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為何男人都自稱「大丈夫」?

2021-01-08 趣聞文史

古人常說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為何男人都自稱「大丈夫」?

「身高」作為一項比較重要的體貌標準,從古至今都深受人們的重視。無論男性還是女性,一旦被人恥笑為「五短身材」,不僅會有一種特別傷自尊的感覺,而且在一些比較重要的場合還會無地自容。

在古代男性作為國之棟梁和一家之主,更是特別在意外在與內心的完美。一旦因為先天遺傳導致身材特別矮小,就很容易成為眾人眼中的笑料。

歷史中比較知名的「小男人」,賣炊餅的武大郎和矮腳虎王英,就因為身高問題一直被後人笑話。

在古代人的觀念中男人就應該生得虎背熊腰,並且擁有頂天立地的氣概。而這種古代英雄豪傑的形象,最直觀的體現就應該是身高。據史書記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不世英雄項羽,他的實際身高約為1.92米。

大家可以嘗試著想像一下,一身戎裝的項羽站在面前,再加上他過人的身高與體重,都不用舞動弄槍就可以用氣勢壓垮眾人。「封狼居胥」的冠軍侯霍去病,據說身高也有1.8米掛零。他們的形象完全符合古人對英雄的崇拜。

從古至今「七尺男兒」的形象,其實早已深入人心,並成為中國男性的至高標準。相信大多數男性即使是作為平常人,也希望自己能夠擁有傲人的身高。這樣不僅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加勇武,而且也更能彰顯個人的男性魅力。

「七尺男兒」的說法源自何處

在很多古裝影視劇中經常能聽到,「堂堂七尺男兒,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的臺詞。從字面意義上決定著這句話,講的就是作為一個男人不應該甘於平凡,而是應該仗劍遊歷為國家做貢獻。

這裡面所說的「七尺男兒」, 實際上擁有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是身為男人就應該頂天立地,並且擁有高尚的品質和充滿魅力的人格。

第二層意思其實就是形容男性的身高。但是「七尺」到底有多長?應該以什麼作為丈量標準?這個就需要大家深入研討一下。

筆者認為按照歷朝歷代的發展規律來看,由於每一個朝代的政治、經濟,以及文化都具有獨立的特色。所以可以得知他們所奉行的標準,應該具有一定差異性。就拿「尺,寸」這兩個長度單位來說,在不同的時代所代表的實際長度也不一樣。

1.遠古時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古代的「七尺男兒」中的「尺」的長度,應該並不是一個固定的長度單位。在遠古時期由於沒有測量工具,所以人們都以「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為丈」。大意就是以手指和手掌的長度與寬度,作為「寸」或「尺」的測量標準。

如果按照這種方法去深究「尺,寸」,其實 就沒有任何實際意義了。因為每個人的手指長度和手掌寬度都不同,所以在測量的時候只能獲得一個大約的數值,而且也會出現非常大的誤差。所以此時的「尺,寸」並未有具體記載。

2.商周時代的「尺,寸」標準

殷商和周朝是我國歷史上,兩個極具影響力的朝代。因為這兩個朝代不僅,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國家」,而且也第一次出現了政治、經濟和文化標準。所以從商朝到東周末期的1300多年的歷史中,人們已經規定出了「尺,寸」的具體長度。

商朝時期「一尺」的長度,按照現代測量標準的算法約為16.95釐米。如果按這個標準去計算「七尺」的長度,應該約為120釐米左右,很顯然古代人的身高絕不止於此。幸好當時並未出現「七尺男兒」四字,否則就會變成一句辱人之言。

周朝時一尺合今19.91釐米,這樣算來「七尺男兒」的身高,大約為140不是釐米。很顯然這種尺寸也完全不符合史料記載。古代人的身高就算再矮,也不可能比武大郎還要低。否則古書中的英雄人物就不復存在了。

3.秦漢時期「一尺」約為23釐米

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歷史上關於他的身高和長相眾說紛紜。《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曾語:「秦王為人,蜂準,長目,摯鳥膺,豺聲」。這種說法極盡抹黑、貶損之意。

而《太平御覽》中則說:「秦始皇帝名政,虎口,日角,大目,隆鼻」。通過這段文字秦始皇的形象又重新回歸到了正常人。

據說秦始皇是一個身材偉岸、儀表堂堂的帝王。他們的身高按照現在的尺子,進行測量後獲知大約有1.98米。

按照秦時「一尺「約23.1釐米進行測量,「七尺」的總長度應為1.62米左右。如果秦始皇身高達到了1.198米,說明他的實際身高可達到「一仗」。這其實也是古代「男人大丈夫」說法的一個由頭。

到了漢代「一尺」大約為21.35—23.75釐米,也就是說此時的「七尺男兒」的身高,差不多應該達到了150-170釐米左右。可以說此時古人的身高,已經與現代人的身高相差無幾,或者說古人「身高丈餘」的說法不攻自破。

4.「一尺」長度的實際來源

據《呂氏春秋·季夏紀·古樂篇》記載,古人的基本長度測量單位,其實是以「黃鐘」樂器的長度來確定「尺「的長度,按照這種記載可以得知,古代的「尺」又可以稱為「樂尺、律尺、黃鐘尺」。但是歷代關於「尺」的測量工具不同,所以會有一定差異。

再一個大家也應該清楚,古代「尺」的長度要比現代短很多。所以,當古人說起「七尺男兒」之時,就可以得知當時人的平均身高,也只不過才有160-170釐米左右。所以像秦始皇和項羽這種高個子的人並不多。

實際上古人「布手知尺」的測量方法,指的是將成年男性的左手伸開,然後測量大拇指與中指之間的距離,所得出來的數據就是「一尺」的實際長度。而這種方法測量出來的「一尺」 大約是20釐米。

按這種長度去衡量「七尺男兒」, 恐怕古代的男人個個都是「小個子」。但是《鄒忌諷齊王納諫》中,曾說:「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鄒忌作為古代的美男子,身高「八尺有餘」。

如果按照「一尺」20釐米去計算,「八尺有餘」也只不過才1.60米多一點。這種身高比例怎麼可能稱得上是美男子呢?

但如果按照秦朝時期的「一尺」來測量,也就是每一尺約為23.1釐米,鄒忌 「八尺有餘」的身高,至少應該在1.84米左右。

只有這樣才符合古人對「七尺男兒」,以及「美男子」的審美認知。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男性,如果身高能夠超過1.80米,其實也是一位風流倜儻的大帥哥。所以從這個角度去分析,才符合「七尺男兒」的偉岸形象。

5.三國至明清時期的「一尺」長度

事實上古代的長度計量單位,「尺,寸」並不是一成不變。它會隨著不同朝代和意識形態而不斷變化。三國時期「一尺」約為現代的24.2釐米,按照這個尺寸去衡量「七尺男兒」,他們的身高至少要在1.70米左右。這種身高尺寸其實與現在的南方人差不多。

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一尺約為25.8釐米或30.9釐米;如果按照各種趨勢去發展下去,不能看出越往後的朝代一尺的長度越長。到了隋唐時代一尺已經達到了30釐米左右,雖然到了宋元時期「一尺」又縮水為27.68釐米。

但筆者認為生活在這些歷史時期中的「七尺男兒」,其實他們的身高已經達到了一個完美的指數。甚至有很多人的身高都超過了2.0米,這即使在現代社會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明朝和清朝時期的「一尺」,已經達到了31.1釐米左右,如果此時再說「七尺男兒」,就有一點過於誇張的意味了。

生活在古代的男人平均身高,怎麼可能達到兩米多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此時的「七尺男兒」,已經成為了男人的專屬名詞。

「七尺男兒」的歷史演化和真正涵義

雖然歷史上不乏武藝超群、身高超標的英雄。而且他們也完全配得上「七尺男兒」的稱號。但這畢竟只是一種特例並不具備普遍意義。所以當古代人反覆重提「七尺男兒」時,其實這四個字已經變成了一種精神。

「七尺男兒」指代身高和形象的意義已經逐漸弱化。更多的是對一男人有血性,有抱負、有理想以及擁有英雄主義的一種誇讚。這其實也是古代漢語博大精深之處。而且也體現出了男人在古代社會中的重要地位。

筆者認為如果從古人崇拜英雄的思想去分析,就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七尺男兒」其實只是英雄的一種外部形象。在他們的心目中英雄一定是,身材高大、面容俊朗之人,只有這樣才符合大家對英雄的想像。

還有一個比較重點的因素就是,古代社會以「男人為尊」,所以在形容男性時多用誇讚的詞彙。一方面體現出了男人在社會中的重要地位,而另一方面也證實了,「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

筆者認為「七尺男兒」的本意,可能只是描寫男性身高。但是在古代社會中「七尺男兒」,也曾是裁縫們的專用術語。

指的是古代男子做衣服的時候,應該按照「過膝」的尺寸也就是「七尺」才符合禮法。所以才有「七尺男兒」的說法。

結 語

筆者認為隨著朝代不斷更迭,卻衍生出了更多層面的意義。古代人最講究的就是「信義」二字,尤其是古代男人更是「信義」的化身。雖然也有蠅營狗苟之輩,但從主流方向上來看,基本上都能達到這條標準。

他們的人生最高信條十分高遠,在他們的心目中男人大丈夫,就應該頂天立地而不是苟活於世。所以甚為男人就應該「當帶三尺之劍,立不世之功」。

從這個角度來看,古代人所說的「七尺男兒」,也有應當是有所作為之意。

古代很多聖賢提出的一些觀點,其實也都能證實這一點。儒學亞聖孟子曾在《孟子》中說:「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現代人將其改為「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其實想表達的都是身為「七尺男兒」,應該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才能有所作為。

【參考文獻】

寧皖平《從漢字構意看古代男子的社會地位》

徐淑豔《從漢字看古代婚姻中的男女地位》

《從《儀禮·士冠禮》解讀古代男子成人禮的禮儀形式和文化內涵》

相關焦點

  • 古人常說「七尺男兒」,那「七尺男兒」究竟有多高?你知道嗎?
    想必很多朋友就會脫口而出,對,這個神秘的詞就是「七尺男兒」~在很多的歷史作品中,男主人公常會自稱「我堂堂七尺男兒....」來展現男性的自尊。先給大家報一下一些歷史名人的身高——1.項羽:身高八尺;2.呂布、關羽:九尺;3.而最高的莫過於儒家的創始人——孔子,史載九尺六寸。
  • 古人總說:「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姚明有七尺嗎?
    很多文學作品和小說中描繪古代人的身高經常會寫到「堂堂七尺男兒」,然而現在的一尺大約是33釐米,那麼古代的男兒都有2米3之高嗎?在記載中七尺可能還算短的還有更為誇張的記載項羽身高八尺,現在算起來足足有兩米六。呂布身高九尺,即有三米的身高。還有更加高的歷史記載孔子的身高是九尺六寸。
  • 古代有高個子男人嗎?堂堂「七尺男兒」放到現代是多高?
    這比當時美國最高的女人桑迪.艾倫高出了0.88米,比我國籃球明星姚明(姚明身高2.29米)高出了近0.9米。親們通過上面圖片腦補一下詹世釵有多高?詹世釵的家族具有「高人」基因,據說詹世釵的故居門口都比正常人家門高許多,比正常人的床大且長。詹最初在上海一家墨廠上班,後被一外國人看中,高薪聘用他加入馬戲團,然後用他的身高當獵奇到世界各地巡迴展覽。
  • 古代的「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和現在相比如何呢?
    在古代文學作品或者歷史劇中,形容古代男子身高時常會說「堂堂七尺男兒」。今天的一尺約等於33釐米,算下來「七尺男兒」身高得兩米三!還有更誇張的,史書記載項羽身高八尺,合今天兩米六。呂布身高九尺,合今天三米。最恐怖的是孔子,史書記載其身高是九尺六寸。如果真是這樣,孔子恐怕是巨人症了!
  • 古代的「七尺男兒」竟然有2米多高?真相是這樣的,出乎你的意料
    我們在影視節目中經常聽到「七尺男兒」這樣的話,「我堂堂七尺男兒」到底有多高呢?如果按照今天一尺33釐米的標準換算下來,「七尺男兒」足足有兩米三那麼高!如果按照這個換算方法算下來,項羽身高八尺,那麼就有兩米六這麼高;呂布身高九尺,則有三米之高。
  • 「七尺男兒」之惑
    我們經常可以從古文或古裝影視中看到『我堂堂七尺男兒』類似的話,那麼七尺到底是多高,古代男子的平均身高又有多少呢?各個朝代的度量衡不一致,對於七尺的定義也不一樣,關於七尺男兒的出處也眾說紛紜。讀三國的時候,被不少雄壯威猛的人物吸引,那麼三國裡的人物都有多高呢?在三國到西晉的這段時間裡,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2釐米。關羽身長九尺,也就是兩米多;張飛、諸葛亮等人均是八尺,大約是一米八;劉備七尺半,相當於一米七三,與想像的沒有太大差異。比較令人詫異的是一代梟雄曹操,氣場兩米多,真實身高不到一米六五。
  • 你知道七尺男兒有多高嗎?古代人和現代人的身高差距到底有多大
    許多人都有一個慣性思維,那就是認為中國古代人都長的很高。一方面是在古代影視作品中,都是身材挺拔的演員們在表演,另一方面則是一些古代流傳至今的俗稱,比如「七尺男兒」。每當古人要表現自己的英雄氣概,肯定就會說「堂堂七尺男兒」之類的話,可見古人有很多人的身高都達到了這個標準。
  • 古代的七尺男兒有多高?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
    在古代,形容男子有一個成語,叫「七尺男兒」。我們現在依然會用這個成語來形容男子。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古代人真的是身高七尺,按照現在三尺等於一米換算,古代男子的身高豈不是都個個超過兩米?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 古代身長八尺到底是什麼概念?假如你身在古代,算幾尺男兒呢
    在現代眾多的古代影視作品中,我們往往能夠聽到在介紹一個人的時候會說「某某某,身高八尺,力大無窮」之類的話,或者有一句俗話叫「堂堂七尺男兒」,這個七尺八尺的,到底有多長呢,現在很多人都不清楚吧,所以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下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是怎麼確定高度的,如果你身在古代,那麼你算幾尺男兒呢?
  • 關羽身長「九尺」,放在今天是多高?一把新出土的漢尺告訴你答案
    中國人在形容男子時,最喜歡說的一句話便是:「堂堂七尺男兒」。可見,七尺已經成為了古人眼裡男子的標準身高。而七尺之上的男子,則備受男女尊崇。比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就曾說過:「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這裡的鄒忌就因為個子高,而成為古人眼裡的「明星」。
  • 關羽身長「九尺」,放在今天是多高?一把出土的漢尺告訴你答案
    :「堂堂七尺男兒」。可見,七尺已經成為了古人眼裡男子的標準身高。而七尺之上的男子,則備受男女尊崇。比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就曾說過:「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  」這裡的鄒忌就因為個子高,而成為古人眼裡的「明星」。
  • 曹德旺回應跑路傳聞:七尺男兒豈因貪圖享樂就跑
    處在風口浪尖的曹德旺8日現身人民日報社,不管是在「海歸中國夢年度盛典」上做主題演講,還是在被媒體包圍的採訪間,他都鎮定自若,憨厚的笑容和濃重的福建口音透著親切質樸。不過,一開講,他的氣魄又出來了。「企業家是一個很高尚的稱謂,追求的是一種境界,堂堂七尺男兒因為貪圖享受就跑?」曹德旺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 真格的易經這樣講:蒙卦四,男人樣兒,君子範兒。克己寬人懂擔當
    其關鍵都在於能夠接納、包容的美德;克勤克儉,克己寬人的品德,便是蒙卦要告訴我們的持家有方之道。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一道平行線。即便是夫妻、父母、子女至親之間的交集,也沒有辦法把思維拉到同一個平行線。所以觀點不同、視角不同、立場不同,都是正常的表現;反倒是相同了,才是非正常的表現。古人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出了和與同的辯證。
  • 古代「七尺男兒」有多高
    它在原始社會可能就出現了,古文獻有「布指為寸,布掌為尺,舒肘為丈」的記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地域,其長度都是各不相同的。據《史記》記載,孔子身高九尺二寸,如果以現在1尺約等於33.3釐米計算,孔子身高超過了3米,這怎麼可能。而《三國演義》中的關羽身高9尺,張飛身高8尺,劉備身高7尺5寸,按現在的尺換算,他們的身高都大大超過了姚明的身高,這說明,古代的一尺要短於現在的一尺。
  • 關羽「身長九尺」到底是多高?漢代尺子出土,終於知道答案了
    「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飄飄然有神仙之概。」 這是《三國演義》對諸葛亮的描寫。    張飛  這一個個身高都是八尺九尺的,我們平常也說「堂堂七尺男兒」之類的話,那麼這一尺到底是多長呢?
  • 古人常說: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明白意思後,真嘆服古人智慧
    古語中有一句話,「男怕水蛇腰,女怕小噘嘴」,這話也許與現在的審美起了衝突,因為現在大多數人都追求水蛇細腰以及一個性感的小噘嘴。但是在古人看來,這是身體不健康的表現。那麼這一句古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為何古人會怕呢?下面帶大家一起來揭曉答案。圖片來源於網絡:小噘嘴說到水蛇腰,大家都很想到一個身姿「S」形的美女,纖細的腰身,楚楚動人。
  • 七尺男兒浴火重生
    新年的鐘聲終於敲響了,長大成人以來,還從沒有像這次一樣這麼殷切的期盼著新春的到來,不為別的吉祥如意,就為災難深重的中國股市討個吉利,希望如年少時的我們相信的那樣,新年能有新氣象。  乙未年,在中國股市短暫的生命中,留下了最濃墨重彩的一頁,3月開始,大盤沿著5日線單邊瘋狂的上漲。
  • 你知道八尺男兒多高嗎?那麼你的身高在古代,你是幾尺男兒呢?
    有的一些影視劇中,也會有很多關於身高的描述,七尺男兒,一定會保衛國家,這一類的。那麼是不是大家就有這麼一個疑問,就是這裡邊的幾尺男兒相當於現在的多高呢?是一米七還是一米八呢?所以說用現在的標準來看,那會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呢?在我們心目中,那些古代的英雄到底是有多高呢?因為一般在我們心中,英雄都應該是高大威猛的,如果古代的英雄身高比較矮,那麼是不是會有一種違和感呢?
  • 古代身長八尺到底是什麼概念?如果把你放到古代,你是幾尺男兒?
    大家知道在古代形容身高都用「尺」「丈」來形容,那如果把你的身高也用這些詞來形容的話到底是多少呢?今天,小編就帶你們穿越時空,看看你的身高在古代究竟有多少吧!在古代,保家衛國的男子都有七尺高,他們氣宇軒昂,體現了古代男子的超凡氣概。假如把你放到古代,你是幾尺男兒呢?
  • 關羽「九尺」,張飛「八尺」,劉備「七尺」,古代一尺到底是多高
    在古代小說裡,尤其是武俠,我們都經常會看到對一個男生的描述是:此人身高八尺。若是要突出其勇猛,通常是:此人身高八尺,威風凜凜。若是要突出其帥氣,通常是:此人身高八尺,面如冠玉。那究竟有多高呢?每尺到底是多長呢?之前也有專家預估過:按現代的釐米測量方法一尺大約等於33.3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