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百年的神學博士,因捐錢救國被幽禁,蔡元培曾向他請教

2021-01-11 騰訊網

他是晚清人,卻精通8國語言,還成了神學博士。

他一生經歷5位皇帝,見證了6任民國領導的更替。

他的一生都在救國。

然而,這樣的人,卻被國人罵作賣國賊,以至於母親至死都不肯原諒他。

他一生的功績足以讓每個人敬佩,然而在臨終之前,他卻說自己只是一條狗。

一、心中大義

馬相伯,出生於江蘇丹徒的一個天主教家庭,他的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

5歲時,馬相伯入塾讀書,天資聰穎,極富幻想,最喜歡探詢天象運行奧秘。

12歲時,他做出了一件非同尋常的事。

那一年,他悄悄攢下不少錢,然後瞞著父母獨自離開家鄉,隻身一人徒步200多公裡到上海求學。

史家說:「這一走,中國近代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走進了歷史。」

18歲時,馬相伯掌握了拉丁文、法文等8國語言,研究數理、哲學、神學,還有天文學等學科。

30歲時,他終於實現夙願,獲神學博士的頭銜,成為一名神父。

後來,他回到了徐匯公學,擔任校長,講授經史子集。

當上神父不久,1871年,他便去寧國、徐州傳教。

他看到百姓民不聊生,欲籌百兩銀子散濟,卻遭遇教會蠻橫阻攔。

餓殍遍野,路有遺骨。

馬相伯再度自籌白銀賑災,也不出意外地受到教會阻攔。這一次,教會不只是口頭制止,直接將他幽禁自省。

自此以後,馬相伯開始重新審視教會。

他自出生,就與天主教結緣,長大也是就讀於教會學校,順理成章當上了神父,對於教會,他從未質疑過。但接二連三的事情,讓他終於認清了教會的虛偽。

38歲時,馬相伯決定脫離教會。

這個決定,遭到家裡強烈反對,甚至後來母親病重,也拒不見他。

可對於這個決定,馬相伯一生不悔。他堅信心中的大義,只是遺憾痛失自己摯愛的母親。

二、救國夢落敗

作為校長,馬相伯想要救國,可國家如此破敗,他幾乎無能為力。

後來,他決心利用自己一身才華,通過洋務運動,將西方先進的思想和技術引進中國,實現強國的夢想。

按照計劃,他和弟弟馬建忠一起成為了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幕僚,開展洋務運動和外交工作。

因為精通8國語言,李鴻章很重用馬相伯。只是,令馬相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做得最多的事,竟然事跟著李鴻章奔走於各大談判桌,充當翻譯,籤署一個又一個的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慘敗,北洋艦隊覆沒,洋務運動徹底破產,李鴻章被迫籤訂了「中日馬關條約」。

作為李鴻章的幕僚和外交使者,馬相伯也背負上了「賣國」的惡名。

全國上下都罵他是漢奸,是李鴻章的走狗、看門狗。

在母親葬禮上,他大哭不止。他想不通,他一心為國,卻為何換回的是天下人的唾罵,是母親至死都對自己的不原諒?

不久,他的弟弟馬建忠也累死在辦公桌上。

萬念俱灰之下,人生已入晚年,身心俱疲的他離開了官場。

三、培養無數人才

1900年,馬相伯將家中3000餘畝地,一併捐獻給天主教江南司教,為創辦「中西大學堂」用。

捐款時,他寫下:自獻之後,永無反悔!

他放棄了與李鴻章的交情,決心用改革教育的方法,來改變祖國落後面貌。

在南洋公學任教的蔡元培,就曾找馬相伯學過拉丁文。那時,馬相伯說:

你一個人,又人到中年,學了能有什麼用呢?

馬相伯的言下之意,是一個老人學了沒什麼用,最好找些年輕人來。

於是,蔡元培找來24個年輕人來一起學拉丁文。

馬相伯很開心,不僅僅教他們拉丁文,還把自己平生所學傾囊相授,包括哲學、邏輯學、數學。這些學生,有日後成為北大校長蔡元培,有日後創辦商務印書館的張元濟,甚至還有弘一法師李叔同等等。

他的學生,任何一個人站出來,都是那個時代大廈的一根頂梁柱。

3年後,馬相伯又擴大了教學規模,創辦了震旦學院,後來改校名為震旦大學,教學理念和中西大學堂一致。

之所以取名震旦,是因為「震旦」的寓意是「東方日出,前途無量」。

馬相伯希望這所學校能為國家輸出有用之才,並為中國的未來帶來改變。

他主張學生自治,推行學術自由。但這與教會的管理衝突,眼看學生中的自由之風就要衝破管制,教會再一次把馬相伯踢出了局。

1905年,馬相伯在好友嚴復、張謇的支持下,創辦復旦公學,即復旦大學、復旦中學的前身。

他一生數度毀家紓難,三辦學堂,視興邦為己任。辭世時,他兩袖清風,仍覺對國家、對人民做得不夠。

他已經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100歲。

臨終前,他留下了一句話——

「我是一條狗啊,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

相關焦點

  • 蔡元培:改造北大,教育救國
    對於北京大學和蔡元培來說,1917年都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折。以蔡入主北大為標誌,新文化運動真正有了實在的陣地,新舊兩個陣營最活躍的思想者們由他而匯集在了同一場域。教育救國之夢1916年9月,袁世凱因尿毒症暴斃三個月後,身在法國巴黎的蔡元培接到一封來自北京的電報。
  • 世紀老人的哀嘆:我是一條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也沒叫醒中國
    因為作為一名復旦的學子,你必須知道他,了解他,因為他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復旦的校名也是他從《尚書大傳·虞夏傳》中節選的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中取「復旦」二字而成。馬相伯1840年生於江蘇丹徒,他從1840年到1939年整整活了一百歲,而這一百年卻是中國戰亂頻發,最混亂、最昏暗的一百年。
  • 他是燕京大學宗教學院院長,被稱為神學博士,名噪燕園並馳譽華北
    燕京大學宗教學院院長趙紫宸,在美國留學時專攻神學和哲學,榮膺博士學位。歸國後,任教於燕京大學。後來,宗教學院院長伍庭芳逝世,趙紫宸即繼任院長。他學問大、名氣大、地位高、聲望高,但卻和藹可親、彬彬有禮、沒有架子,而且樂於助人、提攜後進。他的學生或與他有過交往的人,都為他誠摯和謙虛的神態所感染。全國宗教界人士,提起趙紫宸來,也無不敬服。趙紫宸雖是造詣很深的神學家,可是神學思想在他一生當中,卻一再發生變化。初期,他是屬於「新神學派」的,或稱「現代神學派」。他曾寫過一本《耶穌傳》,把耶穌看作是品德完美的人,而不把耶穌看成神。
  • 復旦創始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
    很少人會知道,那句"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其實是出自復旦大學最初創始人馬相伯先生。他作為清末和民國時期的傳奇人物,為踐行教育興國的理念,不惜毀家興學,儘自己所能地籌集資金全部投入到學校的創辦中。他用演講影響了全國人民,90多歲高齡時,仍在為救國奔走。讓老人欣慰的是,在他去世前終於看到了國家復興的希望。
  • 他74歲官至副國級,歸國神學博士,南京大學原副校長,享年98歲
    曾任南京大學副校長兼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所長,中國基督教兩會主席、會長,第七至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的神學博士丁光訓,是中國基督教新教三自愛國運動和現代派神學的代表人物之一,74歲官至副國級,享年98歲。
  • 人物|巴格達迪:從反對暴力的神學博士到嗜血如命的IS頭目
    川普說,「美軍軍犬追著他們,巴格達迪最後引爆了自己身上的炸彈背心,殺了自己,也殺了他的三個孩子,他的屍體因爆炸的緣故面目全非。」 自2013年宣布「建國」至今,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巴格達迪的控制下,不僅曾利用伊拉克與敘利亞的不穩定局勢奪取大片土地,而且其在近年來還在世界各地發起多次恐怖襲擊,造成大量平民死傷。作為極端組織頭目,巴格達迪對上述罪行負不可推卸的責任。
  • 金陵協和神學院神學博士課程教學步入新階段
    經過近兩年的學習,金陵協和神學院首批博士研究生已經修畢相關課程,成績合格,並通過外語考試和專業課程綜合考試,於2018年5月4日通過論文開題報告,順利成為博士候選人。根據《金陵協和神學院攻讀神學博士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規定》,2020年學院將有首批神學博士研究生畢業。
  • 漢學|馬相伯:那條吠了一百年的老狗
    但167年前的晚清,11歲的江蘇丹陽少年馬相伯,一身意氣地走進風中,他想見識這個廣闊的世界,獨自向兩百多公裡外的城市上海出發了。 他一頭鑽進上海徐匯一所教會學校,苦學法語、拉丁語、希臘語等七國語言,同時攻讀哲學、神學、數理和天文等學科。
  • 一條吠了一百年的老狗,想把中國叫醒
    但一個半世紀前的晚清,11歲的江蘇丹陽少年馬相伯,一身意氣地走進風中,他想見識這個廣闊的世界,獨自向兩百多公裡外的城市上海出發了。 他一頭鑽進上海徐匯一所教會學校,苦學法語、拉丁語、希臘語等七國語言,同時攻讀哲學、神學、數理和天文等學科。 他是中國那個時代罕見的能夠熟練運用七國語言的人才。
  • 我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但167年前的晚清,11歲的江蘇丹陽少年馬相伯,一身意氣地走進風中,他想見識這個廣闊的世界,獨自向兩百多公裡外的城市上海出發了。他一頭鑽進上海徐匯一所教會學校,苦學法語、拉丁語、希臘語等七國語言,同時攻讀哲學、神學、數理和天文等學科。他是中國那個時代第一個能夠熟練運用7國語言的人才。
  • 老照片:一代宗師高魯為蔡元培換算公曆生日(圖)
    去年10月,筆者在本版《簡字不簡單》一文中看到一幅天文學家高魯先生與蔡元培、李公僕、陳光堯等名人的珍貴合影,心情激動。高魯先生為中國天文事業做出了很大貢獻,今年是他130周年誕辰,筆者作為天文館退休人員對其一向充滿敬意。
  • 他一生創辦數所名校,晚年賣字為祖國捐款,臨終前為何自比一條狗
    馬相伯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國近代化期間,他曾無數次為國家發展奔波,作為一名愛國人士,馬相伯的貢獻不是一點兩點,但最後他仍舊憾然離世,留下一句:「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他一邊感嘆西方世界的發達,另一方面也明白自己已不是年輕之人,他認為「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為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為先」,於是轉變救國之路,決定教育救國。
  • 在當代的神學處境中,神學巨匠的衰落,發展了人們的獨立思維
    提到神學,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而我們今天就聊一聊它。縱觀整個教會史神學的研究方法已經發生了重大改變以往曾有過某些時期,在神學領域存在很天程度上的一致性,與之伴隨的是神學方法的一致性。羅馬天主教的學院便是其中一例了新玩教神學也曾一度表現出與之相似的一致性。
  • 哪位國軍上將曾因與蔣介石爭搶妓女而大打出手
    他在59天裡打牌15次,喝酒17次,進戲園11次,逛窯子10次。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1910年2月12日(舊曆)的雨夜,當晚,他在妓院喝花酒,之後又去「打茶圍」(即點名叫妓女,喝茶聊天聽曲),酒醉歸家時向巡捕尋釁,被罰款5元。這事對他觸動極大,導致「一次精神上的大轉機」。    這位年輕人名叫胡適。
  • 蔡元培的祖籍就在我們陳蔡 村民帶家譜來紹興求證
    「最近我們祖上堯仁公的墳墓被水淹了,要遷到村裡,需要立碑,村人囑我寫墓志銘,我查了一下家譜,發現了『恭五十六政公』,但不知道這與蔡元培自傳中的恭政公是不是同一個人,如果是,蔡元培的祖籍在我們陳蔡就有了文字證據。」蔡鐵權教授說。  蔡元培的兒子曾說自己祖上是陳蔡人  昨天,蔡鐵權告訴記者,自己與蔡元培的兒子蔡懷新在一起開過幾次會。
  • 揭民國出版第一大佬:與蔡元培同學 曾被光緒看中
    揭民國出版第一大佬:與蔡元培同學 曾被光緒看中 2015-01-24 09:15:39來源:半島晨報作者:責任編輯:鮑文玉 參與互動()   民國出版第一大佬  張元濟是商務印書館的創始人,大老闆,與蔡元培同學
  • 九子奪嫡失敗之後的皇子們被幽禁,那麼他們的幽禁環境如何呢?
    不過康熙喜歡他可沒用,主要得看他四弟雍正喜不喜歡他,雍正繼位後比較反感這位三哥,因為他太忠於太子胤礽了,雖然雍正對胤礽很不錯,但是對忠於胤礽的胤祉就不那麼友好了。雍正繼位後就派胤祉去給康熙守陵,後來雍正又找理由先將胤祉長子弘晟囚禁宗人府,將胤祉幽禁於自己的王府之中。
  • 金庸曾想赴北大讀本科經勸阻改讀博士
    僅隔一周,他就出現在南京的中學生中間。他在與學生對話時透露,金庸曾想到北大讀本科,經他「勸阻」,改為讀博士。  昨天上午,許智宏院士來到南京外國語學校和學生對話。十名北大保送生推薦候選學生早早等在會議室,高二、高一的學生也搬著凳子擠了進來,要一睹這位著名學者的風採。  一位女生特別喜歡傳統文化,她嚮往北大就是因為北大重視國學。
  • 起底巴格達迪:神學博士如何成為「全球頭號恐怖分子」?
    從神學博士到「哈裡發」:「全球頭號恐怖分子」是誰?巴格達迪曾被《時代》周刊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人」。阿布·巴克爾·巴格達迪(原名 Ibrahim Awad Ibrahim Ali al-Badri al-Samarrai)於1971年出生於伊拉克薩邁拉的一個遜尼派家庭。巴格達迪所屬的部落據稱是先知穆罕默德的後代,一家人對宗教非常虔誠。
  • 這百歲老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
    馬相伯,這個名字現在只有研究他的人知道,但民國時期幾乎沒有人不認識他。我們認識的民國大使大部分都在和他交往。康有為、梁啓超、蔡元培更是上門求教。9月18日事件後,馬相伯老人為抗戰捐贈了10萬元,但臨終前說自己是狗,他為什麼這樣說?老年人還有那些傳說中的經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