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如何形容女子?寫的這首詞,以花喻人,最後一句令人心動

2020-12-03 三分鐘學歷史

現在當我們去旅遊時看見一朵花時,我們會覺得這朵花長得太好看了,而古人會覺得「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當我們看見一川瀑布時,我們會覺得這川瀑布太壯觀了;

而古人會覺得「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當我們看見一位女子時,我們會覺得很好看 很漂亮時,而古人會覺得「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古人最喜歡把自己眼前所見的事物,所見的人通過自己獨特的眼光賦予給它們不同的情感,來抒發詩人的心境。

尤其我們最常見的花是詩人的最愛,因為詩人認為花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而且花也能象徵著詩人的品質,如屈原最喜歡蘭花,因為蘭花代表了隱士之氣。

歐陽修最喜歡牡丹花,當初歐陽修走遍了洛陽城的花園,為了就是對牡丹花進行詳細的調查。

最終編制了中國史上第一部《洛陽牡丹記》範成大尤愛芙蓉花,在範成大晚年時,他在自己周圍種滿了芙蓉。

而蘇軾對芍藥情有獨鍾。蘇軾曾經在揚州看見芍藥後便贊「揚州的芍藥為天下之冠」,可見芍藥在蘇軾眼中的地位。

當時蘇軾被任命為揚州太守時,看到官方舉辦的「萬花會」,損害了芍藥,打擾百姓的生活,於是便下令廢除了「萬花會」,此做法受到百姓擁護。

現在揚州的萬花會成為了國際經貿旅遊節的重要節日之一。蘇軾不僅喜歡芍藥,還喜歡把花賦予給人性化,用來形容女子,就如這首《減字木蘭花·花》。

開篇兩句「玉房金蕊,宜在玉人縴手裡。」描寫了花蕊開放的情景,把花蕊在花房裡比作猶如在女子纖柔的手掌裡。

而金蕊曾出現在白居易的《牡丹詩》中,恰巧也只有牡丹花才配上「玉房金蕊」的稱呼。

這其實是詩人常用的手法,他們不會像現在的我們一樣,看見花朵只會說好看,妖豔,看見了只會說漂亮,婀娜。

古時詩人會有時把花朵比作女子,有時會把女子比作花朵。他們認為一兩個詞已經不足以表達花朵或者女子的好看,也就只有詩才能發揮這樣的作用。

當一位女子在淡淡的月光下時,蘇軾寫出來了這樣的後兩句「淡月朦朧,更有微微弄袖風」。

這兩句裡面沒有題花,也沒有題女子,但仔細深度就能發現,詩人蘇軾把女子與花朵都賦予了一種朦朧的美,使兩者相互映襯。

尤其在這淡淡的月光下,更賦予了一種美到神秘感,一種虛化感。烘託出了一幅在月光下,一位美麗女子與一朵美麗的花朵的畫面。

詞的下片開頭兩句「溫香熟美,醉慢雲鬟垂兩耳」寫出了女子在這微微的春風中熟睡著,給人一種熟睡的美。

溫香與熟睡恰到好處的相互結合,把美女熟睡的香和美女睡熟的柔媚神色恰如其分地展現了出來。

醉字不是說明女子是因為喝醉而進入睡眠的,醉字寫出來了一、女子熟睡的死,進入睡眠的快,二、女子是在這柔和有著淡淡香氣的微風中不知不覺的進入的睡眠。

有人肯定在想,為何詩人要如此麻煩的寫女子的美,寫花朵的美。這就是詩人的一種興趣愛好吧

女子的美,花朵的美在蘇軾的筆下進行修飾,那種美不再是一般的美,而是超出天際的美,而是一種虛化朦朧的美,而是一種讓看看見便覺得「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的想法。

詞的最後兩句「多謝春工,不是花紅是玉紅」與開篇兩句進行相互照應,再此表達花朵的「花紅是玉紅」,是像美人肌膚透出的那種紅。然後嘆為觀止。

蘇軾的文化造詣是令人所震撼的,不僅有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美譽,他還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還練就了一雙能發現世間事物美好一面的眼睛,發現我們看不到的美,並通過自己的筆寫了下來,流傳千秋萬古。

蘇軾的一生過得也是十分悽慘,直言不快的他在仕途上十分不順,被當代朝廷一貶再貶。

想要了解蘇軾的一生,推薦大家這套詞傳全集,其中包括《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李煜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和《納蘭容若詞傳》。

這套詞傳原價238元,現在活動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品讀古今詩詞,讓你也具備一定的書香氣息。

三分鐘學歷史總結:

縱觀全篇,花即是人,人即是花。全篇看似簡短,但卻精煉。蘇軾詠人也詠花,花的美麗與女子的美麗相互襯託,全面融入在一幅畫中,顯得如此和諧。

每個人都有種不同的生活態度,而蘇軾的這種曠達雅致的生活趣味、高度的藝術審美能力卻是在這首詞中得到了極致的詮釋。這種蘇軾的品質更是我們值得所學習的。

相關焦點

  • 蘇軾這首詞一開篇便不俗,最後一句秋雨晴時淚不晴,更是成為名句
    在這裡要稍稍說一下,無論是王安石,還是司馬光他們都是正人君子,不存在陷害蘇軾,主要還是蘇軾自身,太過於年輕,鋒芒畢露,才會淪為階下囚。應當說王安石是一直保他,要是沒有王安石保他,蘇軾不可能活下來。這也正是蘇軾的性格,放蕩不羈,不與人同流合汙,一直保持自身高貴的靈魂,這也就是為什麼,他最後能夠成為了北宋最偉大的文豪之一。他一生寫過了大量的詩作,以及詞作,另外他的書畫也是堪稱一絕。
  • 讀詞|蘇軾的次韻楊花詞高在哪裡?
    蘭帳玉人睡覺,怪春衣雪沾瓊綴,繡床漸滿,香球無數,才圓卻碎。時見蜂兒,仰粘輕粉,魚吞池水。望章臺路杳,金鞍遊蕩,有盈盈淚。這首詠楊花(柳絮)的詞曾被蘇軾贊為妙絕,所以蘇軾也寫了次韻之作,並且超越了這首作品。
  • 「天涯何處無芳草」的上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一提到「天涯何處無芳草」,可能很多人會瞬間想到下一句「何必單戀一枝花」,但這只不過是後人強加而已。這句詞的真正出處,實則是出自於北宋著名詞人蘇軾的經典詞作《蝶戀花·春景》。那麼這句詞的下一句和上一句究竟是什麼呢?下面便讓我們一起來完整的欣賞蘇軾的這首《蝶戀花·春景》吧!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
  • 蘇軾的這首詩,經常被人錯誤解讀
    讓女子心中美好的故事也可以主動,蘇軾的「歡娛,豁得平生俊氣無。」讓情愛成為了最純粹的美好。「春宵」這個詞成了洞房花燭夜的代名詞,在千年之前蘇軾寫了一首詞,寫一個溫馨美好的夜晚,千年之後,人人幾乎都會背誦,但是非常容易想歪,其實,蘇軾的創作本意並不是現在人以為的那樣。
  • 老秀才納小妾,蘇軾寫兩首詞戲謔,把不能說的秘密調侃得有聲有色
    蘇軾是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後,蘇軾又出生於眉州眉山,最適合飲味煮茶的地方,或許正是這兩個原因,才使得蘇軾寫出的文字味道極佳。每逢佳節思親之際,蘇軾想的卻是全人類,「千裡共嬋娟」;受人所累險些喪命,蘇軾卻一句鮮衣怒馬,「城東不鬥少年雞」;面對人生劫難險阻,蘇軾如雲霧起落,「也無風雨也無晴」。
  • 蘇軾很冷門的一首春天詞,堪稱「春宵一刻值千金」的最佳註解
    蘇軾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被世人誤解了千年。其實他原本沒那意思,「春宵」一詞就是字面意思,是說春天的晚上時光非常短暫、非常寶貴,後面還跟著一句「花有清香月有陰」,用以形容春夜的美好。跟後來人所延伸的洞房花燭夜沒啥關係。
  • 千年才女李清照,寫下這三首詞,雖冷門,可訴盡女子柔情
    幾乎沒有哪個人沒聽過李清照的名字。 她用敏捷的才思和堅強的品格打動了很多人。她在文學上造詣非常高,號易安居士,是婉約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她的詞大多談及男歡女愛,今天這三首冷門詞也都訴盡女子柔情,堪稱婉約派的佳作。第一首:《念奴嬌·春思》這首詞的譯文如下:天空在颳風下雨,蕭條的庭院之中層層院門又緊閉著。春天柳樹即將冒新芽,而花朵也要盛開了。
  • 好友喜得貴子,蘇軾送了他一首詞,讓你見識一下什麼是高級的調皮
    蘇軾曾寫了首詩來嘲笑自己的妹妹蘇小妹長相:「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取笑妹妹額頭突出,人還沒到到額頭就已經到了。可見蘇軾有多毒舌。北宋文學著名詞人張先是蘇軾的朋友,他在八十歲時娶了一個年僅十八的如花美眷做妾。於是幽默的蘇軾發揮他毒舌的本質在婚宴現場當即寫了首詩《戲贈張先》調侃張先。詩的最後兩句「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
  • 蘇軾在野外睡了一夜,醒來時在橋柱上寫下這首詞,成一首千古名作
    在此之前,蘇軾在仕途上是十分積極且充滿幹勁的,頗有「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架勢。但是在此之後,蘇軾被貶黃州,一度變得心灰意冷,有點消極和淡然。而這也是蘇軾人生的一大轉折點。被貶黃州之後的蘇軾,十分悠閒,公務很閒,所以有了很多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 蘇軾遊西湖,一美婦彈箏求詞,蘇軾援筆寫下浪漫奇絕的千古名篇
    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這首詞上片主要描繪彈箏女子的美麗。「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開頭三句不僅寫湖光山色,而且將人物置身於一個色彩明麗、風光如畫的優美背景中,烘託出人物的清純美麗。「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既是實寫,水面已經綻放的荷花,在雨後初晴的晚霞中,嬌豔欲滴,盈盈動人。又是喻人,以雨後盈盈欲滴的荷花比喻彈箏的美人。「年且三十餘,風韻嫻雅,綽有態度」(《墨莊漫錄》)的彈箏人,正如已經開過且經雨水滋潤的荷花,開得正豔,絲毫不見枯萎,飽滿充盈,嬌豔欲滴。這個比喻,意義雙關,雅諧共存,真是妙極了!
  • 關於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最後一句的兩種說法
    昨天分享了蘇軾的坎坷人生,其中寫到了一首詞叫做《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在我看的這本書中最後一句詩是「揀盡寒枝不肯棲,楓落吳江冷」,在發布文章之後,有網友提出最後一句應該是」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所以在今天我查閱了一些書籍,來看一下到底是哪一句,下面將查閱到的內容在這裡寫一下,如果您有什麼不同的意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者私信
  • 好友80歲娶18歲嬌妻,蘇軾寫首詩相贈,最後一句雖經典卻惹人遐想
    而實際上,大文豪蘇軾也曾寫過一首豔詩去調侃自己的好友。但雖然是豔詩,卻完全沒有一個字體現風流和不敬,倒也是當時非常罕見的作品。蘇軾有一個好友叫張先,此人和蘇軾義氣相投,多年裡也常常互相寫詩寫詞。但此人後來也做了一件讓人震驚的事情,在80歲的高齡娶了一個18歲的小妾。有如此年齡差距大的婚姻存在,也讓人感到非常罕見。張先因為這件事情也多次被人調侃,連蘇軾也寫了一首詩專門去取笑他。
  • 慶賀友人生子,蘇軾寫了一首非常幽默的詞,讀之令人解頤
    多謝無功,此事如何著得儂。——宋代:蘇軾《減字木蘭花·維熊佳夢》作詞背景一次,蘇軾路過吳興,適逢其友人李公擇得了一個兒子,到了第三天,開始宴請親友以慶賀。李公擇請求蘇軾為自己得子的喜事作一首歌辭。蘇軾想到《笑林》上的一個笑話,說的是晉元帝得了一個兒子,大宴百官,給每個官員賞賜一束帛。其中一個叫殷羨的臣子向元帝謝恩說:「臣等無功受賞。」
  • 蘇軾思念親人寫下這首詞,一處分別兩地相思,思念之情被他說透了
    作為宋朝最著名的詞人,蘇軾一生寫下很多著名的詩詞名篇,其中有很多流傳至今還廣為傳頌,蘇軾的寫作題材十分廣泛,可以說他走到哪裡寫到哪裡。蘇軾在杭州做通判的時候就留下不少記錄當時生活的作品,他不僅寫山水,寫百姓,寫朋友,寫歌妓,更寫自己的親人。
  • 蘇軾雨中寫下一首詞,最後一句成「網紅句」,書名歌名劇名都有它
    許多人將蘇軾的才情與李白相提並論:如果李白代表唐詩的最高水平,那麼蘇軾就代表了宋詞的最高水平,如果分兩個朝代而論的話,多數人都不會有異議。但是如果單純拿這兩個人來比較的話,李白就不如蘇軾了。在才情上,兩人同樣登峰造極,但是在生活態度上,李白可以差了蘇軾一大截。
  • 蘇軾名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嬋娟是什麼意思?
    蘇軾的《水調歌頭》是千古詠月懷人的佳作,當時蘇軾在密州,和他最愛的弟弟蘇轍相別七年未見,於是在宋神宗熙寧九年的中秋月圓之夜,蘇軾見月起興,把對弟弟的思念和祝願寫進了詞裡,詞前有小序云:「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 傳說中的「廁神」要見蘇軾,蘇軾為她寫了一首詞,讓人笑的肚子疼
    公之始受命,黃人未知也,有神降於州之僑人郭氏之第,與人言如響,且善賦詩,曰:『蘇公將至,而吾不及見也。』」也就是說,蘇軾被貶黃州,正月初一從京城往黃州去,二月初一才到了黃州。有一位名叫潘丙的進士告訴蘇軾:「太奇怪了,你剛開始準備來黃州的時候,黃州人都還不知道,有一位神仙來到姓郭的人家中,說:『蘇軾要來了,只可惜我沒時間見他了。』」那麼,究竟是哪一位神仙想見蘇軾呢?
  • 李煜這首詞700年來無人敢仿,納蘭性德即興仿一首,開篇就驚豔
    唐宋文壇,群星璀璨,就像兩條星河熠熠生輝,而李煜就是站在唐宋文壇之間的那個人,他這顆星的閃耀程度,不輸絕大多數唐宋名家。李煜的詞被模仿了太多次了。自從他用「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來寫愁後,以江水喻愁似乎就成了一種時尚。自從他寫出了「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後,西樓月就成了兩宋文人爭相吟誦的意象。
  • 詩詞大會考蘇軾「寂寞沙洲冷」,百人團34人答錯,這題出得有水平
    以這3個標準來看,個人覺得考得最有水平的幾個知識點有:「但願人長久」中的「長久」何意?「半江瑟瑟半江紅」中的「瑟瑟」何意?「離離原上草」中的「離離」是形容什麼?都是咱們經常背的詩詞,但都難倒了不少人。這幾個問題,筆者之前都說過答案了,此處就不再贅述了。本期再和大家說一個高水平的題目,百人團有34人答錯。而且答錯了還不能怪他們,因為古代才子中也有不懂的。
  • 蘇軾最隨意的一首詞,卻傳到如今,最後一句奉為經典,至今被引用
    蘇軾,北宋時期偉大的文學家,書畫家,可以說是稱霸文壇很多年,被奉為天花板的存在,無論是「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豁達,還是「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豪邁,亦或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壯志,都成了蘇軾千古流芳的原因,在哪一方面他都有很高的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