是從農村郊外河溝裡捕捉的,吃的不是魚飼料,這些「稀罕物」天然野生環保無公害,營養豐富滋補身體功效高,引眾多趕集市民圍觀。
  • 它曾是池塘的一大禍害,因富含膠質,搖身一變成一斤18元的稀罕貨
    曾經在農村是一大禍害,如今因某種價值成了稀罕貨,價格節節漲,令人跟不上。說到這種野草,農民說什麼都想不到,它曾是池塘的一大禍害,只因其富含膠質被發現之後,搖身一變就成了18元一斤的稀罕貨。如果是懂得信息變化的人,對此可能就見慣不慣了,舉個例子,曾經都拿去餵豬的地瓜葉,如今不也成了高檔飯店餐桌上的一道珍貴時蔬了。這種野草,只要是搞過水產養殖的農民都遇到過。
  • 農村糞坑堆裡的野果,城裡人不敢吃,如今一斤20元成稀罕貨
    野菜和野果都是如今最最生態的食品,農民把它們當寶,有些城裡人卻覺得噁心,比如沒吃過魚腥草的城裡人,他們聞到魚腥草甚至都想吐呢。還有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種野草,它長在糞坑堆裡或者糞坑旁,城裡人看了不敢吃,如今一斤20元成稀罕貨。
  • 入侵美國成「水中霸主」,在我國卻是淡水魚上品,野生的60元1斤
    而在近些年各地的魚肉火鍋還是很有市場的,有一種魚就很適合用來做火鍋。它在我國被稱為「淡水魚上品」,最火鍋是一絕,野生的賣60元一斤。可是在國外卻成為了「水中霸主」,讓他們頭痛不已。黑魚的科普黑魚就是今天筆者要和大家說的這種魚,之所以突然說起它。是因為昨天和釣友聊天,它掉到了一條五六斤重的黑魚,因為是野生的,居然60元一斤好幾個人搶著買。
  • 曾被當作雜魚,一抓好幾斤,如今卻很稀有一斤一百元,燉蛋是美味
    而山裡的果子、水裡的小魚,就是小夥伴們的主要玩物了,那時候無論是果子還是小魚,感覺特別多,隨便弄下就有不少,但如今因為一些原因變得特別少了。今天咱們就來說下一種魚類品種,它就有這樣的情況,曾被當作雜魚,一抓好幾斤,如今卻很稀有一斤一百元,燉蛋是美味。
  • 酷似泥鰍,背上帶「刀」,曾被釣魚人嫌棄,如今100元1斤難買到
    導讀:酷似泥鰍,背上帶「刀」,曾被釣魚人嫌棄,如今100元1斤難買到文/農夫也瘋狂農村到了年底,集市上就會變得比以前熱鬧,尤其是在越接近年底的時候,就會越熱鬧。這個時候去農村的集市上,就會看到很多之前沒看到過的新奇「土貨」。
  • 人稱冰水魚王,野生的300元一斤,如今被大量養殖,成高檔美食
    今天分享的主題:人稱冰水魚王,野生的300元一斤,如今被大量養殖,成高檔美食。消費者也有一種這樣的觀念,野生的魚肉價格貴一點能夠接受,養殖的永遠比不上野生的品質。 可如今市場上野生的魚卻很少見,很多顧客想買野生的卻買不到,臉上寫滿了失望。筆者今天早上在菜市場看見一種細鱗魚,它的價格在100元一斤,不過這還是養殖的,野生的瀕臨滅絕。很多人對麥穗魚、白條很熟悉,但對細鱗魚卻一無所知。
  • 曾經農村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40元一斤,市場火爆
    導語:曾經農村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40元一斤,市場火爆 曾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應該對農村都比較了解。特別是幾十年前下鄉的參加勞動的青年,體驗過農村生活,享受過農村美好的環境,如今回味起來依舊會津津樂道。
  • 曾是稻田裡一大害蟲,如今80元一斤成稀罕野味,靠養殖才夠吃
    我國地大物博,有著豐富的野生動物及野生植物資源,尤其是在農村野外及山林裡更是多,而在這些野生動植物當中,不少在如今都變的十分珍貴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有不少野生動植物價值太高,並且可以食用,因此成了人們所追捧的野味,導致不少野生動植物被人們濫捕濫採變的瀕危,以至於如今靠人工養殖才夠吃。
  • 這魚長得像財魚,曾因長相醜被嫌棄,如今吃貨快要把吃滅絕
    記得小時候在農村,也沒有什麼玩具可以玩的,放暑假之後,就和小夥伴一起到河裡摸魚,捉螃蟹,現在想起來還回味無窮,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往城市遷移,但是最近幾年,許多人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狀,城裡人都喜歡往農村跑,農村的空氣很好,小河流水,而且還可以捉一些野生的河鮮。
  • 30年前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60元一斤,經常買不到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30年前泛濫成災,兒時當零食,如今60元一斤,經常買不到。 時代在變化,農村的環境也隨社會發展也日新月異,到處都是小洋房,道路都鋪上了水泥路,一到夏天的時候熱得跟城裡一樣已經沒有地方可以避暑了。於是很多老人總懷念以前的老瓦房,那種具有冬暖夏涼的,屋頂用瓦片一片片壘起來的。可能是老人對它有感情,也可能真的如老人所說的那樣神奇吧。
  • 我國特有的魚,常誤認是「小雜魚」,卻是魚中珍品50元一斤
    導讀:長在稻田裡,酷似鯽魚帶有禾花香,曾是朝廷貢品如今1斤50元。「無魚不成席」,淡水魚作為食物,不僅頻頻出現在我們的家庭飯桌上,也是各式宴席上必備的美食佳餚。說到吃,相信大家都有著說不完的話題,生活好了,在飲食上我們不再拘泥於吃飽而是有了更高的需求,綠色健康正成為飲食新時尚。農村地裡的野菜、野果、溪流中的自然生長的野生魚如今成了稀罕美食。
  • 曾是餵蠶的主料,如今卻成名貴蔬菜,一斤20元,作用類似於人參
    導讀:曾是餵蠶的主料,如今卻成名貴蔬菜,一斤20元,作用類似於人參說到蠶,很多農村長大的朋友肯定不陌生,在以前的時候,養蠶可是大部分農民種植農作物以外的主要副業,特別是在南方的一些山區裡,幾乎家家戶戶都會樣一些蠶。
  • 入侵我國40年的筍殼魚,從泛濫成災到幾乎滅絕,如今價格60元一斤
    而對於中國來講,不管是什麼入侵物種,只要它的味道足夠鮮美,都能變成我們胃中的美食,例如入侵物種小龍蝦和牛蛙,如今需要依靠人工養殖,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個物種,同樣也是入侵「來客」! 這個物種的名字叫做筍殼魚,它的原產地在東南亞一代,其中包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是蝦虎魚的一個種類,屬於淡水名貴魚種。
  • 這種叫「溪石斑」的小魚,以前很多,如今上百元一斤,你認識嗎
    山間小溪裡,這種叫「溪石斑」的小魚,以前多到泛濫,如今成稀罕物,價格暴漲,你認識嗎「溪石斑,五寸長,悠哉悠哉水裡遊,小孩叫,大人笑,釣竿放下它來到,手腳忙,嘴巴喊,眨眼功夫魚滿筐,湯水鮮,肉細嫩,吃罷好久還回味」。小時候在小溪河裡抓魚的情景至今還記憶猶新。
  • 曾是國內產量第二,以前沒魚才吃它,如今一斤40元,成養殖新貴
    但此後有些水產品的行情波動也是十分劇烈,像牛蛙在年初低至2元一斤,到了8月份一度漲至19元/斤,如今又跌落到8元以下;而金鯧魚經歷了5月份的24元高價後,一路跌至如今不足10元;而大部分蝦類水產品,一直低迷至近期才逐漸上漲。但是水產品的養殖,仍是很多漁民的選擇,同時也有不少人會去探索新的養殖項目。有一種魚,曾位居國內產量第二,以前沒魚才吃它,如今一斤40元,成養殖新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