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通暢幸福來——懷化市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見聞

2021-01-08 瀟湘晨報

「山路」通暢幸福來

——懷化市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見聞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軍 通訊員 楊玉捷 向桂芳

看著滿載冰糖橙的貨車沿著寬闊的山道遠去,周太江笑了,如冬日裡和煦的暖風。

「山路難行果難銷」曾經困擾著這位侗家漢子,種植的冰糖橙深藏芷江侗鄉無人問。

而今,水泥公路通到家門口,不僅讓他的「山果」出山,還遠銷俄羅斯,成了遠近聞名的種植大戶。

隆冬時節,記者深入懷化山區,探訪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取得的成效,體味出山區百姓出行不再難的歡欣,見證脫貧攻堅的新氣象。

「讓鄉裡人像城裡人一樣走好路」

——幹群同心 攻堅克難

懷化多山,抬頭是山,低頭是山,山區面積在全省最廣。

坡高嶺陡,公路不暢,山貨出不去,農用物資進不來,綠水青山沒能變成「金山銀山」,貧窮像一座大山壓得村民喘不過氣來。

「舉全市之力打通扶貧道路『最後一百米』,建好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幸福路』,絕不讓任何一個地方因農村交通問題在小康路上掉隊。」這既是懷化市委、市政府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奮鬥目標,也是向全市廣大人民群眾的莊嚴承諾。

一條彎彎曲曲的進山公路蜿蜒而上。從山溝裡的漵浦縣沿溪鄉政府出發,記者驅車來到山頂朱家園村。

村民王文生哼著小曲,趕著一群羊迎面而來。他說:「我們住在山頂上,過去沒有通公路,出門半步難。賣頭豬得請4個人抬下山,除去各項費用,所賺無幾。搭幫縣委原書記蒙漢為我們修通了這條路,去年養殖收入達到15萬元。」

8年前的一個夜晚,時任漵浦縣委書記蒙漢打著手電,沿著山路,爬上朱家園村走訪,群眾行路難感同身受。

他對隨行的縣直部門負責人說:「要儘快修好這條路,錢不夠,一起湊!」當年國慶節前夕,這條7.5公裡的水泥路修通了,成為連接山上山下9個村共用的「黃金路」。

從沿溪鄉來到統溪河鎮,一條大道直通大山深處。行至盡頭,30多戶人家住在半山腰上。楓林村村民蘇琴說:「去年7月,政府投入100萬元,將公路修到家門口。我家不但脫了貧,還建了新房,買了小車。」

擲金百萬,只為幾十戶人家修一條「出山路」。可見為百姓脫貧毫不吝嗇。

「讓鄉裡人像城裡人一樣走好路。」2013年,蒙漢上任伊始,脫貧攻堅第一場硬仗,就是拉通全縣的「斷頭路」。至2016年,漵浦全縣共拉通「斷頭路」871公裡。去年7月,這位被當地群眾親切稱為「路書記」的他,倒在了脫貧攻堅的路上。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既破「阻塞」,又疏「血管」。一條條嶄新的公路蜿蜒伸向廣闊的鄉村。

沅陵縣涼水井鎮小楓溪村天湖池組坐落在雲霧山臨頂處,一條長達2.9公裡的嶄新公路盤山迂迴至頂,雲霧繚繞時公路仿佛升入雲端。

「這條『天路』是扶貧工作隊帶著我們幹出來的。」村民冉明說,工程開工期間,劈石鑿巖,工程難度非常之大。

天湖池組的人心,從未這樣的凝聚。村民踴躍出工出勞,送茶送飯。幹群攜手戰勝了重重困難,不久,一條直達山頂的盤山公路修通,公路21道拐成為一道靚麗風景。

懷化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胡詩軍介紹,近年來,懷化累計投入資金50多億元,新改建公路1.8萬餘公裡,全市農村交通實現了「村村通」到「組組通」,從通路到通客班車,從人暢其行到貨暢其流的飛躍,讓山區群眾實現了多年來盼望「出門水泥路,抬腳就上車」的夢想。

「路通了,幹什麼都方便了」

——道路暢通,百業興旺

種玉米、土豆,畝均年收入500元。種紫色葡萄,畝年純收入5000元以上。想脫貧,種啥管用?

這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對新晃侗族自治縣米貝苗族鄉爛泥村的農民而言,卻是一個難解的大問題。

帳誰都會算,可殘酷的現實擺在眼前:有想法,有膽量,就是沒路。

這個村曾地如其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該村的真實寫照。海拔700餘米,山高路陡,交通不便,從村到縣城需近4個小時。

如今爛泥村,公交車從山腳沿路而上,一直開到種植基地,曾經的荒山荒坡變成了脫貧攻堅的「聚寶盆」。爛泥村除擴大紫色葡萄種植面積外,還帶動貧困戶養殖香豬、種植金絲皇菊,大山深處的「山貨」銷往全國。

「路通了,幹什麼都方便了。我們正依託村裡千畝梯田、百米瀑布、千年古樹等自然景觀,讓村民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村支書蒲慶剛信心滿滿地說。

省政協委員、懷化「橙鄉合作社」發起人舒興華做了5年電商,人稱「橙子哥」。這段時間,他銷售柑橘忙個不停。

「這兩年,水泥路修到了村組,物流更通暢了。」舒興華介紹,懷化過去公路修到行政村,仍滿足不了「山貨出山」,許多橙子仍只能爛在樹上。

近兩年,隨著農村公路提質改造和自然村通水泥路(瀝青路),懷化打開了大山通向世界的大門,許多電商也開始「駐村入戶」。冰糖橙不但沒有滯銷,賣價還在上漲,產業逐漸壯大,品牌越來越響。

「如今做媒容易多了」

——打通的是路,貼近的是心

這幾天,漵浦縣兩丫坪鎮提高村的「媒婆」戴月娥有點忙。忙啥?聯繫了好多外鄉的姑娘來相親。

在提高村,戴月娥的知名度很高。原因是她有副熱心腸,樂此不疲為村裡光棍漢當紅娘,成功率還蠻高。

「如今做媒容易多了。前些年,可不是這般光景。村裡的路沒有通,說破嘴皮也沒有幾個姑娘願意嫁過來。有的答應先看看地方,結果走到半路就開溜了。如今,村裡變了樣,做媒成功率高多了,這兩年撮合成功十幾對。」戴月娥自豪地說。

「山高路遠彎又多,有女莫嫁提高村。」村支書劉成福接過話茬說,提高村過去出山的路不好,本村姑娘留不住,村外的姑娘不願來,村裡大齡光棍就有70多個。

「這條通往縣城的水泥路,就是一條『聯姻』路、幸福路。」劉成福感慨地說,路通了,產業也隨之發展起來,2018年,整村脫貧出列。隨著提高村各項事業都在「提高」,兩年多來,有20多個「老光棍」討上了老婆。

「住新房,娶新娘,脫貧公路來幫忙。」在該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結婚不久的「老光棍」王修文念起了順口溜,引得大家開懷大笑。

生活因路而便,民心因路而聚。很多像王修文一樣長期被出行難困擾的貧困群眾,走上了平安、放心的硬化路,心暖了,勁足了,與黨和政府的距離更近了。

1月4日,在芷江侗族自治縣三道坑鎮金廠坪村招呼亭,去鎮上趕集的村民李明月在裝修一新的招呼亭裡候車。

「過去只能騎自行車、摩託車,又慢又危險。去年鎮上開通了公交,政府出錢補貼,安全又方便。打心眼裡感謝黨和政府。」李明月說。

鋪下的是路,樹起的是碑,連接的是心,通達的是富。

【來源:華聲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北京銀行攜手中和農信 打通農村金融扶貧的最後一百米
    初心不改 致力小額貸款扶貧  隨著中國扶貧基金會小額信貸部的發展壯大,所惠及的貧困群體不斷增加,2008年,中國扶貧基金會在其小額信貸部的基礎上組建了中和農信公司,專注於農村小額信貸扶貧項目的管理與拓展。
  • ...小題大作」幸福來——懷化市系統性謀劃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剪影
    走向勝利——懷化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報導②「小題大作」幸福來——懷化市系統性謀劃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剪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新廠鎮營寨村搬遷戶吳光亮的小產業園。(靖州易地扶貧搬遷辦供圖)肖 軍 李青青夜幕降臨,辰谿縣錦濱家園,易地扶貧搬遷戶楊銀娥來到小區廣場跳舞。
  • 讓老百姓獲得感成色更足——懷化市織密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
    肖 軍 李青青 米承實 「隨口一說,紀委就把錢追回來了,心裡暖呀!」雖是天寒地凍,辰谿縣修溪鎮龔家灣村脫貧戶歐陽桃花的心暖意融融,臉上和她的名字一樣燦如桃花。 「錢不多,只有301.5元。但這麼小的事,紀委的幹部都能當大事來幹,真是難為(辛苦的意思)他們了!」她動情地對親友們說。
  • 鐵路扶貧給貧困戶暖暖的幸福
    這幾天,「一線見聞」受到社會關注。9月2日至6日,國鐵集團宣傳部、扶貧辦組織了「鐵路扶貧一線見聞」採訪活動走進了陝西勉縣。社會各界、特別是貧困地區的民眾從新聞報導中感受到鐵路部門打出建設扶貧、運輸扶貧、消費扶貧、產業扶貧的「組合拳」,在「精準扶貧」中助力貧困地區走上小康路。
  • 【懷化市】「山果」變「甜果」——懷化市以超常規力度下好教育...
    一書激起千重浪。倡議書在懷化各界引起熱議,經過大討論,懷化上下很快形成共識:緊握拳頭保重點,集中財力辦大事,有力推動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不讓貧困家庭輸在起跑線上。  抓責任上肩。市縣鄉三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親力親為抓教育扶貧,建立「市級推進、縣級落實,扶持到校、資助到人」的教育扶貧工作機制,著力解決教育扶貧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抓政策落地。
  • 懷化市「警保聯動」道路交通事故快速處理中心正式...
    為推動全國公安交管「20項放管服」改革措施的貫徹落實,根據公安部辦公廳、中國銀保監局辦公廳《關於加強警保合作進一步深化公安交通管理「放管服」改革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去年九月,懷化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聯合懷化市保險行業協會在「警保聯動」的統一協作框架下,以提升道路通行效率、高效服務人民群眾為宗旨,依託科技信息手段
  • 打通監督「最後一公裡」 保障業主幸福回家路
    天津北方網訊:踏遍萬水千山,走遍四海八方,內心最幸福溫暖的依然是回家的路。10月9日至13日,中建六局所屬中建地產(天津)有限公司中建城·瀾和灣項目高品質交房。
  • 精準扶貧幸福來
    羅洪俸在扶貧車間務工1月5日下午5點,在中益鄉鹽井村便民服務中心扶貧車間勞作了一天的貧困戶羅洪俸從扶貧車間裡走出來,回到居民點騎著三輪車駛往兩公裡之外的中益鄉小學,接回放學的兒子和女兒後,又拿起掃帚來到公用停車場打掃衛生
  • 奮鬥來的幸福最甜蜜——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新春見聞
    新華社北京2月18日電 題:奮鬥來的幸福最甜蜜——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新春見聞  新華社記者  春節來臨,正是各地群眾盤點一年收穫,紅紅火火歡慶農曆新年的時刻。記者近日在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多地走訪,處處感受到人們在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憧憬,對團結一致求發展、依靠奮鬥獲幸福的滿滿信心。
  • 甘孜州丹巴縣最後通公路的貧困村:群眾開啟幸福新生活
    長納村豐富的群眾文化生活  供圖   丹巴縣水子鄉政府      「來,來,來,足忙初你不要在那嘻嘻哈哈,又唱又 跳哦,把樓梯掌好,背棉絮下來了哈。」前來足忙初家幫 忙搬新居的村民甲布笑著說道。近日,甘孜州丹巴縣54個 貧困村中最後實現通暢公路的貧困村長納村貧困戶陸續搬 進了新居,開始了嶄新的幸福生活!
  • 「哭臉」向「笑臉」的幸福轉變——清鎮市扶貧「情緒牆」跟蹤服務...
    扶貧「三位一體」 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  「貧困戶雖然已脫貧,但在『兩不愁三保障』上還或多或少存在短板和不足,還有其他生產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因此貧困戶是有『情緒』的,可能是『笑臉』也可能是『哭臉』。
  • 微眾銀行構建可持續發展金融扶貧模式 助力脫貧攻堅戰
    ,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積極探索新的道路。自2017年開始,微眾銀行通過旗下「微粒貸」業務與合作銀行進扶貧嘗試,通過將核算業務落地的方式,向貧困地區貢獻稅收,形成了微眾銀行金融扶貧項目。WeBank截至2020年9月底,微眾銀行旗下微粒貸「金融扶貧項目」已正式落地全國41個貧困縣(其中國家級31個),項目總計為貧困地區貢獻增值稅稅額13.24億,新增稅收被當地政府用於改善道路、飲水等基礎設施條件,為當地經濟作物打通交易渠道
  • 福建三明市郵政構建四級物流體系 打通農村最後1公裡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福建三明市郵政分公司構建四級物流體系 最後一公裡,便捷又便宜福建省三明市沙縣鄭湖鄉慶洋村柿農張建華,每天下午都要在村口蹲守一會兒,等一輛墨綠色的麵包車。那是開往村裡的郵政「專車」,每天下午兩點準時到達,滿載村裡有名的「鄭湖水柿」,銷往山外。
  • 水潤民心 政澤後人——懷化市以民為本推動農村安全飲水全覆蓋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軍 通訊員 楊玉捷新年伊始,穿行懷化山鄉,有一道讓人難忘的風景,那就是當地百姓過上幸福生活那甜甜的笑容。追根溯源,因水而甜。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現在換上衝水式廁所,手一按,水一衝,乾乾淨淨。「自從有了自來水,改掉了祖祖輩輩使用的旱廁,生活質量大大提高。」兒媳婦吳謀連還主動提議把老房子裝修一新,買了洗衣機,裝上了太陽能熱水器。如今,兒孫經常回家探望老人,一家人其樂融融,老兩口的臉色一天天紅潤起來。走馬苗鄉侗寨,看到的兩處場景,記者真切地感受到「安全水」滋潤著百姓的生活。民生為上,治水為要。
  • 打通「斷頭路」 共建「聚寶盆」
    「這真是一條幸福路。以前到巴東野三關集鎮賣核桃、蔬菜,騎摩託車要3個多小時,現在只需要20多分鐘。」雁落坪村三組村民張其海指著新硬化的道路,笑容滿面。  雁落坪村位於秭歸西南部,毗鄰巴東縣綠蔥坡鎮中村,海拔較高,交通不便。2017年底,途經中村的巴野公路正式通車後,中村百姓出行大為便利,但相鄰的雁落坪村卻只能隔山望路,一條「斷頭路」阻斷了村民出行便利。
  • 6條城市道路主車道通車,打通「斷頭路...
    城市建設日新月異,交通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著居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同日,靈山大街跨辛泰鐵路橋工程也正式開工,擂響了項目建設的"戰鼓",開啟了泰城東部路網和道路樞紐建設跨越式發展的又一新徵程。這 6 條道路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泰城全局性、前瞻性、戰略性工程,不僅打通了"斷頭路",更是鋪就"擔當路"、夯築"實幹路",它們承載著市民的熱切期盼,充分展現了城市建設者腳踏實地、砥礪奮鬥的時代作為,開創出泰城建設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新氣象。
  • 蹲點深一度|「四好農村路」:錢從哪裡來 靠誰來養護
    一條彎彎的村路,連接起十裡八村的鄉親對幸福的渴望。沿著這條村路,產業進來了,資源活起來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的日子好起來了。硬實通暢的道路要通到每一戶村民家門口。自2019年10月起,我省全面啟動了村內通戶道路硬化工程,確定了2020年全省基本實現村內道路硬化的任務目標。「戶戶通」如何實現?路修好了,如何確保管養到位,讓「戶戶通」一起「通」下去?帶著問題,近日,大眾日報記者在沂蒙山區幾個村莊進行了長時間採訪。錢從哪裡來?
  • 扶貧路上 收穫幸福(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徵文)
    在上海出生成長,工作後辦廠做光伏生意,我從來沒想過會在38歲後去雲南發展種植、養殖業,走上農業扶貧的道路。而這一切,又是從旅途中一次偶遇開始的。幾年前,我去雲南香格裡拉旅遊,在嚮導的帶領下,來到當地老鄉扎西家歇腳。
  • 扶貧助力 振興鄉村——九鼎集團捐贈飼料助力產業扶貧
    2019年9月4日,一輛滿載著飼料的貨車,從懷化九鼎出發,經過蜿蜒的山路,歷時3個小時,終於到達了湖南省飼料工業協會在湘西自治州瀘溪縣洗溪鎮鄧家坪村的扶貧點。        瀘溪地處雲貴高原東端,武陵山南支餘脈,沅麻盆地西部地帶,是「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鄧家坪是瀘溪縣轄下一個典型的貧困村,當地自然生態山清水秀,政治生態風清氣正,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和相關部門支持下,很多往年在外地打工謀生的年輕人也陸續返鄉創業。但交通閉塞,資源匱乏,技術有限,也成為了當地人脫貧摘帽的攔路虎。
  • 孔雀開屏幸福來
    村民們在「孔雀園」裡看到競相開屏的一群孔雀紛紛笑逐顏開,拍照留念,交口稱讚上饒農行的扶貧工作是真扶貧,做實事,用真金白銀幫助白家圩村建項目,取得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成效,為他們村裡辦了一件大實事、大好事。  被老百姓交口稱讚的「孔雀園」,就是餘干縣楓港鄉白家圩村裡的產業扶貧疊加項目——餘干縣華惠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營的孔雀養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