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你們都知道大熊貓是國寶,那你們知道江豚嗎?江豚是水中的『大熊貓』,它們是國寶中的國寶。」8月上旬以來,在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與揚州江豚保護協會、揚州市生態環境局舉辦的線上宣講會上,被人們敬稱為「豚爺」的陳宜林老人對同學們深情介紹他為之奔走了十年的江豚。他告訴大家,近年來,受水利工程、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影響,目前江豚數量僅剩約1000頭。通訊員 黎婉華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詠
能回答「水中大熊貓是什麼」的人還不夠多
「豚爺」認真上「江豚課」。
「保護江豚行動,刻不容緩。」透過手機屏幕,這位滿頭銀髮的七旬老人,依然滿懷熱情地向同學們介紹江豚的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生存現狀和保護措施,「保護江豚不是孤立地保護原始物種,而是保護物種的原始生境;保護江豚也不是保護終極目標,而是以保護江豚為龍頭,最終保護我們的地球生態家園,保護我們自己和子孫後代。」陳宜林說,年輕人是江豚保護的中堅力量,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行動起連,守護江豚。
記者了解到,陳宜林是揚州江豚保護協會會長,也是揚州最早從事江豚保護工作的志願者。據他介紹,是2010年的一篇新聞報導讓當時已經退休的他走上了保護江豚的路,這一走就是十年。「保護江豚的十年來,從為江豚尋找遷地保護區,到如今江豚保護知識的普及,都是困難重重,但我不怕困難。」他還分享了自己去一家幼兒園開展江豚科普活動的經歷,「當時我問孩子們,你們知道國寶是什麼嗎?孩子們回答說是熊貓,可大家只知道陸地上的大熊貓,卻很少人知道水中的大熊貓。這也證明,江豚保護的宣傳工作做得不夠普及、不夠好,因此,志願者們要更加努力。多開一次宣講活動就多一批人知道,多講一個就多一個人知道,多一些人知道,就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我們中間來。」
不只是江豚保護迫在眉睫,很多野生動物急需「發聲」
大學生呼籲保護江豚。
「陳爺爺和江豚的故事讓我感動。」參會大學生劉慧對記者說。劉慧是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野生動物說」暑期實踐團隊成員,暑期實踐過程中,她負責在家鄉搜集野生動物資料,向動物園或動物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了解野生動物保護的常識及相關法律。宣講會上,她聆聽了陳宜林爺爺和江豚之間的故事,對陳爺爺為保護江豚十年如一日的努力深感敬佩,她告訴記者:「其實不只是江豚,我國還有揚子鱷、金絲猴等動物也急需人類保護。今年的疫情讓更多人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作為大學生的我們,也需要為保護野生動物、保護人類本身做出自己的貢獻。」
校對 王菲
來源:揚子揚眼
【來源:揚眼】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