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近代中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經過一些有志之士的努力,我國終於擺脫了封建帝制的束縛,走出了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儘管說在社會變革時期,這些亂七八糟的亂七八糟的事情對人們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中國也將繼續墮落。
任何參加過高考的人都應該知道,復旦大學是一所很好的學校,在了解復旦歷史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復旦大學的創建者馬相伯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儘管說他這輩子為中國的發展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臨終前,他對世人說,他是一條叫了百年的狗,即便如此,還是沒能喚醒中國。馬相伯一生到底經歷了怎樣的艱難困苦掙扎呢?
出生於1840年的馬相伯,由於雙親都是天主教信徒,因此在襁褓中就受天主教洗禮。馬相伯五歲時,正式入私塾讀書;十二歲時,他又入上海地區學習,成為聖依納爵公學的學生。
1858年,馬相伯一家也正式離開了故土,定居上海地區。馬相伯於1876年獨立籌募銀幣兩千兩,賑濟災民,由於他的行徑違反了教會的一些規定,因而也遭到了教會的幽禁懲罰,在這種情況下,馬相伯便與耶穌教會分離,選擇還俗,從此,他就開始了外交與洋務運動的事業。
他在探尋洋務運動的過程中,先後到朝鮮、日本、美國等國學習,日本維新變法和朝鮮封閉地區的政策,給他帶來很大的衝擊,馬相伯也意識到這一內容:要使國家富強,就必須發展科學事業。
儘管當時馬相伯說過許多有關國家發展的建設性意見,但政府並未採納他的意見。後來,馬相伯也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於是在1900年,他把所有的家產都捐給了天主教江南司教,然後,他還用這筆錢換來了一大筆財產,用來創建「中西學堂」。
光緒二十八年,南洋公學由於一件特殊的歷史事件,導致學生集體輟學,當時馬相伯還決定為這批學生開辦一所新學校。那時,他以中西學堂的理念,創立了震旦大學院。
震旦大學於1903年2月正式成立,它是中國近代第一所私立大學,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曾被譽為「中國第一演說家」的馬相伯,從這一榮譽稱號中也能感受到,他的思想具有一定的進步性。
馬相伯1905年因耶穌會會士希望將震旦大學改為教會學校,被迫退出震旦,後來在張騫、嚴復等人的支持下,在江海地區另設復旦公學,即復旦大學的前身。
雖然馬相伯在辛亥革命前後已過了七旬,但他仍是許多政治家敬重的人物,直到1914年,有一位學生為馬相伯籌得了萬元來彌補他的喪事之痛,然而後來馬相伯把這筆錢轉到啟明女子中學,作為教育經費。
自九一八事變後,馬相伯已年過九旬,此時為了能喚起中國人的鬥志,他便四處奔走呼號。那時,在馬相伯的資助下,他共籌得十萬元,這些錢也都用來支持抗日了。馬相伯自一九三二年十一月起,在四個月內,連續作了十二次國難廣播演說,為祖國救亡圖存,他在思想上也做了很大貢獻。
一九三九年馬相伯病逝,當時中國也正處於關鍵時期,以抗擊日本侵略者。而且在臨終前,馬相伯還說他是一隻狗,叫了一百年,也沒能叫醒中國。當時,馬相伯的一句話引起了許多人的深思,後來又有更多的人參與到國家的救亡活動中來。
通過對馬相伯一生的了解,可以看出,儘管說他個人的生命對於國家的發展已經失去了應有的保障,但他並沒有把自己的得失放在首位,也可以說,正是由於馬相伯的影響,才有更多的有志之士加入到國家建設的過程中來,而且,在這些革命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社會正逐步走上發展的軌道。我深信,在未來的日子裡,復旦大學還將繼續傳承馬相伯的精神,在眾多人才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中國必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