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講不聽,還會強詞奪理,其中的原因是什麼

2021-01-11 教育即生長

時常碰到管教孩子時,父母無論怎麼說,孩子都不聽,不僅不聽,而且常常言語反擊,言辭相當激烈。孩子強詞奪理,善於給自己找藉口,把責任推到被人身上;父母就火冒三丈,繼而情緒爆發,施以責罵、教訓;要麼被孩子頂撞到南牆,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1、父母囑咐過無數次,叫他不要做,小孩子就是不聽還要做,還大聲頂撞「別人都在做!」「別人都可以做。」

原因:內在的和外在的需求

首先,要理解孩子的生長特徵,處於發育階段的孩子,無論是內心或外在表現,都有他自己的需求,而父母沒有發現孩子這一方面的渴望。

例如,早上起床,穿衣、洗漱、早餐,爸爸媽媽先要送孩子上學,再去上班,通常時間都比較緊張,所以父母都忙得團團轉。但孩子還在慢悠悠地穿衣服,扣子弄不好或者鞋帶系部上,一旦爸媽多次催促,孩子就會發火「我不要穿這個衣服了/鞋子了,一點都不好。」甚至把衣服、鞋子丟得到處都是,父母看到自然火大,還要收拾房間,眼看著自己上班就要遲到了。

要麼父母給孩子穿好衣服,要麼給孩子重新找一套衣服換上。但這兩方式,都未必是孩子真正的需求。

拋棄情緒,雙方才能好好交流,孩子穿衣服扣扣子,或許他就是想把扣子自己扣上,鞋帶能夠自己繫上。

這時孩子的自我需求,同時這也是他的想法。

倘若孩子就是想學會自己做事情,那父母的解決方法都沒能滿足他的需求,結果可能導致孩子情緒失控。

發現孩子行為背後深層次的原因,也許把事情安排在前一天的晚上,幫助孩子先練習如何扣扣子和綁鞋帶,找到孩子的需求並尊重他的需求,那麼父母說的話也容易被孩子接受。

2、放學回到家,爸媽不斷提醒做功課,根本沒在聽大人說話

原因: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

即使父母已經千叮嚀萬囑咐要做功課,明白要交作業,但父母的話被孩子無情地過濾了。

小孩子顧著看動畫片/玩玩具/東摸西摸,嘴裡應著「馬上做」「等一下就做」。然後吃完飯、洗澡一系列動作結束,到了睡覺時間了,才想起來作業沒做,好像就是等著明天被老師批評。

「就是你不提醒我」「作業本/書本找不到了」「不知道作業是什麼」

理由一大堆,都是推卸責任的。

實際上,父母和孩子對話的時候,他並沒有注意到父母說話,仍然處於自我意識當中,或者忙自己想做的事情,和父母的對話常常流於形式,既沒有聽,也不關心父母說的是什麼,只是應付一下。

這中間的問題在於,父母和孩子沒有建立對應的溝通機制,或者說,父母想和孩子認真地談事情時,並沒有表示出這事很重要的態度,一邊處理自己的事情,一邊和孩子說話,雙方沒有認真地對待談話的內容。

父母想當然地認為孩子應該明白事情的輕重緩急;孩子則把它當成隨便說說,並不會刻意關注。

愛心提示

父母對孩子說的話、發出的指令往往強調而重複,而且幾乎每天都是同樣的內容。翻來覆去的嘮叨必定帶來孩子的反感,他採取的對策要麼隨意應付了事,出事了再給自己找藉口;要麼隨父母怎麼說,他就是不幹。

孩子找各種理由搪塞父母,恐怕根源在父母身上。父母是否要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一旦出現問題總習慣於推到其他因素上,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把責任推得一乾二淨。也許這就是孩子學到強詞奪理的示範模樣。

孩子講不聽,看起來是孩子的問題,但要解決還要從父母著手,改變教養的觀念,不是一味地命令、要求、逼迫孩子,而是尋找行為背後的原因,父母學習並改變,再來教孩子。

【發現需求,認真對話,反省自己,探討育兒的經驗和教訓,這裡是教育即生長】

相關焦點

  • 孩子喜歡「左耳進右耳出」,講道理沒用對方法,別怪孩子聽不進去
    但大家應該也發現了,小時候還會認真聽爸爸媽媽講道理的孩子,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聽不進,反而會敷衍父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其實是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沒有跟上孩子的成長,當孩子慢慢長大,學會了獨立思考就會沒耐心聽這些道理了。
  • 孩子從只想「聽故事」到自己「講故事」,我用了兩個小技巧!
    ,後臺收到很多讀者留言,問我「五千本繪本,帶給孩子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呢?」這個問題,正好契合了去年春節時,我和千尋爸爸思考過的問題:閱讀的目的是什麼。當時,繪本館裡的親子閱讀,延續著「大人講孩子聽」的傳統模式,不論是千尋還是其它小朋友,看見千尋爸爸,第一句話便是:「給我們講故事吧!」有一天,千尋爸爸忽然問我:「你覺得,閱讀的目的是什麼?」
  • 小孩講不聽,教不了,根源在哪裡
    學齡前家裡孩子一天天長大,總以為會越來越懂事,不再像幼兒園那樣需要哄著,也能夠明事理聽父母的話。但是父母的感覺,孩子卻是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不好管,任性且堅持,就是管不住,弄得父母抓狂,身心受傷。例如:1 讓他不要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不聽;2 叫他收拾書桌,不幹;3不要亂扔書本,找不到發脾氣,不聽;4睡前刷牙,不聽;5 不要在房間打球,講不聽;……舉不勝舉日常生活小事,總也講不聽,教也教不會。在父母看來小孩仿佛就是和自己作對,不惹得父母生氣,然後被罵一頓都會覺得不舒服的樣子。
  • 孩子常聽故事好處多!掌握講故事的8個小技巧,孩子愛聽成長快
    每個寶寶都喜歡聽自己的爸爸媽媽講故事。我家若蘭最喜歡每天的睡前故事時間。每天晚上收拾完畢,躺在床上,若蘭都會對我說「媽媽,我還一點都不困,你能給我講個睡前故事嗎」?
  • 金魚聽觀音講經,卻變成了妖精,觀音講的到底是什麼經?
    靈感大王相信我們都清楚,那哪是什麼神仙,分明就是個吃小孩的妖怪,那莊戶之所以將其稱為大王神仙,無非是因為對方年年在莊上施甘露,可在這看似慈悲的背後,卻是傷人的勾當。原來靈感大王之所以會為莊子施甘露,乃是一筆相互的勾當,作為代價,村子裡每年都要給靈感大王獻上一對童年童女供其享用,這不是吃人的妖怪又是什麼?
  • 為什麼孩子常常聽不到?到底要講幾遍?3個技巧,讓孩子乖乖聽話
    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完全,語言能力也是剛開始發展。他的語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時會讓他聽不懂大人在講什麼,進而無法理解,所以就選擇屏蔽。而家長在給孩子指令的時候,一次說太多,使孩子的大腦在短時間裡接收太多指令而無法處理。
  • 孩子怎麼講都不聽?簡單一招:每天一「擁抱」,抱出「乖寶寶」!
    幾年後她有了小寶,這個弟弟比較乖巧惹人疼,加上不知道是否她體內母性被前所未有地激發,她對這個孩子很是悉心疼愛,怎麼抱都不嫌累,怎麼親都不嫌多。可是問題卻漸漸地隨著兩個孩子的成長顯現,今年大寶7歲,小寶4歲的時候,兄弟倆的性格卻截然不同。老二很愛笑,嘴很甜,見人大老遠就喊叔叔阿姨爺爺奶奶,鄰居們都很疼他,出門回來一有好東西就記掛著這個小的。
  • 人民網提醒:這些故事都是「假雞湯」,家長千萬別再講給孩子聽了
    所謂心靈雞湯,就是能給人帶去正能量以及安慰的話語,偶爾嘗一下心靈雞湯,"味道"還是不錯的,但如果家長一味給孩子灌輸雞湯的營養,也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喜歡跟他們講一些故事,希望孩子從中能獲得一些知識,但其實這些故事真的能站得住腳嗎?那些故事中的知識點是真的嗎?小張的兒子今年剛上幼兒園,平時小張工作忙的時候,都把孩子放在婆婆身邊。
  • 53個教育故事講給孩子聽!
    原標題:53個教育故事講給孩子聽! 1、膽小先生 有一位先生,住在一座漂亮的房子裡。因為他的膽子很小,大家都叫他膽小先生。 一天,一隻大老鼠闖進了他的房子。膽小先生馬上去捉,結果在地下室捉住了它。
  • 為何老師說孩子會聽,父母說孩子卻不聽?可能是你忽視了對比效應
    育兒之道:之前每次孩子犯的錯誤總是打一頓,後來有朋友說打孩子不好,有可能影響到他們的心裡,會讓他們自卑。所以,我選擇了另外的方式:「君子動口不動手」,那就天天給孩子講道理,沒想到孩子沒有感受到父母的嚴肅狀態,現在越來越不走心,批評他的時候,他還嬉皮笑臉的。
  • 對孩子空講道理是我們常犯的毛病,孩子不愛聽,那麼該怎麼做好呢
    對孩子空講道理是我們常犯的毛病,結果孩子不愛聽,一聽就煩,很難達到教育效果。教育孩子要想有效果,就需要有一個抓手,藉助這個抓手闡明道理,這個抓手就是灌輸某方面知識或培養某方面藝術才能。知識方面:文史哲都可以,找來一段內容,這段內容是包含了要講的道理在裡面,把這段內容教給孩子,要求孩子朗讀背誦理解,在和孩子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深挖其中的道理,孩子反覆學,家長反覆講,道理都慢慢進腦袋了。
  • 自私、霸道、吃獨食,講不聽就打?看聰明寶媽如何教孩子「分享」
    現代家庭大多都是父母上班,孩子大多由家裡老人幫忙帶。爺爺奶奶疼孫子無可厚非,但也造就很多小孩子從不管身邊的人,有什麼好吃的一個人抱著吃。以前覺得「媽媽不愛吃,你吃吧!」
  • 給3-6歲的孩子講睡前故事,好處一籮筐,但你知道怎麼講嗎?
    原來悠悠媽在書上看到育兒專家說:睡前給孩子講故事,有助於安定孩子的情緒,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提升孩子的想像力。同時還可以通過故事中的形象啟發和誘導孩子,有助於孩子改正缺點,達到正面教育的目的。然後悠悠媽試著買了幾本兒童故事書,晚上該睡覺的時候讀給悠悠聽,果然很奏效。但最初的時候,悠悠媽並不會講睡前故事,只是照本宣科,孩子並沒有什麼興趣聽下去。
  • 孩子頂嘴講不通道理?我們該怎麼辦?
    孩子頂嘴講不通道理?我們該怎麼辦?首先說說講不通道理的原因!1:對低齡兒童來說之所以講不通道理的原因有兩點第一點沒有掌握和低齡兒童的溝通方式,第二點是因為孩子心中壓抑著很多負面情緒。首先來說溝通方式:低齡兒童具體思維和形象思維強,不過邏輯思維很弱。
  • 「凱叔講故事」雞飛飛隨手聽,孩子最愛的邏輯思維故事
    這次有幸參加了雞飛飛隨手聽的試用體驗活動。首先要對凱叔說一聲:"謝謝!"謝謝您給孩子們講了這麼多故事,陪伴著孩子成長~~我的孩子是從2歲多認識這個會講故事的"光頭"凱叔。5年來,凱叔陪伴著孩子長大,給他帶來了很多的歡樂,用心充實著他的知識的知識寶庫~~其次,是感謝凱叔的團隊,正因有你們的辛苦付出,才換得孩子的歡聲笑語。作為家長,衷心的感謝!言歸正傳,說說這回的雞飛飛~先上圖:開箱組圖收到包裹的時候,並沒有給孩子說有一份凱叔寄來的神秘禮物。
  • 育嬰房【育兒】——為什麼說100遍孩子也不聽?終於找到原因了!
  • 小知經典國學機聽讀機丨讓每一個孩子都聽好國學
    國學作為作為中國固有的古代學術文化(簡稱中國傳統學術文化),應不應該讓孩子學?怎麼學?學了有什麼益處?這三個問題成為了很多家長心中的疑問,那麼接下來小編就來一一為家長們來解答這些問題。【孩子該不該學「國學」】國學是中國傳統歷史文化和學術,它包括了醫學、書畫、相學、數學等等。
  • 幼兒,孩子總發脾氣,是什麼原因呢,怎麼辦
    朋友小喬在一家幼兒園做幼師,最近她總是悶悶不樂,我問她是不是工作上有什麼問題,她哭喪著臉對我說「姐,我從來沒遇見過這麼難纏的小孩,總是和別的小朋友打架,今天打哭了這個、明天咬哭了那個,打又打不得說了也不聽。」
  • 為什麼孩子不聽管教,家長是「導火索」,兩招輕鬆應對
    但有些「自由意志強烈」的孩子,對父母的指令保持偏激的態度,拒絕執行的同時,還會和父母爭論幾句,發表自己「蓄謀已久」的「偉大演講」。如果孩子不聽管教,且態度惡劣,作為家長,你又會如何應對呢?父母哪些行為會導致孩子不聽管教呢?主要原因是父母對孩子過於約束家長為了避免孩子漫無目的,無所約束地「踩滿荊棘」,都會給孩子制定各種規矩,讓孩子像風箏一樣在父母的手中「自由飛翔」。
  • 「我憑什麼要聽你的」,孩子不願意聽父母的話,多半是這2個原因
    結果在爭執的過程中,女兒老氣橫秋地來了一句:「我憑什麼要聽你的,我就想要穿繡花布鞋」。聽到女兒的話,媽媽頓時有點火大,忍不住罵了女兒幾句。然後女兒就哭了,鬧著不肯出門。對此,這位寶媽心中也很疑惑,為什麼自己的女兒變得這麼不聽管教呢?是不是變得叛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