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這首詞,千古文絕,千百年來又有幾人能讀出詞中「愁」,精闢

2021-01-16 方向娛樂標

說到蘇東坡,大家就不得不想起他的古詩詞,而在他的古詩詞之中,有一首《江城子》,寫盡宋詞之婉約,寫盡古人之哀愁,寫盡亡妻之恩愛,可以說文絕千古,義重情長,有人說,蘇東坡愛的並不是她的小妾嗎,但是從這裡,你能見到他的真心實意給了誰?那麼還有一個問題,他的妻子並不是王弗,是包辦婚姻嗎?為什麼會有如此深的情義呢,又是怎麼培養起來的呢?那麼今日大家就一起解讀蘇東坡與王弗的一世恩愛,生死情長。

1056年,二十歲的蘇東坡與弟弟蘇轍,父親蘇洵一起赴京趕考,兩年前,蘇東坡在父母的包辦下,與鄉貢進士王方之女王弗結婚。可謂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地姑娘,都相互了解,這並不比京都的姑娘要好很多嗎?你覺得他們有愛情嗎?很有可能你覺得,這為什麼會有呢?殊不知答案是否定的。想不到小兩口先婚姻後愛情,此後開始了朝朝暮暮的陪伴,生生死死的愛戀。

王弗出生書香世家,但並沒有大家小姐那種架子,蘇東坡給他的妻子的評價是「敏而靜」,聰明伶俐而不張揚,她最愛看他的相公醉心讀書的模樣,想一想,妻子紅袖添香是何等的溫馨。並且有時候蘇東坡忘卻的文章內容,她能「輒能記之」,對其他書也略知之。很有可能看得出還是秀外慧中,知書達理。

他醒來了,那只是一個夢,他寫了一首《江城子》無意中成為了悼亡詩中的名作。成了豪放蘇軾的柔情代表作。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代表作,千百年來被人們傳頌,感受詞人那種哀愁,那種對亡妻的思念。可是人們又怎麼能想到蘇軾對亡妻的那種深情呢,不思量自難忘,真正的刻骨銘心,從來不會形之於口聲聲的思念,只會默默埋藏於方寸之間那方柔軟之地。而對蘇軾來說,今夜的夢就是出口。

這本《蘇軾詞傳》中不但收集了蘇軾的詩,還讓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讀懂了他的豁達。只有等我們真正走進他的詩詞才能走進他的人生,進而學會他的心境。

《蘇軾詞傳》還以蘇軾的詞為主題,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蘇軾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蘇軾以文傳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不僅如此,書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軾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這位詩詞大家的超脫心境。

當然與之一起的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辛棄疾詞傳》,六本書現在搞活動,一共只需88.8元。

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讓你品讀到這麼多文學經典,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實在是個機會呀!點擊以下領取正版蘇軾詞傳↓↓↓

相關焦點

  • 蘇軾風雨中寫下一首詞,短短幾句道盡人生沉浮,林語堂讚不絕口
    人生沉浮,若想在這浮塵之中保持生命最初的本真,便要有能夠洗滌心靈的能力,而擁有這種能力的人少之又少,而大文豪蘇軾則是難得少有的能夠給心靈深處鉛華洗盡的人。一代國學大師林語堂老先生輕易不怎麼誇人,而他在《蘇東坡傳》中特地為蘇軾提序,在這當中有一句話更加是誇讚蘇軾本人是難得可貴之人:「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
  • 蘇軾最孤獨的一首詞,900多年後被寫進了一首歌,九零後一定聽過
    這句歌詞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這是在2005年發行的《寂寞沙洲冷》,周傳雄的這首歌在當時可是非常火的。幾乎大街小巷都在放這首歌,想必90後一定都聽過。這首歌其實很有意思,因為它在歌詞和意境上面借鑑了蘇軾和晏殊的詞,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首先歌詞中出現的最明顯的就是蘇軾的詞《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 蘇軾最經典的悼亡詞,情真意切,讀來無限傷感!
    蘇東坡是豁達之人,他是儒家士大夫,又兼有道家佛家的思想。他能很好的看開人生的沉浮榮辱,以超然的心態去面對人生。他還是個重情之人,他無法忘記髮妻,公元1075年的正月二十日,蘇軾在密州夢見已故的愛妻王弗,遂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蘇軾的這一首詞,寫盡人生無常的感慨,千百年來廣為流傳!
    人生道路沒有不散的宴席,我們也是在聚聚散散中一路走來,送行了老朋友,結交了新朋友,隨後繼續反覆以往的小故事。蘇軾的這一首詩,寫和老朋友久別重逢隨後又匆匆各自的小故事,儘管全詩看起來灑脫豪爽,但在其中也隱含對塵事聚散無常的一種無可奈何。《臨江仙·送錢穆父》宋代:蘇軾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唐宋文壇,群星璀璨,就像兩條星河熠熠生輝,而李煜就是站在唐宋文壇之間的那個人,他這顆星的閃耀程度,不輸絕大多數唐宋名家。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自從他寫出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後,西樓月就成了兩宋文人爭相吟誦的意象。
  • 蘇軾的這一首詞,人的一生,到底該追求什麼,世間有幾人可以看透
    這兩個情況都是對大多數人現在生活的一種寫照,絕大多數人是第一種情況。他們穿梭在名利場之上,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獲得人生中那些頭銜與稱謂,但這種「追求」也往往會將自己品位進行改變。越來越多的人變得世俗起來。他們眼中所看到的只有名與利。為了得到這些,他們在人生的路上馬不停蹄,忽視了周圍所發生的所有風景。儘管他們也享受自己的快樂,但在別人的眼中,還是會覺得他們非常的俗氣。
  • 豪邁的蘇軾,寫下三首出人意料的豔詞,讓人不好意思讀下去
    不過,作為一位全能型的文人,蘇軾的詞涉及到了方方面面,他不僅有豪情萬丈,其實也有兒女情長。兒女情長的蘇軾,曾經為亡妻寫下過「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也曾經因為接到妻子的書信而寫下了「香箋一紙,寫盡回文機上意。欲卷重開,讀遍千回與萬回」。
  • 蘇軾思念親人寫下這首詞,一處分別兩地相思,思念之情被他說透了
    在杭州的時候日子蘇軾過得也並不太順心,這年冬天他被兩浙轉運使派到外地去賑濟災民,一直到第二年的夏天才能夠回到杭州。天寒地凍,背井離鄉,蘇軾無比思念自己的家人,尤其是自己善解人意的妻子跟剛剛開始伢伢學語的女兒。所以他寫下了這首代表著自己的愛情跟親情的詞,用來表達自己對親人的眷戀。《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
  • 蘇軾的另一首中秋詞,豪放曠達的他還有悲情婉約的一面
    蘇軾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詞作多為藉助瑰麗壯偉的大意象和恢宏的意境來表現其慷慨豪邁。但是也有例外的,這首《西江月》就反其道而行之,著重表達他對人世真情的深深眷戀,難得地展現了他婉約柔情的一面。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 蘇軾的這三首詞,每一首都難以超越,越讀越覺得有味道
    蘇軾,號東坡居士,世人稱他為蘇東坡。每當提到唐詩宋詞,腦海中首先想到的就是李白和蘇軾,他們身上有太多相似之處,性格放蕩不羈,文採超凡脫俗,皆為古代文人當中的佼佼者,給後人留下許多經典之作。但是,蘇軾和李白也有不同一樣的地方,換個角度來說,李白相對豪放,蘇軾則更加接地氣,這與他坎坷的經歷有關。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多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坎坷。蘇軾就不一樣了,他的人生充滿的不是坎坷,而是一個又一個坑,剛從這個坑裡走出來,還沒來得及休息,又進入另外一個大坑。正是這些近乎絕望的經歷,讓蘇軾磨練出一顆大心臟,遇到再大的困難,總能樂觀對待。
  • 蘇軾如何形容女子?寫的這首詞,以花喻人,最後一句令人心動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古人最喜歡把自己眼前所見的事物,所見的人通過自己獨特的眼光賦予給它們不同的情感,來抒發詩人的心境。他們認為一兩個詞已經不足以表達花朵或者女子的好看,也就只有詩才能發揮這樣的作用。當一位女子在淡淡的月光下時,蘇軾寫出來了這樣的後兩句「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
  • 流行一時的歌曲《寂寞沙洲冷》,歌名來源於蘇軾的這首詞……
    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這首詞就是他在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原文如下: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圖片來自網絡)下闋物我合一,雁與人同。
  • 蘇軾這首詞一開篇便不俗,最後一句秋雨晴時淚不晴,更是成為名句
    個人是非常的喜愛蘇軾,無論是他的詩詞,還是他的品格,那都是值得學習,從他的身上,我們不僅可以學會,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並且保持高貴的靈魂。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蘇軾一首非常經典的詞作,那便是他的《南鄉子·送述古》,這首詞一開篇便是不俗,尤其是最後那一句」秋雨晴時淚不晴「,更是成為了千古名句,非常值得一讀。《南鄉子·送述古》宋代:蘇軾回首亂山橫。不見居人只見城。
  • 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了他一首詞,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高級的調皮
    說起北宋文學家蘇軾,首先映入腦海中的便是他的一首首經典詩詞佳作。如「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把對亡妻深深的思念融入詩中。「人生如夢,一尊開創者還酹江月。」即使內心苦悶,依然心懷壯志,昂揚向上。蘇軾獨特的魅力,俘獲了無數文人墨客的芳心。蘇軾,號「東坡居士」,因此,許多人習慣以蘇東坡來稱呼他。
  • 蘇軾遊赤壁後寫下一首詞,全詞氣勢恢宏情感充沛,成為千古名作
    公元1101年7月,蘇軾在北歸途中,經過真州,他懷著欣慰的心情遊覽了金山寺,在金山寺的牆壁上,他看到了一幅自己的畫像,這是十年前有著名畫家李公麟為他畫的畫像。經過多年的貶謫與艱辛生活,蘇軾的身體已經很不好了,他感覺到自己的生命走到了盡頭。
  • 蘇軾為風塵女子寫下一首詞,前兩句有失水準,後兩句令人稱讚
    當時的蘇軾雖然遭受這樣的事情,但是他依然保持樂觀、積極、向上的態度,蘇軾的關係可以說是遍布天下的,而且他的朋友每一個階層的都有,詩人、官員、甚至舞姬,在當時歌姬以歌吃飯的詞作中,很多都是蘇軾填的詞。動人心弦,而且當時流傳著一個說法,能讓蘇軾填詞唱的可以說一下就會身價上調很多,這就相當於現在的當紅流量為你寫首詞,給任何人都會非常開心。
  • 蘇軾人生最後的一首詞,依然豪邁大氣,不屈不撓的精神令人敬佩
    大家知道,如果能有一個好的老師,那將會讓我們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少走許多彎路,所以說這也是為什麼,無論是古代還是獻上金人們總是希望能為自己的孩子找一個好老師。尤其是在古代,一位好的先生是備受人們的推崇與尊敬的,孔子可以說是一位最傑出的老師。
  • 賀鑄《鷓鴣天》,比肩蘇軾《江城子》的悼亡詞,哪個更能戳中淚點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公元1101年),賀鑄的母親病逝,在朝為官的賀鑄回鄉「丁憂」。服喪期滿之後,北上皇都求官。沒想到他折返之時,發現妻子也病故了,於是寫下了這一首悼亡詞。這一首詞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半梧桐」,因為傳說中梧桐樹是一種雙生的樹。孟郊的《烈女吟》中就說: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梧桐和鴛鴦都是雙生,一半去了,另一半也不能獨活。
  •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一首詞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
    蘇軾半夜被雨驚醒,抬手寫下首詞送給蘇轍,開頭7字就是千古名句當然蘇軾為人灑脫,擅長苦中作樂,當然,他不會因為這些事情而沮喪。今天要介紹的這首詞,就是蘇軾在又遭貶謫時所作,半夜風雨交加,蘇軾又給弟弟蘇轍寫了一封信。信中內容:《木蘭花令·宿造口聞夜雨寄子由才叔》-(北宋-蘇軾)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 這首詞以問誰人種芭蕉起筆,以北人愁損作答結篇,意象經典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這首詞。這首詞作上片描摹窗外芭蕉蔭蔽中庭,葉心舒捲的形貌,寄情含蓄。「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窗前芭蕉樹是誰人所種?詞人開篇生出這樣奇突的一問,卻又似乎不須人作答,因為庭院裡,巨大的芭蕉樹樹蔭遮滿中庭,視野所及,綠意盈盈,早已將詞人的視線吸引過去了。「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清。」碩大的芭蕉葉片舒展開來,長長的蕉心蜷曲而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