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男兒淚灑衣襟:請讓我們繼續留在湘西

2021-01-08 中國經濟網

「記者同志,請寫一寫他們吧。」

春暖花開的時候,在湖南西北邊陲的大山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不止一位當地的村民和鄉村幹部,向前來採訪湘西精準扶貧的記者,提出這樣的建議。

他們是長沙駐龍山對口幫扶工作隊成員。他們當中,有人奇特地獲得了「豬親切」的外號,有很多人自願延長扶貧期限留下來。隊長張紅民,講起他們的故事,45歲的七尺男兒,幾次淚灑衣襟。

他們,選擇繼續留在這裡

選擇,人生的十字路口。

3月,長沙市支援龍山幫扶工作隊工作總結暨新一批隊員行前動員會召開。會後,38名來自長沙市各級部門的同志乘上大巴,向著他們的目的地——距離長沙四百餘公裡外的龍山縣駛去。

在這38名工作隊員中,有6名同志是「二下龍山」,在上一屆為期兩年的幫扶任務到期後,他們選擇繼續留在這裡。

一邊是省會和親人,一邊是湘西「國貧縣」龍山和渴望脫貧的老百姓。「他們選擇了後者。」張紅民說。

1989年出生的潘敏是這6位同志中年紀最小的一位,他擔任寧鄉經開區駐紅巖溪鎮對口幫扶工作隊長已兩年時間。他被張紅民戲稱為「豬親切」隊長,在這個看似戲謔的稱號背後有一段故事。

那是張紅民到任後第一次來到海拔678米的紅巖溪鎮木龍灣村。和龍山大多數貧困村一樣,由於人均耕地少,常年在外務工人員佔村內總人口的33%。過去,村內沒有支柱產業,近千人的村子收入來源靠耕種及外出務工。

2017年,在潘敏和寧鄉經開區的倡導和援助下,木龍灣村的村民們開始發展黑香豬產業。

「當時,潘敏和我一起到村裡的養殖場,同行的還有一位鄉鎮幹部。」張紅民說,他最先進去看見一頭母豬側躺在地上,旁邊有5隻小豬仔在吸奶。接著,鄉鎮的同志也進來了,這些黑豬都沒「搭理」他們,直到潘敏進來,母豬和豬仔看到他就紛紛站了起來。

「潘敏和黑香豬」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提到此事,潘敏還有些不好意思。「最開始發展產業時遇到很多困難,老百姓擔心成本這麼高的豬產生的效益不會有這麼大。」他說。

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潘敏挨家挨戶上門向村民介紹黑香豬養殖的優勢。又帶村民代表到長沙、湖北等地查看銷售情況。「他們看到黑香豬的價格比一般生豬高,慢慢對這個產業有了信心。」潘敏說。

村民沒有資金投入,潘敏便與鎮上協調貸款;村民缺少養殖經驗,他便與鎮上一起組織培訓;還主動聯繫長沙大河西農貿市場等企業,將生產與市場銜接起來。

近一年的時間,潘敏幾乎每天都到養殖場「報到」。「時間久了,哪頭豬有什麼特徵都清楚了。」他說。

如今,黑香豬產業已逐漸成為木龍灣村的支柱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年增收四萬元,養殖戶家庭人均增收400元。「後期產業穩定後,人均增收會持續增加。」潘敏說。

這個提起產業和扶貧滔滔不絕的小夥子,在說起家人時幾度沉默。「我不是個好爸爸。」他說,駐村扶貧那年孩子才2歲,就被送到幼兒園,「等我4年扶貧回來,他都要6歲了。」

和潘敏一樣,轉業軍人甘永懷也是此次主動申請留任的扶貧幹部,「70後」的他在部隊服役13年,2017年2月與妻子訂婚的第二天,便遠赴龍山縣苗兒灘鎮投身扶貧工作。

「扶貧神聖而光榮,我是當兵出身,習慣了具有挑戰的工作,有這樣的機會我肯定要主動申請!」甘永懷說。

交談中,甘永懷始終身姿筆挺、表情嚴肅。當記者問及他家人時,這個硬漢才露出柔情的一面。「對我老婆有虧欠,我們到現在還沒有孩子。」他長嘆一口氣說,「開始她對我繼續留任有意見,但現在已經理解了。我想看到全鎮摘下窮帽子的那一天,我相信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他們,遺憾沒能留在這裡

離開湘西的那晚深夜,把車停留在高速公路的服務區,背向龍山,37歲的湛果淚流滿面。

這是他作為天心區駐龍山縣洛塔鄉對口幫扶工作隊長,到洛塔的第734天。在與第二批對口幫扶工作隊員完成交接後,湛果開車駛離了龍山。

一路上,洛塔的山山水水,兩年工作的點點滴滴如同過電影般在湛果腦中浮現,大雨中,他開進服務區,停下車編輯了一條近千字的離別感言發給張紅民。

每每提及此事,張紅民都不免落淚。「那天下大雨,湛果自己開車回長沙,到熱市服務區時雨太大了,他就停下來休息。」張紅民頓了頓說,他每次都是自己開車。

洛塔鄉距離龍山縣城45公裡,平均海拔800多米。「有女莫嫁洛塔坡,拿起蓑衣當被窩。」受喀斯特地貌影響,洛塔鄉「水在地下流,人在地上愁」,農作物只能靠雨水灌溉,老百姓過著「靠天吃飯」的窮苦日子。時光荏苒,如今,洛塔人雖不像過去那般窮苦,但閉塞的交通依舊是最大的發展制約。

2017年2月到任後,湛果第一站便來到澤果村。這是洛塔鄉最貧困的鄉村之一,缺水是困擾當地百姓最大的問題,入駐半年後,在天心區的支持下,村裡修建了一座山塘。

老百姓的用水難題得到緩解,湛果開始思考當地的產業發展。

純天然的「懸崖蜂蜜」是澤果村的「金字招牌」,然而受到交通制約,蜂蜜難以外銷。為了打開銷售市場,湛果和工作隊員們找到省內一家專門銷售農產品的電商平臺尋求合作,並成立蜂農合作社,在能人帶動下發動貧困戶一起養蜜蜂。

看到村內梯田處於拋荒狀態,經過多次走訪考察後,湛果認為,在梯田上種植優質水稻,再修建一段長400米的溝渠,將山泉水引入,按照一畝梯田年產500到600斤大米計算,一畝梯田一年就能增收五到六千元,既能為貧困戶增加收入,還能打造別樣的梯田景觀,促進鄉村旅遊。

澤果村發展起來了,湛果又開始為洛塔鄉尋找合適的產業。「產業是深度貧困山區脫貧的希望。」他說,一定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找到有市場前景又符合當地實際的產業,這樣就算以後工作隊離開了,當地老百姓也能繼續依靠產業增收。

根據氣候環境和市場前景,湛果和工作隊員們規劃發展了黃柏、玄參等中藥材和錐慄產業,並以合作社的方式流轉百姓土地,優先吸納當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務工。

「目前,這些產業都發展得非常好,就是可惜,我不能待到洛塔鄉真正脫貧的那天。」湛果說。

在兩年任期即將結束前,他曾找到張紅民,申請繼續留任。「產業還沒有完成,放心不下。」

「為這個事我專門找湛果的領導交流過,但是天心區今年主動報名扶貧的人數太多了,考慮到湛果的家庭情況,最終沒有讓他留任。」張紅民看著記者說,「他家有2個小孩等著他呢!」

「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湛果告訴記者,他兩個孩子一個9歲一個3歲,自從他到龍山駐村扶貧後,都是妻子一人照顧,久了難免有怨言。

「所以扶貧幹部家庭地位低。」湛果苦笑道。

一次,湛果好不容易有休息時間,匆匆開車回長沙想看看孩子,結果一進門,3歲的老么指著牆上的合影問他:「你是牆上的爸爸嗎?」

湛果一夜未眠。

當記者問他,如果有機會是否還想回去時,他的回答依舊是肯定的。「我相信每一個扶貧幹部都有留下來的想法,要不當初就不會報名!」

「從今天開始,這裡就是我們永遠眷念的故鄉。我們在這裡學習,在這裡工作,在這裡生活,此刻我們早已是地道的洛塔人……」張紅民拿出手機一字一句地念到湛果發給他的簡訊內容,好幾次,他取下眼鏡,擦乾眼角的淚水。

日久他鄉即故鄉。

在第一批對口幫扶工作隊中,還有許多像湛果一樣的同志,他們希望留下來見證龍山脫貧摘帽,卻因為種種原因沒能留下來。

「正因為他們過去的鋪墊,才為我們現在的扶貧工作打開了良好的局面。」張紅民說。

他們,不會被這裡忘記

2019年3月11日,長沙市天心區對口龍山縣洛塔鄉幫扶隊隊長董志平(右),幫助身體有殘障、在扶貧隊員扶持下做電商的吳添春,去村裡收購雞蛋。 新華社記者薛宇舸攝

1994年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湘西被確立為湖南扶貧攻堅的主戰場,當年,湖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實行地市包縣對口扶貧,長沙對口扶持龍山。

25年來,長沙的印記早已深深刻在龍山人民心中。

長沙路、長沙街、長沙大橋、嶽麓大道……走在龍山縣城街頭,隨處可見以長沙命名的標誌。

25年來,長沙累計投入資金超過7億元,幫助龍山引進資金超過2億元,實施了產業幫扶、民生改善、基礎設施幫扶等七大工程共485個幫扶項目,無數像潘敏、甘永懷、湛果這樣的扶貧幹部來到龍山。

「要感謝湛大哥他們,如果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現在的生活。」在洛塔鄉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記者見到了吳添春。這個1990年出生的姑娘樂觀開朗,交談中時不時露出燦爛的笑容,讓人很難想像她連出行都要依靠輪椅。

9歲時,吳添春染上類風溼性關節炎,不得不在初中畢業後就放棄學業。在家賦閒的她看到鄉親們家時常有山菌、辣椒爛在地裡很是心痛,於是,她想到拍照將這些土特產發到朋友圈銷售,沒想到吸引了很多人購買。

2014年,吳添春做起了「微商」,幫助老鄉推銷土特產,再託人將商品帶到縣城寄出。

當時,在網上能與人正常溝通的吳添春,在現實中根本無法與人交流。「因為自卑,我很怕在現實中跟陌生人接觸,有時家裡來了客人,我都會躲在房間不出來。」她說。

2017年12月,在得知吳添春的情況後,湛果開了好幾個小時的車來到吳添春所在的陳莊村。「當時村裡還不通硬化路,那天下著雨,湛大哥的車連擋風玻璃上都是泥巴,他一進來就跟我問好,特別親切,像個大哥哥一樣。」吳添春至今仍記得初次見面的場景。

那一天,他們從白天聊到晚上,直到天全黑了,湛果才離開。

「湛大哥一直鼓勵我,耐心地詢問我對未來的想法。其實我當時連組織語言表達都很困難,因為寨裡人少,從來沒人問過我關於理想的問題,所以我一時不知道怎麼表達,但是他很耐心很親切,一直在聽我講。」吳添春說。

在那之後,湛果只要一有空就會去看吳添春,還會開車帶她去收村裡的山貨。在湛果的鼓勵下,吳添春變得越來越開朗。

2018年,在湛果及工作隊的幫助下,吳添春在洛塔鄉街道上的一間房屋開起了電商服務中心,在為居民收發快遞的同時,她也進一步擴大了自己的電商業務——幫助整個鄉鎮的老百姓銷售土特產。

「我早就想開淘寶店,但是以前寨裡沒有網,手機只有2G信號,所以我不會用電腦,是湛大哥他們給我配了電腦,還教我操作,又教我做統計表格和基本的財務知識。」吳添春說。

如今,吳添春的電商服務中心年營業額已超過30萬元,家裡收入水平也達到了脫貧標準。

「湛大哥臨走前還專門來看我,鼓勵我繼續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就算他回去了,以後遇到什麼不懂的,一樣可以跟他這個大哥哥講!」說完這句,吳添春滿眼淚光。

記者問她,希望他們回來看你嗎?吳添春的回答卻是:「如果他們有空,我會想他們多陪陪家人,他們太辛苦了,好久不能回家一次,他們也是孩子的爸爸,也是父母的孩子!」

採訪結束,吳添春拉住記者說:「你回去看到湛大哥,幫我告訴他,我一定會繼續努力,不會忘記自己最初的理想,讓他放心!還有,如果他們能回來,我當然是很開心!很開心的!」

在龍山,還有無數個像吳添春一樣的普通百姓將這些長沙的扶貧隊員當做自己的親人記在心中。

最讓甘永懷感動的是,他去年到苗兒灘敬老院(也叫苗市敬老院)看望老人,一進門,老人們就專門為他編唱了一首三句半。「苗市掛職甘書記,為民辦事最認真,全鎮人民都擁戴,得民心。甘書記就是好,為民辦事上下跑,一心只想人民富,辛苦了。」

「今年過小年,我在街上擺攤免費送春聯,過往的人都認識我,都來搶著要我寫的春聯。每家過年殺年豬,還有很多我都記不起名字的人專門跑到我辦公室來請我去吃殺豬菜。」甘永懷細數到,「是他們給了我繼續工作的動力!」

春暖花開,距離長沙望城區駐洗車河鎮對口幫扶幹部離開已3月有餘,洗車河鎮支家村貧困戶秦德榮在微信朋友圈中拍了一段小視頻,視頻中十裡桃花怒放,不少人在桃花下拍照嬉戲。

「長沙望城區給龍山的扶貧黃桃,桃花盛開,豐收在望,讓貧困戶們看到了希望。」秦德榮寫道。(記者段羨菊、張玉潔、周楠)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相關焦點

  • 「七尺男兒」之惑
    我們經常可以從古文或古裝影視中看到『我堂堂七尺男兒』類似的話,那麼七尺到底是多高,古代男子的平均身高又有多少呢?各個朝代的度量衡不一致,對於七尺的定義也不一樣,關於七尺男兒的出處也眾說紛紜。所以七尺並不能代表大多數古代男子的身高,按山河地域劃分,相對於秦嶺淮河以北平均值要高一些,秦嶺淮河以南的平均值要低一些。北朝時一尺又增長了很多,達到了29.6釐米,之後,仍然不斷增長,明清時,一尺≈35釐米,此時的七尺便到了兩米多。在古代,生產力和生活水平都遠遠不如現在,人們勉強能夠生活下去。在災荒甚至戰亂年代,很多人連吃飯都是一個大問題,身體營養不足。
  • 古人常說「七尺男兒」,那「七尺男兒」究竟有多高?你知道嗎?
    想必很多朋友就會脫口而出,對,這個神秘的詞就是「七尺男兒」~在很多的歷史作品中,男主人公常會自稱「我堂堂七尺男兒....」來展現男性的自尊。先給大家報一下一些歷史名人的身高——1.項羽:身高八尺;2.呂布、關羽:九尺;3.而最高的莫過於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史載九尺六寸。
  • 古代的七尺男兒有多高?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
    在古代,形容男子有一個成語,叫「七尺男兒」。我們現在依然會用這個成語來形容男子。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古代人真的是身高七尺,按照現在三尺等於一米換算,古代男子的身高豈不是都個個超過兩米?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 古代的「七尺男兒」竟然有2米多高?真相是這樣的,出乎你的意料
    我們在影視節目中經常聽到「七尺男兒」這樣的話,「我堂堂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呢?如果按照今天一尺33釐米的標準換算下來,「七尺男兒」足足有兩米三那麼高!如果按照這個換算方法算下來,項羽身高八尺,那麼就有兩米六這麼高;呂布身高九尺,則有三米之高。
  • 古代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和現在相比如何呢?
    在古代文學作品或者歷史劇中,形容古代男子身高時常會說「堂堂七尺男兒」。今天的一尺約等於33釐米,算下來「七尺男兒」身高得兩米三!還有更誇張的,史書記載項羽身高八尺,合今天兩米六。呂布身高九尺,合今天三米。最恐怖的是孔子,史書記載其身高是九尺六寸。如果真是這樣,孔子恐怕是巨人症了!
  • 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為何男人都自稱「大丈夫」?
    從古至今「七尺男兒」的形象,其實早已深入人心,並成為中國男性的至高標準。相信大多數男性即使是作為平常人,也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傲人的身高。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勇武,而且也更能彰顯個人的男性魅力。「七尺男兒」的說法源自何處在很多古裝影視劇中經常能聽到,「堂堂七尺男兒,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的臺詞。
  • 古人總說:「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姚明有七尺嗎?
    很多文學作品和小說中描繪古代人的身高經常會寫到「堂堂七尺男兒」,然而現在的一尺大約是33釐米,那麼古代的男兒都有2米3之高嗎?在記載中七尺可能還算短的還有更為誇張的記載項羽身高八尺,現在算起來足足有兩米六。呂布身高九尺,即有三米的身高。還有更加高的歷史記載孔子的身高是九尺六寸。
  • 堂堂「七尺男兒」放到現代是多高?
    古代常說一句話「堂堂七尺男兒」,七尺男兒放在現代有多高呢?由於古代和現代的換算單位有所不同,現代一尺等於0.33米。而商代一尺等於0.17米,比現代足足少了一半,如此看來,商代人都在一丈開外,所以那時的男人被稱為「丈夫」。秦代一尺等於0.23米,漢承秦制,也是一尺等於0.23米。魏晉一尺等於0.24米。隋唐一尺等於0.267米。宋元一尺等於0.31米。
  • 七尺男兒浴火重生
    新年的鐘聲終於敲響了,長大成人以來,還從沒有像這次一樣這麼殷切的期盼著新春的到來,不為別的吉祥如意,就為災難深重的中國股市討個吉利,希望如年少時的我們相信的那樣,新年能有新氣象。  乙未年,在中國股市短暫的生命中,留下了最濃墨重彩的一頁,3月開始,大盤沿著5日線單邊瘋狂的上漲。
  • 曹德旺回應跑路傳聞:七尺男兒豈因貪圖享樂就跑
    曹德旺回應跑路傳聞:七尺男兒豈因貪圖享樂就跑 原標題: 「企業家是一個很高尚的稱謂,追求的是一種境界,堂堂七尺男兒因為貪圖享受就跑?」曹德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國家十分重視企業稅負問題  環球時報:您關於中國製造業綜合稅費比美國高35%的言論引發了一場大討論。李克強總理近日回應稱,中國企業的非稅負擔過重,制度性交易成本高。您怎麼看這場討論?
  • 戍邊9年沒回家過春節,當父母悄悄來到哨所,七尺男兒哭成淚人
    然而,神仙灣哨所的海拔卻是5380米,且在這個生命禁區,有一群熱血男兒,用青春和生命守衛著祖國邊疆。2005年入伍的湖南軍人藍美潮,在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了神仙灣哨所。在「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氧氣吃不飽,六月雪花飄」的喀喇崑崙山上常年生活,除了環境惡劣和疾病帶來的痛苦外,對藍美潮來說,最難耐的是寂寞。自從來到神仙灣,他曾連續9年戍邊都沒有回家過春節,家人也不知道他工作的地方。
  • ...湘西扶貧幹部故事:孩子問「你是牆上的爸爸嗎」 有人得了外號...
    春暖花開的時候,在湖南西北邊陲的大山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不止一位當地的村民和鄉村幹部,向前來採訪湘西精準扶貧的記者,提出這樣的建議。他們是長沙駐龍山對口幫扶工作隊成員。他們當中,有人奇特地獲得了「豬親切」的外號,有很多人自願延長扶貧期限留下來。隊長張紅民,講起他們的故事,45歲的七尺男兒,幾次淚灑衣襟。
  • 假如你身在古代,算幾尺男兒呢
    在現代眾多的古代影視作品中,我們往往能夠聽到在介紹一個人的時候會說「某某某,身高八尺,力大無窮」之類的話,或者有一句俗話叫「堂堂七尺男兒」,這個七尺八尺的,到底有多長呢,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吧,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是怎麼確定高度的,如果你身在古代,那麼你算幾尺男兒呢?
  • 高位癱瘓狗用上輪椅,當它奔跑的那一刻:七尺男兒哽咽了
    高位癱瘓狗用上輪椅,當它奔跑的那一刻:七尺男兒哽咽了這個世界還是好人多。近些年來養寵物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歡迎,其中養寵物狗的人比例較大,大多數人都是衝著看著好玩的心態才決定養一隻,就像孩子覺得玩具好玩一樣,然而玩具玩久了,就膩了。
  • 劉真搶救第37天,老公辛龍暴瘦露面,七尺男兒掩面痛哭
    這個原本身高172公分,體重60公斤,外形剽悍的七尺男兒,面對媒體記者的提問關心,難忍悲痛情緒失控,當街掩面痛哭起來。一個多月沒有露面的辛龍暴瘦了整整一大圈,昔日濃密的絡腮鬍如今變得蒼白。憔悴的他被問到妻子劉真的真實近況,一時語塞望向蒼天,然後拿下口罩回答問題。他先是闢謠了近日關於劉真的4個傳聞。
  • 你知道七尺男兒有多高嗎?古代人和現代人的身高差距到底有多大
    一方面是在古代影視作品中,都是身材挺拔的演員們在表演,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古代流傳至今的俗稱,比如「七尺男兒」。每當古人要表現自己的英雄氣概,肯定就會說「堂堂七尺男兒」之類的話,可見古人有很多人的身高都達到了這個標準。表面上看沒什麼,但我們仔細一算,才發現問題大了去了。如果真按照古代男子平均「七尺男兒」來計算,一米等於三尺,那豈不是說中國古代男子都是身高兩米三的大高個子嗎?
  • 陝西榆林,一七尺男兒下跪抽泣,網友卻說:不值得同情
    都說男兒膝下有黃金,視頻中的男子為何要當眾下跪?是夫妻吵架,還是過失傷人後心存內疚?而據了解後得知,該男子是因違反了煤礦公司的規則,被拉入了黑名單,一時想不開才有了視頻中下跪的一幕。原來,視頻中的男子是一個貨車司機,到該煤礦公司裝運煤礦,也就是拉煤。因擅自插隊破壞該煤礦公司的規章制度,被拉入了該公司的黑名單之中,不再讓他繼續裝貨。
  • 冷風輕輕吹到悄然進了我衣襟歌曲介紹
    冷風輕輕吹到悄然進了我衣襟這首歌很好聽,聽這歌詞大家肯定也都有點感慨,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下面18183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冷風輕輕吹到悄然進了我衣襟歌曲介紹。下面18183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了冷風輕輕吹到悄然進了我衣襟歌曲介紹。
  • 豐富多彩的湘西苗族銼花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逗比來搞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豐富多彩的湘西苗族銼花。在湘西的武陵山區,苗族婦女用心靈和銼刀創造出具有湘西特色,它的剪紙品種「銼花」藝術,從本質上看,也是一種剪紙藝術,但是和一般的漢族剪紙有著很大的區別。
  • 如果把你放到古代,你是幾尺男兒?
    在古代,保家衛國的男子都有七尺高,他們氣宇軒昂,體現了古代男子的超凡氣概。假如把你放到古代,你是幾尺男兒呢?在史書中,可是有很多關於武將英雄的身高記載的。比如,趙雲八尺高,呂布一丈高,關羽九尺高等。專家們說,三國時期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3.04釐米,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呂布換算過來,就有2.2米了,這身高都和姚明有一拼了,三國演義中有講道,呂布出生時已經是一個九斤重的嬰兒了,但是也不可能是巨人症!呂布出生就異於常人,今後更是有著王者的風範,他武藝高超,驍勇善戰,氣宇軒昂,並且他的靈敏度並沒有因為身材的原因給影響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