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來看一個寶媽分享的例子。這位寶媽有一個4歲的女兒,原本女兒還算乖巧,但是到了3、4歲的時候,她就變得很不聽話了。
有一天準備出門的時候,媽媽說:「妞妞,你快點穿鞋,我們要出門了。最好是穿涼鞋,外面比較熱」。但是女兒卻在穿鞋這件事情上,和媽媽起了爭執。女兒表示一定要穿好看的繡花布鞋出門,但媽媽覺得天氣熱,不用穿布鞋。
結果在爭執的過程中,女兒老氣橫秋地來了一句:「我憑什麼要聽你的,我就想要穿繡花布鞋」。聽到女兒的話,媽媽頓時有點火大,忍不住罵了女兒幾句。然後女兒就哭了,鬧著不肯出門。
對此,這位寶媽心中也很疑惑,為什麼自己的女兒變得這麼不聽管教呢?是不是變得叛逆了。
其實,孩子不願意聽父母的話,不聽從管教,並非叛逆多半是這2個原因:
①自我意識覺醒了
根據兒童心理髮育的規律,3、4歲左右的孩子會覺醒自我意識,即他們可以意識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於這個世界上。處於自我意識覺醒期的孩子,腦海裡大多有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在哪?我為什麼要聽你的?
然後會出現一個情況,那就是孩子會向父母強調自己的存在。為了向父母證明和強調自己的存在,有了想法的孩子可能會變得很「叛逆」,不願意聽父母的話。
②秩序敏感期到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到了秩序敏感期。所謂秩序敏感期,就是孩子疑似有「強迫症」,對事情的順序,物品擺放的位置很固執。就像上文寶媽的女兒一樣,出門一定要穿繡花布鞋,不穿不行。
為什麼呢?因為孩子剛剛開始認知這個世界,需要身邊的東西和自己記憶中的吻合,他們才有安全感。而一旦這種熟悉的秩序被打破了,孩子內心會很不安。所以他們才會寧願不聽父母的話,都要跟著自己的想法走。
兒童心理成長的變化,會讓他們做出很多在父母眼中是「叛逆」的舉動,這是一種正常的表現。但有的父母會誤會,然後責罵孩子,影響孩子的情緒。
所以說,父母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了解孩子的行為以及心理。如果父母摸不準孩子的心理變化,不妨看一下這一套《兒童行為心理學》。它一共有2冊。分別是《兒童行為心理學》和《兒童情緒心理學》。
《兒童行為心理學》、《兒童情緒心理學》旨在分析孩子做在心理髮育期間,做出的某種行為及其背後對應的心理因素,以及兒童情緒背後的心理。讓父母抓準教育孩子的關鍵點,做到更有效地教育孩子。
而且這套《兒童行為心理學》、還可以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情緒認知、情緒分享、情緒調節、情緒溝通四大能力,幫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建立起良好的行為習慣。
這套《兒童行為心理學》原價79.8元,現在優惠價只需要35.9元。花一件衣服的錢,就可以買到一本讓父母和孩子受益良多的教育書籍,父母何不嘗試一下呢?
感興趣的爸爸媽媽們,【點擊文章商品卡購買,享受粉絲特價】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