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該講的道理的種類。你可以對小孩子們講清楚多種不同的道理。最常用的一類道理是說明這樣做事情的好處是什麼,那樣做可能會產生的不好結果又是什麼,給孩子講清楚關心他人的道理又是什麼。為了使你講的道理更奏效,你必須使用小孩子認為很重要的道理。我們把這些稱之為「小孩子能明白的道理」。小孩子能明白的道理是:他們的行為和決策可能會影響他們自己的未來。
在我們審視下列這些道理的時候,請記住:好處:「好處」是指在孩子們做了好事以後,會得到哪些「好處」的道理,其目的是讓孩子明白做好事會有好的回報。下面有幾個例子能說明做好事能給孩子們帶來好處的道理:「如果你把自己的玩具拿給小朋友們玩,那麼他們也會把自己的玩具拿給你玩的。「讓你做什麼你就快一點做,這樣你就可以更快地回去玩了。」
「如果你講真話,那麼我會更信任你。「把玩具放好,你再玩的時候找玩具會更容易一些。」「你平靜下來得越快,對你的暫停結束得也就越早。」對孩子來說,能給他們帶來益處的道理是最見效的,這是因為他們生活在「自我」的世界裡。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哪些事情會對他們產生什麼影響。講清能給孩子們帶來好處的道理會成為激發他們做好事情的動力。
消極後果:你可以用向孩子們講清道理的方法說明,他們的某些行為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艱難。如果你能提前告訴孩子們可能要發生的不良後果是什麼,那麼就有可能幫助他們避免一些不良行為的產生。這裡有幾個例子可以說明不良後果:「如果你對狗很粗魯的話,它可能會咬你。「你在臺階上玩,可能會摔倒傷著自己。」「如果你隨處亂扔玩具的話,你有可能把玩具弄丟或者弄壞。
最後「你要是罵人的話,小朋友們就不喜歡和你在一起玩了。」「一說到上床睡覺,你就爭辯,我就不想給你講故事了。不要用可能會產生的消極後果去威脅孩子們,或者恐嚇他們去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情,而是要用這些道理幫助孩子們了解:做不得體的事情可能會使事情變得更加糟糕而不是更好。請注意,如果你一直對孩子們採用講述消極後果的道理,那麼他們會認為你只是在嘮嘮叨叨,很快就會不搭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