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創始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

2021-01-11 青琯評史人

很少人會知道,那句"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其實是出自復旦大學最初創始人馬相伯先生。

他作為清末和民國時期的傳奇人物,為踐行教育興國的理念,不惜毀家興學,儘自己所能地籌集資金全部投入到學校的創辦中。他用演講影響了全國人民,90多歲高齡時,仍在為救國奔走。讓老人欣慰的是,在他去世前終於看到了國家復興的希望。

堅信讀書能強民

馬相伯出生於1840年的蘇州丹陽馬家村,因為父母都信奉天主教,所以在他出生後,就被父母帶到了教堂經受天主教的洗禮。

在馬相伯5歲時,他喜歡上了天象學。為了學到更多知識,他12歲便來到了上海,進入了由法國耶穌會創辦的聖依納爵學校讀書。

馬相伯天資聰穎,當時八國聯軍聚集在上海,所以馬相伯在入了這個法國學校後,不僅學習了法文、希臘文、哲學、神學、天文等學科,而且還學會了8門語言。

在他22歲的時候,進入徐家匯的天主教接受了為期兩年的"神修"學習。馬相伯一路刻苦專研學習國外知識,在30歲時,就獲得了神學博士學位。

要知道,獲得這個學位,最少要攻讀8年左右的碩士學位,此後還得花12至13年攻讀博士課程。而這也為他後來辦學打下了基礎。

當時全國民生情況不容樂觀,多次戰爭後,很多災民處於水深火熱中,馬相伯籌集了2000兩白銀救濟災民。但他的行為反而遭到了天主教的強烈反對,一氣之下,馬相伯退出了教會。

脫離了教會,馬相伯就有了更多的時間去其他國家學習。在去了日本、朝鮮、法國和義大利等國家後他才發現,一個國家想要富強,研究科學、興辦實業才是強國之本。於是,他上書朝廷提出了建議和方法,可每次都石沉大海。

對朝廷失去了希望,馬相伯有些鬱郁不得志的困惑,他隨即回到了上海。經過了官場和出國的歷練,他的內心生出一種"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為本;求才之道,以設立學堂為先"的想法。

為了踐行自強求才的理念,他必須籌集更多的資金。他甚至決定把自己家拆了,改建成一所學堂,再把自己所有的土地捐獻給天主教代為管理,以此創辦了 "中西大學堂"基金,專門給需要的學生使用。

可以說馬相伯自己一生都在不停的學習,哪怕是清朝最後動蕩的時期,他都在儘自己的能力為國家出謀劃策。所以,才有了那句"救國不忘讀書,讀書不忘救國"的至理名言。

建校育人救國心

大家都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三所大學:北大、清華、復旦。而復旦大學的創始人就是馬相伯,這也是他為實踐自強求才之道深刻體現。

這所學校的前身叫做震旦學院。而復旦大學就是馬相伯被趕出這所學校後,才重新創立的。

1902年時,現在的交通大學還叫南洋公學,發生過一件"墨水瓶事件"。

當時,南洋公學文科班的一位老師,因為其中一個班級裡放的墨水瓶空了,就認為是這個班級學生的惡作劇。一氣之下報告了學校,而學校最後的處理方式竟然是把這個班級的學生都開除了。

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學校當時的教務長蔡元培和200多名學生憤然的離開了學校。

就是因為這件事,馬相伯在蔡元培的介紹下,收下了一批學生,正好開啟了他創辦的學校。為此,他還為這所學校取了個響亮的名字:震旦學院。震旦,意欲為旭日東升,擔負著以教育開啟中國曙光的重任。

學校成立後,他以"廣延通儒,培養譯才"為宗旨。更是強調「重視文藝、崇尚科學、不談教理」的辦學方針,當時的學子對此非常認可和推崇。

梁啓超在得知馬相伯創辦的學校後,更是讚譽:"今乃始見我祖國得一完備有條理之私立學校,吾欲狂喜。"

可以說馬相伯創立的這所學校,不僅廣納很多優秀的學子,更是成為了高等人才的聚集地。

馬相伯不僅非常熱衷於教育事業,對於革命他也是積極支持,還因此被趕出了學校。這是怎麼回事呢?

在1904年時,學校來了個非常有爭議的學生。他當時公然譏諷清政府的朝政,為此成為了朝廷緝拿的要犯。可是馬相伯在知道後不但沒有趕走他,還為他另外安排身份進入學校學習。

而當時,耶穌會想要把馬相伯創辦的學校改為教會學校,便借馬相伯需要養病為由,派了教會的人來協助馬相伯管理教務。他們除了要改變學校的教學方針外,還想讓馬相伯不要公然與清朝作對,以免波及教會。

教會的人自從代理了馬相伯的位置後立即開始了一系列的更改措施,廢除了原來的制度,還重新定了規則。而這與馬相伯的辦學宗旨是相對而立的,學生們對此非常不滿,於是紛紛退學抗議。

對於教會的行為,馬相伯深感不齒,無奈之下,只得選擇跟學生們一起離開。

失去了震旦大學,馬相伯並沒有就此放棄,而是想著重新再開辦一所學校。而當時被馬相伯護著的那個位清朝要犯就提出建議,新學校就叫復旦,意為復興震旦、自強不息。以此不忘創辦震旦學院的信念,更是一種復興中華之意。

馬相伯一聽,覺得甚好,於是就決定重新開的學校就叫做復旦。

這就是復旦大學的由來。

馬相伯從創辦學校起,就一直堅持相信只有育人才能救國;面對當時朝廷的不作為,他用自己的方式為國家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賣書籌款為救國

馬相伯在77歲時,聽說袁世凱復闢稱帝,對其非常痛恨,認為他是天下最大的賊。從此他決定隱居,不再過問世間任何事情。

可是,馬相伯對於興國之事從來沒有放棄。已經91歲高齡的他看到了國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深刻的明白自己的一份力對於國家來說有多重要。於是他親自執筆作書,用自己的作品總共籌到了十萬元,用來支援部隊。

此後,他更是連續4個月發表了拯救國難的廣播演講,為救國終日奔走。馬相伯先後發起了多個愛國就亡的組織,寫下了"恥莫大於亡國,戰雖死亦猶生"的聯語。他被人們公認為救國領袖、愛國老人。

後來因為戰爭,馬相伯在避難的過程中,病情加重,不得不留在越南養病。雖然身在異地,可是他卻一直惦記著國家安危。

在他百歲誕辰時,國家給他頒發了榮譽,稱他為 "國家之光"。可是,馬相伯卻認為自己無德無功,每聽到一句讚譽對他來說都感覺非常羞愧。

他在自己病情危急時曾說:"我只是一隻狗,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後來,前方傳來抗戰勝利的消息,馬相伯終於看到了國家振興的曙光。可是他並沒能看到國家真正富強的那一天,因為病情加重,馬相伯於100歲溘然長逝。

馬相伯的一生都在興學育人,而他的一生都在動蕩中度過。他堅持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國家,用自己的力量救國。時至今日,他創辦的復旦大學培育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作為中國文化知識的先輩,他值得我們致敬,學習。

相關焦點

  • 這百歲老人臨終前說: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
    9月18日事件後,馬相伯老人為抗戰捐贈了10萬元,但臨終前說自己是狗,他為什麼這樣說?老年人還有那些傳說中的經歷嗎?今天編輯介紹一下這位百歲老人。馬相伯出生於江蘇丹島,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信徒。老人的一生是從一場戰爭到另一場戰爭,為什麼這麼說?因為老人出生於1840年,趕上了鴉片戰爭,1939年去世,這是當時抗日戰爭最重要的時刻。
  • 我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
    年輕人彎腰去聽,聽了半天,只聽到一句:「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那年,老人整整一百歲,這位百歲老人,正是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生於亂世,長於亂世,死於亂世,走過了三個歷史時代,卻不曾叫醒中國。 今日中國缺少一味藥,名字就叫馬相伯!一、11歲的開掛少年:獨自暴走200公裡求學假想一下,人生11歲時,應該是什麼樣子?
  • 復旦創始人馬相伯:我是一條狗,叫了100年,也未把中國叫醒
    由於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經過一些有志之士的努力,我國終於擺脫了封建帝制的束縛,走出了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儘管說在社會變革時期,這些亂七八糟的亂七八糟的事情對人們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中國也將繼續墮落。
  • 世紀老人的哀嘆:我是一條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也沒叫醒中國
    「我是一條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發出這種哀嘆的是我國著名教育家、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當然,你如果畢業於復旦大學,那例外。因為作為一名復旦的學子,你必須知道他,了解他,因為他是復旦大學的創始人,復旦的校名也是他從《尚書大傳·虞夏傳》中節選的名句「日月光華,旦復旦兮」中取「復旦」二字而成。馬相伯1840年生於江蘇丹徒,他從1840年到1939年整整活了一百歲,而這一百年卻是中國戰亂頻發,最混亂、最昏暗的一百年。
  • 一條吠了一百年的老狗,想把中國叫醒
    年輕人彎腰去聽,聽了半天,只聽到一句:「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有把中國叫醒。」 這一年,老人整整一百歲了,他就是復旦大學創始人馬相伯(1840-1939)。生於亂世,長於亂世,死於亂世,走過了三個歷史時代,卻不曾叫醒苦難深重的老大中國。 今日中國缺少一味藥,名字就叫馬相伯!
  • 他一生創辦數所名校,晚年賣字為祖國捐款,臨終前為何自比一條狗
    馬相伯就是其中之一,在我國近代化期間,他曾無數次為國家發展奔波,作為一名愛國人士,馬相伯的貢獻不是一點兩點,但最後他仍舊憾然離世,留下一句:「我是一條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把中國叫醒」。震旦學院勢不可擋,天主教會擔心朝廷清繳,於是將它改造成教會學校,一是制定諸多條條框框,二是要求學生信奉天主教,還廢除孔子的誕辰假期,學生不滿這樣變相的壓迫,開始抗議。 當時已過耳順之年的馬相伯見狀,憤然退出學校。但是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在好友張謇等人的支持下,重新創辦學校復旦公學,也就是現在復旦大學的前身。
  • 精通八國語言,創辦復旦大學卻客死異鄉,死前嘆息:我只是一條狗
    精通八國語言,創辦復旦大學卻客死異鄉,死前嘆息:他只是一條狗,馬相伯是舊名馬志德,是有近代傳說的奇人,晚年自稱華封老人,近代中國著名的教育者和愛國者,創立了中國第一所私立大學——震旦大學,之後創立了如今的復旦大學。
  • 漢學|馬相伯:那條吠了一百年的老狗
    就連自己的母親,也不能理解兒子,甚至和外人常說:「我不曾生過馬相伯這樣的兒子。」 在臨終之前,馬相伯想陪在母親病榻旁,多盡孝道,可母親拒絕見他。直到去世,也不肯和兒子說一句話,而母親葬禮上,馬相伯大哭不止。
  • 精通八國語言,創立復旦的他,為何臨終前說自己只是一隻會叫的狗
    說到這裡,就免不了提起革命烈士林覺民。家庭條件優越的他完全可以選擇棲息於自己的安樂窩裡面,可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革命,誠然他愛自己的妻子和家人,但他心底那份對祖國深沉的愛和對那些生活在水聲火熱裡面的人民群眾的同情使得他選擇了另一條路。後人對烈士們充滿敬佩之情。壯烈的鮮花不僅開在這些舍己為民的烈士身上,也同樣開在那些捐資捐物的愛國者身上。
  • 遊走百年的神學博士,因捐錢救國被幽禁,蔡元培曾向他請教
    他一生的功績足以讓每個人敬佩,然而在臨終之前,他卻說自己只是一條狗。 史家說:「這一走,中國近代史上,一位不可或缺的人物走進了歷史。」 18歲時,馬相伯掌握了拉丁文、法文等8國語言,研究數理、哲學、神學,還有天文學等學科。 30歲時,他終於實現夙願,獲神學博士的頭銜,成為一名神父。
  • 一條狗,對我的拯救
    這條狗我們給它起了個順口的名字:歡歡,對於這種物件 還是存在一種歡喜的,因為之前養過一隻叫喜喜。起初也不甚在意,就覺得養個寵物娛樂娛樂生活。那時候我還小,對於寵物是完全沒有抵抗力的,整天抱著,不願意讓它自己走一步路。
  • 《一條狗的回家路》上映前來聊聊《一條狗的使命》
    《一條狗的回家路》在1月18日就要上映了,那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一條狗的使命》。多人將《一條狗的使命》與《忠犬八公的故事》做比較,其實這兩者之間沒有什麼可比性。雖然都是狗與人的故事,但是《一條狗的使命》更偏重於用荒誕的手法去探討人的問題,而不是簡單的人與狗的感情。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每個人大概都想過這個問題吧?
  • 《一條狗的使命》:過了幾輩子,我終於又遇到你
    《一條狗的使命》:過了幾輩子我終於又遇到你哈嘍大家好,我是xx,又到了說電影的時間了,今天給大家介紹一部高能催淚電影《一條狗的使命》,電影講述了狗狗輪迴五世,陪伴不同的主人度過不同人生階段,最後又回到最初主人身邊的故事。
  • 謝謝你,當我是一條狗
    比我小一號的胖子說了兩句即使已經過了N年,仍然讓我記憶猶新的話。第一句話很無恥:小夥子,消消氣。我罵你兩句你還生氣了?廢話,你罵我我當然生氣,要不然我罵你一頓試試?我罵你你特麼也得生氣!第二句話很語重心長:在一個單位裡面,別怕別人熊你,有人熊你,證明你還有用,如果連個熊你的人都沒有,那你可能就真的沒希望了。
  • 老人臨終前一天的表現
    民間有回光還照之說是真的嗎?老人臨終前一天的表現是什麼?生命走到盡頭時候,自己是能感知到的,如果老人以下徵兆,可能真的是要臨終了!死是一定的,活著卻有太多的不定數!所以,作為兒女,在老人生前要好好盡孝,別再老人去世才後悔,追悔莫及!
  • 光緒臨終前得知下一任皇帝是溥儀,沉默半晌說了一句話,字字悲涼
    晚清的朝政一直被把持在慈禧的手中,身為皇帝的光緒一直以來都被當做傀儡,雖然光緒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在親政,可是不管大小事務都還是要請示在頤和園中的慈禧,甚至最終因為發動「百日維新」而被慈禧囚禁,在慈禧臨終前更是以一包砒霜就結果了光緒。
  • 《一條狗的使命》:我叫貝利,四世四生我的使命就是帶給你幸福
    今天小編要推薦和分享的一部電影,叫做《一條狗的使命》。前幾天《一條狗的使命2》上映的消息佔據了微博的熱搜,不知道前天上映的電影有沒有像微博上所說的「看一條狗哭成一條狗」呢?可能提起《一條狗的使命》大家沒有那麼熟悉,但是提起《忠犬八公的故事》大家肯定都是知道的,這一部催人淚下的動物電影不管在什麼時候重溫都能夠再次讓人感到內心的柔軟。《忠犬八公的故事》和《一條狗的使命》系列電影都是出自於同一個日本電影導演,他叫做拉斯霍爾斯道姆。距離《忠犬八公的故事》已經時隔八年,這次鏡頭再次對焦動物,還沒看過《一條狗的使命2》的小編表示非常的期待。
  • 狗狗經過幾世輪迴,竟然找到主人陪著主人變老《一條狗的使命》
    今天為大家介紹一部狗狗經過幾世輪迴,最後回到助人身邊的感人電影《一條狗的使命》曉芳說電影貝利經歷了兩次重生,他遇見了自己的主人,醫生在媽媽的幫助下伊森獲得了爸爸的同意收養了貝利,伊森和貝利開心的一起玩耍,漸漸地他們的感情越來越深。
  • 一條狗的命運
    每個人成長的記憶裡,都有自己難以忘懷的故事,可以是一個人、一件事,一樣東西⋯⋯我想起高中時代我家養的那條叫阿黃的狗,總是有想流淚的衝動,阿黃是我給它取的名字。阿黃是我家養的一條母狗花花生的。話說花花懷孕時肚子好大,我家人都以為至少要生五六個狗寶寶,哪知到生的時候,只生了阿黃一個,然後我們等啊等啊竟然沒了!
  • 一條狗引發的戰爭
    有一天,我在今日頭條上發布了我最真實的想法。我說老公的狗從德國運到中國來花了我將近2萬塊錢。現在,他的狗想叫又叫不出來,他想帶狗去寵物醫院去看病。我把毛毯還給兒子,老公趁我不注意,又偷偷把毛毯拿給狗蓋!我說,你的狗就那麼重要嗎?你這樣做還有人性嗎?正常人,誰不是把最好的給孩子?不過是一條狗而已,你要把它當菩薩供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