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是初唐大臣蘇味道之後,蘇軾又出生於眉州眉山,最適合飲味煮茶的地方,或許正是這兩個原因,才使得蘇軾寫出的文字味道極佳。每逢佳節思親之際,蘇軾想的卻是全人類,「千裡共嬋娟」;受人所累險些喪命,蘇軾卻一句鮮衣怒馬,「城東不鬥少年雞」;面對人生劫難險阻,蘇軾如雲霧起落,「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的文字裡透著濃濃的韻味,不管是嬉笑怒罵,還是曲折離合,都給人一種淡淡的視覺回味。想當年,八十歲老張先娶得十八歲紅錦娘,蘇軾寫下「鴛鴦被裡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的笑語,被引為千古絕唱。然而,蘇軾為調謔友人而耗費的腦汁,卻遠遠不止這些。
蘇軾在湖州還有個舊友名為賈收,是個秀才,生性秉直,寫得一手好詩,卻甘願隱居苕溪,蘇軾任職湖州期間,曾多次與之促飲唱和。蘇軾與賈收兄弟感情很好,甚至路過賈收的宅子都要過去看望一番,有《乘舟過賈收水閣收不在見其子》存世,而且一寫就是三首,可見二人情誼不淺。
既然賈收隱逸山水不愛江山,那麼他一定愛美人了。賈收曾納過一個年輕小妾,具體過程與張先的差不多,只是年齡並沒有那麼懸殊。這一次,愛湊熱鬧的蘇軾又來了,這種極具戲劇意義的場合他怎能不施展一番?於是,蘇軾以戲謔的筆法一連寫下兩首調戲之詞,寫盡了男女之間不能說的秘密。
《雙荷葉·湖州賈耘老小妓名》
雙溪月。清光偏照雙荷葉。雙荷葉。紅心未偶,綠衣偷結。
背風迎雨淚珠滑,輕舟短槕先秋折。先秋折。煙鬟未上,玉杯微缺。
我們先來看第一首。「雙荷葉」據說是賈收小妾的雅號,是指一個葉柄上長出兩片荷葉,極為少見,因小妾雙鬢形狀與之相似,因此而得名。不過,此前是沒有這個詞牌的,蘇軾將「秦樓月」改之利用。
這首詞以「雙」字為詞眼,首先對賈收納妾之事表達了祝賀:雙溪的月亮,照著一攏攏的雙荷葉。雙荷葉隱喻賈收和小妾,這是非常吉祥的寓意。接著,蘇軾開始調戲:「紅心未偶,綠衣偷結。」紅心未成,綠葉卻早已碩大,顯然綠葉是賈收,而小妾則是紅心,這一句表達了老牛吃嫩草之意。
「背風迎雨淚珠滑」,這一句當憑大家自己去體會,小解不好多言。而「先秋折」是指荷花還未到秋日就被採折,暗喻小妾還未成年便嫁人。最後的「煙鬟未上,玉杯微缺」也很有滋味:煙鬟是成年女子才梳的髮髻,未上說明小妾還未成年;玉杯隱喻小妾本身,微缺表示已經過了秘密生活。
這首詞可謂含蓄至極,可讀懂了卻又讓人熱血沸騰,不得不稱讚蘇軾文字功底之強悍,能將風景描繪得如此曖昧,能將情事講述得如此唯美!這就是小解所說的蘇軾味道,看似是極為自然的寫景,表面上淡然灑脫,而字裡行間卻是幽隱曲折,句句都在寫人。同時,蘇軾還寫下了第二首詞,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荷花媚》
霞苞露荷碧。天然地、別是風流標格。重重青蓋下,千嬌照水,好紅紅白白。
每悵望、明月清風夜,甚低迷不語,夭邪無力。終須放、船兒去,清香深處,任看伊顏色。
霞苞、荷碧自然是一道絕美的風景,而蘇軾所擬向的小妾自然是風流別致。「千嬌照水」既是寫荷也是寫人,「紅紅白白」表現得正是年輕女子的風華正茂。而「明月清風夜」裡,她的「低迷不語」,她的「夭邪無力」,就更加讓人想入非非了。「終須放、船兒去」,似乎有了欣賞完景色的快意之感。
以上這些,皆是小解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它太美輪美奐,又太淋漓盡致,以至於小解不敢再去多揣摩它一分。這就是古詩詞的魅力,即便讓我們做個壞人,也是個充滿詩意的壞人。敬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