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令.簾外雨漏潺
南唐·李煜
【原文】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注釋】
1.潺潺:形容雨聲細而連綿不斷。
2.羅衾:指綢緞做的被子。
3.身是客:作者當時被囚於汴京。
【譯文】
門帘之外雨聲連綿,春天已經快要結束了。錦緞的被子還是抵擋不住五更時分的寒意。在夢中才會忘記羈旅他鄉,從而享受片刻的美好。一個人不要在黃昏倚欄遠望,想起曾經的偌大山河就會心生感傷。離開它時很容易,但想要再見卻很困難了。如同落花隨著流水伴春而去一樣,如今是天上人間截然不同。
【創作賞析】
李煜為五代時的南唐君主,又被稱為南唐後主,他雖為一國之君,卻不懂政治,一生唯愛繪畫、書法、詩詞、韻律,所以在詞壇上,李煜藝術之名是很高的,被人奉為「千古詞帝」。而這首《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便是他被囚於汴京時所作的。當時他已經失去了君主的權力,被人禁錮著,如同坐牢一般。他非常想念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家鄉,卻無力擺脫被囚的現實,所以寫下這首哀婉之詞,以表內心的悽涼。
詞中「夢裡不知身是客」一句為經典之句,後多被他人用於羈旅生活的形容。但這對李煜而言,卻是真實的離家去國,身不由己的自身感受,極為有力且真實地抒發了詞人境地悽苦,人生無望的幽情。依靠在夢中追憶往昔來哄自己高興,從而忘卻被人囚禁的事實,實際在醒來之後更加寥落難堪。
人們說真正的痛是說不出來的,可以說得出的痛苦就不算痛苦,而李煜這種有痛卻難以言說的狀態卻恰恰屬於此,真是心有千言,卻無一語能表,這種痛又豈是「痛苦」二字可以形容的?全詞不但以情動人,而且充滿人生感悟,使人讀來若有所思,情有所感,極深刻地撼動每個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