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格的易經這樣講:蒙卦四,男人樣兒,君子範兒。克己寬人懂擔當

2021-01-10 活著就要遠行

關注《易經》哲學的文友們久等了。上一篇講了蒙卦,初六,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本節開始講九二板塊。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字面上理解,這段爻辭,應該指導人們如何持家教育子女的。

包容那些蒙昧和無知,能夠容納婦人,都是吉祥的,如此子女能夠克勤克儉持家。

作為男人、君子,在家庭教育過程中,要懂得包容、禮讓、接納那些蒙昧,不與婦人爭對錯。那樣子女也會上行下效,克勤克儉,持家有方。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與三七二十四的人爭論對錯;在家庭成員中,也沒有什麼對錯而言。其關鍵都在於能夠接納、包容的美德;克勤克儉,克己寬人的品德,便是蒙卦要告訴我們的持家有方之道。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一道平行線。

即便是夫妻、父母、子女至親之間的交集,也沒有辦法把思維拉到同一個平行線。所以觀點不同、視角不同、立場不同,都是正常的表現;反倒是相同了,才是非正常的表現。

古人講: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道出了和與同的辯證。

古人還講: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闡述了容和的至高境界。

試想一下,在生活中,但凡是和、同的狀態,必然有人收斂了自己的觀點、也必然是容的那一方,體現了大家風範。

不拿自己的標準去衡量他人,這一點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的。

事實上,我們常常是以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別人,包括在家庭關係中:

教育子女,我當年怎樣怎樣?你瞅瞅,人家孩子。

夫妻相處,怎麼看,都是別人的媳婦更好;人家老公更優秀。

這些點點滴滴的話語、日常行為表現,往往就是導致家庭矛盾、甚至家庭戰爭、影響婚姻破裂;子女不肖,不成器、不學無術的根源。

古人講言傳身教,其實就像我一篇文章《母愛是嚴格的慈祥,孝順是聽話的陪伴(母子要看看)》所闡述的家長要學母雞教子的典範。

在子女教育方面,身教更重於言傳。

而在婚姻家庭中,男人能不能做到包容,也就是老話講的,男人要有男人樣;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要胸懷寬闊。在家庭關係和諧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包蒙!納婦!」《易經》只用了四個字,就把一個男人、一個君子在工作、生活中應當保持的狀態,闡述的淋漓盡致。

懂得包蒙、納婦,才是吉祥,順利的;反之就是不順、不吉。懂得包蒙納婦,子女才能從你身上效仿:克制、克勤克儉、克己奉公、克己寬人。

古人、尤其古代的男人、君子,在家庭關係中,表現出的做事為人的一板一眼、寬宏大度,吃飯、穿衣、走路、訪客、接人待物的種種禮儀表現;尤其在困難和壓力面前,表現出來的節氣擔當,都為孩子樹立了父親的標杆。

覆巢之內,豈有完卵。

初,女年七歲,男年九歲,以其幼弱得全,寄它舍。二子方弈棋,融被收而不動。左右曰:"父執而不起,何也?"答曰:"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主人有遺肉汁,男渴而飲之。女曰:"今日之禍,豈得久活,何賴知肉味乎?"兄號泣而止。或言於曹操,遂盡殺之。及收至,謂兄曰:"若死者有知,得見父母,豈非至願!"乃延頸就刑,顏色不變,莫不傷之。

孔融因反對曹操用兵劉備,被羈押處死。當時大兒子9歲,小女兒7歲,兩個孩子因為年幼得以保全,寄養在別人家。後來,兩個孩子也慷慨赴死。語出兩個孩子之口:"安有巢毀而卵不破乎!" 後人以「覆巢之內,豈有完卵」的成語,表現了孩子的節氣和大義凜然。

這個故事,也是幾千年來,古人重禮教、重身教的典範,是古人普遍崇尚節氣和大義的縮影。

且不對古人堅守的禮義廉恥評判。對比當今,禮儀道德的缺失,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嚴重不平衡。德不配位的情況也比比皆是。

為人子女、為人父母,學一學禮數,在孩子面前收斂一些,應該不足為過吧。

立地為人,七尺男兒,有責任、有擔當、能容納本就是自古以來,理所當然的道德準則。

男人=大丈夫=翩翩君子

有什麼理由自暴自棄?

有什麼理由不勞而獲?

有什麼理由抱怨社會?

有什麼理由自慚形穢?

說什麼辛苦不辛苦,生來便是如此,何談不公!

送平頂山上熱搜的高考,是地面真正下沉的現實。真相太殘酷了……

七七事變:八十三年了,永定河盧溝橋。怎能忘?怎敢忘?

易經:發蒙,小樹要砍,小孩得管,誰擊垮了年輕一代(家教之殤)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那些的方便和舒適,因為有人默默負重

《易經》第六講:屯卦三,你方唱罷我登場,原來是空歡一場

相關焦點

  • 易經15講:需於沙,亂心智,餓筋骨,你輸在了心浮氣躁,空待虛靜
    上一篇,講了需卦: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本篇第十五講,講需卦各爻辭的狀態。《需(xū) 》: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九五:需於酒食,貞吉。
  • 易經識人術: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所以有很多名人追捧。易經告訴我們:身上有這3種特徵的人,往往沒啥真本事,遇到別深交第一種人:獐頭鼠目之人。
  • 《易經》:夫妻是最深遠的修行,家才是極好的道場!
    《易經》:「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孩子。」 在一個家庭當中,男人是天,天行健,自強不息,所以男人要剛強,要有擔當。 女人是地,地勢坤,厚德載物,所以女人要包容,要溫柔。女人越有德行,孩子越優秀,丈夫越成功。
  • 易經提醒:男人可以大器晚成,但靠的不是人脈,建議讀讀這4句話
    當今社會,每個人的生活壓力都很大,特別是男人,在有了事業之後,大多會經歷潛伏、積累、等待時機、厚積薄發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存在著差異。有的人年輕有為,幾年的時間就平步青雲,而有的人可能要經歷幾十年,這期間很多人都會選擇半途而廢。其實,男人不一定非要年輕有為,大器晚成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我們奮鬥的過程中,很多人最看重的就是人脈。
  • 為什麼懂《易經》的人更好命?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家境普通的我,面對這樣的現實,真是哭都哭不出來。最近,小輝更跑來跟我報喜:一直覺得《易經》艱深,我只是想拿來細品,沒想到,就連我女兒都能聽懂,聽得起勁。在故事裡她還學懂了孔孟之道,這次考試,孩子第一次考進班級前五,作文拿到滿分。
  • 這麼有擔當的男人,太難找了
    02 原因只有一個:這麼有擔當和責任的男人 找像Puff這樣的男人無疑是正確的,除了有責任和擔當,在感情上也專一用心。也許發生爭執的時候,他會站在你這邊,或許他也有小情緒,但他會考慮到你的感受,化解不愉快的方法就是平靜下來,試著為對方著想。
  •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在中國歷史上,有這麼一個人。他少有大志,目標堅定,一生為了自己的目標燒到油盡燈枯,死而無憾。雖天資聰慧,學習時卻投入得像個瘋子。對著竹子去格物,一格就是七天,以至於病倒。年輕時遍讀考亭之書,結婚時和道士坐而論道以至忘了結婚。
  • 曾仕強:《易經》全篇只講了這「3個字」,但很多人都沒搞懂!
    《易經》,很有幫助;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這樣廣大精微的一本書,很多人都會覺得很難讀,難記,難懂,難應用。其實,整部《易經》,只講到3個字而已。著名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熟讀《易經》後總結了3個字的成功格言:「上」、「止」、「正」。
  • 易經坦言:看完就懂了
    我們經常聽到老人說這樣一句話:「女大三,捧金磚。」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就是一男一女結婚或者喜結連理的時候,如果女方比男方大三歲,說明男方的『捧金磚』,形容三歲的女人會給全家帶來好運。但是這句話並不代表所有比男人大的女人都會給家庭和男人帶來好運。因為有這句話的後半句:『女大四世,好無聊。』
  • 「千古奇書」《易經》,精髓只有3個字,悟懂後,更易走好人生路
    天書《易經》,關於他的論述數不勝數,這也說明了這確實是高級知識,以人類角度來說,他最深刻的規律和本質就是以下三個字。本篇文章就帶大家梳理一下這個精髓,讓大家輕鬆掌握高級知識,走好人生路。第一:「上」《易經》裡講: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也就是指「自然」,其運動剛強勁健,相應的,君子的一生,為人處事應該是轟轟烈烈,向上如天。
  • 悟元道人講《易經》蒙卦
    劉悟元著作頗豐,留有《修真辨難》、《象言破疑》、《修真九要》、《陰符經注》、《周易闡真》、《悟真直指》等書。現在的人,研究《易經》都轉到風水算命上去了,其實這是文化沒落的一種表現。記得讀劉衍文的《寄廬雜筆》,裡面有一段改革初期,法國一位學者來華尋找道學研究人員的往事。
  • 《易經》:人到五十,還在賣弄這幾樣東西的人,往往沒什麼真本事
    提起《易經》,不少人都認為它是封建迷信,但是它卻講的是人生的自然規律!世上任何事物都是有一個循環規律的,從《周易》來分析,帶你認識這個規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很有趣。古人講「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五十歲是人生黃金年齡的一個過渡階段,無論是對人對事,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易經》提醒:人到五十,還在賣弄這幾樣東西的人,往往沒什麼真本事。
  • 易經提醒:走路時有這4種表現的人,一般沒啥真本事,要敬而遠之
    《易經》被稱作是」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它涉及到非常多的學問。裡面的內容可以概括為象、數、理、佔四大部分,只可惜的是,當代大部分的人都只是關注在」佔「上面。因此很多人認為,《易經》是算命的。其實不是的。《易經》不講算命,指出的是萬事萬物的規律。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27)旅卦上 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二十七)旅卦上行旅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易經告誡:飯桌上有這4種表現的人,一般沒啥真本事,沒必要深交
    在日常生活中,你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一些人雖然表面友好,但是內心卻很陰暗,《易經》中就有四卦,來教你判斷良友,過客。俗話說,酒品見人品。《易經的智慧》中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4種表現的人,一般沒啥真本事,沒必要深交。酒後多言的人《易經的智慧》告訴我們:吃飯的時候,有這樣一種人,他們說話總是口無遮攔。俗話說,禍從口出,言多必失。
  • 囚徒健身1-真格的力量之書
    囚徒健身1-真格的力量之書大家好,從今天開始大海為大家講解一下囚徒健身,希望能為一些健身愛好者帶來幫助,「囚徒」的第一頁,首先給了大家一個目標,真正的男人的目標,咋就沒有女人的目標呢?估計他在監獄待時間長,不了解女人健身應該達到的目標吧。
  • 《易經》的忠告:禍事來臨前,往往有這2個徵兆,我們需重視起來
    福氣來了擋也擋不住,禍事來了躲也躲不掉,其實並不是這樣。一個真正能夠成功的人,並不是能力最強,可以贏過所有人。而是能夠防微杜漸,把做事的風險降到最低,所以才能避免禍患的發生。讀過《易經》的人都知道,《易經》其實可以是一部總結規律的著作,它對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用自己的眼光,總結了其中內在運行原理,用我們現在的科學名詞來說,就是「定律」。
  • 組成易經體例的五大部分
    人之所以要讀易經,通曉易理,就是為了在這些不同的情境和變化中,能夠順其自然,把握人生。然而人們要讀懂易經,就需要遵循一定的體例。讀了上經以後,我們對每一個卦怎麼安排,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有了初步的認識。所以可以看出整部易經有一個體例,因為它的每個卦,它的每個部分都是按照那個次序,一個一個呈現出來的。易經六十四卦它的體例都完全是一樣的,就是由五個大部分所構成的。
  • 讓男人獨寵、偏愛的方式:懂他
    很多女人一旦開始一段戀情,就希望這段戀情有個結果,能夠和對方一起白頭到老,而大多數的男人卻不會有這樣的想法,對於男人而言,你是他的女友還是未來他要娶的人,他分得很清楚。如果你想留住男人,並且讓男人獨寵你,偏愛你,最好的方式就是懂他。
  • 《易經的奧秘》|2021,別再糾結了,為自己「算一卦」吧
    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講《易經》時,這個知識點就讓人印象深刻,至今重看這本書,關於人體和宇宙的關係,仍讓人沉思。眾所周知,《易經》的四大功能是指:象、數、理、佔。第一個功能「象」就是天有天文,地有地理。宮廷戲中夜觀天象的人不僅會得到朝廷重用,一般人也都敬而遠之,因為他們不僅善於看天地,也善於看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