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海動物園進入烏龜集中孵化季,原來照顧龜龜新生兒是個如此辛苦的技術活兒
初夏季節,上海動物園很熱鬧。兩爬館裡的小龜們蠢蠢欲動,連二連三破殼而出啦,其中紅腿陸龜和緬甸星龜都是首次繁殖。據說這些陸龜的生長周期比較慢,需要飼養員們每天耐心呵護。
去年冬天,12月4日一早,飼養員打掃時發現一枚龜蛋,立即小心翼翼把蛋捧出並標記,正式開啟了150天漫長孵化旅程。
今年4月26日,飼養員在對蛋進行定期檢查時,發現龜寶寶已經頂開了龜殼,閉著眼睛,一晃一晃地爬出來了。「小紅腿」陸龜是首次繁殖的,這個剛破殼的小傢伙有著大大的橘紅色腦袋,身披黃色鎧甲、腿套橘色護甲。
據飼養員介紹,剛出殼的小龜大多都不大舒展,背甲和腹甲都緊湊在一起,直到卵黃吸收的差不多了身體才會慢慢舒展開。飼養員馬上對剛出生的「小紅腿」進行消毒,把它放進鋪滿椰土的箱子裡細心呵護。如今,即將滿月的小龜很健康,身形也大了不少。
5月9日,兩爬館又迎來了今年第一隻緬甸陸龜。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的緬甸陸龜,一般會在每年七八月份迎來發情季節,這段時間可以看到它們頻繁的交配,直到11月左右進入產卵期。
上海動物園的緬甸陸龜種群自2017年年底開始產卵,去年6月底首次人工孵化後,今年5月又迎來了新的成員,近兩年緬甸陸龜的繁殖和人工孵化趨於穩定。
剛剛破殼而出的小寶寶精神精神狀態很好,張牙虎爪似的,嘴裡發出「呼呼」的聲音,強有力的小短腿拼命使勁往後蹬。飼養員們將小傢伙暫時搬入獨立小飼養箱中,細心觀察它的一舉一動,根據每一天的狀況來制定餵食和照料計劃。
另外一種首次繁殖的緬甸星龜,也迎來了家族新成員。5月17日,星龜寶寶破殼。它的爸爸媽媽剛來兩爬館時體況並不是很好,重量很輕,嘴鼻處還有些粘液。飼養員給它們泡了一個月的藥浴才漸漸好轉,經過這些年的精心飼養,不但體況良好,而且還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今年初次產卵,就孵化出一隻小龜,深知不易的飼養員對它寶貝得不得了。
緬甸星龜的成體體型與緬甸陸龜大小相似,但卵的大小與緬甸陸龜的卵相差甚遠,緬甸星龜的卵只有4釐米多,重量不到20克;相比緬甸陸龜的卵來說小了一圈,分量也輕一半。
今年緬甸星龜產的三個卵,只有一枚是受精成功的。由於緬甸星龜的卵殼薄,在孵化的早期飼養員用照蛋器就能看見卵內布有血絲,之後的每周定檢也能看出卵內的發育情況,經過100多天的守候終於迎來了這隻小可愛。
與其他陸龜小夥伴一樣,破殼後緬甸星龜的卵黃還很大,需要一周左右的吸收,背甲腹甲也是褶皺著還沒舒展。目前龜寶寶中除了最小的緬星寶寶尚未開食,紅腿和緬陸已經開始可以進食了,小傢伙們抓緊多吃點,爭取2-3個月後就可以順利爬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