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辛棄疾掉牙被嘲笑,為此寫了首趣詞調侃,看一次笑一次

2020-12-04 今人大力說古史

他是詞人,也是將領;他文能橫槊賦詩,武能上馬斬賊;七年級下冊語文,他被稱為"詞中之龍";他與蘇軾合稱"蘇辛",和李清照並稱為"濟南二安";他致力於收復故土,恢復山河,一生不休……

他是豪放派詞人代表,辛棄疾。

怎奈生不逢時,滿腔熱血卻只能歸隱田間,最終成為了辛稼軒。他從簡單樸素的生活中尋找生命的樂趣,一花、一草一木,都成了創作的源泉:夏天他在稻花香裡聽取蛙聲一片,喝醉了他竟然調戲起松樹來,辛棄疾看淡了仕途,但是也看開了人生,其實他的心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抗金殺敵!

晚年,辛棄疾的牙齒掉了,他特地寫了一首很看起來很幽默的詞,實際上卻滿含著心酸和憂傷:

《卜算子·齒落》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

簡單解釋一下:其實堅硬的東西更容易折斷,看似柔軟的事物反而生命力更頑強。不信的話你就張開口看一看,舌頭完好無損牙齒卻脫落了。兩邊的槽牙全部掉光咯,中間的切齒還開了個大洞。孩子們不要笑我這牙齒像狗洞,這洞可以供你們耍著玩呀!

這首詞寫於稼軒六十歲之後,所以其齒落並非是被某人某事或者某朝廷笑掉的,而是由於自然脫落。假如他能像當初一樣喊出一句"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那麼我們必定悲從中來,感慨於這位硬漢的英雄末路。可是辛棄疾卻始終秉持初心,不賣老,不賣慘,就是用文字打動你!

你想想,60多歲的老爺子咧著一口缺牙,得意洋洋地對著孩子說:來呀來呀!來鑽呀!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其實,辛棄疾哪裡會讓孩子們幹這種事,"兒曹"是一種蔑視的稱呼,自然不是指頑童,而是指之前那些圓滑世故的"舌頭們"。這裡辛棄疾正是指責他們阿諛奉承極盡諂媚之態的醜陋,讓他們去鑽狗洞正是對他們的諷刺和咒罵。

詞評大家陳廷焯在陳氏《白雨齋詞話》說:"辛稼軒,詞中之龍也。"人們常說道德文章,其實對詞的評價也是這樣,詞品即人品

東坡喜詠周公瑾,因欣賞他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儒將之風;稼軒必稱孫仲謀,因追慕他那"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的王霸之氣。有此胸襟氣魄,才堪當"詞中之龍"。

葉嘉瑩先生說:"辛棄疾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他是用生命來書寫他的作品,用生活來實踐他的作品。"一生奮鬥向上,一生懷揣夢想。

為臣子、為人父、為英雄、為詞人,無論辛棄疾有著多少的身份標籤,都可以從他的詞中找尋到這種標籤的力量,而這力量足以點亮我們或多或少有些迷茫的人生。

每讀辛詞,古風採盡,意蘊相通

辛詞有金戈鐵馬之悲壯,亦有小橋流水之溫柔,兩者相匯,如丹青留白無限神往也。時至今日,每每提起辛公的詞,依舊朗朗上口,隨手拈來。

再次回味,心中已有一腔熱血,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那個有著鋼鐵志、繞指柔與家國夢的錚錚男兒!

不如讀一讀這本《辛棄疾詞傳》,了解他的一生,也懂他的壯志豪情。

這本詞傳中收集了辛棄疾一生所作的詞和傳,而在參考大量史料的基礎上,以辛棄疾的詞為主題,並從當時的社會觀念與時代背景出發,對辛公的生平際遇、詩詞藝術、社會活動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現了辛棄疾傳奇的一生,更是錦上添花。

而他和大神蘇軾在詞壇有著同等高的地位,二人都是豪放派的代表,故而有"蘇辛"的並稱。看過這本《蘇軾詞傳》,也能讀懂蘇軾的豁達人生。

都說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品蘇軾的人生,讓人奮發。

本書文筆華麗而不浮誇,如此心靜方能品人間至味。用唯美深情的妙筆將蘇東坡的一生娓娓道來,既豐富了文章內容,又能從東坡的生平中體會到他作詞時的心情,從而更加了解蘇軾的思想。

除此之外,還有《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

這套書不僅包裝精美,更是根據人物的不同背景形象設計了優美的封面,紙質也很棒,閱讀起來可以說是一種享受。

六本書,僅需79元,也就是兩包煙的價錢,就能讀懂6位詩人的名作,並能從中感悟到大家風範的人生哲理,何樂而不為?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我晚年寫了這首詩,我笑過一次,因為他很有趣
    我晚年寫了這首詩,我笑過一次,因為他很有趣辛棄疾,既有「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又有勇敢、勇敢、不屈的男子氣概,還有「眾裡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俠義、柔情。他是一位慷慨而悲劇性的詩人,他有能力殺賊報國,但一輩子都很孤獨。
  • 辛棄疾晚年為了戒酒,所作一首戒酒詞,讓人從頭笑到尾
    在北宋時期,著名詞人黃庭堅,就曾經在自己的夫人去世後,決定要戒酒,不過15年之後,他還是破戒了,為此,還特意寫下了一首詞來調侃自己。除了黃庭堅,南宋時期的辛棄疾,在被彈劾罷官之後,也曾想過要戒酒。為了敦促自己戒酒,他還寫下了一首戒酒詞,通篇幽默搞笑。這首詞便是著名的《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辛棄疾創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56歲,歷經了大半生。
  • 晚年的辛棄疾,寫了一首掉牙趣詞,其實罵盡滿朝得志小人,真解氣
    而宋代文壇,最不好惹的當屬辛棄疾。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他晚年所做,讀起來似乎很是詼諧幽默,但其實卻是罵盡滿朝得志小人。《卜算子·齒落》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辛棄疾在寫這首詞的時候,其實已經是60多歲,旁人到了這個年紀或許會寫出滿含深意的作品,然而這般惡搞的幽默的卻著實不多見。人老了,牙齒鬆動,容易掉落,辛棄疾老了就遇到了這樣的事,不得不感慨英雄遲暮啊!
  • 辛棄疾大醉後寫下這首詞,年少讀一次笑一次,再讀卻忍不住淚流
    實際上早在東晉,田園詩派的創始人陶淵明,便是一個很多寫飲酒詩的詩人。而在唐宋時期,詩仙李白的《將進酒》、王維的《渭城曲》、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千古名作,都能夠說成借著酒興創作而出的飲酒詩詞。本文向大家分享這首《西江月·遣興》,便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著名的飲酒詞。但是與其他飲酒詞略有不同。辛棄疾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便是它的下片採用了散文語法入詞的形式。
  • 辛棄疾的一首妙詞,每句都有「笑」字,但讀完後卻怎麼也笑不出來
    「醉裡挑燈看劍」的將軍是他,「氣吞萬裡如虎」的意氣少年是他,「眾裡尋他千百度」的尋覓者也是他,奈何一生仕途都不算順暢,這也是辛棄疾終身的遺憾,只能以「天涼好個秋」來悲嘆。和其他詞人不同,辛棄疾所終身奮鬥的事業是緊張的,所以他不能和李白一樣,有時間狂歌放縱,也不能和杜甫一樣用時間弔唁蒼生,也不同蘇軾可以有千裡共嬋娟的機會。對於辛棄疾來說,他希望成為激醒大宋的猛藥,讓整個朝廷煥然一新。
  • 辛棄疾晚年一首《西江月》,清麗淡雅,卻抒發了壯志難酬的傷感!
    其實從一個人作品風格的變化來看,是可以窺見一個人的心路歷程的,少年熱血、中年蒼涼、晚年蕭瑟淡然,這是古代大多詩人的常態,隨著年紀增長、經歷的越多,領悟的就越多,對世間萬物的感受就不一樣了。所以辛棄疾就曾有「少年不知愁滋味」之說,然而到了晚年時,「而今識得愁滋味」,卻欲說還休了。不過越是到了晚年,人們心中的遺憾與不甘就會愈發濃烈,何故?
  • 論幽默,不得不服稼軒——淺談辛棄疾詞裡的笑
    辛棄疾的詞,素以風格多樣而著稱——這也往往是大文豪的標配——正所謂嬉笑怒罵,皆成佳作。古者如蘇軾,近者如魯迅。辛棄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人。南宋著名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現存詞六百多首。古代的文人中,稼軒是比較有幽默精神的。
  • 辛棄疾喝醉酒,醉倒在樹下,寫了一首另類詞,幽默風趣
    正是這樣的放浪李白,一揮而就,寫下來《清平調》三首千古稱讚之詞。大概千古之詩作寫美人的無人能夠和李白相比。這也是辛棄疾一生的遺憾,在南宋四十餘載,官位從未超過三品,聞之讓人悲嘆。而這也使得辛棄疾的一腔抱負始終無法實現,對於自己的未來,更加迷茫。雖然說在南宋為官四十餘載,但是辛棄疾一大半時間都在隱居,而這也使得辛棄疾縱情山水,遠離朝堂,時常酩酊大醉,與人相遊。
  •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文|落筆映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提高修養的方式,是讀書寫字。很多人也知道只有認真寫過一首詩,一段話才能真正愛上文字。我們從一出生起,父母就教育我們,讀好書才能獲得一定的本領,從而站穩腳跟。
  • 辛棄疾為了戒酒,寫下最滑稽的一首詞,只讀了幾句就笑出了眼淚
    黃庭堅在妻子去世後,曾發誓戒酒,然而在被貶黔州時卻忍不住破戒,「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其實除了黃庭堅,南宋還有一位詞人也曾千方百計地想戒酒。他便是和蘇軾齊名的辛棄疾,56歲的他為了戒酒,寫下最滑稽的一首詞,只讀了幾句就笑出了眼淚。這首詞名為《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全文如下: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
  • 辛棄疾有首「冷門」詞,句句用典,充滿了諷刺自嘲,又不失灑脫
    一般來說,宋詞裡的典故很少,他們或者短短引用少之又少的典故,或者乾脆不用典故,而這樣的詞更簡單易懂,就像李清照的詞。但南宋時用典就比較常見了,眾所周知帶著豪邁英雄氣概的辛棄疾,他筆下就有一首令人印象極其深刻的詞——《踏莎行·賦稼軒集經句》。
  •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描寫的是什麼內容,詞中的關鍵字是什麼?
    辛棄疾生活在北宋向南宋過渡的特殊歷史時期,他的童年是在家鄉歷城度過的,那時候他的家鄉已經成為金國統治的地方。二十一歲辛棄疾便參加了耿京的義軍,他膽識過人,立下了許多戰功。南渡之後,辛棄疾歸順南宋朝廷,他積極主張恢復大業。他一次次地將自己的意見上傳南宋朝廷,可是南宋朝廷安於現狀,對辛棄疾的主張不予採納,辛棄疾也遭到了主張議和派的嫉恨和打擊。
  • 讀詩|辛棄疾的這首詞可太可愛了!
    一蓑煙雨任平生說到辛棄疾,感覺他的詞特別新鮮有趣,前人的詞多「以男子做閨音」,總覺得彆扭。稼軒的詞,說是「丈夫詞」也不為過,豪放並不是粗獷,反而有細膩可愛之處。《西江月·遣興》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字面(瞎)翻譯:喝點小酒且醉著呢,迷迷糊糊睡夢裡想起些趣事,笑的都不想醒來了,哪有閒工夫愁啊苦啊的。最近啊忽然明白了件事兒,這古人在書裡說的都不靠譜啊,要都信可就遭中了。
  • 辛棄疾晚年牙掉了,寫下一首風趣幽默的詞,但是幽默中卻藏著憂傷
    辛棄疾是當之無愧的鐵血硬漢,他從小就心懷家國,一心要收復中原,統一大宋。他的詞中有金戈鐵馬,有氣吞萬裡。他是橫刀立馬的狂沙戰士,也是挑燈看劍的豪邁俠士。大宋詞壇因為他的存在而顯得更加豪情壯志,無數後來者以他為榜樣。怎奈生不逢時,滿腔熱血卻只能歸隱田間,最終成為了辛稼軒。
  • 辛棄疾給弟弟的詞,分析自己姓氏妙趣橫生,最後一句讓人情何以堪
    貼在辛棄疾身上的標籤太多了,以至於後世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個稼軒。其實無論每個人心中的辛棄疾是怎樣,在宋代詞壇甚至在這上下5000文明中,他都是那個世人無法忽視的「詞中之龍」。而今天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辛棄疾很有趣的一首詞,這一次他的身份是一位哥哥。在這首詞中,辛棄疾一改平日的端嚴肅穆,妙趣橫生地分析自己的姓氏,只是這最後一句讓人情何以堪。
  • 辛棄疾隱居田園,看見小孩在偷棗,在旁邊寫了一首詞,幽默風趣
    而這種情懷往往表現在辛棄疾的各類詞作之中,即時是寫給故人的生活之詞,也脫離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離愁別緒,獨流辛棄疾的本性以及本真。細緻地說,辛棄疾的詞作類型無非是家國情懷激昂。其中必然內含躊躇滿志的不可得以及至情至性的為人真意。
  • 差點被辛棄疾趕走的他 寫過一句妙詞 不負時光 卻也不如時光
    劉過是南宋詞人,他十分仰慕辛棄疾,便前去拜訪,欲與其結交。但門房以貌取人,看劉過是一介布衣,對辛棄疾說了他好多的不是。幸好有陸遊和陳亮幫他說了好話,要不然劉過就被辛棄疾趕走了。更是因為辛棄疾讓劉過以「流」字為作詩,他便脫口而出:「拔毫已付管城子,爛首曾封關內侯。死後不知身外物,也隨樽酒伴風流。」辛棄疾看他是個人才,又是性情中人,與劉過成了至交好友,他們之間的友誼也成了一段佳話。劉過的詞大多是感懷時事,帶著些許悲壯。
  • 辛棄疾經典送別詞,寫盡人生艱難險惡,最後兩句,引發無數人共鳴
    南宋著名大詞人,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他和前輩易安居士李清照,被合稱為「濟南二安」。雖然如此合稱,但兩個人的詞作風格卻迥然不同,李清照是和柳永等人被詞家尊為婉約派代表人物的,而辛棄疾則和蘇軾等人被稱為豪放派的領軍人物。
  • 看一次笑一次 動物界的憨憨
    看一次笑一次7) "← →"翻頁 這個世界的可愛生物太多了,盤點一組小動物的「憨憨」時刻,真是看一次笑一次
  • 辛棄疾被罷官,寫下這首狂放之詞,豪邁之中夾雜著無奈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詞人,素來有「詞中之龍」的稱號。他不單單是一位豪放派的傑出詞人,更是南宋時期,非常著名的抗金將領。所以,相較於一般文人墨客的附庸風雅,他的作品中包含了更多豪放不羈的個人風格。無論是在文學和武功上,辛棄疾都有著令人讚嘆的功底。在他21歲的時候,他就曾經率領過2000人起義,反抗金國統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