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將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兩位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以表彰他們在「用於改進拍賣理論和新拍賣形式」方面作出的貢獻。
「拍賣無處不在,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諾貝爾獎項委員會主席弗賴得克森表示,「今年的經濟學獎獲獎者從基礎理論開始,為難以以傳統方式出售的商品和服務設計了新的拍賣形式,他們的研究成果造福了全世界的賣方、買方和納稅人。」
10月12日,保羅·米爾格羅姆(Paul R. Milgrom)(左)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獲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當幸福來敲門」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的諾貝爾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762萬元人民幣),比去年增加了100萬瑞典克朗,兩位經濟學家將共享。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12月將不再舉行傳統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頒獎儀式將改為線上舉行。
獲獎當天,發生了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史丹福大學發布推特稱,諾獎委員會一直聯繫不上米爾格羅姆,鄰居不得不半夜跑到他家門前,按門鈴把獲獎消息告訴他。有意思的是叫醒米爾格羅姆的鄰居正是威爾遜,他本人也是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網友說,這真是喜劇版的「當幸福來敲門」。
在拍賣領域,米爾格羅姆無疑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名字。他1979年畢業於史丹福大學,獲得商學博士學位,目前是史丹福大學人類學和社會科學教授、經濟學教授。
資料顯示,20世紀70年代,米爾格羅姆在斯坦福求學時師從威爾遜,並在後者指導下完成其關於拍賣理論的博士論文《競爭性投標的信息結構》,並因此獲得薩維奇獎。從此,他便和拍賣結下了不解之緣,提出的「相關評價」「聯繫原理」,以及對於「同時向上叫價拍賣」的設計極大豐富了拍賣理論的內容。其著作《競爭拍賣的信息結構》《拍賣理論與實務》已經成為拍賣領域的經典。
米爾格羅姆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為多個獨特但相關的物品設計拍賣。如1993年,他接受美國前總統柯林頓的委託,參與美國聯邦電信委員會(FCC)的電信運營執照的拍賣工作,天才般地完成了拍賣機制的主要設計,使FCC的拍賣大獲成功,這也使米爾格羅姆成為全球拍賣領域和產業經濟學界最知名的人物之一。
根據史丹福大學官網介紹,米爾格羅姆設計的拍賣機制經歷過無數次複製和修改,目前用於數十個全球範圍內涉及數千億美元的無線電頻譜、電力和天然氣的拍賣。除此之外,米爾格羅姆還曾建議微軟網絡拍賣贊助搜索,以及谷歌首次公開募股拍賣股票等。
米爾格羅姆的研究領域非常廣泛,除拍賣理論外,他還在激勵與組織、數理經濟與博弈論、網絡經濟、價格戰略、精算科學等領域多有著述。
威爾遜1963年獲得哈佛大學商業管理博士學位,曾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和世界計量經濟學會主席,現任史丹福大學商學院教授。他與米爾格羅姆既是師徒,也是同事。兩人曾一起提出了在美國銷售無線電頻譜許可證的拍賣設計。
威爾遜的研究與教學涉及市場設計、定價、談判及有關產業組織與信息經濟學的相關課題。作為產業組織理論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威爾遜在價格理論、市場設計等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
從1980年起,威爾遜對於拍賣機制設計的理論與應用的研究取得重要成果,成為電信、交通和能源等領域的拍賣與競標機制設計的權威學者。
緣何青睞「拍賣」理論
與去年諾獎得主的全球貧困問題相比,今年的拍賣理論似乎顯得十分「小眾」。
事實上,拍賣是現實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經濟現象,比如政府通過拍賣確定木材、礦產、天然氣等能源的出售權,並出售有價證券,如國庫券、票據和債券。此外,工程項目的招股招標、土地使用權轉讓、碳排放交易等活動中,都會廣泛運用到拍賣。
在人們慣有印象中,不同人舉牌,最後價高者得,這是拍賣的基本原理。但在具體操作中,不同的拍賣設計將會極大影響拍品最後的歸屬和成交價格。拍賣的結果取決於三個因素,拍賣的規則、拍賣對象的估值、競標者所有的信息。拍賣理論可以解釋這三個因素是如何支配競標者的行為,還可以說明如何設計拍賣,以創造儘可能多的價值。但當同時拍賣多個相關物品時,拍賣任務顯得特別棘手。
今年的諾獎得主通過創造新的定製拍賣模式,使拍賣理論更適用於實踐。威爾遜開發了具有「共同價值」的物品拍賣理論,這種價值在事先不確定,但最終對於每個人都一樣,譬如射頻的未來價值或特定區域內礦物質的數量。威爾遜解釋了為什麼理性的競標者傾向於將競標價格置於他們對共同價值的最佳預估以下:他們擔心因付出太多而輸掉。
米爾格羅姆則制定了更為籠統的拍賣理論,不僅允許出現共同價值,而且允許出現投標人之間的不同私人價值。他分析了多種拍賣形式的出價策略,表明當出價者在出價過程中了解彼此的估計價值時,這種方式將給賣方帶來更高的預期收益。他把激勵機制和複雜性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對競標者來說簡單和直接的拍賣,與傳統拍賣設計相比,這種拍賣方式極大改善了資源配置。
獲獎後,被問到「網際網路如何改變了拍賣」時,威爾遜回答,網際網路「非常深層次」地改變了拍賣,得益於網際網路,各種企業都在不斷地進行拍賣。他列舉了搜尋引擎上的廣告銷售以及eBay等公開拍賣的商業活動。威爾遜還列舉了金融交易中網際網路對拍賣的深遠影響。他稱,在金融交易中,有很多買賣資產的場所,它們通過網際網路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就給金融市場帶來了「即時交易」。
「兩位獲獎者的學術探索表明,為了實現有限理性、信息不對稱條件下效率與公平的最優兼顧,機制設計的細節非常重要。」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評價認為,當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全球經濟萎靡,保護主義盛行,要從變局中開新局,需要注重細節、尊重現實、激勵兼容的機制創新,進而為國際秩序重建、疫情防控與經濟恢復創造條件。
2020年諾獎,比較微觀,可能沒有直接提供解決當下問題的學術指引,但依舊提供了尋找長期出路的智慧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