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都是愛,卻扭變成仇恨,孩子這面鏡子你是否好好照過

2021-01-08 韓韻兒快樂教育
圖片/來源於網絡

父母無奈將他們眼中的「問題孩子」送到一所訓練營接受為期三個月的「改造」。這些孩子大多叛逆,不想上學,和父母對著幹,有時甚至用死亡去威脅自己的父母。

父母明明對孩子是滿滿的愛,可換來的為什麼是孩子的叛逆和仇恨?一部央視跟蹤拍攝的記錄片《鏡子》值得我們做父母的進行反思。

也許我們的孩子還沒到紀錄片中「問題孩子「那樣的程度,可我們多多少少卻犯著片中父母所犯的錯誤。

圖片/來源於網絡

1、 因為我愛你,所以我才控制你

當教練讓孩子們思考我是誰的時候,有個孩子這樣寫道:「我是一個機器人,只要輸入程序我就會照做。曾當教練讓孩子們思考我是誰的時候,有個孩子這樣寫道:「我是一個機器人,只要輸入程序我就會照做。曾經,我的主人無論吩咐我做什麼,我都會去乖乖去做,風當教練讓孩子們思考我是誰的時候,有個孩子這樣寫道:「我是一個機器人,只要輸入程序我就會照做,風雨無阻。在他們眼中,我是一個好機器人。轉眼之間十七年過去了,很不幸,有一天我感染了病毒,我開始不聽使喚,無論主人輸入任何修復程序,都無法將我修復。主人手足無措了,他們將我所有的程序全部刪除一空,無論好壞。

從孩子的口中能感受到他的父母屬於控制型父母,把孩子當做一個物品來對待,想放在哪就放在哪,高興的時候會捧在手裡欣賞,生氣的時候又會狠狠地摔在地上,而這件物品卻不能有任何的反抗。父母會用言語和行動告訴他,反抗是沒有用的,照著父母給你指明的路走下去一定不會錯。

可孩子不是物品,父母不能怎麼地佔有把玩。正如張國榮一首歌裡唱的那樣:我就是我,是人間不一樣的煙火。十幾歲的孩子知道自己想幹什麼,也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思想負責。父母眼中的不能或者不可以有時美其名曰為孩子好,卻只是一己之見。

在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小偉的媽媽有一把遙控器,可以操控小偉的人生,不讓他和同學一起畢業旅行,不讓他談戀愛,逼著他去補習功課。只在違規,媽媽就按下手中的搖控器,讓他喜歡的女孩不再認識他,讓他不想上的課重複上很多次。後來小偉愛不了媽媽的操控而選擇自殺,媽媽竟然不知反悔,依然利用手中的遙控器,讓小偉的時光倒流到自殺前,最後小傳絕望地哭著問媽媽,到底還要用那把搖控器,讓自己自殺多少次。

成年後事業有成的小偉依然不能擺脫媽媽的遙控器,有一次他給媽媽安排了出國旅遊,他要去把遙控器偷走。媽媽因忘記帶護照返回家中,在樓下碰到了神情慌張的小偉,手裡拿著操縱他人生的遙控器。媽媽氣憤地說:「你以為遙控器就只有這一把嗎?」

一句話又把小偉燃起的希望澆滅。只要媽媽不改變,小偉註定要被控制一生。

電視劇是誇張了點,但劇情來源於現實。控制欲強的父母卻實把孩子都逼成了「問題孩子」。即便孩子成年了,還是捨不得放下控制權。

著名作家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中寫道: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

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要學會慢慢放手,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對自己的成長負責,要相信他們處理各種關係的能力。父母也不要光把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做些自己喜歡的事,給孩子也給自己一些自由,有何不好呢?

2、不耐煩,不重視,讓孩子缺乏存在感

圖片/來源於網絡

澤清的母親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故事來介紹澤清。

澤清不願意不上學,在網上下棋比賽贏錢,很有自豪感。有一次母親在他下棋的時候給他送飯送菜,可能打擾到了他下棋,他便抓住母親的頭髮,把母親逼到牆角一頓打。

而這個問題少年卻是這樣表達自己的內心的。他說有一次他餓了,讓媽媽給他做飯,媽媽卻沒理睬他,以累為理由不願意下床為他做東西吃;媽媽和爸爸經常吵架,一家人很少坐在一起聊天,他覺得在父母那裡完全沒有存在感,唯有下軍棋的時候才能找到自己,那種自由的感覺。

澤清的家庭也算得上知識分子家庭,外公外婆都是大學退休的老師,父母也是大學畢業在事業單位上班。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卻培養出了「問題孩子」,不得不引起人們的反思。

孩子感覺沒有存在感其實是在這個家庭裡沒有價值感,覺得在家裡大家都是彼此不被需要的。在父母眼中只要好好學習就是乖孩子,不願意上學就是問題孩子,可卻不覺得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正如澤清的爸爸在家長學堂所說的,覺得自己沒有錯,這個家庭需要改變,而他不需要改變。

父母眼裡只有孩子的學習,卻不重視孩子其他方面的需求。也許孩子需要的就是一杯熱牛奶,和父母一起看場電影,和同學一起出去打一場球……這些簡單的需求都被拒絕,被忽略,他找不知道自己能為自己做什麼,能為這個家做什麼。這樣的家庭彼此缺少互動,缺少愛,家庭不和諧,每個人都虛有角色卻沒有努力去扮演。

孩子的任務不止是學習,家裡的一些日常也要讓孩子多參與,這樣孩子才能理解父母的愛,也會用同樣的愛去關心父母。

人是自私的,不管是親子關係還是夫妻關係,愛失衡必將產生矛盾。教會孩子學會愛與被愛,在生活的一些小細節中去體會這種微妙的關係,而不是一味地去說教,去拒絕,不重視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當孩子不被重視時,他會用各種方法來展示自己來獲得存在感,哪怕這種方法是暴力的是危險的。每一種色彩都應該綻放,孩子和父母都不是神,一路走來都會犯錯,但錯了要反思,而不是濫用家長的權利不讓孩子發聲,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思考問題,不要忽略孩子做為一個活生生有思想的個體的存在。

3、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長期缺席,導致孩子缺乏社交能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夏陽是139期裡比較特殊的一個孩子,甚至不叫一個孩子,是一個成年人,25歲了。不想上班,上網成癮,甚至連朋友都不想交,處在一種自我墮落封閉的狀態。

夏陽是典型的留守兒童,父母是農民工,長期在外打工,來保證家庭的經濟開支,沒有精力去管孩子,給孩子造成了心理上的一些障礙,對於教育方面從來都是缺失的。

沒有哪一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正如夏陽父親所說,之所以給兒子起這個名字,是覺得兒子的出生就像一縷陽光,照亮了整個家,給家帶來了希望。於是父母把所有的愛都轉化為賺錢,讓孩子過上好生活。這種愛被生活所迫,是狹隘的,只是金錢上的交易,卻沒有情感上的溝通。在這樣的成長環境下,孩子缺乏溝通交流,很容易喪失社交能力,將自己孤立起來。

在《正面管教》這本書裡提到,人際溝通能力是七項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之一。人際溝通能力強指善於與他人合作,並在溝通、協作、協商、分享、共情和傾聽的基礎上建立友誼。

愛不光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還有精神上的需求。愛要學會與孩子溝通,教會孩子正確與他人溝通。有了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才能搞好各種社會關係,把握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才不會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虛幻的網絡世界裡。

4 做父母不需要考證,卻要做一輩子

圖片/來源於網絡

李品寬老師在片中講到:律師是要拿證的,開車是要考駕照的,心理諮詢師也是要拿證的,可做爹做媽卻不需要,但這個角色要做一輩子。

做的最長的一個角色卻不學習,出了問題就認定是孩子的問題,卻曾想到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家明退學要去流浪,要去做一個背包客。父母百般阻撓,認為沒有哪個父母會同意孩子輟學去流浪的。

可從家明氣憤的哭訴中我們似乎找到了答案。他做什麼父母都不放心,騎自行車都要規定不能騎出哪條街。正是父母過多的幹涉,太多的不信任,才導致家明想要叛逆走出去,想要證明自己能行,證明給父母看。

孩子在慢慢長大,可在父母眼裡孩子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總是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這樣看得死死的,跟對待囚犯有什麼區別。

父母希望孩子改變。而孩子希望父母改變。父母屬於強勢的一方,有各種理由反駁孩子的觀點,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計劃走。可孩子不是一顆棋子,而是有感情的孩子,選擇兩端,一端是麻木妥協,一端是奮力反抗,可不管走向哪一端,似乎都看不到希望,因為父母固執,不學習,不改變。

樊登提到父母要陪孩子終身成長,只有一起成長,才跟得上孩子成長的步伐,愛才能變得靈活自如。父母有了自己要學習成長的興趣愛好,才不會總把目光聚焦到孩子身上,才能給彼此自由。

不要以愛的名義束縛孩子的自由,適當放手,孩子才能勇敢做自己,才能學會承擔責任,才能真正長大。

5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害了多少家庭。

父母省吃儉用,竭盡所能送孩子去上各種輔導班。孩子就像陀螺一樣被父母抽著轉個不停。

12歲的彤彤不想上學,她說國家要學生減負卻一點也沒減,說不辦補習班哪個老師不辦。

教育改革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實施起來就變了味道。要培養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那就組織學習組織考試。一考試就存在競爭,一競爭家長就開始焦慮,生怕孩子被落下,開始求救於各種補習班。

我們快馬加鞭逼著孩子向前奔跑,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可我們沒有問過孩子要奔向何處,是否想過要停下來?岔路口會不會猶豫?奔跑的過程是不是很累很孤單。

幸福的人一輩子都在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要用一輩子治癒童年。如果孩子的童年時光全部耗在興趣班上,這樣的童年又有多少快樂可言。

彤彤是膽大的孩子,敢於反抗,而很多孩子卻一直被父母壓著往前走,痛苦卻又不敢反抗。這樣走下去,只會越走越黑。

捨得是一門學問,在教育上同樣有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合理選擇興趣班,而不是跟風這也學那也報,父母孩子都受累。

81天的培訓營要接近尾聲了,片中當父母和孩子隔著距離對視的那一刻,都淚目了。經過了反思,傾訴,學習,仿佛再去看彼此的時候變得不一樣了。衝突像一個大雪球在厚厚的雪山上越滾越大,可到了山腳慢下來,曬曬太陽,慢慢開始融化了。

父母對孩子從來都不缺少愛,缺少的是對愛的認知。

愛就是要控制,這麼多人我不控制,為什麼要控制你,那是因為我愛你,這是愛的扭曲。還有一種就是把人物品化,你是我的孩子,就是屬於我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深刻意識到這兩種愛扭曲,不要讓悲劇發生。

作為孩子,要把成長回歸自身,為自己的成長負責,這樣才能成為想成為的人。

張愛玲說過出名要趁早,教育孩子學習也要趁早,不要等到孩子出現問題了才引起重視。創傷是需要時間治癒的,治癒也不見得能夠痊癒。正如訓練營的孩子結營之後有些做出了改變,而有些卻很難改變。

父母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給彼此學習成長的機會和空間,一起迎接美好的未來。

相關焦點

  • 紀錄片《鏡子》讓你感受到孩子這面鏡子帶給你的震撼和反思
    觀眾卻發現,其實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的問題,父母去上了家長課堂,通過學習,開始覺醒,慢慢改善了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一、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鏡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一面鏡子,這是一次愛的啟蒙旅程,讓愛不再變成傷害。紀錄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叫做澤清的孩子。
  • 唐太宗需要魏徵這面鏡子,你也需要一面鏡子,才能照清自己的模樣
    但人是一種最容易被情感所迷惑的動物,一旦發生的事件跟自身有十分密切關聯的時候,很難再用客觀的角度去分析事物,甚至當有人來勸說時,牴觸的情緒也佔有主導地位,這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能找到一面代表客觀的鏡子,來分析事情的真相,以省自身,就非常的重要了。
  • 只有這面鏡子,能讓你看清自己|克裡希那穆提
    就像我們說過的,去看自己, 清晰的,貼切的,精準的, 這一切只有在關係之鏡中才有可能; 那是我們擁有的唯一的鏡子。
  • 萌娃穿尿不溼在鏡子前手舞足蹈火了,網友:小小年紀也太會扭了吧
    而此時,有些孩子的舞蹈天賦也會逐漸地顯現出來,比如說,他們總是習慣性地一個人在家手舞足蹈,又或者是對著鏡子擺出各種各樣的姿勢。雖然在大人眼裡看來有些奇怪,不過這都是孩子具備舞蹈天賦的一種體現。  視頻中的小寶寶穿著紙尿褲,腳踩著媽媽的毛拖鞋,站在大大的穿衣鏡子前擺pose。照了一會兒鏡子之後,小寶寶覺得還不滿意,於是便對著鏡子左扭扭,右扭扭,時不時地還轉一個漂亮的圈兒,看起來很是有舞蹈天賦。  看完這段視頻之後,網友們紛紛評論:  網友A:這個穿尿不溼的實在是太會扭了吧。
  • 趣味測試:4面漂亮的鏡子,選擇一面,測你內心是簡單還是複雜
    趣味測試:4面漂亮的鏡子,選擇一面,測你內心是簡單還是複雜有些人生來就擁有一個單純的性格,所以善良也往往會成為他們的一種選擇,其實每個人的個性都是各不相同的,在這之中並沒有好與壞的區別,因為不同的性格都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
  • 【睡前故事】獅子和貓照哈哈鏡
    小貓喵嗚喵嗚叫:「你為什麼吃我呀?」  獅子聽了哈哈大笑:「那還用問,因為我大,你小。」  小貓說:「什麼,什麼,你大,我小,你一一是眼睛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  獅子聽小貓這麼一說,糊塗起來了。小貓說:「你呀,眼睛只看見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見,自己的身子,怎麼知道自己有多大呢?」
  • 為什麼照鏡子時,感覺自己很好看?現在才知道是被自己忽悠了!
    其實這大部分是一種心理的作用,心理學家曾經專門研究過,越是對自身形象重視的人,在照鏡子的時候越會感覺自己在鏡子當中會更加的漂亮一些,這種程度甚至能夠達到30%,而且在離鏡子越遠,看起來會越好看,這是因為離開鏡子越遠,我們臉上的一些小缺陷就會呈現的越少,比如一些皺紋和雀斑等等。
  • 《追風箏的人》:人性是鏡子,看清別人,看透自己
    透過這種救贖,人生的一個真相也讓人頓悟:人性,是面鏡子。這面鏡子,能照見不同的自己,照見真實的你我。有的讓人高興,有的讓人想逃。有的成就了善,有的釀成了惡。你的光輝,照見他人的灰暗常言道:「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孔子亦云:「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 「鏡子中的你」比實際美,了解「凍臉效應」,幫你答疑解惑
    常常會有人覺得自己「不上鏡」,明明鏡子中的自己五官立體,就算不是個美女,也不應該是「醜八怪」,但照出來的集體照卻讓自己直呼:接受不了。 但是照片是靜止的,而且是平面圖,想要體現出五官的立體度,除非是專業的攝影師配上造型師,否則很難會通過照片照出人的生動和活力。特別是在群體照中,攝影師所觀察的是集體的整合度,會忽略合適個人的角度和表情。 所以,一個人真正的顏值是介於「鏡子」和「照片」中間的,並沒有鏡子中那麼美,也沒有照片中那麼醜。
  • 你家的貓是哪種妖精?鏡子前面照一照就知道了,各色貓妖原形畢露
    你家貓是哪路妖魔鬼怪,在鏡子面前照一照就知道了。貓也會照鏡子嗎,很多人可能會充滿疑惑。自己家裡是有貓,可從來就不知道啊……那是你沒留意過。來看看那些成精了的貓,在鏡子面前的本性是什麼樣的。既優雅又大條?既沙雕又精緻?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開始了放飛自我。
  • 自己給自己做鏡子,敢於認識你自己
    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約翰大叔是個瘋子呢。"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愛因斯坦聽後頓時滿臉愧色。原來,小時候的愛因斯坦總是喜歡和一群頑皮的孩子在一起,不愛學習。
  • 小女孩無意中救了白狐,結婚時,白狐給了面鏡子,家裡照出了妖怪
    每個人都喜歡叫他老劉。他有一個女兒叫小玉。因為劉老闆一年到頭都是商人,很少回家,小玉就跟著媽媽。劉老闆每次回家,都會帶一些有趣的東西給他心愛的女兒。當小玉六歲時,他的父親回家了。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位道士,他從他那裡買了一隻白狐狸,並把它給了小雨。老闆劉想用白狐狸皮為他的女兒做一個肩膀。他聽說道士說它可以保護自己,保暖。但是小玉聽說她的父親想殺死白狐。她拒絕生存或死亡。
  • 央視教育紀錄片《鏡子》給我們警醒:養廢孩子,用這一個方法就夠
    《鏡子》是央視社會與法頻道經過10年醞釀、2年攝製,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三集90分鐘,內容很簡單: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這部紀錄片"給了中國家庭教育當頭一棒"。愛,為何有時變成傷害?到底何為理想的教育?
  • 對著鏡子不會擺POSE,學會這6招,拍出高大上的鏡子照
    鏡子常有,而上鏡又好看的POSE卻不常有!為什麼在小編會時常遇到這種尷尬的情況呢?只要下面掌握這6招,讓你擺脫對著鏡子拍照的不自然,拍出高大上的鏡子照。快和小編來瞅瞅6大招的廬山真面目吧!1、蹲側身蹲下拍照,既可以遮住大粗腿,顯得很酷也可以很文藝,還有讓你看起來嬌小可愛,這是必學的mirror selfie 招數!請問你蹲下了嗎?
  • 雲外鏡照出的殺人案|屍體|鏡子|月光|鏡中人_網易訂閱
    你知道我的名字,卻不知道我的故事  ? ? ? ? 點擊播放?  他回頭張望,看見過去擺在化妝室的巨大鏡子竟支離破碎躺在地上,之前壓在自己身上的正是這面巨鏡。  「怎麼會……怎麼會……」他大聲叫喊道。同時,跑進了廁所,想要用冷水澆灌面部,讓自己清醒一下。打開廁所裡的燈,竟然是幽藍色的燈光,看向水槽,視線微微上移,是鏡子。鏡子裡出現一張女人的臉,那個女人美極了,正在鏡子裡悠閒的梳妝打扮。他看到沒有一絲一毫驚豔,只有滿眼的驚恐。
  • 為什麼照鏡子時覺得自己好看,拍照卻顯得很醜?真相在這裡
    相信不少人跟小魚一樣,都有過這樣的感覺:明明自己在照鏡子時,覺得自己長得還挺ok的;甚至一度覺得自己跟吳彥祖、吳秀波、範冰冰差得好像也不是那麼遠每當遇到自拍,或者別人給自己拍照時,照片裡的自己就會顯得特別"醜",看起來就跟兩個人一樣……WTF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真實的自己在別人眼裡到底長得怎麼樣?這期小魚就告訴你答案啦!照鏡子時覺得自己更好看?認真你就輸了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叫做「腦補現象」。
  • 鏡子照床的危害 鏡子擺放風水有哪些
    生活中,必備的物品有很多,而這些物品就稱之為生活用品,生活用品是否齊全,其實與大家的生活有著密切關係,鏡子就是生活中不能夠缺少的物品,一旦是沒有了鏡子,大家平時起床的時候也會看不到自己的面貌是怎樣,從而給其他的印象也會變得不好,那麼鏡子照床的危害?鏡子擺放風水有哪些?
  • 照鏡子時,你可否想過一個問題:鏡子裡的人到底是不是自己
    但你可否想過一個問題,我們通過鏡子看到自己的樣貌,但鏡子裡那個到底是不是自己呢?確切點說,鏡子裡的你和別人看見的你是不是同一個人,或者是不同的兩個人。或許你和鏡子裡的那個人穿著相同的衣服,做著同樣的動作,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們的臉,完全不一樣?這或許是個看似驚悚的問題,但事實上並沒有什麼。
  • 師兄一直炫耀他家有一塊一萬二的鏡子
    你這樣放會把菸灰缸打翻弄的電腦上都是菸灰的!不會的,不會翻會的!不會的。會的!肯定不會,我一直這樣!然後她伸手打翻了菸灰缸你看,會的!事實現在就擺在你的面前02那天我媳婦不在家,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給自己煮了一碗麵,我剛把碗端在手裡對門鄰居就來了。「你吃了嗎?」我隨口一問。鄰居:「哎喲!你還別說,你這一問我還真餓了!」
  • 疫情這面鏡子,映射出怎樣的內心?
    「誰能想到我過起了和你一樣圈養的生活」清早起來,對我家貓咪情不自禁的說出了這幾日的感慨。此時此刻你是否也和我一樣放慢了生活的節奏,宅在家中有寵物做伴,有家人陪伴,日子仿佛靜止了一般?世間萬物都有靈性,和寵物的親密接觸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柔軟。可悲的是,人性除了善還有惡,人心除了軟還有硬。疫情當下,人們也被催化出了自身最本真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