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有望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人工納米酶

2021-01-12 健康一線視頻網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據表明,畸形和錯誤摺疊的α突觸核蛋白(帕金森疾病背後的「罪魁禍首」)能夠從腸道移動到大腦中,從而在大腦中擴散並聚集成為致命的塊狀結構—路易小體(Lewy bodies),隨著這些塊狀結構積累,其就會導致大腦細胞死亡。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no Toda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人工酶類,其能阻斷錯誤摺疊的α突觸核蛋白在大腦中的擴散,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幫助開發治療帕金森疾病的新型療法。

研究人員所開發的人工酶類擁有較強大的抗氧化特性,該酶是鉑和稱之為PtCu的銅的納米級組合產物,其抗氧化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該金屬組合的組成。Xiaobo Mao教授表示,活性氧所引起的氧化性應激是不可避免的,其會隨著機體年齡增長不斷增加,這是因為諸如機體中蛋白質降解等過程減緩所致。本文研究結果揭示了抗氧化劑的重要性,因為在帕金森疾病中,漂浮的活性氧自由基會促進錯誤摺疊的α突觸核蛋白的擴散,從而讓患者出現更為嚴重的症狀。

當注射到大腦後,這種納米酶類就能清除活性氧,吞噬這些活性氧並防止其對大腦中的神經元細胞產生損傷。這些納米酶類能模擬過氧化氫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而這兩種酶類在機體中均存在,其能幫助分解機體所產生的活性氧;而添加新型納米酶類後就能夠增強機體的反應。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了一種名為α突觸核蛋白原纖維模型的研究模型進行分析,該模型能夠複製患者的疾病表現,以及路易小體引發的疾病擴散和神經性退化。

研究者表示,我們開發的新型納米酶能夠降低α突觸核蛋白所誘發的病理學表現,並能抑制神經毒性的產生,除此之外還能降低機體的活性氧水平;這種納米酶能夠抑制α突觸核蛋白在細胞間的擴散和穿梭,以及從黑質到背側紋狀體的擴散,這兩個區域是中腦中影響機體運動和認知的兩個關鍵的大腦區域。研究人員最近才發現證據表明,α突觸核蛋白能沿著迷走神經從腸道擴散到大腦,後期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研究將相關研究結果聯繫起來深入分析,並開發出能靶向作用腸道的新型帕金森疾病療法。

最後研究者Mao說道,我們都知道,當直接注射到大腦中這種新型的納米酶類才能發揮作用,目前我們想知道是否當致病性的α突觸核蛋白從腸道跨越血腦屏障進入大腦後,這種納米酶能有效阻斷疾病的進展。當然這或許還需要後期更多的研究才能夠證實。

原始出處:

Yu-Qing Liu et al. Nanozyme scavenging ROS for prevention of pathologic α-synuclein transmi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 Nano Today (2020). DOI: 10.1016/j.nantod.2020.101027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新技術使不可治癒的神經疾病走向治癒
    然而,俄亥俄州立大學韋克斯納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人類免疫細胞,它似乎可以預防和逆轉視神經和脊髓的神經損傷。  這一發現可以讓研究人員創造出更先進的神經退行性免疫療法。  自然免疫學  免疫治療的新興領域  免疫療法通過刺激免疫反應或利用自身的免疫細胞治療疾病來改變免疫反應。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家們已經開始開發它們來解決各種各樣的醫療問題。  醫生已經用免疫療法來治療  某些類型  癌症。它們幫助免疫系統識別和破壞癌細胞。
  • 治療多種疾病的抗體療法研究新進展!
    科學家們深挖抗體譜尋找治療SARS-CoV-2之法!【5】J Neuroinflammation:開發出首個有望有效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靶向抗體療法doi:10.1186/s12974-020-01915-0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肯塔基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有望開發出一種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新型療法
  • PLoS Biology:一種非處方安眠藥有望治療新冠肺炎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LoS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克利夫蘭診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褪黑激素(melatonin)或許有望作為一種治療COVID-19的新型療法。褪黑激素是一種能調節機體醒睡周期的激素分子,其通常被用作一種非處方的安眠藥。
  • B肝新藥開發純化HBV- RT和尋找潛在逆轉錄酶抑制劑
    B肝針對聚合酶新藥指引,日本科學家獲得,高純度HBV- RT簡單的講,日本大阪大學醫學研究生院已經成功開發並獲得了高純度的HBV RT。研究結果表明,純化的RT蛋白具有T/P和底物結合活性。隨著YMDD的突變,底物結合活性顯示喪失,但T/P結合活性則不明顯。
  • 納米藥物輕鬆殺死癌細胞 癌症有望成慢性病
    (荊楚網)金報綜合消息 美國密執根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用於癌症治療的納米藥物。動物實驗顯示,納米藥物能有效地將藥物送到癌細胞中,保護健康細胞不受到藥物的傷害,納米藥物的療效比正常藥物要高十倍,而且毒副作用非常少。納米藥物的分子直徑小於5納米,小到足以能穿越細胞膜,科學家讓納米藥物攜帶了抗癌成分甲氨蝶呤,還有葉酸及一種螢光劑。
  • 治療貓冠狀病毒的藥物可能是治療COVID-19的關鍵
    Lemieux說:"聯合治療是有可能的,所以需要多種治療方法。"2003年全球爆發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後,化學家John Vederas、生物化學家Michael James (現為名譽教授)和其他美國科學家研究了一種阻止病毒在實驗室複製的機制。
  • 一種新的失智症療法或將承載於新型嗅覺刺激設備上
    阿爾茨海默症是因為神經元退變導致的以智能減退為主的疾病,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性格改變,肢體活動沒有明顯障礙,隨著病程進展,逐漸出現生活不能自理。帕金森病是因為腦內多巴胺能神經元減少引起的,表現為肢體靜止性震顫、行動遲緩、肢體僵硬強直、姿勢步態異常,帕金森病也可以合併有智能減退、痴呆的表現,通常在疾病後期比較明顯。
  • 中山大學團隊研究開發新型納米顆粒新冠疫苗 默沙東抗愛滋病新藥...
    ·近日,國際頂級免疫學期刊《Immunity》刊發了中山大學人類病毒學研究所教授張輝課題組開發針對新冠病毒的新型納米顆粒疫苗的最新成果。課題組發現,通過納米顆粒偶聯可以顯著增強蛋白疫苗的保護性免疫響應,目前,這款中大原創的新冠納米顆粒疫苗正在向國家藥監局申報臨床批件。
  • DNA「碎紙機」:科學家開發出全新CRISPR基因編輯工具
    【CNMO新聞】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新的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工具。由密西根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領導的研究人員將這種新工具比作為一臺能夠清除長段DNA的「碎紙機」。相比之下,以前的CRISPR工具更像是一把剪刀,可以進行單獨的剪切。
  •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癌症進化  Emma Chou • 2020-08-05 14:20:57 來源:前瞻網 E2368G0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利用氯喹抑制自噬通路增強納米催化治療的原理示意圖 為了實現這個構想,近日,該科研團隊將具有強催化能力的鐵基的MOF納米催化劑和自噬抑制劑氯喹聯用(圖2)。MOF (Fe)納米顆粒在酸性環境中可以表現出類過氧化物酶的性質,能夠將H2O2分解為具有強氧化性的·OH。
  • 以斑馬魚為模型,揭開帕金森氏疾病的「面紗」 |MDPI
    是一種正在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的可導致嚴重殘疾的神經退化型疾病,其臨床特徵表現為神經系統中神經細胞的傳遞丟失。多巴胺神經元細胞的喪失會表現出如集靜息狀態震顫及行動緩慢等許多典型的PD症狀,但由於其病理影響更為廣泛,也會導致一些非運動症狀。目前針對PD的治療方法只能改善其臨床症狀,並不能根本上改善疾病的發展進程。 PD患者腦中存在一種名為Lewy Bodies (LBs) 的胞漿內包涵體。
  • 並非人類「專利」,食蟹猴也會罹患帕金森病
    戰勝帕金森病,是長期以來人類的夢想之一。帕金森病也叫帕金森症候群,是一種常見而又可怕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也被稱為「震顫麻痺」,多見於老年人。據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達到1%,是老年群體中位列第四的常見神經變性疾病。  目前,科學家們正嘗試通過實驗動物,向攻克這一人類頑疾的徵途進發。
  • 推進綠色發展,各國競相開發新材料與能源環保技術
    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設備,通過一種蛋白納米薄膜,利用空氣中的水分產生電能,這一技術可能對可再生能源、氣候變化等產生重大影響;他們研製的全新儲能磚,可以像電池一樣儲存電能,成為一種多用途增值建築材料,有助於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他們開創的使用溶劑回收多層塑料中聚合物的新方法,有望大幅減少塑料廢物對地球環境的汙染,而將聚乙烯聚合物轉化成高價值烷基芳族分子的低溫催化方法的開發,則為塑料廢物的循環再利用開闢了新途徑
  • 美洲駝納米抗體有望「叫板」新冠病毒
    12月22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人員在《科學報告》發表研究稱,他們從一隻名為Cormac的美洲駝身上分離出了一組有望對抗新冠病毒的微型抗體(或稱納米抗體)。這項由美國國立神經病學與中風研究所的腦成像實驗室神經科學家Thomas J.
  • 新型光電傳感存儲器讓人工視覺系統更加「眼明心亮」
    【來源:科技日報】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科研人員與國內多家單位合作,提出了一種基於鋁納米晶浮柵的碳納米管非易失性存儲器,為可穿戴電子器件及特殊環境檢測系統提供了新型器件的設計方法,有望應用於新一代集探測、存儲與處理於一體的人工視覺系統上。
  • 傳遍了朋友圈的羊駝-納米抗體平臺究竟是什麼?
    1993年,比利時科學家在自然雜誌中首次報導羊駝外周血液中存在一種天然缺失輕鏈的抗體,稱為納米抗體。該種抗體只包含一個重鏈可變區(VHH)和兩個常規的CH2與CH3區,卻具有非常好的穩定性,不像人工改造的單鏈抗體片段(scFv)那樣容易相互沾粘,甚至聚集成聚體。
  • 揭秘能有效治療多種癌症的「完美組合」!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墨菲特癌症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進行臨床研究鑑別出了一種能有效抵禦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新型藥物組合。【5】MCP:科學家鑑別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新型藥物組合doi:10.1074/mcp.RA118.000713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Moffitt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利用一種新技術鑑別出了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新型藥物組合
  • NSMB:蝸牛毒液可被開發成速效胰島素 有望徹底治療糖尿病
    圖片來源:www.sciencedaily.com2016年9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從海中生長的錐形蝸牛(雞心螺)體內提取出的毒液或許能夠幫助開發超級速效的胰島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