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廠相對國內零配件企業較為強勢的態度,是當前北鬥導航等應用在汽車領域推廣滯後的一大難點。
這在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應用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苗前軍看來,推廣北鬥應用,並不能僅靠行政幹預或是「講人情、攀老鄉」關係,必須從產品入手,真正以服務品質謀求市場。
苗前軍(中)與媒體座談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2000年,我國建成北鬥導航試驗系統,成為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可全天候、全天時為用戶提供高精度的導航、定位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
今年是北鬥正式服務亞太地區的第二年,在我國交通運輸、氣象、公安、民政、農業、國土等涉及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北鬥已經得到廣泛應運。此外,在東協的泰國、緬甸等國家北鬥已有應用,也正與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開展交流,並已和俄羅斯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在對方境內建設導航站。
「北鬥導航系統雖一舉打破GPS壟斷地位,但也並非是要取其代之。」苗前軍解釋道,現在市面上在用的北鬥導航系統,內部也都會兼容設置GPS系統,共同為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北鬥當前有4顆3.8萬公裡以上的高軌衛星,單點定位精度和GPS相差無幾,為10米段。而不同於GPS通過天基進行彌補,北鬥在國內主要通過地基增強信號,以使定位精度達到亞米級。
有北鬥之父稱號的中科院孫家棟院士曾用「僅受人類想像力限制」來描述北鬥應用之寬泛。而苗前軍也指出,民用市場是推動北鬥應用普及最給力的領域。
當前雖然使用北鬥信號服務免費,但正如苗前軍所言,北鬥在民用領域的廣泛推廣卻帶動了眾多行業迅猛發展。
「北鬥今年預計市場份額可達20%,2015年目標產值規模可至2000億元。」苗前軍指出。
江淮和悅批量前裝北鬥導航
而在汽車行業的車載電子領域,由長虹佳華自主研發的北鬥車機已經在江淮和悅上批量前裝。且比亞迪、長城、一汽等企業也在對北鬥導航進行探索,有望實現量產裝車。
雖然汽車領域北鬥已有所斬獲,但在苗前軍看來還遠遠不夠。「儘管導航系統和用車息息相關,卻與其它領域北鬥日益升溫不同,就汽車行業現狀看,推廣並不易。」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汽車企業更願意接受海外技術,對推廣北鬥而言,外資就先不談,其實本土品牌熱情也不太高。畢竟成本約為2000元的導航系統對於動輒十幾萬元的整車量級太小。北鬥導航應用製造商想要進入主機廠零配件採購體系有一定難度。
這不禁另筆者想起早前在某零配件論壇上,與會嘉賓紛紛直言,掌握核心零配件技術才是成為汽車強國的關鍵,但當下國內零配件企業卻面臨被主機廠拋棄的境地,舉步維艱。
其實早在2012年底,為推動北鬥應用普及,交通運輸部曾下發《關於加快推進「重點運輸過程監控管理服務示範系統工程」實施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確要求,2014年至2015 年兩年時間內,在江蘇、安徽、河北、陝西、 山東、湖南、寧夏、貴州、天津等9省市以及珠三角地區試點強制「兩客一危」(旅遊包車、大客車、危險品運輸車輛)車輛安裝雙模北鬥導航設備,其後在全國推廣。
但就當前情況看,效果並不達預期。
「該通知曾被看做是北鬥在汽車領域破局的尚方寶劍,但從現實看,情況並不理想。據此分析,我個人認為推廣北鬥應用,並不能僅靠行政幹預或是依賴攀「老鄉」關係,必須從產品入手,真正以服務品質謀求市場。」苗前軍坦言。
此外,在苗前軍看來,當前業內已經湧現出如長虹佳華等一批具備一定實力的北鬥應用製造商。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個性化需求越發旺盛,對於北鬥而言雖是挑戰但也是機遇,如何儘可能滿足消費需求將是北鬥破局關鍵。(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