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一次產卵400萬粒,是淡水界中的活化石

2020-12-04 淺談三農

歡迎來到禾木解說欄目,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三農資訊是:它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一次產卵400萬粒,是淡水界中的活化石?

「地鮮莫過於筍,河鮮莫過於魚」一旦說到筍在農村就有,特別是竹筍,在這個季度的竹筍最好不吃,不但不夠鮮,而且口感也不好,一般要數春筍最為出名,特別是冬筍口感最佳,可以嘗試下這兩個季度的筍。可是說到魚類,小編認為這個月的黃鯽魚最好吃,肉質鮮嫩,特別爽口,還有其他海產品,比如青蟹、基圍蝦、白蟹、鮑魚等等產量也不少,這個季度最適合。

但是有一種魚,在南方沒有,只有北方才能看見它的身影,它被當地的漁民稱為「水中大熊貓」,一次產卵可以達到400萬粒,它是淡水界的「活化石」你不一定認識!

首先,要說的這種被北方人稱為「水中大熊貓」的魚,其實就是「鰉魚」也叫鱘鰉魚,為何叫它「水中大熊貓」,看圖片它鼻子尖尖,類似於鯊魚,可想想它也不像熊貓一樣,其實並不是因為長相的問題,主要是它身軀龐大,食量大,小的體重一般50-100公斤左右,最大的可以達到1000公斤,因此它還被譽為「淡水魚王」。

鰉魚僅生存於黑龍江水域,身體大又重,適量也驚人,體長就可以達到4.75米長,最短也就2米左右,你坐上上去雙腳還能著地,主要是它身體不高,頭是三角形,背部圓弧形,才夠得著,鰉魚分為兩種款色,黑青色和黃褐色。

然而鰉魚的名字得來卻有這樣一段傳說,傳乾隆年間,漁民突然捕獲一條龐然大物,不知是何物,於是送至朝廷面見乾隆,經鑑定此魚無毒可以食用,乾隆吃完後,龍顏大悅,讚不絕口,還把它封為每年進貢的食品,特賜名鰉魚,鰉魚的名字就是這樣流傳至今的。

鰉魚雖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名貴之魚,尤其是它的魚籽三粒鰉魚籽就可以抵得上一個雞蛋的營養,但是它的最佳捕捉時間在秋冬季節最為合適,這時候的鰉魚都已經成年。5-7月是它的產卵期間,最小一次產卵也就大約60萬粒,最大一次能產400萬粒,可想而知,這數量真是龐大,數目驚人,能捕撈到有魚籽的鰉魚更是難上加難。

鰉魚確實產量大,但是往往卻逃不過頻危,在19世紀未,鰉魚品種數量多,資源幾乎尚未開發利用,直至20世紀經開發,被大量捕撈,資源遭受破壞,產量急劇下降,再加上鰉魚幼小不易存活,恢復期緩慢,所以才有頻危的地步。

後來鰉魚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紅色警告,極其危險哪種。曾經專家想繁殖此物種,經過很多次都是以失敗告終,只能去維護,但發現一個天大的秘密,在億萬年前鰉魚就已經出現了,可以說它是淡水魚中的活化石。大家如有發現,請好好珍惜,別再對它下手了。

根據以上情況,大家對此事有什麼看法,不妨留言一起交流,禾木解說會為你一一解答,如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不妨點擊上角關注和分享,你的分享和關注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

相關焦點

  • 存活了6億年的桃花水母,它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如今瀕臨絕跡
    存活了6億年的桃花水母,它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如今瀕臨絕跡 據報導,日前在雲南曲靖市富源縣,來自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專家們,在經過鑑定後,確認被稱作「水中大熊貓」的桃花水母在當地現身,它們極其的珍貴,被稱作「水中活化石」,誕生至今,已經有6億年的歷史。
  • 水中「活化石」罕見 廬山西海頻現「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
    桃花水母通體透明遊動姿態非常優美    桃花水母比恐龍還古老,可追溯到數億年前,是地球上一種最原始、最低等的無脊椎腔腸動物,被喻為生物進化研究的「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桃花水母個頭最大長兩釐米左右,通體透明呈白色,生長於溫帶淡水中。在水中遊動時,宛若漂浮在水面的桃花瓣,遊動姿態非常優美。
  • 安慶懷寧縣出現「水中大熊貓」
    據合肥在線微信消息,近日,一種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珍稀水生物桃花水母大規模現身在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平山鎮高澤村陳屋組一池塘裡。研究專家認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這一發現,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 神奇「恐龍魚」存在數百萬年,被人稱為水中活化石
    神奇「恐龍魚」存在數百萬年,被人稱為水中活化石,目前市面上所有觀賞魚中可能要數恐龍魚歷史最為悠久。近日外媒報導了這種存在了數百萬年之久的觀賞魚,這種魚享有「水中活化石」的美譽。因其歷史悠久的緣故,外人常叫它「恐龍魚」。恐龍魚的售價比一般的魚類要昂貴,但如今的恐龍魚的體格卻整體呈下降趨勢。
  • 安徽懷寧驚現「水中大熊貓」!這種生物比恐龍更早
    近日,一種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珍稀水生物桃花水母大規模現身在安徽省懷寧縣平山鎮高澤村陳屋組一池塘裡。研究專家認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這一發現,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8月20日清晨,在安徽省懷寧縣平山鎮高澤村陳屋組一池塘裡,村民發現水中遊弋著大量通體透明的傘狀浮遊生物。得知家門口池塘裡發現這一罕見的小精靈,村民紛紛前來一睹為快,無不稱奇。「清晨洗手的時候,看見池塘裡一片白白的東西,再近距離一看,還在動,一閃一閃的,亮晶晶那樣的東西,我不知道是什麼。」村民陳家明說。
  • 冷水魚為什麼被稱為「水中活化石」?因為不怕冷?
    而對於這種類魚,除了我們常叫的冷水魚,在一些地區,它還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水中活化石」!而為了讓大家更好的了解這一「水中活化石」,今天「水產價格」的小編就來和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種冷水魚。而關於冷水魚的花名——「水中活化石」,其實更多的是因為冷水魚類歷史(迄今已在地球待了數億年),而不是網上所說的什麼耐冷。本文內容為筆者個人觀點,各位看官們不喜輕噴!如有其他看法,也可以在評論區進行留言!筆者碼字不易,看官們的每一次點讚、收藏、分享與關注都是對小編最大的支持!
  • 如果2003年的船隻沒有觸礁,長江「水中大熊貓」就不會滅絕
    雖然上半年我們過得十分困難,但是至少現在我們還可以憧憬自己的明天,而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的白鱘卻掉隊了,沒能遊進2020的時間長河裡。2019年12月,長江所專家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用一篇論文宣告了白鱘的滅絕,這是中國長江又一個特有物種銷聲匿跡。
  • 安慶這裡出現大規模「水中大熊貓」
    近日,一種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珍稀水生物桃花水母大規模現身在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平山鎮高澤村陳屋組一池塘裡。研究專家認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這一發現,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據了解,桃花水母是一種原始低等的無脊椎動物,最早誕生於約6.5億年前,先於恐龍來到世上,是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的瀕危水生野生動物
  • 「活化石」大熊貓
    ●將樂縣實驗小學三年級 熊夢琦大家應該知道,我國的國寶是大熊貓。大熊貓除了吃就是睡,為什麼偏偏選它作為中國國寶?今天,就讓我告訴你,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國寶到底夠不夠資格。知道麼?大熊貓可是被譽為「活化石」的存在,因為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
  • 中國吃貨太強大,連被稱為「水中活化石」的它都敢下口,你吃過嗎
    中國吃貨太強大,連被稱為「水中活化石」的它都敢下口,你吃過嗎?今天我們要介紹一款特別的魚了,你可別小瞧這款魚!它和一般的養殖魚不一樣,它的名字叫做鰉魚!相傳在很多年前,有人把這個魚獻給了當時的皇帝,因為它的長相碩大,渾身黑的有光澤,具有皇室的風採,顧賜名為黃魚,到了後來,慢慢的就改成了鰉魚!它的學名叫達氏鰉而這個鰉魚體型巨大,它是從上古時代一直存活到現在的,它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我們都知道,恐龍滅亡了,而它居然生存了一億多年!
  • 比恐龍還古老,「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為何重現人間?
    有一種水母,它不在海裡,卻生活在陸地裡。它誕生在6.5億年前,比恐龍還早,瀕臨滅絕,被稱為「水中大熊貓」。它不僅是活化石,更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這就是桃花水母。在水中活動時,一收一縮,狀如桃花,故得名「桃花水母」。
  • 桃花水母現身雲南,誕生於6億年前,堪稱「水中大熊貓」
    近日,雲南富源,有市民發現形似不明水生物出現在水中。經專家檢測鑑定,確認該物種為瀕臨絕跡的「索氏桃花水母」。桃花水母是世界一類瀕危的古老腔腸動物,至少有6億年的生存歷史,有水中「活化石」之稱。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 金魚的繁殖習性較為複雜,掌握它的產卵期能有效提高產卵量!
    成熟的卵巢裡充滿卵粒,呈淡黃色,通稱為魚子。魚子經輸卵管,從生殖孔排出體外。金魚沒有交接器,不能直接交配,而是在水中進行體外受精的。一般每年農曆穀雨前後(4月份左右),金魚開始追逐產卵。在約兩個月的繁殖期間,親魚(即種魚)可產卵、排精數次。一般每次產卵排精後,經10餘天的恢復,再次產卵排精。
  • 誕生於6.5億年前 「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驚現安徽懷寧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8月24日,記者從安慶市懷寧縣政府獲悉,近日,一種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珍稀水生物桃花水母大規模現身在該縣平山鎮高澤村陳屋組一池塘裡。研究專家認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這一發現,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 誕生於6.5億年前「水中大熊貓」桃花水母驚現安徽懷寧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8月24日,記者從安慶市懷寧縣政府獲悉,近日,一種被稱為「水中大熊貓」的珍稀水生物桃花水母大規模現身在該縣平山鎮高澤村陳屋組一池塘裡。研究專家認為,桃花水母是名副其實的「活化石」,這一發現,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 號稱「水中活化石」的娃娃魚,吃起來是這個味!
    (央視財經《消費主張》)夜晚,在張家界的大街小巷中漫步,會感受到不同風味的美食。那麼,張家界目前最奇妙的美食會是什麼呢?這得首推娃娃魚了!娃娃魚學名叫「大鯢」,張家界是「中國大鯢之鄉」,其娃娃魚的品質及養殖量都在全國名列前茅。「張家界大鯢」已經成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 瀕危生物「桃花水母」現身雲南 有水中「活化石」之稱
    近日,在雲南省富源縣十八連山林場的景觀池內,有市民發現形似桃花的不明水生物出現在水中。後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相關專家檢測鑑定,確認該物種為瀕臨絕跡的索氏桃花水母。這些水母形態猶如桃花,直徑大約在一到兩釐米,全身通透,仿佛一片片桃花散落水中,上下漂浮,十分優美,總數量約為360隻。據了解,桃花水母是世界一類瀕危的古老腔腸動物,至少有6億年的生存歷史,它的珍貴度可媲美大熊貓,有水中「活化石」之稱。它生活在淡水中,江河湖泊甚至人工池塘都可成為它的棲息場所。
  • 知道「水中大熊貓」是什麼嗎?這位老人為何被稱為「豚爺」
    「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大熊貓是國寶,那你們知道江豚嗎?江豚是水中的『大熊貓』,它們是國寶中的國寶。」8月上旬以來,在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與揚州江豚保護協會、揚州市生態環境局舉辦的線上宣講會上,被人們敬稱為「豚爺」的陳宜林老人對同學們深情介紹他為之奔走了十年的江豚。
  • 水中「活化石」白鱘:從常見漁獲到滅絕,它經歷了什麼?
    它被稱為水中「活化石」,本來是長江中下遊常見的魚類,它與中華鱘生活在同一水域,每年都為長江兩岸的人們提供了大量的美味食材,而在2019年12月23日它卻被宣布滅絕,它就是白鱘。
  • 不是所有的活化石都難得一見,有些活化石你能天天見
    自然界是殘酷的,物種滅絕不計其數,但也有為數不多的生物在殘酷的環境中生存了下來,我們稱之為活化石。適者生存永遠是地球上的不變的法則。在殘酷環境生存下來的它們,有過我們難以想像的經歷。這種四不像的動物曾經一度被認為是一個謊言,直到有人帶回它的標本,人們才知道真有這麼奇特的生物存在。而且它們還有一個一直備受爭議的話題,鴨嘴獸是哺乳動物,但同時它又產卵。那它到底屬於哪一類?活化石長得奇特的不止有鴨嘴獸,中華鱘,鬼鯊,鱟,紫蛙等等都給人一種怪異,神秘,古老的感覺。跟我們平常見到的物種有著本質上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