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三十多欲,百事難立;四十多情,雞犬不寧」,什麼意思?

2021-01-16 號外娜娜說歷史

俗語:「三十多欲,百事難立;四十多情,雞犬不寧」,什麼意思?

文/號外娜娜說歷史 圖/網絡

人到中年,總是時常感嘆時光易逝,人生易老。隨著時間的推移,人也終究年華不再,容顏衰老,這都是無法更改的自然規律。我們從天真爛漫的孩童到精力充沛的青年再到對凡事都索然無味的中年,以及老年,無不時刻感受著成長的力量。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歷的成長,我們開始懂得了對人生百態有所取捨。

而對此,古人們也是深有感觸,因此總結了很多的人生經驗供我們後人學習參考。其中就有這樣一句俗語:「三十多欲,百事難立;四十多情,雞犬不寧。」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關於這句俗語的含義以及它背後的深意。我們不得不承認隨著年紀的增長精力也沒有了年輕時候的旺盛。

人到三十,無疑是人生中一個重要的年齡階段。子曰三十而立,說的就是人到三十,應該有自己的家庭和事業,成為一個可以獨立於社會的人。而我們這句俗語「三十多欲,百事難立」中的「欲」一是指人們對異性的欲望的本能,三十正值壯年,若是不懂得對自己的欲望加以管控,那麼只能是面如死灰形容枯槁。

另外一個意思就是說,人到三十充滿力量,對於任何事情都有想嘗試的衝動,這個年齡段面臨著來自各個方面的誘惑,若是不懂得正確的對待別的欲望,貪圖錢權,那麼很可能就會影響到自己妻兒父母的正常生活,所以,這個年紀一定要專心與事業和家庭,有勤勞務實的精神最重要,否則三十轉眼即過,到了四十,奮鬥的基礎都沒有,就一切都晚了。

而這後半句「四十多情,雞犬不寧」的意思也很好理解。顧名思義,人到四十都是有家庭的人了,這個年紀不像年輕的時候一樣說分手就分手,畢竟已經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況且,若是因為多情而引發家庭矛盾甚至是家庭破滅,那麼對於家裡孩子的成長環境是很不利的。所以這個時候千萬不能處處「留情」了。

這不僅是對家庭的負責,對愛人的負責,也是對孩子的負責,更是對自己的負責,畢竟誰也不想中年正生活穩定的時候妻離子散吧。另外它還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告訴我們,人到四十,幾乎走了人生的一半,這個時候經歷了很多的風風雨雨,萬不可因為工作或者是其他的原因而導致情緒波動頻繁,影響正常生活,這個年紀更應該做到心如止水,波瀾不驚。

相關焦點

  • 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啥意思?
    尤其是冷不丁地說出一句具有哲理的俗語,更是豐富了我們的內心世界。到現在我都記得一句俗語:「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現在想來依舊非常的有道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對事物的看法逐漸變得更深入更全面,這也是因為不同的年齡,所承擔的使命和責任的不同所導致。四十是人生當中的一個重要關口,也是生命當中非常重要的轉折。
  • 王陽明告誡後人:「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王陽明告誡後人:「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王守仁,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明憲宗成化年間,出生於浙江餘姚。陽明先生終年57歲,「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一句話是在王陽明五十知天命之時,與弟子溝通心得的時,感觸良多。
  •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
    王陽明心學智慧:「四十多欲,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人有所為,有所不為,每一段生命都有它該走的路,以及不能做的事。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對萬事萬物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年齡段所背負的使命也會因此而大不同相同。人的生命中,有機會建功立業的時間是有限的。
  • 古時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雖然很有道理,但是現在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因為現在的農村生活習慣已經大不如從前。現在可以說,四十正是農村漢子欲望很重的時候。二十三十如狼似虎,那四十的農村漢子,現在物質條件較好,基本都是身體強壯,欲望還是很強的。
  • 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啥意思?指的是什麼?
    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啥意思?指的是什麼?文丨蟈蟈論生活在農村的人們往往是樸素又平靜,很多人一生都沒有遇到什麼大風浪。但是凡事總會有例外,也有人走了岔路,最後追悔莫及。雖說看起來比較「俗」,但其實說出了很多人的真諦,即使現在,也值得認真去探索和思考,比如下面這句俗語「人到四十,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們知道這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嗎?指的是什麼?四十歲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四十歲以前,人生風風火火,努力奮鬥,四十歲以後,功名利祿皆可拋,生活的重心應該慢慢轉向家庭。
  • 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什麼意思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俗語,他們是老百姓生活經驗的結晶。比如"春雨貴如油""馬無夜草不肥"等,這些俗語都是老祖宗在生活中不斷積累以及總結出的經驗,在現實生活中依然富有哲理,因此流傳至今,一直未被遺忘有深刻的意義,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都有好處,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句俗語"四十望財,兩不碰,三不動,四不換",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 老人經常講:「公雞半夜啼鳴,雞犬不寧」,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老人經常講:「公雞半夜啼鳴,雞犬不寧」,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走進農村,隨處都可以看得到農村,養殖的各種家禽,豬、狗、鵝、鴨和雞羊等。老人就開始講:「公雞半夜啼鳴,將會雞犬不寧」,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公雞半夜為什麼會突然啼鳴?其實公雞半夜啼鳴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公雞具有夜盲症,在沒有任何光亮的情況下,它是看不到任何物體的。它的啼鳴是因為受到光束的照射,或者是遮雲的月亮露出笑臉,公雞以為是天明了,不由自主的就會發出啼鳴。
  • 俗語「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到底是啥意思?古人總結得很到位!
    老祖宗也用他們的智慧,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俗語,它就是「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如果你細細品味,就會發現古人的總結,真的是非常的到位!這個時候的男人應該像狼一樣,做什麼事情都帶著一股狼性,只有這樣才能為以後的生活打下基礎。狼有一種不服輸的特點,而且它善於團隊合作,這兩點對於三十歲的男人是很重要的。
  • 人過四十難成事,許是步驟沒搞明白,深思熟慮地排在首位
    王陽明在一生中說過很多給人啟示和引人深思的話,其中有這麼一句廣受流傳:「四十多餘,大勢已去;五十多情,雞犬不寧」。這句話其實是在說:一個人到了四十歲,如果還跟那些年輕人一樣有很多的欲望,那麼這個人將面臨一個很難解決的處境,未來之路將會坎坷難測。如果到了五十歲還依舊十分多情,很容易就收到情緒幹擾,那他一個人就會把整個家庭搞得雞犬不寧。
  • 「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到底是什麼意思?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俗話說:三十如狼,四十如虎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但是你真的明白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可以說一個人最重要的年齡階段在三十到四十歲。從古至今很多著作都說過年齡這個問題。這句話是總結人生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年齡階段。到了四十歲的階段,孩子長大了,你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此時要做的是更加成熟,提高老虎威嚴與穩重,減少狼性。這個年齡段的人基本事業有成,所以不能像年輕人一樣無所顧忌地亂拼亂闖。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多一些穩重,遇到問題要多進行思考。要像老虎一樣不管面對什麼樣的困難或者敵人,都靜下心來思考。
  • 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老祖宗的謹世良言,值得牢記於心!
    其實,年輕人大可不必這麼早就對自己失去信心,因為財富與經驗都是需要累積的,正如俗語「三十不發,四十不富」所說的那樣,凡事都需要循序漸進,急功近利是很難獲取好結果的。俗語 「三十不發」中的「發」字,所指代的意思並不是發財,而是覺醒或者發覺的意思。
  • 俗語「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男人像把土」,古人說的是啥意思
    在淳樸的農村地區,流傳著一種通俗易懂的語句,這種語句就是我們常說的俗語。俗語因其通俗易懂的特點,在廣大人民心中倍受歡迎,無論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如何,他總能說出幾句俗語。俗語是老祖宗根據生活經驗,總結下來具有深刻哲理的語句,牢記俗語更是可以讓我們在生活中規避風險,更好地走上成功之路。
  • 老人常說:「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將來尋死路」,什麼意思? - 農...
    鄉村是「俗言」的發源地,在各地都流傳著形式各異的俗語。這些俗語是古人遺留下來的文化財富,蘊含著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有著獨特的文化內涵。至今備受實用。今天筆者就為大家分享幾句。①「門前有馬非為富,家中有人不算窮」,這句俗語的理解是說,門前即使拴有馬,也不能說明這家人是有錢人,如果家裡有人能做事,肯吃苦就不會受窮。這句話也是在告誡大家,財富是人創造出來的。
  • 俗語:「貞婦愛色,納之以禮」,說的是什麼意思
    (文/江梳留影)「貞婦愛色,納之以禮」,一個讓人產生誤解的俗語。意思是說貞婦即使愛美,也只接受符合禮儀的服飾,而不會亂打扮。在這兩句之前,還有一句眾人都聽過的俗語,那就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一期就說下這句俗語,看有沒有道理。
  • 俗語:「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俗語:「男怕磨,女怕泡,雞怕攆,狗怕舔」,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在農村裡,有很多膾炙人口的俗語,雖然一些農村俗語說的比較直白,但正是這直來直去的俗語,卻道明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所以來說,這博大精深的農村俗語,我們後人不光要學習,還要傳承下去,並把精華的俗語留給後人。
  • 俗語說,人到三十不走三路,這是啥意思?
    除鄉下的環境讓人嚮往外,還有很多讓人著迷和欣賞的,比如鄉下的傳統工藝、習俗、俗語文化等等。新鄉農村有很多俗語,看似簡單,但卻有著很深的道理。其實這些俗語都很通俗易懂,我們只要經常聽老人講,慢慢也就明白了這句俗語講的是什麼道理。正如老人會用俗語教我們做人的道理一樣。正如農村一句俗語「三十不走三路,四十不碰三事」,有什麼意思?三十不走三路。
  • 搖人兒什麼意思什麼梗? 東北俗語了解一下
    搖人兒什麼意思什麼梗? 東北俗語了解一下時間:2020-05-27 18:2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搖人兒什麼意思什麼梗?東北俗語了解一下 搖人兒,東北俗語: 多用於發生衝突後,自己的人手不夠,只能先忍他一手,然後用大哥大,BP機,手機等通訊設備叫來幫手,讓自己的人數凌駕於對方之上,為自己創造更大的優勢來在衝突中佔到上風。 具體用法:搖人兒是吧   原標題:搖人兒什麼意思什麼梗?
  • 鄉下的一句俗語:「春風吹又生,吃穿跑斷腿」是什麼意思?
    鄉下的一句俗語:「春風吹又生,吃穿跑斷腿」是什麼意思?鄉村裡流傳著許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都是老一輩人們在生活和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這是一種廣為流傳的俗語,其中許多都與二十四節氣有關。就像今天要說的那句俗話:「春風吹又生,風吹又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具體指啥,有道理嗎
    不過農村人生活經驗豐富,在長期的觀察和生活中形成了農村的獨特文化,並且通過俗語的方式表現出來。 這些俗語中,有不少是老祖宗留給後人的忠告,其中有一句叫做「四十歲三不比,五十歲三不親」,這句俗語從何而來? 正所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過四十就意味著步入中年,和在這之前的年輕氣盛有所不同,到了這個階段,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應該有所調整,所以才有了「三不比」和「三不親」的說法,這句話具體指什麼呢?
  • 農村俗語30望子,40望財,50望人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講究?
    因此農村人就形成了這樣一句俗語,「30望子,40望財,50望人」。這句俗語就展現了農村人從30歲到60歲之內的奮鬥過程。~~農村人一生奮鬥過程大概是這樣的。從人一生下地到10歲之內,是孩童時代,主要是以玩耍,身體成長的重要時期,並且學習語言和簡單的日常生活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