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新光:澳大利亞面臨歷史最嚴重乾旱考驗
2018年的乾旱,是澳大利亞有歷史記載的第二炎熱的夏季,澳大利亞氣候變化委員會此前公布的研究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澳大利亞頻繁出現的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有關。但刻畫澳大利亞乾旱狀況時的一個特點:所謂「乾旱」,其參照的是農業乾旱的標準,更確切地說,是英國農業的標準。
-
殖民者的發明:澳大利亞是如何「被乾旱」的
展開地圖,這塊大陸跨兩個氣候帶,北部屬於熱帶氣候,南部屬於溫帶氣候,內陸是荒無人煙的沙漠,乾旱少雨。但是,澳大利亞絕大多數居民住在沿海地區,雨量充沛,氣候溼潤,呈現明顯的海洋性特徵。那麼,這些久居沿海,甚至從未到過內陸的澳大利亞人對於乾旱的焦慮感是如何產生的?
-
鴯鶓:2次擊敗皇家炮兵團,橫掃澳洲9年,如今卻成澳大利亞國鳥
澳大利亞國徽上,有兩種澳洲特有動物:左側的是袋鼠;右側的是鴯鶓。其中鴯鶓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之一,成年後體重可達50公斤,身高1.6米——2米,一步可以越過3米,最高速度接近80km/h。在上世紀30年代,2萬多隻鴯鶓,甚至擊敗過兩次皇家炮兵團,一度贏得過「鶓戰爭」的勝利。
-
鴯鶓:你聽過但不熟悉的澳大利亞國徽上的"神獸"
澳大利亞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澳大利亞的國徽上面分別站著兩隻動物,其中一隻是袋鼠。而另一隻,如果我不說出它的名字,你一定猜不到它是什麼動物。也許你的第一反應是考拉或者是袋熊,但是我要告訴你,這一個站在澳大利亞國徽袋鼠另一側的動物是你聽到便會反應過來的名字——鴯鶓。
-
澳大利亞降雨澆滅大火卻引發洪水,科學家:乾旱並未緩解
2020年從一開始,就給了世界各地的人們沉重一擊,肆虐的疾病、突發的蝗災、升溫的南極……原本以為澳大利亞的降雨終於能為燒了4個多月的大火畫上句號,隨之而來的卻是雪梨洪水暴發,而科學家表示,洪水並沒能緩解乾旱,相反,大部分地區乾旱依舊嚴重。
-
人兔大戰慘敗,澳大利亞又向自家國鳥宣戰,結果這些鳥更可怕
1859年從兔子踏上澳大利亞的土地之後,就對這裡的生態展開瘋狂的進攻和踐踏,大量的青草被啃食、地面上被挖的坑坑洞洞、大量生物的生存空間被擠壓,澳大利亞本土生物苦不堪言。 短短的幾十年,兔子就憑藉著自己優越的身體素質和繁殖能力,佔領了整個澳洲的土地,高峰時期數量達到了100億隻,嚴重的影響到人們正常的生產、生活。
-
殖民者的發明:澳洲是如何「被乾旱」的
展開地圖,這塊大陸跨兩個氣候帶,北部屬於熱帶氣候,南部屬於溫帶氣候,內陸是荒無人煙的沙漠,乾旱少雨。但是,澳大利亞絕大多數居民住在沿海地區,雨量充沛,氣候溼潤,呈現明顯的海洋性特徵。那麼,這些久居沿海,甚至從未到過內陸的澳大利亞人對於乾旱的焦慮感是如何產生的?新移民「乾旱」體驗從何而來英國人最初在雪梨的植物灣登陸。
-
澳大利亞軍隊,慘敗鳥類 一一鴯鶓戰爭
事情發生於1932年的 澳大利亞 這場戰役,以鳥類獲勝而告終,起因是因為,鴯鶓數量過大,嚴重破壞農作物,並且澳大利亞,遇到百年難得一遇的經濟危機,鴯鶓[ér miáo]是僅次於非洲鴕鳥,在澳大利亞居民反覆的控訴下,澳大利亞對鴯鶓展開了這次戰役(鴯鶓戰役)
-
四面環海卻遭乾旱炎熱,澳大利亞山火為何久撲不滅?
就位置而言,澳大利亞位於南緯10°41'-43°39'之間,南回歸線橫貫大陸中部。除了面積較小的南部塔斯馬尼亞州外,澳大利亞基本上都在熱帶(南北回歸線以內)和亞熱帶(南回歸線至南緯40°)範圍,全年氣溫暖熱實屬常態。就形狀而言,澳大利亞輪廓整齊,沒有大的海灣深入腹地。這對國防無疑非常有利,但卻增加了內陸到海的距離(最遠達1,500公裡),也使海洋氣流無法深入內陸。
-
乾旱致澳大利亞數百萬袋鼠死亡,一些袋鼠靠吃同伴內臟和廁紙為生
據英國《每日郵報》10月6日報導,由於澳大利亞中部和東部地區的嚴重乾旱,數百萬袋鼠被餓死,大量還在存活的袋鼠甚至靠吃死去袋鼠的內臟為生,一些飢餓難耐的袋鼠還去廁所裡吃廁紙。
-
吃袋鼠、吃鴯鶓,澳大利亞的國寶為什麼混的這麼慘
雖然並不是所有國家的國寶都這麼誇張,但是你絕對想不到,澳大利亞的國寶是用來「吃」的。袋鼠和鴯鶓是被印在澳大利亞國徽中的兩種動物,尤其是袋鼠,幾乎已經成了澳大利亞的代表。袋鼠不會後退也象徵著澳大利亞是一個永遠邁步向前的國家。就這樣一種動物,每年在澳大利亞要有超過150萬隻被捕殺並送上餐桌,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
印度鴯鶓養殖業泡沫破滅 農民損失慘重
美國《商業周刊》網站9月26日文章稱,過去5年來,在暴利的驅動下,印度農民跟風養殖澳大利亞鴕鳥—鴯鶓,導致了供嚴重大於求,養殖業泡沫破滅,農民損失慘重。 《商業周刊》表示,在印度的鄉村,貧困的農民不僅要應對旱澇等災害,還面臨著一種新的災禍,即鴯鶓養殖失敗。鴯鶓是澳大利亞的特產,又稱澳大利亞鴕鳥,是一種體型碩大,只能在地上行走的鳥,與非洲鴕鳥十分相近。據說,鴯鶓的肉嘗起來像牛肉。澳大利亞、美國等國家飼養這種鳥以獲得它們的肉、蛋以及從它們脂肪中獲取油。 大約5年前,印度農民開始將飼養這種澳大利亞鴕鳥看成是發家致富之道。
-
澳大利亞持續乾旱(組圖)
據澳大利亞氣象部門預測,乾旱還將持續。新華社發(潘翔越 攝)這是8月11日在澳大利亞喬治湖地區拍攝的乾涸的湖床。據澳大利亞媒體報導,剛過去的7月是澳大利亞有記錄以來氣溫第二高的7月。新南威爾斯州、昆士蘭州、維多利亞州和南澳大利亞州等地部分地區已連續15個月降雨量低於歷史平均水平。據澳大利亞氣象部門預測,乾旱還將持續。
-
嚴重乾旱影響六大洲
根據官方數據,受乾旱影響,今年春季捷克河流水位明顯低於近幾年同期值。例如,伏爾塔瓦河水位只有平均水平的22%。與德國類似,捷克也是連年遭遇乾旱。 義大利 義大利也深受乾旱困擾。當地氣象部門表示,嚴重乾旱正自北向南影響義大利全境。
-
鴯鶓:徒步鳥王,引發戰爭的動物
鴯鶓:徒步鳥王,引發戰爭的動物文/張濤拉罕除了鴕鳥之外,世界上還有很多不能飛行的鳥類,鴯鶓(er二聲miao二聲)就是其中之一。它們是世界上第二大的鳥類,是鴯鶓屬下的唯一種,僅分布於澳大利亞,且是該國國徽上的「守護神獸」之一,因神似鴕鳥,所以又被稱為「澳洲鴕鳥」。鴯鶓身材高大,最高可達2米,但體重輕盈,一般不會超過60kg。
-
廣東中山拍賣鴯鶓孔雀 鴯鶓每天吃草700斤(圖)
記者在現場看到,鴯鶓形似鴕鳥,體高約1.5米,重達100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種之一,鴯鶓的形象還成為了澳大利亞國徽的圖案。 據介紹,目前全球範圍內只有澳大利亞等少數國家和地區,適合原生鴯鶓種群的繁殖,此次拍賣的鴯鶓就是從澳大利亞「移民」過來的。
-
20000隻鴯鶓橫掃澳洲,軍隊用機槍瘋狂掃射,1萬發子彈僅消滅12隻
這就是鴯(er)鶓(miao),也被稱為澳洲鴕鳥,它們生活在澳洲的森林和草原沙漠地帶,食物從小昆蟲到樹葉野果,是澳大利亞的國鳥。 而這樣一隻看起來憨厚呆萌可愛的大鳥,卻和澳洲的軍隊發生過正面衝突,最後澳大利亞的士兵用了一萬多發子彈卻只消滅的12隻鴯鶓,結果讓人啼笑皆非。這又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澳大利亞要派軍隊消滅鴯鶓?而戰果卻又是如此的令人發哂?
-
澳大利亞遭遇罕見乾旱
中新社雪梨8月7日電 距雪梨400公裡的Tamworth的農戶Sarah,正因為乾旱帶來的飼料價格上升、不得不賣掉牛羊的現狀而發愁。事實上,和她面臨同樣困境的澳大利亞農民還有不少。當地時間6月3日,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岡尼達鎮西部,一位農民站在已經乾涸的湖泊上。
-
老虎渾身都是寶,將它引進到澳大利亞大量繁殖,這個方法可行嗎?
由於地球板塊的運動,在大約0.39億年前澳大利亞大陸就以完全與北半球其他大陸分離開來,形成了一個四面環海的完整大陸,而正是這種「再見卻不見」式的分別,千百萬年以來澳大利亞大陸上的絕大多數生物失去了與其他大陸上生物競爭的機會而獨立進化,形成了較為獨立的生態系統,至今仍然生長著一些特有珍稀物種,有屬於哺乳類動物的袋鼠、樹熊、鴨嘴獸、針鼴等,還有鳥綱鴯鶓科唯一物種鴯鶓以及其他一些珍稀植物如澳洲銀樺
-
乾旱汙染致大量死亡 研究:澳鴨嘴獸有滅絕危險
中新網1月21日電 據《澳洲新快報》報導,近日,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一項研究顯示,由於乾旱汙染等原因,澳大利亞標誌性動物鴨嘴獸恐面臨滅絕。但澳大利亞聯邦環境部長發言人則表示,按目前的國家環境法,鴨嘴獸未被列入受威脅物種名單。據報導,保育團體澳大利亞方舟見證了新州大巴林頓地區鴨嘴獸種群數量大幅下降。澳方舟主席福克納說,乾旱對這種動物影響最大。在該地區,鴨嘴獸都已消失,無法找到它們。福克納說:「許多水坑已乾枯或充滿淤泥,剩下的水坑則被國家公園內外的野馬,野豬和牲畜使用時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