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票無數次的藍月亮終於招股了,但是一看招股信息,真的下不了手。
先說結論:一手不申
理由1:從傳出招股開始不斷放鴿子
與時間遞表公司對比,最早遞表,最晚招股,期間不斷放鴿子,11月18日聆訊,12月4日才招股。具體目的是為了啥,也就不言而喻了。
理由2:基石投資者全是水貨,機構都看不下去了
公司引入6名基石投資者,包括中銀香港資產管理、大眾(香港)國際、富敦基金、益添投資、Poly Platinum Enterprises 及 Veritas Asset Management LLP,合共認購18.21億港元股份,佔比約23.9%(假設超額配售權未獲行使),禁售期6個月。
老東家高瓴人脈頗廣,自己沒來站臺,也沒幫忙拉人站臺,其中原因,不便細猜。
理由3:公司口碑極差,靠壓榨員工來獲取利潤。
2020年4月20日,騰訊新聞報導了一篇《藍月亮「大敗退」,羅秋平「夢醒」?》,與渠道商關係極差,犧牲大部分線下渠道,目前銷售渠道大部分依賴線上,核心骨幹紛紛離職。
文末點睛之筆寫的好,「可眼下,跨國公司早已經不是藍月亮的威脅。而藍月亮最大的「敵人」或許就是自己。」
此處轉載一個抖音上的視頻看起來更直觀
註:視頻轉載於網絡
可能每個公司多多少少都會有一些勞動糾紛,但是像藍月亮這麼多,離職員工收集老闆的「經典語錄」曝光,還真是「活久見」。
就在藍月亮通過港交所聆訊當日,也就是11月18日,藍月亮還有兩起員工糾紛案開庭審理。隨後11月23日,又一起勞動爭議案開庭審理。
天眼查數據顯示,藍月亮所涉司法訴訟中,勞工關係糾紛頗多,包括了勞動爭議、勞動合同糾紛、福利待遇糾紛、追索勞動報酬糾紛、社會保險糾紛、失業保險糾紛等。
招股書顯示,藍月亮員工正逐年減少,2017-2019年,藍月亮的員工分別有14362名、12820名、11196名。其中,公司2019年的銷售人員有7305名,比2018年少了1366人。
員工是一個企業的基石,我想每個打工族都深有體會,剝削員工福利、壓榨員工的公司,還能指望在資本市場上能順風順水?按目前藍月亮的估值發行,我覺得腰斬也不過分。
理由4:公司股權高度集中,實打實的「夫妻店「
藍月亮董事局主席為潘東,執行長為羅秋平(潘東老公)。羅秋平、潘東夫婦通過ZED(持股88.7%)及Van Group Limited(持股0.22%)合計持股88.92%,高瓴資本通過HCM持股10%,為最大的外部投資者。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股權高度集中,大部分股份都是夫妻二人的,這也就能解釋的通,為什麼骨幹紛紛離職了。
理由5、定價偏差30%,最大回報50%。
定價範圍10.2-13.16,差價接近30%。一般沒信心發行成功的小票都這麼玩,認購熱度高我就上限定價,熱度不高我就下限定價,只要能發行成功,錢圈到手,任務就算完成。
說下最大回撥,一般公司有信心讓機構投資者足額認購,就會把回撥給散戶的比例定的低。反之給散戶回撥的就高。
回顧下半年募資規模與藍月亮接近的新股:
農夫山泉,募資規模83.4億港元,94倍以上,最大回撥至27%。
融創服務,募資規模73億港元,98倍以上,最大回撥至28%。
明源雲,募資規模61億港元,74倍以上,最大回撥至37%。
根據招股書顯示:
15倍-50倍回撥30%,50倍-100倍回撥40%,100倍以上回撥50%。感興趣的可以找下農夫山泉、明源雲等招股書去對比一下。
今年入場的打新韭菜超多,公開配售動輒上百倍,這種國配賣不出去的貨,如果不收受港股發行規則限制,估計都想100%回撥給散戶了。
理由6:真的利潤增長還是玩文字遊戲?
藍月亮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20.17%,淨利潤同比增長542.9%。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4.17%,淨利潤同比增長94.88%。2020年上半年營收同比減少10.48%,淨利潤同比增長38.65%。
再看寶潔的數據。
理由7、對標同類企業,估值「上天」
19年淨利潤10.79億港幣,對應PE54-70倍,港股沒有對比標的,但美股日化類巨頭寶潔、聯合利華PE也才25倍左右。
但是寶潔業務可不止有洗衣液。品類更全。業務地區覆蓋全球。
市值586.21-756.32億,19年淨利潤10.79億。上限定價靜態PE等於70倍。
想對標農夫山泉?
這是日化行業,完全沒法跟飲料行業相比的。水每天要喝好幾瓶,洗衣服每天用幾桶洗衣液?
而且農夫山泉的品類擴張和毛利率,都遠高於藍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