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空講道理是我們常犯的毛病,結果孩子不愛聽,一聽就煩,很難達到教育效果。
教育孩子要想有效果,就需要有一個抓手,藉助這個抓手闡明道理,這個抓手就是灌輸某方面知識或培養某方面藝術才能。知識方面:文史哲都可以,找來一段內容,這段內容是包含了要講的道理在裡面,把這段內容教給孩子,要求孩子朗讀背誦理解,在和孩子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深挖其中的道理,孩子反覆學,家長反覆講,道理都慢慢進腦袋了。
比如,李清照的《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要表達對古代大英雄項羽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一個人只有幹成大事業,才能受到萬人敬仰,而項羽從小就有很大的志向,後來才那麼驚天動地。所以,一個人要想將來出類拔萃,也要從小就好好學習,立志成才。
如果直接對著孩子講道理,你要好好學習,你不能貪玩,你要有志氣,你把手機給我放下,你怎麼這麼不懂道理,天天這麼說來說去,那就是空對空,在家裡家長天天嘮叨,到學校老師天天嘮叨,煩不勝煩,還有用嗎?聽多了就沒有用了。
現在,我們不去直接講道理,而是藉助一首詩,一個歷史故事,一個神話故事,一個成語故事,一段小古文,要求孩子先去學習背誦,然後大人借題發揮,這就叫『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當然,要能這樣做,家長就需要去好好琢磨,就要先學習,這是對家長的考驗。
除了學習某方面知識可以作為教育的抓手外,學習某方面藝術的一技之長也可以作為抓手,帶孩子一起去學習,告訴孩子學習藝術的重要性,藉機教育孩子要立志成才。
總之,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講究方式方法,藉助某個教育內容提出對孩子的希望和要求,這樣堅持下去就可以避免空對空的毛病,你把知識灌輸好了,道理也講透了,教育目的也就達到了。
文中觀點你認同嗎?歡迎點評!歡迎關注交流!
文中圖片來自網上,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