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晚年為了戒酒,所作一首戒酒詞,讓人從頭笑到尾

2021-01-11 一盞茶吧

在古代時期文人大家,似乎都格外喜歡喝酒。高興時要飲酒,憂愁時更要飲酒。朋友相聚少不了要大擺酒席,若要與朋友分別了,滿腹惆悵也要獻上薄酒一杯。當詩詞遇上酒,也引發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應。

有人喜歡喝酒,便也會有人想要戒酒。在北宋時期,著名詞人黃庭堅,就曾經在自己的夫人去世後,決定要戒酒,不過15年之後,他還是破戒了,為此,還特意寫下了一首詞來調侃自己。

除了黃庭堅,南宋時期的辛棄疾,在被彈劾罷官之後,也曾想過要戒酒。為了敦促自己戒酒,他還寫下了一首戒酒詞,通篇幽默搞笑。這首詞便是著名的《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辛棄疾創作這首詞的時候,已經56歲,歷經了大半生。他本是一個武可戰場殺敵,文可吟詩作對的大文豪。但是這樣的人在朝廷之中,卻屢屢遭到打壓,我們似乎可以想見他,內心的苦悶與滿腹報國思想無法施展的憂愁,因心中愁苦,辛棄疾便經常喝酒,借酒消愁。

也因為年齡越來越大,身體確實吃不消,再加上夫人經常勸阻,辛棄疾便有了想要解酒的想法。我們都曾知道,在歷史典故中,辛棄疾的妻子曾經為了勸阻他適度飲酒。在他的窗戶上寫滿了勸戒酒的詞句,好不容易等到辛棄疾自己主動的去戒酒。對於他夫人來說,這可是非常值得開心的事情。

在這首詞中,辛棄疾將酒杯擬人化。用自己與酒杯對話的方式,營造了一種非常風趣幽默的氛圍。讓所讀之人,無不捧腹大笑,著實讓人佩服。在這首詞的一開頭,辛棄疾便用「杯汝來前」吆喝酒杯,讓人不覺得好奇,此人到底想要和酒杯說些什麼呢?

接下來,辛棄疾便開始表明他想要說的意思。「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辛棄疾說因為自己近年來,太過於喜好飲酒,以至於身體越發不適,這讓自己覺得十分不自在。因此他要跟酒杯辭別,自己要修身養性,不再飲酒。

如果只是辛棄疾與酒杯單方面的訴說,那麼這首詞,還不顯得那樣的精妙絕倫。於是在後幾句,酒杯也開始說話了。

酒杯與他說道,「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這一句酒杯倒是與辛棄疾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仿佛也是一個生性,灑脫豪放的人。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人就應該像劉伶一樣,有酒就喝,如果喝醉了,那不妨就就地埋了。

劉伶是古代竹林七賢之一,喜好飲酒。他常在出行時,帶著許多的酒,還命令僕人扛著鐵鍬跟隨。他與僕人說「如果我醉死了,便將我就地埋了就好。」

這話一說,世人都覺得他是個灑脫性情中人。但是如果這樣的話,是從兩人對話之中說出來,不免顯得有些冷酷無情。

喜好飲酒的人與酒杯的關係,應該是最知心的朋友。然而這樣的知心好友,卻說出來這樣的話,不免讓人心生感慨,所以辛棄疾才會說道「真少恩哉!」讓人覺得,酒杯所言,實在是太過有些傷人。

在這首詞的後半部分,辛棄疾又開始表明了,飲酒的害處,以此來堅定自己戒酒的決心。其中有幾句非常引人深思,「況怨無小大,生於所愛;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在辛棄疾看來,這幾句不只適合用在喝酒這件事情上,更適合用在世間萬物之中。

世間並沒有什麼絕對的美好和邪惡,再美好的事物,如果你掌控無度,那也會給自己帶來災難。要知道,許多怨恨都是由於超出限度的喜愛造成。

飲酒也一樣,因為過度愛飲酒,難免會對身體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一旦身體損傷,就算再喜歡也不得不戒掉它。

辛棄疾在這首詩的結尾,充分表達了自己對於戒酒的決心。不過結尾處,酒杯似乎也聽明白了主人的內心,最後那句「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則須來」,大有待來日,捲土重來的意思。

古詩詞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將漢字押韻藝術,和聲律之美,表現得淋漓盡致。唐詩的凝練,宋詞的意境深遠,曲調悠長,都給了我們極大的心靈享受。

尤其是宋詞,豪放派和婉約派所誕生的詞作,百花齊放,將宋詞點綴得更加閃耀。像是李煜的「亡國之詞」;蘇軾的「狂放豪邁」;李清照的「婉約愁緒」,都能給替我們訴說心中的喜怒哀樂,抒發各種情感。

喜歡宋詞,同時又想了解詞人生平的朋友,不妨看看這套詞傳。分析詞作的同時, 還配有詞人的生平事跡,讓你通過詞作,了解他們的或幸福;或坎坷的一生。

這套詞傳包括:《李清照詞傳》、《李煜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和《倉央嘉措詩傳》。

六本詞傳原價238元,限時特惠價,只要79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增加自己的書卷氣,成為文藝青年。

一盞茶吧總結:辛棄疾的這篇解酒詞,通篇看下來都十分地詼諧幽默,令品讀的人忍不住從頭笑到尾。笑完之後,我們再細細想想,這首詞中也隱藏了不少深刻的道理,能夠由戒酒這麼一件小事,升華到對人世間美好與邪惡的感慨。不得不誇讚,辛棄疾傲人的才華。

不過,令人捧腹的是,雖然信誓旦旦地寫下了戒酒詞,可沒過多久,辛棄疾就破戒了。他的另一首《沁園春》,就充分呼應了酒杯,最後那句「麾之即去,招則須來」。

相關焦點

  • 辛棄疾為了戒酒,寫下最滑稽的一首詞,只讀了幾句就笑出了眼淚
    其實除了黃庭堅,南宋還有一位詞人也曾千方百計地想戒酒。他便是和蘇軾齊名的辛棄疾,56歲的他為了戒酒,寫下最滑稽的一首詞,只讀了幾句就笑出了眼淚。這首詞名為《沁園春·將止酒、戒酒杯使勿近》,全文如下:杯汝來前,老子今朝,點檢形骸。甚長年抱渴,咽如焦釜,於今喜睡,氣似奔雷。汝說劉伶,古今達者,醉後何妨死便埋。
  • 辛棄疾連作兩詞,只因戒酒不能,極盡滑稽,令人忍俊不禁
    自古以來,酒是許多人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有些人遇到憂愁無法排解的時候,喝幾杯酒有了醉意便能神志不清,忘卻諸多煩惱;有些人工作時面對難以解決的問題,約上三兩好友一醉方休,再大的困難也有了眉目;還有「人逢喜事精神爽」,說的是遇到「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同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樣的人生大喜時,也會飲酒助興,喝得酩酊大醉才肯罷休。辛棄疾就是一個離不開酒的人。
  • 辛棄疾被老婆逼著戒酒,眼巴巴看著酒杯卻不能喝,寫下首千古名作
    範如玉是名門之後,與早年就成名的辛棄疾是門當戶對。辛棄疾一生的詞作,有三分之二是和她在一起所作。範如玉當年是如何馴服他這匹「野馬」的,咱們不知道,但從她逼辛棄疾戒酒這件事上來看,這確實是個不簡單的女子。為何這麼說,且聽筆者娓娓道來。
  • 辛棄疾想戒酒,寫了首十分幽默的詞,酒杯:老辛,你是來搞笑的嗎?
    而並非所有熱衷於飲酒的人,都能像詩仙那樣妙筆生花,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毫無節制地恣意飲酒,只會讓身體日漸衰微,從而影響了正常的生活。而深受大眾喜愛、文武雙全的宋詞「達人」辛棄疾,也和很多人一樣,無法駕馭這讓人沉醉的酒力,於是他便產生了戒酒的心思,為表心志,他還寫了首幽默十足的《沁園春》,可是讀到最後,才發現這酒真是個「磨人的小妖精」,辛稼軒的戒酒之路怕是沒那麼順利了。
  • 辛棄疾的戒酒詞,讓人啼笑皆非,一首詞讓人感到風趣幽默
    無論是哪一方面,從李白、王維到蘇軾、辛棄疾,都可以說是豪情壯志,卻又壯志未酬的存在,所以,他們的詩詞驚豔世人,那種憂愁和煩悶讓人心疼不已,空有一腔熱血,卻一生碌碌無為。辛棄疾的一生讓人充滿了傳奇色彩,能文能武,可以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他依然終不得志,留下了很多的經典詞作。
  • 辛棄疾不算豪放的一首詞,末尾一句很經典,多數人聽說過
    辛棄疾是我國南宋最著名的豪放派詞人,也許正因為經歷和性格的原因,才使得辛棄疾的詞豪邁雄宏,在以婉約風格為主的詞壇開闢出了另一片新天地。辛棄疾的詞多詠祖國河山之壯美,多嗟世道政局之多變,筆觸大氣有力卻不失細膩。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由於年幼生長於金國,目睹了金國統治下,漢人所遭受的屈辱,終辛棄疾一生都希望能夠光復宋朝。
  • 晚年的辛棄疾掉牙被嘲笑,為此寫了首趣詞調侃,看一次笑一次
    ,辛棄疾。晚年,辛棄疾的牙齒掉了,他特地寫了一首很看起來很幽默的詞,實際上卻滿含著心酸和憂傷:《卜算子·齒落》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
  • 辛棄疾很冷門的一首詞,第一句就驚豔絕倫,想咬一口!
    這樣一個慷慨激越的詞調,自然最受豪放派詞人青睞。詞中之龍辛棄疾一生六百餘首詞作,就有近四十首《滿江紅》。其中不乏名篇佳句,如《滿江紅·中秋》、《滿江紅·暮春》、《滿江紅·贛州席上呈陳季陵太守》等等。今天狗子就像大家介紹一首辛棄疾的《滿江紅》,這首詞開頭四個字就驚豔無比,連詞壇評論家都讚嘆「太過出色」!滿江紅南宋·辛棄疾點火櫻桃,照一架、荼蘼如雪。春正好,見龍孫穿破,紫苔蒼壁。
  • 晚年的辛棄疾,寫了一首掉牙趣詞,其實罵盡滿朝得志小人,真解氣
    在文壇一直都有幾個不好惹的人。唐代有詩仙李白,你惹我就寫詩懟你,因他一句「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就名垂史冊的刺史李邕,對此怕是感觸頗深。而宋代文壇,最不好惹的當屬辛棄疾。今天要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詞就是他晚年所做,讀起來似乎很是詼諧幽默,但其實卻是罵盡滿朝得志小人。
  • 論幽默,不得不服稼軒——淺談辛棄疾詞裡的笑
    辛棄疾的詞,素以風格多樣而著稱——這也往往是大文豪的標配——正所謂嬉笑怒罵,皆成佳作。古者如蘇軾,近者如魯迅。辛棄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山東東路濟南府人。南宋著名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並稱「濟南二安」,現存詞六百多首。古代的文人中,稼軒是比較有幽默精神的。
  • 中國第一酒鬼 創辦「戒酒訓練營」
    他原為警察,後因酗酒被辭退,被媒體稱為「中國第一酒鬼」,戒酒成功後創辦中國第一條「戒酒熱線」(0376-6355708)。如今,他的「戒酒熱線」已經走過8個年頭。近日,記者獲悉,楊曉楠在北戴河創辦方舟戒酒訓練營,繼續他的戒酒事業。  4月7日是楊曉楠的戒酒熱線創辦8周年紀念日,他說,自2003年開辦公益戒酒熱線以來,他到過國內多個城市,已幫助數萬人擺脫酒癮。
  •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辛棄疾寫的一首很慷慨的詞,句句熱血,寫盡人世蒼涼! 文|落筆映惆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提高修養的方式,是讀書寫字。很多人也知道只有認真寫過一首詩,一段話才能真正愛上文字。我們從一出生起,父母就教育我們,讀好書才能獲得一定的本領,從而站穩腳跟。
  • 辛棄疾晚年一首《西江月》,清麗淡雅,卻抒發了壯志難酬的傷感!
    其實從一個人作品風格的變化來看,是可以窺見一個人的心路歷程的,少年熱血、中年蒼涼、晚年蕭瑟淡然,這是古代大多詩人的常態,隨著年紀增長、經歷的越多,領悟的就越多,對世間萬物的感受就不一樣了。所以辛棄疾就曾有「少年不知愁滋味」之說,然而到了晚年時,「而今識得愁滋味」,卻欲說還休了。不過越是到了晚年,人們心中的遺憾與不甘就會愈發濃烈,何故?
  • 辛棄疾有多牛?寫一首詞,用94字囊括25種中藥材,你能找出幾種?
    在辛棄疾的詞賦裡總是能看到他的慷慨激昂,看到他憂國憂民的家國情懷。 趙宋退居江南時,在濟南的辛棄疾自己組織起一支隊伍抗擊女真,為了表示自己驅除韃虜的決心,他將霍去病當成偶像,並把名字改成了"棄疾。"在遭到手下背叛時他單槍匹馬闖敵營,取下賊人首級獻與高宗趙構。
  • 辛棄疾晚年牙掉了,寫下一首風趣幽默的詞,但是幽默中卻藏著憂傷
    夏天他在稻花香裡聽取蛙聲一片,喝醉了他竟然調戲起松樹來,辛棄疾看淡了仕途,但是也看開了人生,其實他的心中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抗金殺敵!晚年,辛棄疾的牙齒掉了,他特地寫了一首很看起來很幽默的詞,實際上卻滿含著心酸和憂傷:《卜算子·齒落》剛者不堅牢,柔者難摧挫。不信張開口了看,舌在牙先墮。已闕兩邊廂,又豁中間個。說與兒曹莫笑翁,狗竇從君過。
  • 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
    對於這些讀書人來說,這就是他們的堅持和抱負,他們想要憑藉自己一身所學,為國家和百姓謀福祉,當然讀書人大都有自己的風骨,所以很多詩人總是仕途多坎坷。而筆者今天要為大家所介紹的這首詞,是來自「詞中之龍」辛棄疾的一首詞,這首詞被譽為辛棄疾最神的一首詞,堪稱詞中瑰寶,4句就有兩句流傳千古。《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宋-辛棄疾)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 辛棄疾最富有戲劇性的一首西江月,把詞寫出了拍電影的效果
    辛棄疾的詞,風格多變,有時候甚至能從他的作品中讀出戲劇性來,顯得別有韻味。雖然在詩詞中,恰當的引入生活場景和戲劇性的情節並非辛棄疾的獨創,但很明顯在辛棄疾手中得到了極大的發揚。這在他的詞中,是經常可以看到這種情形的,比如在《菩薩蠻》中的「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
  • 賀鑄《青玉案》天下無雙,辛棄疾也作一首,僅最後四句便驚艷后世
    數年後,南宋一代詞宗辛棄疾也寫了一首《青玉案》,同賀鑄一樣,也是寫傍晚等佳人的作品,這首詞就是流傳千古的——《青玉案·元夕》。雖然論「痴」,辛棄疾這一首詞還不及賀鑄這一首詞的一半,但是辛棄疾非常聰明地給自己留下了一個「大團圓」的結局。經典情節的提煉,讓辛棄疾詞得到了更多的共鳴,以及更加廣泛的流傳。
  • 「中國第一酒鬼」開戒酒熱線 曾每天喝六斤(圖)
    來源:蘭州新聞網「戒酒之家」如何運作?楊曉楠和王哲還得好好交流一番。  為了讓沉迷於酒精中的市民珍惜身體,遠離酒瓶,10月12日,能日飲3斤白酒的蘭州小夥「王三斤」王哲,邀請號稱「中國第一酒鬼」的河南男子楊曉楠來到蘭州,並成立了全國首個公益「戒酒之家」。
  • 辛棄疾短短的一首詞,卻識盡愁滋味
    《醜奴兒 · 書博山道中壁》一詞是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全詞言淺易深,情感真摯,語言深沉婉麗,以一個「愁」字道盡平生,以昔襯今,以無愁寫有愁,以憂愁憶無愁,結構工致,大巧若拙,實是古今難得之作。少年時代的辛棄疾,雖身處中原淪陷之地,見多了金兵擄掠,見多了烽火硝煙,但卻樂觀自信,對收復中原飽含熱情與希翼。